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1,843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818930
王子?麵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常春藤 往下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個願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地球暖化!!!
作者:
王子?麵
日期: 2010.05.03 天氣:
心情:
每天,我們看氣象報告,決定第二天要不要帶雨具出門、要不要多穿件衣服,免得被午後雷陣雨淋成落湯雞,或是因為寒流來襲而受涼感冒。在乾冷高氣壓像金鐘罩罩住台灣的時候,清晨輻射冷卻作用常使得日夜溫差高達攝氏十幾度以上;這時,只要我們注意增減衣服,就可以抵擋這種溫差帶來的不舒服感覺。地球在這一百多年來只增加了0.6°C,和氣候變化動輒十幾度的差距真的是無法相比,所以,每天,我們看氣象報告,決定第二天要不要帶雨具出門、要不要多穿件衣服,免得被午後雷陣雨淋成落湯雞,或是因為寒流來襲而受涼感冒。在乾冷高氣壓像金鐘罩罩住台灣的時候,清晨輻射冷卻作用常使得日夜溫差高達攝氏十幾度以上;這時,只要我們注意增減衣服,就可以抵擋這種溫差帶來的不舒服感覺。地球在這一百多年來只增加了0.6°C,和氣候變化動輒十幾度的差距真的是無法相比,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那麼緊張呢?來看一些會說話的數字吧!過去一百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因為地球暖化而上升了至少14公分(因為溫度上升使得海水遇熱膨脹,南極及格陵蘭冰川融化;聯合國有關單位估算,到了2100年,地面溫度將上升l°C到3.5°C,使海平面上升15到95公分。目前,全球有50%到70%的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5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人口密度是住在內陸地區的十倍,地球變暖了,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人的生存空間。那兩個消失於太平洋上的無人小島只是開始,更多有人居住的島嶼,正面臨大海節節進逼的威脅。 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還沒那麼簡單。人類在自己居住的海岸地帶大量開發、污染、破壞,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層下陷、地下水和土壤鹽化,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或攔砂壩,使海岸線不斷往後退。當上升的海面碰上下降的海岸,當下降的海岸遇見狂野的颱風,災害只會有增無減。科學家估算,如果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一旦海平面上升50公分,有9200萬人可能被大水淹沒,或因為洪水而無家可歸;假使海平面上升100公分,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到1億1800萬人,而這個數字還沒有考慮到人口成長的因素。 除了海洋和陸地互動造成的影響之外,地球暖化對大氣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地球變熱了,使大氣中水蒸氣含量增加,而水蒸氣正是大氣中含量最多而且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水蒸氣增加更加重溫室效應。
我們為什麼要那麼緊張呢?來看一些會說話的數字吧!過去一百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因為地球暖化而上升了至少14公分(因為溫度上升使得海水遇熱膨脹,南極及格陵蘭冰川融化;聯合國有關單位估算,到了2100年,地面溫度將上升l°C到3.5°C,使海平面上升15到95公分。目前,全球有50%到70%的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5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人口密度是住在內陸地區的十倍,地球變暖了,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人的生存空間。那兩個消失於太平洋上的無人小島只是開始,更多有人居住的島嶼,正面臨大海節節進逼的威脅。 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還沒那麼簡單。人類在自己居住的海岸地帶大量開發、污染、破壞,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層下陷、地下水和土壤鹽化,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或攔砂壩,使海岸線不斷往後退。當上升的海面碰上下降的海岸,當下降的海岸遇見狂野的颱風,災害只會有增無減。科學家估算,如果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一旦海平面上升50公分,有9200萬人可能被大水淹沒,或因為洪水而無家可歸;假使海平面上升100公分,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到1億1800萬人,而這個數字還沒有考慮到人口成長的因素。 除了海洋和陸地互動造成的影響之外,地球暖化對大氣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地球變熱了,使大氣中水蒸氣含量增加,而水蒸氣正是大氣中含量最多而且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水蒸氣增加更加重溫室效應。
地球真的愈來愈熱嗎?
