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5448
 風信子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第三章宇宙智慧的教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第五章生命原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第二部第四章智慧樹
作者: 風信子 日期: 2008.12.14  天氣:  心情:
第二部生命進化的旅途

第四章智慧樹 

探索者:這宇宙中有沒有最高的智慧啊? 

壺子:有,在wingmakers哲學裏,這個最高的智慧稱為‘源頭智慧’,而源頭智慧所在的環境背景叫‘源頭實相’,這個源頭智慧是所有類人生命的終極目標智慧,它同時也是萬物的最初設計者及進化的引導者。
 

探索者:‘源頭智慧’和‘源頭實相’的說法太抽象,不好理解,能說通俗點嗎? 

壺子:可以,假如你把你的身體比做一個宇宙,你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是大宇宙的不同組成部分,而身體的細胞比做這個宇宙中的生命,那麼在這個宇宙中,你對自己身體的意識就稱為宇宙意識,但這個宇宙意識並不是關於你自身的最高智慧,這個對吧? 

探索者:是的,我們對我們自己還很不瞭解,那麼有沒有關於身體的全面、正確、科學的認識存在呢? 

壺子:有,對人自身的最高認識始終存在,或者說對人體這個宇宙的最高認識是存在的,肯定有,你同意嗎? 

探索者:但我們自身的意識離這個最高認識還差得很遠呢!那源頭實相又是什麼呢? 

壺子:當你擁有對人體宇宙的最高認識時,在這樣的視角下你觀察到的身體面貌就是關於人體的最高實相。對吧! 

探索者:明白了。但假如我們永遠無法達到對自己身體的最高認識,就無法獲得最高智慧了。  

壺子:是的

探索者:那我們人類為什麼很難獲得更高智慧?或者說地球文明為什麼無法瞭解這個宇宙藍圖呢? 

壺子:這個問題問的很大,其中涉及很複雜的問題,容我慢慢講,還是那句話,你必須假設這些都是真的,可以嗎? 

探索者:當然可以,我們在共同完成一個想像之旅啊!我會認真配合你,直到回到我們進來的地方。 

壺子:我們的文明無法瞭解宇宙藍圖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人類之所以不瞭解宇宙藍圖是因為我們人類採用了邏輯的心智和語言表達本身的限制。語言本身是一種結構性的限制。宇宙本身是一個整體,構成這個整體的部分之間互相聯繫,而且這種聯繫的複雜性是語言遠遠不能表達清楚的,但我們這個世界意識溝通、文化發展所依賴的就是語言文字。所以最高智慧那特有的特徵根本就無法在這樣的分析模式中表現出來。 

探索者:可是使用語言文字是我們歷史上偉大的發明啊,你怎麼說它限制我們的對宇宙真相的瞭解呢? 

壺子:不錯,從我們的理解來看,人類從勞動中逐漸發明了語言和文字,語言和文字也的確推動了社會的大幅進步,但我舉一個例子,你就會明白我剛才的意思。 

探索者:什麼例子,你快說。 

壺子:你參加過會議吧?發過言嗎?你戀愛過吧? 

探索著:當然, 

壺子:在發言之前,你的頭腦中就擬好了要說什麼吧!但當你真正講完之後,你會發現你並沒有把自己心中擬好的完全說出來,對不對。另外,當你向物件表達愛意的時候,是否感覺到許多感受無法用語言文字準確表達出來?
 

探索者:是有這種現象,這是為什麼呢? 

壺子:因為感受所包含的元素是很複雜的,各元素之間有者許多互相聯繫和作用,並且這種聯繫和作用仍在不斷的變化之中,這些元素之間的所有事件的複雜程度根本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準確表達出來。語言和文字只能把感受模糊的說出來,而根本不是感受本身,用電腦術語來講,會更好理解,假設一個感受所形成的檔大小是1M的話,描述這個感受的語言文字也只有幾個位元組而已。
 

探索者:你怎麼界定‘感受’所形成的檔會有1M大小? 

