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朱漢崙】
包括土銀、合庫、兆豐、華銀、國泰世華銀、彰銀等6家大陸分行在2011年已開業的國銀,2012年終於可望獲准承辦人民幣業務,對國銀的登陸布局而言,可說邁向另一新紀元,而對這些國銀轄下龐大的台商客戶群而言,終於可以由本土的銀行進行人民幣的存、放款往來,也更加安心。
而2011年11月辦事處終於獲准升格分行,並以2012年第1季開業為目標的國內匯銀龍頭兆豐銀,儘管在成立的第1年尚僅能作美元業務,不過,兆豐銀已著手積極從OBU及香港分行等海外分行補強,來固樁旗下企金客戶的人民幣業務。
兆豐金 企金策略轉向
未來企金目標瞄準中國十二五規劃內需商機的台商,取代過往以出口歐美市場為主之台商
兆豐金控暨銀行董事長蔡友才先前受訪時就曾指出,兆豐銀對海外分行布局人民幣業務的「分批總動員」,繼香港之後,已先行選出包括美國、越南等5家海外分行投入人民幣業務布局,也明確指出企金策略亦將順勢全盤轉向,未來瞄準中國「十二五規劃」內需商機的台商,將取代過往以出口歐美市場為主的台商,成為兆豐銀未來集中火力鎖定的首要企金客戶目標群。
至於土地銀行、合作金庫、第一銀行、華南銀行、彰化銀行以及國泰世華銀行等6家2012年可承作人民幣業務的國銀,國銀高層普遍看好,如果台商貢獻的人民幣存款夠多,因而有效降低國銀分行對於當地陸銀拆款的依賴,那麼2012年,大陸分行的獲利,大致應該至少可以較2011年成長超過30%之多;例如,土銀上海分行,2011年的全年獲利就達150萬美元,今年應可望有逾等值200萬美元的獲利能力。
華銀則是目前唯一在深圳設點的台資銀行,據了解,華南金控旗下若要設置大陸的租賃公司,落腳深圳的可能性也最高,因此華銀2012年的深圳分行獲利預料也較2011年更顯著成長;最早成立香港分行的華銀,擁有全體國銀最大的存款客戶群,現在已與深圳分行展開未來進行人民幣業務分工的相關準備。
轉戰人民幣 勢在必行
多數台商都已進行產業轉型,對人民幣需求遠大於美元,國銀光做美元放款「錢放不出去!」
國銀保守估計,即便不計入未來吸收台商客戶的存款,光是資本額的部分尚可動用的放款額度,平均就占資本額4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台商紛紛進行產業轉型,光是做美元放款「錢放不出去!」
行庫高層對此分析,合計6家國銀的大陸分行資本額,目前共有29億人民幣,若2012年第1季獲准承作人民幣放款,即使頭幾個月收取人民幣存款不是很理想,但現有帳上資本金尚未用到放款的部位將可支應,合計6家國銀約有逾11億人民幣可用來支應台商客戶的人民幣放款需求。
大型行庫高層強調,由於歐美經濟鉅變,再加上大陸推出十二五規劃的內需商機,大陸台商近1年來紛紛開始進行產業結構轉型,投入大陸內需產業的台商越來越多,已從外貿出口轉型為內需為主,對人民幣需求遠大於對美元需求,這些都將是未來行庫投入台商人民幣業務的「基本盤」。
而台商要如何運用兩岸監理機關的人民幣開放政策,來進行人民幣相關資金運用及理財?
活用各行庫在台灣OBU、香港、大陸之兩岸三地的資金調度中心進行布局,應是箇中關鍵,特別是大陸儘管月前已因應國際景氣的急轉直下,首度在過去1年來採取調降存款準備率的寬鬆銀根措施,但是這不代表大陸對台商的外債額度就鬆綁,而這使得未來如何因應大陸人行等監理機關對於企業外債的限制,在兩岸三地靈活運用人民幣資金,已成為企業進行人民幣理財的重要課題。
歐債肆虐 人民幣需求起
今年2、3月,歐債風暴恐進入另一個爆點,屆時可能出現台商將美元轉成人民幣資金的轉匯潮
而接下來,企業的人民幣理財空間有多大,恐怕有賴於金管會的後續鬆綁措施。國銀高層分析指出,大陸分行可作人民幣存放款業務之後,兩岸三地人民幣的資金調度將會出現相當的變化,但如何順水推舟創造銀行與企金戶的雙贏,金管會儘快放行OBU資金買陸企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是當務之急。
國銀高層進一步分析,首先,OBU可能會出現「存款遠大於放款」的現象,因為在大陸提高外債限制之下,錢帶不進大陸的,「都會暫泊在OBU。」
在這種情況下,OBU的台商存款利息負擔恐會加重,此時又缺乏有效的放款管道來紓解,因此,若金管會後續能儘快開放OBU資金購買陸企發行的人民幣債券,以增加資金運用效率來去化存款壓力,「如此一來也能與大陸分行達成良好的人民幣資金分工,大陸分行作放款,OBU則以投資為主!」進而也讓有人民幣資金需求的企業戶能靈活運用人民幣理財。
另外一方面,由於預期2012年歐債風暴恐怕會在2、3月進入另外一個爆點,屆時也將成為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大型行庫高層也預期,2012年恐怕又將出現台商將美元轉成人民幣資金的轉匯潮。
不過行庫高層仍提醒,若台商客戶想兼賺利差及匯差,在時點掌握上恐怕得精確拿捏,否則即使賺利差,但賠了匯差,也並不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