1998年,基隆出現有氣象測站以來的最高溫紀錄,南美洲巴西的聖保羅也度過75年來最熱的冬天(氣溫高達攝氏42度),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出現暖冬;這是不是表示,地球愈來愈熱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 在正式解答地球是不是愈來愈熱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說明一點。科學家有特別的模式可以計算每年全球平均溫度,所以我們判斷地球的冷熱,主要是依據這個經過計算的數據,而不是個別地區的創紀錄高溫。事實上,在某些地區創下高溫紀錄的時候,也有不少地區歷經創紀錄暴風雪的侵襲;所以,即使全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也不表示全球每一個地區都變熱了。 地球已經有46億歲那麼老了,在這麼漫長的歷史中,地球曾經很冷,也曾經很熱。科學家估計,地球從誕生以來,經歷了35次冰期,冷熱起伏不定;最近一次冰河時期也是一萬八千多年前的事了。不過從脫離冰河時期以來,整個大氣溫度還是冷暖交替出現的,變化可以達到4°C到5°C之多。事實上,現在的氣候還不是一萬八千年以來最暖的時候,像六千到四千年前就比現在還要暖和,在工業革命剛開始之前的數百年之間(15世紀到19世紀初),地球也經歷一次小冰河期。從樹木的年輪、南北極冰層中的氣泡、珊瑚和深海物質等自然遺跡遺留的種種線索,或是各種過去人類留下的書面資料,我們可以得知從前地表溫度的變化。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地球溫度的變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面貌。如果各以十萬年,或者一千年、一百年,甚至十年、一年為計算單位,畫出溫度變化的圖譜,可以想見時間拉得愈長,溫度變化愈大,圖形波動幅度也愈大。 人類有正式的氣象觀測記錄,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科學家分析過去一百多年來的記錄發現,19世紀末地球脫離小冰河期之後,地表溫度的確逐漸上升,但還是有些起伏每天,我們看氣象報告,決定第二天要不要帶雨具出門、要不要多穿件衣服,免得被午後雷陣雨淋成落湯雞,或是因為寒流來襲而受涼感冒。在乾冷高氣壓像金鐘罩罩住台灣的時候,清晨輻射冷卻作用常使得日夜溫差高達攝氏十幾度以上;這時,只要我們注意增減衣服,就可以抵擋這種溫差帶來的不舒服感覺。地球在這一百多年來只增加了0.6°C,和氣候變化動輒十幾度的差距真的是無法相比,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那麼緊張呢?來看一些會說話的數字吧!過去一百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因為地球暖化而上升了至少14公分(因為溫度上升使得海水遇熱膨脹,南極及格陵蘭冰川融化;聯合國有關單位估算,到了2100年,地面溫度將上升l°C到3.5°C,使海平面上升15到95公分。目前,全球有50%到70%的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5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人口密度是住在內陸地區的十倍,地球變暖了,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人的生存空間。那兩個消失於太平洋上的無人小島只是開始,更多有人居住的島嶼,正面臨大海節節進逼的威脅。 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還沒那麼簡單。人類在自己居住的海岸地帶大量開發、污染、破壞,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層下陷、地下水和土壤鹽化,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或攔砂壩,使海岸線不斷往後退。當上升的海面碰上下降的海岸,當下降的海岸遇見狂野的颱風,災害只會有增無減。科學家估算,如果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一旦海平面上升50公分,有9200萬人可能被大水淹沒,或因為洪水而無家可歸;假使海平面上升100公分,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到1億1800萬人,而這個數字還沒有考慮到人口成長的因素。 除了海洋和陸地互動造成的影響之外,地球暖化對大氣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地球變熱了,使大氣中水蒸氣含量增加,而水蒸氣正是大氣中含量最多而且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水蒸氣增加更加重溫室效應。
地球真的愈來愈熱嗎?