壺子:因為感受裏面有圖畫、有音樂、有情緒變化啊!說1M事實上是個方便說法,其實大小遠不止1M啊。 

探索者:這下我明白了,真實的感受是個非常巨大的資料包,而描述它的語言文字確很單調,無法準確描述那個真實的感受。 

壺子:宇宙藍圖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資料包,語言文字是呆板的表現工具,用這個呆板的工具怎麼能解釋那個巨大的資料包呢?
 

探索者:明白了,還有什麼原因呢? 

壺子;你的理解力很強,這麼抽象的問題也難不住你,好吧!我說第二個原因:

我們這個世界的人類並不是對宇宙進化沒有期待,而是對宇宙進化的模式理解比較單純。絕大部分期望人類進化的人,希望以科技進步的來促進社會發展,而另有一小部分人對聖人的救贖充滿了期待。 

探索者:這難道有什麼錯誤嗎? 

壺子:你不要著急,讓我慢慢講給你,我們地球文明正處在從愚昧和幼稚中迎接了科技的發展帶來的興奮之中,所以期待科技帶來更大的進展直至人類文明進化的心理很迫切,但是科技進步的方向能不能和宇宙藍圖接軌的問題卻是個誰也不敢確定的問題,你敢保證科技的發展肯定會揭示宇宙真相嗎?
 

探索者:這個我不是科學家,我不能這樣沒理性的看問題。但我對科技充滿期待。 

壺子:通過許多資料表明,我們的科技還遠遠沒有達到發現宇宙真相的程度,甚至還沒有入門,只能算初級科技。 

探索者:科技需要發展,這個我承認。
 

壺子:許多思想超前的人看到了目前科技的局限性,而把期待投放在宗教領袖和先知的身上,期望這些先知發揮作用,救贖更多心靈迷茫的人。從精神方面提升來迎接宇宙藍圖。 

探索者:這進化和救贖的模式正是目前地球人類適合的方式嗎?
 

壺子:不錯,目前我們正處在這個進化模式之中。而這個模式和宇宙藍圖的期待相差很遠。這也正是人類無法瞭解宇宙藍圖的原因之一。 

探索者:你的解釋真的很玄妙。那第三個原因是什麼?
 

壺子:我們現在的文化所擁有的宇宙觀阻擋了宇宙藍圖的啟蒙,不僅如此,當權者還把對真理的詮釋放置在獲取和保持權力的立場而非宣傳真理的立場。 

探索者:是這樣嗎?我們目前所擁有的宇宙觀是落後的宇宙觀,還不足以解釋宇宙複雜的藍圖,更可怕的是他們期望通過掌握對宇宙的解釋獲得和保持權力。這太可怕了,那麼宇宙藍圖的啟蒙和推進還能正常進行嗎? 

壺子:雖然現在的權力機構掌握了對宇宙文明的解釋權,但宇宙藍圖也正通過更為精彩的方式加強對人類的啟蒙力度,這個以後再講。 

探索者:能先簡要透露一點嗎? 

壺子:好吧!上帝為了宇宙藍圖能夠順利實施,已經派遣一些特使來到人類中間執行彰顯宇宙藍圖的任務,並啟蒙在人類中對宇宙真相充滿期待的人。因為存有的整體意識在我們這個三維空間和五種感官的現實世界裏變得很受限制,從而激發了尋求整體意識的衝動,但這種衝動被現實世界的外在物質追求蒙蔽了,只有靠精神領袖的教導才能恢復。這些被派遣來的先知就是執行這個任務的。
 

探索者:好像在聽偵探故事啊!你的意思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很愚昧,仍然無法自行覺悟。 

壺子:這樣說你不服氣嗎? 

探索者:是有點,我們有那麼發達的科技和人才,我們都進行火星探測了啊! 

壺子:記住,地球的科技相比於宇宙科技只是幼稚園的水準。不承認這個事實對你們沒有任何好處。 

探索者:按你的話講,那我們人類豈不很失望、很悲觀嗎? 

