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概念提倡,省電燈泡也越來越被廣為使用,但國內外不斷傳出省電燈泡可能會影響健康的訊息,專家表示,省電燈泡只要「正常使用」,對人體的應該都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性。
層出不窮的報導質疑省電燈泡,究竟是禍是福?近日英國民間團體傳出,省電燈泡含汞,長期使用會產生偏頭痛。另外也有英 國 醫師提出警告,省電燈泡會讓有光過敏體質的人,產生皮膚癌的危險。英國政府則強調省電燈泡若遭到摔裂,會釋放出毒氣。
而在台灣,根據「琉璃光」雜誌刊登,針對省電燈泡文章作者表示,家中換了省電燈泡後,看書時老是覺得怪怪的,好像有什麼東西射在腦袋,於是自行檢測。結果發現一盞26瓦的省電燈泡,微波值達每平方公分100微瓦,是白熾燈泡的一萬倍。
中華大學電機工 程系副 教授田慶誠,與台達電子合作實驗,測量省電燈泡的電磁波是否達危害人體健康的標準。他們測量三款市售省電燈泡,測得的電磁場輻射值都低於國家標準局、歐盟電磁相容規範。依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標準,60赫茲的電磁波,安全標準是9040毫高斯,我國的安全建議值是833毫高斯。
實驗發現,省電燈泡在啟動瞬間的2到4秒會測得較高的輻射值,約是環境值的2倍。研究人員認為,只要是使用交流電的電器都會如此。建議在使用高磁電器時,保持適當距離、減少使用時間,只要距離省電燈泡 一公尺 以上應該就無害。
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林志隆則表示,無論是省電燈泡或傳統燈泡都會發出電磁波,網路傳言「傳統燈泡電磁波幾乎為零」的說法並非正確。省電燈泡的原理是管壁上的螢光物質,將水銀蒸氣發出的紫外線UV,酖C轉換成可見光;雖然紫外線UV-C的能量高且殺傷力大,但會被日光燈管內壁的螢光物質和玻璃吸收及阻隔,最後能穿透管壁的UV-C已不足以對人體產生傷害。
為了達到省電效果,卻又擔心健康問題嗎?目前包括台達電基金會、綠適居協會、環保聯盟等都建議民眾,每項家電或多或少都有電磁波,預防之道便是「保持適當距離」,不需要小題大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