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最先者生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港府釋利多 炒家紛紛進場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星港超級比一比,星仔略勝一籌!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6.07.22  天氣:  心情:

星港超級比一比,星仔略勝一籌!!

提供/大華銀投顧

新加坡、香港、台灣及南韓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相較於台灣與南韓走往科技業發展,新加坡與香港亦有許多相似之處,同樣朝向金融服務、旅遊及國際貿易發展。其中新加坡發展起步較先,且成熟的市場環境也受到國際信賴,因此有助於吸收歐美的資金流往新加坡,香港亦因中國經濟強勁成長,而成為最直接的受惠者,比較兩小龍,新加坡因兼具有兩大新興國家中國與印度的爆發崛起,而略勝一籌,未來表現也將更為亮眼。



中國崛起,香港、新加坡金融市場同步獲利

新加坡吸引許多中資企業掛牌上市,新加坡的上市門檻相較於香港來的低,資料顯示,新加坡的融資成本約為8%到10%(指佔融資額的比例),香港主板20%、創業板10%至15%,而美國納斯達克則約10%。而中國企業去新加坡上市較香港亦有其他優勢:

‧新加坡股票市場的流通性較好,換手率(交易值/市值)高,市場活躍。
‧新加坡市場對製造業,尤其是高科技企業有較深的認識,估價較高。
‧新加坡沒有外匯及資金流動管制,發行新股及出售舊股所募集的資金可自由流入、流出新加坡。
‧由於中國證券市場結構性的缺陷,其融資的能力已無法滿足高速增長的企業的需求,因此近年來中國大型公司大量赴香港上市,加上在台灣申請上市的公司在中國的投資不能超過其總資產40%,受限於此法規,台資公司無法將中國資產在臺灣上市,香港市場也就成為台資公司最熱門的上市場所。在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供給、需求兩方面的推動下,香港目前實際已成為兩岸三地大中華經濟圈的主要資本市場。

2005年的香港證券市場,無論是市場成交額、首次上巿集資額或是巿場總值,均創下歷史新高。香港近期內亦順利完成兩項全球矚目的集資活動。第一項是領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全球最大型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首次公開發售。另一項是中國四大銀行之一的中國建設銀行在港上市,為香港證券市場歷來最高的單一首次上市集資活動,也是全球過去四年最大的首次公開招股。

香港、新加坡競相爭取資產管理大餅

新加坡積極仿效瑞士,爭取成為全球財富管理中心。由於瑞士重新修訂銀行的保密法,且隨著歐洲貨幣的統一,降低風險分散效果,因此投資人正積極把一部分資金挪到亞洲市場,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新加坡掌管的基金中有53%投資於亞洲市場,正好符合時勢所趨。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資金,新加坡並擴大了外國投資免稅所得範圍,自2005年起,對來自國外所得,及從金融證券獲得的新加坡來源投資所得,都給予免稅,且存款利息亦從今年起開始全部免稅。

而且亞洲財富總額不斷攀升,根據UBS估計,亞太區域(不包括日本)的個人流動資產,在2004-2007年間,年增長為7.6%,相對而言,全球的年增長只有6%。因此,與1994年相比,新加坡資產管理規模已經增長了四倍,而且這個數字仍在繼續增加。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資料顯示,由新加坡資產管理業管理的基金總額,2005年成長26%,且在去年連續第5年取得兩位數成長,掌管的基金高達7200億星幣。

香港亦通過取消遺產稅的法令,以吸引本地及海外人士在港持有資產,加上亦已提交條例草案,免除離岸基金繳交利得稅,使香港的金融服務更具優勢,特別是資產管理服務。另一方面,香港在2003年10月推出的投資移民計劃,還有中國廣大腹地帶來的儲蓄金額,都為香港資產管理市場帶來了機會。

亞洲區域內貿易引領成長

2005年新加坡出口亦轉向亞洲區域貿易,至美國的比重自2000年的25%,下滑至15%,美國對其景氣的影響程度已降低,而出口至中國與印度的比重上升最為明顯,電子業出口比重也是首度低於非電子出口,顯示經濟結構的正在轉型,未來在區域內貿易帶動下,可維持強勁出口成長。加上新加坡與產值涵蓋全球GDP一半以上,全球11大主要經濟體都有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其國際化的貿易使得經濟版圖更廣,分散單一地區的經濟成長趨緩風險。

而香港因有與中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香港?品皆可按零關稅輸入大陸市場,所以自2004年1月CEPA 簽署實施後,出口總價值已累計超過35億港元,其2005年貨物總值更比2004年增加了一倍,在中國廣大腹地的支援下,亦可望帶動香港製造業強勁成長,但成也中國,敗也中國,因此如未來中國景氣降溫,對香港影響將會比較大。

星幣穩中帶升,港幣方向未明

在通貨膨脹壓力升高下,各國央行皆紛紛升息,來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新加坡是比較特殊的例子。新加坡一向以貨幣溫和升值來抑制進口物價過度上揚,而非控制利率,因此星幣的走勢也通常較亞洲出口國家強勢。雖然中國於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宣布放寬浮動區間,但在中國仍堅持不願意讓人民幣有大幅波動,港幣要隨之強勢升值不易。不過新加坡政府對穩健升值態度明確,相對港幣由於緊盯美元而升貶缺乏彈性,在方向未明的情況下,國際資金投資星幣的意願自然較高。

新加坡國家政治情勢穩定,獲標準普爾AAA最高國家評級,加上致力於經濟發展,歐美地區資金流入投資,使得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將高達7.3%,香港則屬標準普爾AA-國家評級,其本身經濟發展受中國影響較大,在中國試圖為經濟降溫,施行宏觀調控的影響下,短期存在較大變數。
標籤:
瀏覽次數:29    人氣指數:2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最先者生存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港府釋利多 炒家紛紛進場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