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667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86272
阿國 ~ 賴弟兄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清理舊生活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禱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使榮耀歸與神。
作者:
阿國 ~ 賴弟兄
日期: 2011.01.04 天氣:
心情:
感謝主耶穌基督!
摩西囑咐以色列人有關叛逆的事
叛逆或背道(apostasy)一辭是甚麼意思?在舊約裏的『叛逆,』是指放棄神,離棄神歸向偶像。
在新約裏的『背道,』是指否認基督的神性,就是不相信基督乃是神成為肉體來作人。
神的存在是個奧祕,神成為肉體來作一個名叫耶穌的人,更是個莫大的奧祕。因此,要相信神成為肉體來作人,比相信有神更難。
我們傳福音接觸人的時候,首先必須使人清楚有一位神。我們可以用羅馬書給他們看見有神。
然後我們需要告訴他們,這位神成了肉體來作人。
有些所謂的基督徒,就是摩登派,不相信耶穌基督是神。
他們相信主耶穌只是人,祂是教師,並且成了殉道者死了,祂並沒有完成救贖。
他們不承認耶穌基督是在肉體裏來的。
(約壹四2~3。)他們對基督的信仰乃是異端;他們否認耶穌基督既是完整的神,又是完全的人,這樣就走了背道的路。
新約裏非常嚴厲的對付分裂,以及否認基督是神成肉體來作人的教訓。
『若有人到你們那裏,不是傳講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裏,也不要對他說,願你喜樂;因為對他說,願你喜樂的,
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貳10~11。)使徒約翰在這裏所指的教訓,就是神藉著成為肉體來作人的教訓。
在他的福音書裏,同一位約翰說,『太初有話,話與神同在,話就是神。…話成了肉體,支搭帳幕在我們中間,
豐豐滿滿的有恩典,有實際。』(約一1,14。)
在他第二封書信裏,約翰給我們看見甚至在他那個時代,就有一些所謂的信徒不承認主耶穌基督是在肉體裏來的。
約翰告訴我們,對那些不傳講耶穌基督是神成肉體來作人這教訓的人,我們不該接納,甚至不要問安。
我們不該對那些不傳講這教訓的人說話,卻該避開他們。我們需要清楚,背道和講錯道理的分別。
有人對於某項道理的教訓可能不正確,但這不表示他是背道的。例如,一位在主裏的弟兄,在基督裏的真信徒,
對於被提的教訓有點錯誤;我們可以說他在道理上錯了,卻不該說他是異端,或說他教導異端,因為他相信基督的神聖人位,以及祂救贖的工作。他相信耶穌基督就是神,祂成了肉體來作人,祂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並且祂從死人中復活,又升到天上。
按照新約,有人成為背道的,不是因他對被提的教導錯誤,乃是因他不再相信耶穌基督是神,以及祂在肉體裏而來,作了一個人。
那些不相信這點的,就是背道的。
我信約翰和保羅從摩西的著作學習了許多,包括申命記十二、十三章裏確定的話。約翰論到背道是明確的,
保羅論到分裂也是明確的。
羅馬書陳明了一幅神救恩的完整圖畫,這幅圖畫包括了基督徒以及召會的生活。羅馬書末了三章,十四至十六章,
論到地方召會的生活。在十四、十五章,保羅說到接納信徒。『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
但不是為判斷所爭論的事。』(羅十四1。)
信徒信心軟弱並不表示他沒有信心;乃是說,雖然他有信心,但他的信心軟弱了。
信心軟弱的,我們要接納,不是為了判斷爭論的事。我們該接納他們,不與他們爭論。
信心軟弱的人可能只喫蔬菜,可能斷定這日比那日強;(羅十四2~3,5;)信心強的人可能相信百物都可喫,
並斷定日日都一樣。
我們不該就著這些事審判信徒,乃該在愛裏接納他們,因為神已經接納他們了。(羅十四3。)
不僅如此,保羅還說,『我們剛強的人,應該擔代不剛強之人的軟弱,不求自己的喜悅。』(羅十五1。)
然後保羅說,『所以你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你們一樣,使榮耀歸與神。』(羅十五7。)
我們接納信徒,不該按照喫或守日的方式,乃該按照基督,祂是獨一的中心,又是包容一切的那位。
各種的真信徒,無論他們喫素或喫肉,無論他們守日或看日日都一樣,我們都必須接納。
此外,我們必須按照基督接納所有的真信徒。
感謝讚美主耶穌基督!阿們!
標籤:
瀏覽次數:
13
人氣指數:
213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清理舊生活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