壺子:從某種程度來看,的確是這樣,可以說從對自己一無所知到對自己的最高認識,這之間的層次我們無法計算,但我現在披露一個觀點或許可以改變這種悲觀的情緒。 

探索者:快說,有什麼辦法可以獲得這最高的認識。
 

壺子:剛才我們利用人體這個小宇宙來模擬大宇宙,道理是相同的,為什麼?因為萬物本來就是源頭實相的縮小版或拷貝,所以萬物之中也本來就有源頭智慧存在。他們本來就在那裏,是我們的智慧無法感知而已。我們只能認識其非常有限的部分,在認識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層次的智慧形態,其中有的智慧形態被其發端者稱為最高智慧,其實他們還差得很遠。 

探索者:再說具體些吧! 

壺子:我在這裏做一個大的比喻,我把人類智慧從原始的蒙昧期到最高智慧形態之間比喻為一棵大樹,理所當然的樹根和主幹部分代表了最高智慧形態,樹的各個分枝則代表了各主要宗教及哲學家的智慧層次,樹杈部分則代表了各種各樣的世界觀,包括科學世界觀,樹葉部分指我們人類組織及其大眾的智慧形態。進化是沿著樹葉、樹杈、樹枝、樹幹這樣的路徑緩慢的進行著。這一大的迴圈甚至需要幾萬年,每一個智慧形態都對應了一定形式的信念系統存在,這種信念系統以自我的不斷否定的方式提升著。這個進化過程我稱之為智慧樹。 

探索者:這個步驟是一定的嗎?人類的智慧只能沿著這個路徑進化嗎? 

壺子:在這個比喻裏,智慧樹的根部種植在遺傳記憶和潛意識天性的土壤裏,第一批分枝是最古老的,代表著族類的原住民信仰;中間的一批分枝是正統的宗教和制度;而上部的分枝代表著遍及宇宙而新近才顯露出來的當代的信念系統。整棵樹,則代表著宇宙信念系統的層次。智慧樹的種子最初就是被‘最高智慧’為了促進“大實驗”的目的所構思、種植、並且培育出來的。 所有的生命次元(星系)是樹的分枝,各次元內所有生命形式都是樹的葉子,生命的信念系統沿著葉子到分枝再到主幹的步驟逐步進化。 

探索者:這智慧樹包含的層面太廣大了,我們無法用邏輯的頭腦和語言文字進行描述, 

壺子:源頭實相是源頭智慧觀照的物件,這個觀照是全息的觀照,是無法用邏輯心智和語言文字來描述的,恰如用什麼樣的語言也無法說透徹人體的最高本質一樣。源頭實相是宇宙的本來面貌,它隱藏在人類感知範圍之外。所以人類只能用智慧樹的分支信念來做有限的描述。這些智慧樹的分支信念代表的是不完整的認識,這種不完整的認識在進化的初級階段提供了最初的生存模式及觀念模式,即進化/救贖模式,期望用這種模式引導所有物種的進化,這就必然導致物種個體與源頭智慧之間的內在關聯被損壞,這些智慧樹的分支信念逐漸形成了對應的信念系統,在宇宙的許多層次,是這些不完整的分枝信念在運作、控制、引導物種的進化,所以物種進化的路徑及觀念都被迫扭曲成與接取源頭智慧不和諧的境地。
 

探索者:智慧樹上相對真理的信念系統束縛著人類的心智,進而影響了物種生命的信念,使物種與源頭智慧之間的連接被扭曲了。
 

壺子:因為信念分枝的引導,與信念系統匹配的能量系統本身也非常不和諧。這樣就造成了扭曲的能量系統及信念系統。這個階段物種的存在模式稱為‘進化/救贖’模式。這些分枝信念所闡述的真理只能是相對的真理。相對真理的持有者並不存在動機上的問題,他們期望達到最高智慧,並相對的認為自己達到了這個最高智慧,所以他們壟斷了資訊,阻斷了源頭智慧的彰顯,更可怕的是他們借助這相對真理以達到獲取和保持權力的立場。而並不是彰顯真理的立場。

其實個人完全可以不依賴任何外物而直接存取源頭智慧,但這並不意味著個人不應該相信其他人或和他人組成聯盟,而是因為人類之間的交流方法還有太多的問題,用這種有限的方法交流只能達成相對的真理。放棄自我的直覺,選擇理性的表達方法只能在相對認識裏打滾,而智慧樹在所有層次的面紗也只能逐漸的撕去,回歸直覺則有可能回避信念之樹的層層束縛而直接面對源頭智慧的召喚。 

探索者:我們被信念分枝引導著,怎麼可能獲得源頭智慧呢?
 

