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暖化,卻傳出今年可能是史上最冷寒冬,這個現象還沒被證實,但是冬天的寒氣,卻提早到來了!立冬到,國人的習俗免不了要來滋補保暖一下,街頭小吃薑母鴨、燒酒雞,才剛進入是十一月初冬,無不人聲鼎沸、生意興旺。台灣人愛吃也愛補,今天來遵循一下老祖宗的節氣養生智慧,看看能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令養生辦法,做好保溫措施、顧好皮膚、補對身子,一同暖呼呼對抗千年寒冬哦!
來 賓
皮膚科醫師 趙昭明
中醫師 吳明珠
武術教練 林勝傑
專業廚師 林秋香
乾隆冬補三大法
1.湯補:藥材同牛肚熬煮六個時辰成湯
2.酒補:立冬進補,松齡太平春酒
3.人參:50歲後口中含切片人參,每天不超過3克
|
宜
|
忌
|
立冬
11月7日
|
儲存陽氣、早睡晚起
|
食生冷、寒氣
|
小雪
11月22日
|
保暖、溫補
|
熱補、呼吸道感染
|
辨識體質
|
實
|
肥胖、身體強壯、肌肉緊實、活動力大、氣粗、
聲音宏亮、大便乾燥、小便黃赤色
|
熱
|
面紅耳赤、唇色絳紅、口乾舌燥、喜冰飲、
便祕、小便量少而黃、易長痤瘡、皮膚乾燥
|
寒
|
頭暈、面色黃白、嘴唇淡白、手指冰冷、口不易渴、
喜歡熱飲、怕風怕冷、大便軟稀、頻尿且尿色清白、
常覺腹部冰涼、手足無力
|
虛
|
氣虛
|
懶得說話、少氣無力、呼吸不暢、疲倦
吃不下、頭暈目眩、盜汗、常感冒
|
血虛
|
面色微黃、指甲淡白、心慌心悸、易健忘、睡不著
月經失調、循環不佳、脾胃虛弱、消化功能不佳
|
陰虛
(火旺)
|
手足心燥熱、口乾舌燥、頭暈眼花、失眠盜汗
午後兩顴骨發紅、大便乾燥、小便色黃、火氣大
|
陽虛
|
疲倦怕冷、喜熱飲、四肢冰冷、易腹痛腹瀉、頻尿夜尿、女性易腰痠背痛,男性則陽痿早洩
|
紅麴蔬菜鴨
|
材料
鴨胸肉1付、薑絲適量、紅麴醬3大匙
高湯500cc、高麗菜200g 、香油1/2大匙
鹽1小匙、酒3大匙
做法
1.鴨胸肉切薄片,高麗菜切大塊
2.香油炒香,紅麴醬加入高湯煮滾後,再放入高麗菜煮滾加鹽調味
3.將鴨肉放入鍋內加入薑絲調味
|
暖手腳茶飲
|
材料
乾薑5錢、黃耆3錢、桂圓3錢
桂枝2錢、細辛1錢
做法
加水1000cc大火煮開後,再小火煮五分鐘即可
功效
補氣養血袪寒溫經通絡
|
按摩穴道
|
1.勞宮穴
握拳,以中指屈向掌心,中指及無名指兩指尖所著之中間取穴
2.內關穴
位於手腕橫紋上方2吋、手腕上2筋之間的地方,2吋大約是3個手指的寬度
3.湧泉穴
在腳底板不包含腳趾前面1/3處,在第2、3趾骨間取穴等,都可以增進血液循環
|
健康兩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