美國商務部今將決定對中國清潔能源的「雙反」調查是否立案。若該案成立,「中國製」 太陽能產品恐遭美國封殺或課徵逾100%反傾銷稅;市場並傳出台灣業者將因此擴大接單受 惠,對此,中美晶(5483)董事長盧明光分析,從近期全球市場變化,中國大陸業者遭遇「 雙反」對台業者不見得有利。
面對外界關注的「擴大接單」部分,盧明光分析,美國擬對中國大陸太陽能課徵高額反銷 稅對台灣業者「不見得有利」。他並提出3點說明,(1)考量中國大陸產品超過7成外銷至 歐洲,僅有少部分外銷美國(2)台灣尚未與歐洲洽簽FTA、中國正積極與韓洽簽FTA、中國 業者或可透過韓歐FTA架購強化後段組裝提高出口至歐洲市場的毛利,(3)近期歐洲債務問 題急需中國「援手」等,因此綜合整體評估,中美太陽能貿易戰對台業者接單部分,近期 不會有明顯的幫助。
他並補充說明,從近期全球市場供需變化,solarbuzz、isuppli等機構數據來看,今年全 球產能已為實際裝機量2倍以上,因此,業者將普遍持續消化過多的產能,再加上終端市 場需求不明朗、步入傳統淡季等,因此產業需要一段時間調整,未來2-3年勢必還是很辛 苦!
對於中美太陽能貿易戰,碩禾(3691)董事長陳繼仁也提出「中國大陸業者將深化歐洲市場 布局」的說法。
他補充說明,若美國對中國大陸太陽能產業進行反傾銷,台灣業者接單需求或將會上升, 惟中國大陸業者在歐洲布局深於台灣,估計「中國業者將透過深化歐洲市場以及擴大內需 來壯大」,目前從客戶方面已經聽見「內蒙、青海、新疆將自建電廠,至於往日本發展則 較不可能,因為日本仍有自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