壺子:已經有許多‘存有’具體化到地球來執行彰顯源頭智慧的任務,這些救星們將以特定的方式執行天命,慢慢的把信念分枝客觀上造成的認識障礙逐漸移開,這樣會使地球出現一群準備好了的人,這些人就是那些希望擁抱‘源頭智慧’的人,準備繞開信念分枝束縛的人,願意呼喚自己神性並認為自己是神的人,確定信念分枝的影響最終會落幕的人。
 

探索者:再說說信念分枝吧!這個概念很關鍵啊! 

壺子:信念分枝代表了與源頭智慧不同的關注之興趣、實相之感知,行動之動機,正是這種不同導致了它在引導物種接取源頭智慧的問題上顯得低能和無效,然而也是因為這種不同才喚醒了物種對源頭智慧的嚮往和追求,但它自己卻因為種種限制和不完整的認識而無法向源頭智慧看齊。是信念分枝給了物種不完整及與源頭智慧沒有連接的感覺,正因為不完整和沒有連接,才會追求完整,才會尋求連接,信念分枝認為這樣的狀態是不健康的,需要救星把物種從不完整及沒有連接的感覺中救贖出來,這就是在這個階段人們期望救世主的根本原因。

意識進化的動機來自於“比整體較少”的感覺。尤其是,“與最初源頭並沒有連結”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由於物種個體認識到存有從源頭具體化到三度空間、五種感官的時空後有很多不完美引起的。這種感覺和認識累積下來形成了所有物種的遺傳心智,遺傳心智是信念分枝的最主要構成要素。 

探索者:為什麼會有那種‘不完全’及‘與源頭智慧沒有連接’的感覺呢? 

壺子:存有從中央宇宙主動進入到一個人類儀具而成為地球上的一個具體生命時,就意味著那無所不能的存有能力開始受限於三度空間和五種感官的世界,這種類似自慘性的行為是存有主動進行的,因為他知道此舉是宇宙藍圖的一個組成部分,為了獲得更多經驗他選擇了這個受限的生命形式,目的是將這個三度空間演變成可以向整體性宇宙覺察和整合的構成要素,這個努力產生了一種希望瞭解整體性並體驗與源頭智慧連接的衝動。
 

探索者:是這個身體和我們的交流方法形成的智慧限制,萌發了生命個體對自身能力的不滿意和焦慮,進而產生向完美生命看齊的衝動和行為。 

壺子:當這種個人努力達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同道支持,並希望自己成為某個追求群體的一員,以共同追求完美的生命渴望,這種歸屬感和整體感客觀上擴大了探求整體性的視角,這就是進化/救贖模式的特徵。 

探索者:進化/救贖的模式在宇宙藍圖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麼?
 

壺子:進化/救贖的生存模式是宇宙藍圖一個必然經歷的階段,是宇宙藍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是人類藉以發展整體感和歸屬感的階段。它會提供一種和某種偉大與含容的憧憬有關聯的感覺。進化和救贖模式是信念分枝的伴生物,信念分枝培育出人類‘不完全’和‘不安全’的感覺,進而培植出救星實施救贖,它實際上加速了人性的統一,再依次地,將會加速和引導人性與整體性宇宙的統一。 

探索者:那些宗教領袖和精神領袖們的作用怎麼體現呢? 