1998年,基隆出現有氣象測站以來的最高溫紀錄,南美洲巴西的聖保羅也度過75年來最熱的冬天(氣溫高達攝氏42度),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出現暖冬;這是不是表示,地球愈來愈熱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 在正式解答地球是不是愈來愈熱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說明一點。科學家有特別的模式可以計算每年全球平均溫度,所以我們判斷地球的冷熱,主要是依據這個經過計算的數據,而不是個別地區的創紀錄高溫。事實上,在某些地區創下高溫紀錄的時候,也有不少地區歷經創紀錄暴風雪的侵襲;所以,即使全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也不表示全球每一個地區都變熱了。 地球已經有46億歲那麼老了,在這麼漫長的歷史中,地球曾經很冷,也曾經很熱。科學家估計,地球從誕生以來,經歷了35次冰期,冷熱起伏不定;最近一次冰河時期也是一萬八千多年前的事了。不過從脫離冰河時期以來,整個大氣溫度還是冷暖交替出現的,變化可以達到4°C到5°C之多。事實上,現在的氣候還不是一萬八千年以來最暖的時候,像六千到四千年前就比現在還要暖和,在工業革命剛開始之前的數百年之間(15世紀到19世紀初),地球也經歷一次小冰河期。從樹木的年輪、南北極冰層中的氣泡、珊瑚和深海物質等自然遺跡遺留的種種線索,或是各種過去人類留下的書面資料,我們可以得知從前地表溫度的變化。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地球溫度的變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面貌。如果各以十萬年,或者一千年、一百年,甚至十年、一年為計每天,我們看氣象報告,決定第二天要不要帶雨具出門、要不要多穿件衣服,免得被午後雷陣雨淋成落湯雞,或是因為寒流來襲而受涼感冒。在乾冷高氣壓像金鐘罩罩住台灣的時候,清晨輻射冷卻作用常使得日夜溫差高達攝氏十幾度以上;這時,只要我們注意增減衣服,就可以抵擋這種溫差帶來的不舒服感覺。地球在這一百多年來只增加了0.6°C,和氣候變化動輒十幾度的差距真的是無法相比,所以,我們為什麼要那麼緊張呢?來看一些會說話的數字吧!過去一百年,全球平均海平面因為地球暖化而上升了至少14公分(因為溫度上升使得海水遇熱膨脹,南極及格陵蘭冰川融化;聯合國有關單位估算,到了2100年,地面溫度將上升l°C到3.5°C,使海平面上升15到95公分。目前,全球有50%到70%的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50公里範圍內的地區,人口密度是住在內陸地區的十倍,地球變暖了,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影響到這些人的生存空間。那兩個消失於太平洋上的無人小島只是開始,更多有人居住的島嶼,正面臨大海節節進逼的威脅。 海平面上升的問題還沒那麼簡單。人類在自己居住的海岸地帶大量開發、污染、破壞,大量抽取地下水使地層下陷、地下水和土壤鹽化,在河川上游興建水庫或攔砂壩,使海岸線不斷往後退。當上升的海面碰上下降的海岸,當下降的海岸遇見狂野的颱風,災害只會有增無減。科學家估算,如果不採取任何因應措施,一旦海平面上升50公分,有9200萬人可能被大水淹沒,或因為洪水而無家可歸;假使海平面上升100公分,這個數字還要增加到1億1800萬人,而這個數字還沒有考慮到人口成長的因素。 除了海洋和陸地互動造成的影響之外,地球暖化對大氣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地球變熱了,使大氣中水蒸氣含量增加,而水蒸氣正是大氣中含量最多而且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水蒸氣增加更加重溫室效應。
地球真的愈來愈熱嗎?
