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畫家曾提到,初學畫時,老師跟他說了個很短的故 事,卻對他此後繪畫之路,有頗大的影響。 故事是這樣的:某次畫圖比賽,有來自各方的許多畫圖好手 參加,題目是:「山中藏寺」。 許多參賽者一看到題目,就毫不思索地下筆,彷彿是十分熟 稔的畫題,揮灑神速;也有人搖頭晃腦;有人對著畫布發呆 ,像是沈思構圖的模樣;更有人塗塗改改,修修潤潤。但多 半畫的是高山峻嶺中,有座清樸古雅的小寺,或是座落山巔 ,或是群山簇擁,畫布上幾乎不外山林、雲朵、寺院等等。 不過,場中有個人卻是聞題不動,到時間所剩不多時,才從 容下筆,完成他的畫作,最後,脫穎而出得到第一名,得到 評審一致的同意。 為什麼會得到一致的讚賞?他畫的是什麼呢?十分簡單,他 的畫布上,只有一個小和尚出來挑水,背後是一大片叢林。 會得到評 審一致的青睞,在於切題和意境。所有的參賽者都 將寺院躍然紙上,而忘了畫題是:山中「藏」寺;而冠軍用 和尚點出「藏」字 ,即是高明之處---因為有和尚就有寺啊! 一位畫家,重要的是敏感度,有了敏感的心,才能在畫布上 ,營造出意境,收畫龍點睛之效。有時在想,人們之間的溝 通障礙就在粗心吧,只對自己關心、在意的敏感,卻常忽略 別人的想法和感受,因此常發生誤解,無法真正達到溝通的 效果。 如果,能時時把「自己」適度地往後放一點,就如佛家所言 的「去我執」,或許人相處起來會更融洽、有「意境」,這 應該就是一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