壺子:精神領袖能夠很深地看入生命的表面實相之下,並且能夠經驗到,每一個生命形式是如何複雜地互相連結,以及這種複雜性如何地超越了人類儀具的感知與表達的能力。就是因為這種情況所以精神領袖們可以透過個人能力來詮釋生命的深度和無限的智力。沒有人能夠以語言工具清楚地說明生命之次元性的深度和廣度。他們最多只能描述他們的詮釋或他們的印象。

地球上的偉大精神領袖們,都曾經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詮釋了"整體性宇宙"以及人類在裏面的角色。這些詮釋被經典的記載了下來,並且成為信念分枝下不同信念階層不斷爭論的話題和目標,這種爭辯和探究引起了信念的對立。那些詮釋內容被相當數量的信徒迷戀和尊為經典,形成了地球上的宗教。這些宗教的精神領袖們,提出了超越當時被信念分枝所定義的"整體性宇宙"的洞見。他們創造了一個進入"整體性宇宙"的新入口,並且願意承擔所有代價來維繫這個洞見。

精神領袖們的成就為人類探索自己提供了新的通道。那是他們通過超靈或是與宇宙意識的的接線實現的,但這些洞見被信徒們詮釋並被信念分枝所掌控後逐漸變得與原意貌合神離。和精神領袖們相比,我們每一個人也都可以不同程度的看入生命的表面實相之下,並且感知和表達他們對"整體性宇宙"的個人理解。但他們還需要更多時間和更強烈的意圖來發展他們自己的詮釋。而這些詮釋的許多內容來自于精神領袖的教導。生命更深的意義並不只有精神領袖們才能經驗,它是一個動態的智慧,有著和生命形式的數目一樣多的面貌。沒有任何生命形式或族類獨佔地享有這個入口。那個入口是共用的,誰都可以進入,因為"最初源頭"存在在所有的事物裏。 

探索者:智慧樹在宇宙藍圖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麼? 

壺子:智慧樹是一個比喻,他比較形象的比喻了各個階段的智慧形態及進化方向,整體的智慧樹是一個連續的整體過程。在這裏真正需要探討的是智慧樹下的各級別信念分枝。

我們注意到信念分枝只是個抽象的比喻,真正和源頭智慧連接著的始終是生命個體,並不是因不同信念集合而成的信念分枝,所以信念分枝和源頭智慧的連接並不是強而有力的,它更擅長代表由不同信念階層集合產生的社會團體的利益,這從信念分枝本身來看並沒有錯誤。但要說明的是信念分枝的這個屬性也是宇宙藍圖規劃好的組成部分,事實上最初源頭安排了整個宇宙同時進行的各種不同路線,這些不同的發展路線互相交織,形成了整個進化的螺旋式前進。

在信念分枝上進化著的不同層次的物種,每一階段都會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擁有源頭智慧。其實,源頭智慧是最初源頭的特使存在于萬物之中,他時刻以它獨特的屬性成為信念分枝的制衡力量,並且相互交織在一起。源頭智慧是完美的代言人,所以這客觀上保證了信念分枝只能在源頭智慧的詮釋範圍之內運作,並為源頭智慧的目的效勞。 

探索者:你還沒有回答剛才的問題。

壺子:在進化的模式上,共存在兩種:第一個是進化和救贖的模式,第二個是自主和轉變模式。在這個定義裏,‘進化’指在這棵智慧樹上所有生命形式沿著葉子從分枝到主幹的過程,‘轉變’指生命認識到還有條路徑可以繞過智慧樹的演進路徑直接到達‘最高智慧’而不必依賴先知或精神領袖的‘救贖’。 

探索者:有這樣的路徑嗎?那太好了,是什麼樣的,我們接觸過嗎? 

壺子:你還記得在開始時我曾經說過每個生命個體都是上帝的縮小版嗎? 

探索者:記得,請繼續。 

壺子:每個生命個體都有上帝的超級智慧和能力,只是這些功能被低下的能量系統遮罩掉了,這是存有主體進入時空宇宙時就必須面對的狀況。要想啟動第二種演進模式,就必須在現實生活中充分運用三個生命原則。 

探索者:三個生命原則是什麼? 

