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掩台大醫科生的優越直言,「讀到台大醫院的學生,英文考試成績當然不會太差,
我考大學時把一整本的袖珍版英漢字典都背完了,赴美進修前,托福考試也有610分。」
但他認為,台灣的英語教育都只是「教科書英文」,教出來的學生只會看、會寫,但不會聽、不會說。
尤其他唸書的時代,都是十二歲、上國中以後才開始接觸英文。他同意曾有專家提出,「
十二歲以後學的語言,永遠不能成為母語」的觀點,「像說英文,常常得在腦裡先『中翻英』,
當然不能說出道地的英文。」
柯文哲認為,語文是一種文化代表,要學好語文,要先了解當地的文化。他提到,
剛去美國唸書時,被美國同學問到:「How many bucks did you pay by this?」
他聽得一頭霧水,後來才知道,美國俚語中常把「buck」(公鹿)當成「dollar」(美元)。
留美一年的期間,他除了上語言課程外,跟著美國同學到處去打獵、釣魚,
「出國留學不要埋首技術,醫療技術是日新月異,要重制度和文化的學習。」
所以他才在課堂上對年輕後輩如此建言。
海外的文化震撼教育
他提起,在美國學業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名化工系的教授問他:「來美國一年有什麼感受?」
心直口快的柯文哲,想到在台灣當外科總住院醫師時,一周七天都要上班、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但美國的住院醫師工時有上限保障,脫口而出:「美國人是好吃懶做的民族。」
該名教授四兩撥千金地回以:「台灣人工作那麼認真,為什麼還不是最強的國家?」
這記回馬槍,讓柯文哲思考了足足十年,才悟通「Work hard」不等於「Work smart」。
最後,他的那次留美,不僅帶回了打獵技術,還帶回國內「臨床藥師」制度,
讓台大首創國內先例,由藥師走入病房和醫師討論用藥。
之後,他更鑽研葉克膜體外維生系統(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or,ECMO)醫療,
甚至改造獨有的管線系統,讓台灣成為亞洲的葉克膜中心。
在SARS肆虐時,柯文哲首創以葉克膜救治病患,在國際聲名大噪,一度還被誤認是「葉」醫師,
近年常受邀到各國去做葉克膜的專題演講,「講得多就變溜啦!」心裡的畏懼感也漸漸減輕。
不過,他仍有點遺憾說:「台大葉克膜的水準和美國密西根大學附設醫學都是世界第一級,
如果我的英文更好一點,在國際醫學的地位,一定是更高的。」
【柯文哲小檔案】
年齡:53歲
現職:台大醫學院副教授、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
專長:外科重症醫學、葉克膜治療、器官移植
學歷:台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
經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外科研究員
文章摘自商業週刊
背景歌曲 : Colour of the wind by Vanessa Willi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