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八年至二○○○年中擔任寶鹼公司執行長的德克.賈格(Durk Jager)展開多項變革方案以重振成長,雖然這些變革方案中有許多非常有助於重新思考寶鹼的事業,但也在寶鹼的日常營運中造成了明顯的分裂,新變革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開花結果,但當下業績卻開始惡化,這真是致命的結合!在一九九九年和二○○○年上半年,寶鹼連續數季未能達成預期獲利,該公司股價不斷下挫,二○○○年一月每股高於一百一十美元,到了當年五月已跌掉一半。二○○○年六月八日,寶鹼宣布更換管理團隊,賈格下台,由當時領導北美地區美容保養產品事業部門的拉夫雷(A. G. Lafley)接棒。
拉夫雷和寶鹼技術長吉爾.克洛伊德(Gil Cloyd)商議後決定,藉由開放寶鹼的創新流程,引進外部技術資源,以加速帶動寶鹼的成長。寶鹼推出「連結與開發」(Connect and Develop)方案,拉夫雷宣告,在五年內,寶鹼的創意中將有五○%來自公司之外,這些新創意將以新品牌方式推出,例如旋轉電動牙刷(SpinBrush)和速易潔(Swiffer)品牌就是此方案初期的兩項成功案例。
之後,高樂氏向寶鹼尋求把寶鹼一些品牌推到寶鹼欠缺但高樂氏擁有堅實通路的世界其他地區市場(例如日本)。兩家公司當初開始洽談合作時,從未設想到這個後續合作的事業機會,這也不是寶鹼和高樂氏合作之財務模式中的一部分。但這個機會吻合寶鹼外部事業發展副總魏德曼所謂的「魏德曼的摩耳定律推論」(Weedman's Corollary to Moore's Law):「第二樁交易只需花費第一樁交易所花時間的一半,第三樁交易只需花三分之一的時間,依此類推,後續交易不僅更快,也往往更具獲利性。」魏德曼的這項觀察暗示,若你不先達成第一樁交易,就不會有第二樁或第三樁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