壺子:三個生命原則就是:透過感激來看待與宇宙的關係、在所有的事物裏觀察到源頭、以及生命的滋養。我以後會詳細介紹這三個生命原則。當存有們適當的應用這些生命原則時,‘轉變’的模式就會發生而繞過了進化的步驟。 

探索者:如此,轉變的模式就實現了,那會比第一個模式更有效,更有效率,但為什麼目前只看到第一個模式的影子而根本看不到第二個模式呢? 

壺子:剛才我們討論了信念系統的智慧樹,這棵樹客觀上遮掩了生命個體意識對自己意識整體性的理解,但真正選擇第一種模式的主要原因還在於個體生命意識自己,因為存有把自己分別投擲到不同的宇宙空間去體驗生活,這些空間的能量系統是很低的,是它形成了生命個體意識的限制,存有希望體驗這些能量系統的生活,不得不忍受低震動的能量系統造成的限制。 

探索者:那麼智慧樹的信念系統為什麼沒有提供‘轉變/自主模式’讓存有自行選擇並充分行使自由意志呢? 

壺子:因為智慧樹的信念分枝本身也和大多數存有一樣對自己的整體性一無所知,它們把自己的片段完全投注在有限制的、有一定結構的時空宇宙中,如此投注的結果會導致‘轉變是不可能的’的信念系統產生,從而將‘轉變’的觀念從智慧樹的實相中移開。所以,智慧樹沒有辦法將‘轉變/自主模式’精確性的概念化,更別說告訴存有有直達‘最高智慧’的‘轉變/自主模式’存在著,但這並不是智慧樹的過錯,是存有為了配合大實驗而去選擇智慧樹中的‘進化/救贖模式’的,而‘最高智慧’存在于智慧樹這個信念系統之前。 

探索者:這些東西很抽象,還沒想得很明白。 

壺子:等完成了這次想像之旅,你把整個過程串起來,會明白的,我們進入下一單元。 

探索者:按照這個智慧樹的邏輯,那麼我們的時空宇宙必然要上升到智慧樹的主幹了,那是什麼樣的宇宙呢? 

壺子:在這裏我將澄清一些信念,而這些信念現在仍影響著很多的人。 

探索者:是什麼信念? 

壺子:在智慧樹上的某些分枝上,有一種信念講時空宇宙不斷上升進入‘源頭實相’,我們這些存有分身也會伴隨時空宇宙而進入‘源頭實相’。實際上,是‘最高智慧’不斷擴張進入時空宇宙,在擴張的過程中所有蒙蔽和限制都將被開啟,存有分身們將以‘最高智慧’代言人的身份和視角重新審視整個宇宙。存有的這種轉變在於他進入了對於自己整體性的認知,他們認識到自己是由有形體的部分和無形體的部分組成,有形體的部分就會期望與無形體的部分會合,以恢復自己的整體性,這時的存有分身已經和存有主體合一,合一的存有必然會成為‘最高智慧’擴張的工具,所以與其說時空宇宙上升,倒不如說‘源頭實相’通過存有對整體性的認知而把‘最高智慧’擴張進入時空宇宙更貼切。在擴張的過程中,存有成為了‘最高智慧’的同謀和執行者。
 

探索者:我都糊塗了, 

壺子:用以下的比喻形容存有分身和存有主體的關係比較恰當:存有主體是一個大的應用程式,而存有分身則是為了適應不同行業而定做的企業版,它除了是根源程式的複製品外,還有一些根源程式的功能因為企業的使用級別不夠而被遮罩了,所以把存有分身比喻為被限制和遮罩了一些功能的應用程式更合適。存有分身是存有主體的縮小版,有多少個時空宇宙就需要有多少份縮小版在運做,只有這個‘企業’發展到必須使用原版程式的時候,才能實現分身和主體的合一。合一時存有分身就能夠體驗整體性,只有在那裏,有形體的和無形體的部分才會團圓, 

探索者:有形體的指的是我們的身體,無形體的指的是我們的靈魂嗎? 

