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行不一致,不見得是壞事; 可是面惡心善,也不必然是好事。 周圍有許多心口不一的人。 不,不是你們想的那樣, 我是說,許多人總是刀子嘴、豆腐心, 心明明疼著妳、向著妳,可是卻老愛口出批評、惡言責難。 剛開始為著他們的激烈言辭,著實傷透了心,後來仔細推想, 恍然大悟他們默默的付出之後,竟是萬般驚喜,歡樂不絕。 許多老一輩的人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他們獨特的情感與關愛。 別笑他們,也別怨怪,實在是因為那個時代,太不習慣把愛掛在嘴上, 所以,我們只好學聰明點,得從一些小動作來體察父母的愛意。 小學時,到台中的親戚家過暑假, 夜裡騎單車不小心撞到迎面而來的快速機車, 我們雙雙落地、倒地不起。 想是我福大命大,昏迷了一分鐘就醒來了,也能自己爬起站立, 然後與表姊兩人站在黑夜裡,目送對方被抬上救護車急駛而去。 慢慢牽著腳踏車回家,一路上仍然心有餘悸, 回到家後見到父母什麼話也說不出, 只得眼淚撲簌簌的流,多想立刻撲進父母的懷抱裡, 好好被疼惜、憐惜一番, 哪知道爸爸迎面就是劈頭大罵, 罵得我狗血淋頭,狼狽萬分。 我傻了! 電視不是這樣演的,課本也不是這樣教的啊, 我以為,應該是父母把我擁進懷裡,然後痛哭流涕,嘴裡喃喃有詞, 感謝天又感謝地,感謝他們的寶貝女兒還有一條命?! 不應該是這樣的嗎? 事實證明不是,我足足站在原地被爸爸訓了十幾分鐘, 心裡又氣又悲憤。 說真的,當時我好難過,心想撞了車也受了驚嚇, 就想回到家來好好訴苦撒嬌,可是不但沒有沒有安慰、 沒有呵護,還白白受了一頓罵,雪上加霜。 心中的委屈傾瀉而出,報復的意念也四處狂竄, 我幾乎忿恨的想像, 若是,當時送去急診室的是我,他們是否還會如此? 這種幼稚的念頭當然是小孩子心性,別再責備也別學習。 夜半醒來…嗯…上洗手間時,路過父母房間, 聽到房中傳來竊竊私語,我側耳傾聽, 原來是爸爸正在激烈痛斥騎機車的駕駛, 怪他不小心,竟然把他女兒的額頭撞了一大塊瘀青, 萬一以後有什麼後遺症,或是有事沒事喊痛該怎麼辦? 嘴巴罵人罵的緊,控訴也極盡失真不公平, 但是言中對我的關切與焦急,卻是任誰都聽的出來。 悄悄站在門外,我又哭了。 隔天早晨見到爸爸,我心神意會,抬起頭來對他笑嘻嘻, 心想我們這對父女總算撥雲見日,彼此明瞭真心, 應該可以真誠相待了吧?! 沒想到爸爸看了我一眼,又是大聲斥責: 騎車那麼不小心,撞了一個大頭,多難看, 還敢在這裡嘻皮笑臉,以後要是這樣,就把單車砸爛, 誰都不要騎了….。 我又傻了! 只好想是,愛之深,責之切; 只好想是,這就是我的父親; 只好想是,我知道他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只好想是,昨夜必定不是一場夢。 成長後,對於另一半的諸多要求,也是經常落入同樣的模式。 不論是心疼他工作忙碌、還是擔憂他的身體健康、 或是期望他的和善對待, 不自覺地,我總是容易以激烈的言辭,來表達我的情緒, 有時候被指出道破我的壞脾氣,便防衛地冠上愛的名義, 使狂妄的態度得到庇護,更加囂張。 可是對於我的心與我的情,我捫心自問,從無懷疑。 從頭細想,當初對於父親的不理解與不諒解,直到如今自己走來一遭, 才真正煙消雲散,開朗釋懷。 原來,不善於說愛的人, 只得用最直接的脾氣來對待你、要求你,請你好好照顧自己。 老人家對於表達感情是如此樸拙而單調, 他們沒有寫信寄卡片的習慣來傳遞心意, 也不懂送禮送花的招式來討好妳, 只得用他們最基礎的方法來告訴妳: 多吃一點、穿多一點、沒錢要告訴爸媽、有事情要通知家裡、 小心不要招涼,當心注意身體要緊。 不能用自己所屬世代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關心, 否則,真的褻瀆了他們的一派純情。 我想,對於親近之人,最容易表達的情緒就是發怒與生氣, 換個位置想,盛怒中卻又往往最見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