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水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活消費分析>Mobile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生活型態趨勢>女性治國?(一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7.03.09  天氣:  心情:
<生活型態趨勢>女性治國?(一)男女「平權」但不「平等」

分析/陳順吉

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在這個日子裡,有兩則消息值得關注:

1.副總統呂秀蓮宣布投入民進黨總統初選的競爭。並在媒體上表示,隨著台灣民主化的發展與2000年政黨輪替,七年的副總統讓國人已漸漸接受領導人可以是女性,並舉出台灣從地方到中央的民意代表有超過三百位是女性,最近一屆的議員選舉,民進黨在高雄的女性候選人百分之百當選率,其他黨的候選人當選率也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女性候選人深得選民的信賴與肯定,台灣已經突破性別在政治圈的界限。(「台灣已經可以接受女性治國了嗎?」,中時電子報總編輯郭至楨專訪,張毅民撰文整理,2007.03.08,中時電子報)

2.根據一項評量亞太十三個地區的女性在就業市場參與度、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擔任管理階層情況及受訪者自認收入是否在中等以上等四指標評比的跨國調查顯示,台灣女性進步程度排名今年大幅躍升,在亞太十三個地區從去年的第九名升到今年的第三名,如與亞太區其他三個華語地區香港、新加坡及中國相較,整體排名首度奪冠。(「台灣婦女No.1 進步程度躍升 首次冠華語區」,蘋果日報,2007.03.08,頭版)

由以上兩個面向可以發現,台灣女性的地位不斷提昇,相較於其他國家(尤其是亞太國家以及華人國家),台灣女性的表現與地位的確令人刮目相看。即使是相較於已經擁有兩百多年民主歷史的美國至今尚未出現一位副總統以上的女性國家領導者(目前宣布投入民主黨黨內總統初選的希拉蕊是最有可能成為第一位美國國家領導人的可能人選),台灣民主化歷程不超過二十年,台灣人就可以接受一位女性成為國家領導人(副總統),這樣的民主成就亦毫不遜色,且更是令人自豪。而在爾後兩篇文章,將從男女性對於生活型態的態度以及對於公眾事務的看法,去觀察實際的兩性互動。在本篇文章,將先從男女性對於生活態度的不同開始分析。

一、男性女性都認同的生活態度

從2007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可以看出,不管男女,對於以下的態度,其比重均差不多:

1.男性與女性之間在行為及裝扮上應該要有所不同
2.我希望周圍的人能肯定我在生活、工作或學業上的成就
3.我覺得我的經濟狀況越來越不如人了
4.我周圍的人輕忽(低估)了我的才能,使我有些鬱悶
5.我時常感覺沮喪

由此可以看出,男女性均認為應該要「男女有別」,再者均希望能夠獲得別人肯定,並且對於自己目前狀況不是感到很滿意。顯示出不論男性女性,均有一樣強烈的「自我實現」需求,並且希望未來能夠更好。

二、男性比女性更認同的生活態度

6.女性可以向自己喜歡的男性主動表示好感
7.一般而言,男性的能力還是比女性強
8.只要雙方願意,我可以接受婚前性行為
9.我會積極參加進修或在職訓練,以爭取晉升機會
10.願意冒風險,才可能獲得較高的投資報酬
11.工作只是為了要賺取享樂的金錢
12.我常與親朋好友或家人討論股票或其他投資相關的議題

由以上可以看出,男性多仍認為能力上比女性強,在工作職場的積極度與追求資訊的企圖心也比女性來得旺盛。對於金錢態度也傾向於更務實。

三、女性比男性更認同的生活態度

13.我可以接受妻子比丈夫的學歷高
14.我會妥善規劃我個人或家庭的收入
15.我參與並瞭解家中的大小事務
16.我有儲蓄的習慣
17.只要能獨立且快樂生活,不結婚也無所謂
18.有時候我會擔心死亡突然降臨
19.我常到廟裏拜拜或教堂做禮拜
20.有時我會懷疑自己生命的價值
21.我會刻意打扮以展現自己的獨特品味
22.我總覺得我的能力不如別人

由以上可以看出,女性一方面出於對於家庭的責任感,所以有些面向上放不下,所以會花較多的心力在家庭事務上,一方面又追求自我實現,希望能夠快樂生活,也比較可以接受自己學歷比伴侶高,同時也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與打扮。但是如果當人生遇到困難時,相對上男性比較傾向於衝撞與嘗試,以其走出自己的空間,但是女性則較傾向於相信命運,同時對於競爭的環境中比較沒有信心,所以有可能在與男性的競爭上退縮。除此之外,女性對於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關注與討論也比男性高,在這些面向上並非都是以金錢來考量。

四、男女態度的比較:傳統的枷鎖仍然明顯,「男女平等」還有待努力

綜合來看,台灣社會已經走向基本的男女平權,在社會與法律的規範上,已經漸漸去除父權社會下的法律體系規範,而更傾向於「兩性平權」的制度性保障。再者,即使是台灣人多認為男性與女性在行為上應該要有基本的區格,但是對於人的「基本尊重」與「自我實現」卻不因為性別而有太大的差異,女性與男性均同樣追求夢想,也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

然而在這「平權」的制度性保障下,仍可以處處看到傳統觀念對於現代男女的枷鎖。我們認為,可能傳統上認為男性應該要扮演家中經濟支撐者、男性比女性在問題解決尚更具理性思考、男主外女主內….等的觀念未變,所以男性相對上在工作上態度更積極,更重視金錢、也更容易獲得升遷的機會,女性相對上對於家庭的關注更積極,對於工作上的投入也比較不積極(有可能認為即使努力也不能打破這種傳統觀念的束縛)、更相信命運、同時更認為自己不如人。

這種傳統觀念的存在,對應在兩性互動上,沒有得利者。男性必須面臨更大經濟壓力與生存壓力,相對地,有能力的女性要在社會上有更好的表現則將更為辛苦。因此,表面上制度性的改變與男女「平權」容易,但是觀念上的改變以及真實的男女「平等」則仍不容易。從此面向觀察,雖然台灣的兩性平等已較許多周遭華人國家更進步,但是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繼續努力。


標籤:
瀏覽次數:55    人氣指數:255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水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生活消費分析>Mobile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