壺子:可以這樣理解,有形體的部分或稱存有分身因為受存在的次元限制,意識變得殘缺不全,全然不知存有主體或無形體的部分存在,其實存有主體時刻保持著和每一個分身的連接,它經常在你出神狀態時向你竊竊低語,但你全然沒有領會這切切私語的真正含義。因為存有主體一直以‘最高智慧’的代言人的身份在向存有分身所知的次元擴張,存有分身們的所謂靈感和靈夢都是存有主體(整體性的我)的啟蒙和引導,但這啟蒙和引導的形式也只能在一些相對覺醒的人身上會被察覺。
 

探索者:存有主體經常對我們提示,只要傾聽就會知道? 

壺子:當然,這是我們許多人所不瞭解的真相。由此可以看出,在智慧樹上‘進化和救贖模式’是如此的令人信服的根本原因在於存有分身們在這個次元中感知存有主體的能力降低到了非常可怕的程度,存有主體在這些被限制了的心智中變得那麼虛妄和不可理解。雖然存有分身拒絕承認存有主體(整體的我)的存在,但他們仍然期望瞭解並達到‘最高智慧’的境界,但他們心智的能力無法獲得這個領悟,所以各族類只能探索‘進化和救贖模式’來逐漸引導救贖才感覺安全和幸福。這樣的結果導致了宇宙中教師和學生兩個階級的存在,真理只能像薄餅那樣一層一層的揭開,這相對真理的領悟過程會非常的漫長。
 

探索者:因為存有分身的心智受到限制,無法領會‘我’的真正含義,只能透過精神領袖們的教導和救贖才有可能走上覺悟之路,這是‘進化和救贖模式’成為宇宙進化之路的一個重要步驟的原因。對嗎? 

壺子:你理解得非常好。但這裏我要說我們那些精神領袖們並沒有完全理解上帝的意圖。 

探索者:不會吧!耶酥和佛陀的教誨也不究竟嗎?還有當下很多佛學者認為通靈資料是不究竟的智慧,你到底怎麼看這個問題?
 

壺子:其實他們討論的問題說通俗了就是通靈資料和宗教傳承那個更究竟的問題。我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假如我們把整體宇宙看作一個舞臺,上演著一出生命進化的話劇,導演們設計了每一個進化的步驟,在導演的身邊還有如編劇、劇務、語音、動畫之類的劇組成員等配合整個演出,除此還有一些熟悉這個過程但未參與這個過程的旁觀者。 

探索者:這個比喻非常妙啊! 

壺子:在這個比喻中,我們目前的人類因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而對上述話劇毫不知情,他們活在小我的天地裏,所謂通靈資料可比喻為是那整體話劇中的執行導演在透過某種途徑給演員說戲的內容,所謂高靈們則是編劇、劇務等一干角色,他們基本上能領會導演或編劇的意圖,當然有的只是旁觀者也忍不住出來說幾句,所以通靈資料究竟與否在於高靈本身的角色,當然即使導演身邊的書童也非凡人可比。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有的通靈資料比較準確的表達了導演的意圖。 

探索者:那我們的先知是什麼角色呢? 

壺子:而宗教的先知們則是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接受了某個導演的邀請而出演某個角色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其中出色的有可能準確領悟導演的表演要求並有個人發揮,他們把自己的表演及其對角色的把握及感悟告送其他希望成為演員的人,因為這個經驗是個案的,實證的,人們信服。比如佛陀就是這其中的一員。正因為如此,佛信徒們才敢於說其他的導演或演員們是不究竟的,其實這裏前面已經說清了,接受到通靈資料的人不都具備佛陀的悟性和韌性,只有少數幾例,更多的接受者沒有實現從人類群眾到宇宙演員的過渡,這本身不在導演的水準,而在於人類本身。 

探索者:如果這麼說來,其實先知們的智慧也跟通靈相關,只是在通靈過程中比較成功而已,其本質身份在高級生命心中仍然是學生。 

壺子:是啊! 

探索者:按照這個思路,宇宙導演要找的演員也需要很多類別了吧? 

壺子:當然,有的演好人,有的演壞蛋,不論演員角色是什麼,目的都是為了演出的成功。這是不容質疑的。 

探索者:我們現實社會中有許多不同的宗派,都號稱自己的理論是最高的真理,而把對手說成異端,我們這些普通人更是不能判斷誰真誰假,這個有辦法嗎? 

壺子:剛才說了宇宙導演選派的演員是多方面的,共同合作才能演出成功,這從導演組的角度看順理成章,但我們這些不明導演意圖的人總是把個人的愛惡強加在演員身上,喜歡正面角色而討厭反面角色,更有甚者乾脆把演壞蛋的演員給殺了,以泄私憤,這不很可笑嗎? 

探索者:那我們怎麼把握這個尺度呢? 

壺子:如果你有了萬物一體的觀念後就相當於有了宇宙導演的視角,那時你自然會同等的看待一切事物,而不再去區分正邪、是非、曲直了。 

探索者:那麼進化/救贖模式的主要希望即那些精神領袖們所教導的東西不一定是完全正確的了? 

壺子:相對於絕對真理而言,任何宗教的表達都是局部的片面的,他們的教義有的成分已經和真理背道而弛,不僅沒有救贖之功,有的甚至誤人子弟。有的信徒死讀教義,對其他理念都視為異端和外道,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對真理的覺知,真正的大道之理是寬容的、他們能夠容納任何異己,就好比大海,即使是滔滔黃河之水,匯入東海後也要被大海吸收同化,大海並不因其顏色而拒絕流入。這才是大海的寬容,不具備這樣的胸懷,就絕不是有生命力的教義。 

探索者:那麼我們怎麼辦? 

壺子:雖然宗教教義並沒有全面反映宇宙真相,但在人類進化的相當階段裏,宗教的引導、啟蒙作用仍很出色,他們是地球上的教師,他們配合了整場演出,我們仍然要為他們鼓掌。 

探索者:目前有些人對宗教教義十分崇拜,請問這是否會影響他們對真相的瞭解? 

壺子:哲學、科學、宗教的所有部分,即使是所有的總和,也只反映宇宙實相的部分畫面,宇宙是一個連續的整體,任何宗教、哲學、科學都只是從某一個側面、某一個環節、某一個領域對宇宙整體的局部探究,其結論都只是局部的和片面的。
 

探索者:可是基督教的聖經和天主教的可蘭經不都被教徒奉為神明而崇拜嗎? 

壺子:沒有真理可以被寫出、說出,有表達就有假設,有假設就有片面,片面的東西什麼時候也代表不了整體。
 

探索者: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說的太好了。 

壺子:站在北京的上空和站在中國的上空甚或是站在地球的上空,所看見的實相肯定不一樣,因為我們的視域不同,在那樣的視域中此山與彼山沒有分別、此水與彼河沒有分別、此人與他人沒有區別,地表的所有景觀對站在空中的人來講都失去了比較的意義,而人類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就更顯得微不足道,為什麼?因為你跳出了矛盾的圈子,跳出了辯論的場所,跳出了比較、分別的環境。 

探索者:說的太好了,這就是莊子逍遙遊所要表達的境界。 

壺子:用這種看問題的角度來看待我們那些偉大的先知不很明確了嗎?先知們就是站在了沒必要分別事物的高度去看待社會人生的。但你要問這些先知的視域有多大呢?又誰來界定呢?那我告訴你,視域不同,境界就不同,高中生可以界定初中生的學習狀況,但卻無法界定大學生的學習水準,道理很簡單,這裏我們必須要說,我們沒有能力界定先知的境界高度,誰非要界定那也是本位主義,門戶之見。 

探索者:好的,你比較明確的論述了‘進化救贖模式’的相對性質,這個模式相對的信念系統還處在智慧樹的分支階段。 

壺子:是這樣,在下面一章裏,我將具體談談如何啟動第二個生存模式,或者說如何運用三個生命原則。
標籤:
瀏覽次數:62    人氣指數:1382    累積鼓勵:6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第三章宇宙智慧的教導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第五章生命原則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