1998年,基隆出現有氣象測站以來的最高溫紀錄,南美洲巴西的聖保羅也度過75年來最熱的冬天(氣溫高達攝氏42度),還有不少國家和地區出現暖冬;這是不是表示,地球愈來愈熱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沒那麼簡單。 在正式解答地球是不是愈來愈熱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說明一點。科學家有特別的模式可以計算每年全球平均溫度,所以我們判斷地球的冷熱,主要是依據這個經過計算的數據,而不是個別地區的創紀錄高溫。事實上,在某些地區創下高溫紀錄的時候,也有不少地區歷經創紀錄暴風雪的侵襲;所以,即使全球平均氣溫不斷上升,也不表示全球每一個地區都變熱了。 地球已經有46億歲那麼老了,在這麼漫長的歷史中,地球曾經很冷,也曾經很熱。科學家估計,地球從誕生以來,經歷了35次冰期,冷熱起伏不定;最近一次冰河時期也是一萬八千多年前的事了。不過從脫離冰河時期以來,整個大氣溫度還是冷暖交替出現的,變化可以達到4°C到5°C之多。事實上,現在的氣候還不是一萬八千年以來最暖的時候,像六千到四千年前就比現在還要暖和,在工業革命剛開始之前的數百年之間(15世紀到19世紀初),地球也經歷一次小冰河期。從樹木的年輪、南北極冰層中的氣泡、珊瑚和深海物質等自然遺跡遺留的種種線索,或是各種過去人類留下的書面資料,我們可以得知從前地表溫度的變化。 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地球溫度的變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面貌。如果各以十萬年,或者一千年、一百年,甚至十年、一年為計算單位,畫出溫度變化的圖譜,可以想見時間拉得愈長,溫度變化愈大,圖形波動幅度也愈大。 人類有正式的氣象觀測記錄,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科學家分析過去一百多年來的記錄發現,19世紀末地球脫離小冰河期之後,地表溫度的確逐漸上升,但還是有些起伏。1905到1940年,溫度上升快速,大約上升0.6°C,但1950年之後溫度明顯下降,溫度在低檔盤旋二、三十年左右,才在1980年迅速回升,此後溫度大致維持上升趨勢,到1998年為止達到最高溫。1998年7月,地球平均溫度是16.5°C(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公布),是有氣象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個月,事實上,也可能是六百到八百年以來最熱的一個月,1998年也因而成為百餘年來最熱的一年。 19世紀末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3°C到0.6°C,如果以這一百多年來的變化來看,地球似乎真的愈來愈溫暖了
溫室氣體會使臭氧破洞嗎?
因為溫室氣體使大氣層變厚,原本許多大陽傳來的熱能會從地表輻射回太空,但是現在卻傳不出去,使得地球內會越來越熱,跟我們穿更厚重的衣服一樣。
看到悲觀的未來,你選擇絕望地坐以待斃?還是奮戰到最後一分鐘試圖力挽狂瀾?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把溫室效應引發全球暖化的現象,製作成完整的簡報,跑遍世界各主要城市,講了一千多場,希望所有地球公民看見令人沮喪的未來,卻能挽起衣袖,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為從破損的臭氧層逐漸回復現象,我們看到了希望!地球的防護傘「臭氧層」受到人造化合物破壞,已逐年稀薄。不過,美國的科學家表示,近年環保意識抬頭,臭氧層已起死回生,有希望在本世紀中恢復原狀。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指出,臭氧層位於平流層,可以幫地球吸收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科學家在1980年代首度發現人類所製造的許多化學物質會破壞臭氧層,尤其以冰箱冷煤或氣溶膠所含的氯氟碳化物為害最為嚴重。各國意識到事態嚴重,於1987年簽署「蒙特婁公約」,限制破壞臭氧層氣體的排放量,因此像新生產的冷氣機和冰箱,所採用的冷媒就是非氯氟碳化物冷媒,而是對臭氧層無害的環保冷媒。
劉銘龍說,蒙特婁公約和相關環保協議功不可沒,正如為了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帶頭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只要努力實踐議定書的內容和精神,讓溫室氣體逐年減量是絕對有可能的。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及其他科學機構相繼提出報告,1997年起臭氧層就開始不再變薄,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恢復速度較原預測慢,估計到2068年可完全復原;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較小,也正復原中,預估整個臭氧層可在本世紀中回復到80年代狀態。(
算單位,畫出溫度變化的圖譜,可以想見時間拉得愈長,溫度變化愈大,圖形波動幅度也愈大。 人類有正式的氣象觀測記錄,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科學家分析過去一百多年來的記錄發現,19世紀末地球脫離小冰河期之後,地表溫度的確逐漸上升,但還是有些起伏。1905到1940年,溫度上升快速,大約上升0.6°C,但1950年之後溫度明顯下降,溫度在低檔盤旋二、三十年左右,才在1980年迅速回升,此後溫度大致維持上升趨勢,到1998年為止達到最高溫。1998年7月,地球平均溫度是16.5°C(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公布),是有氣象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個月,事實上,也可能是六百到八百年以來最熱的一個月,1998年也因而成為百餘年來最熱的一年。 19世紀末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3°C到0.6°C,如果以這一百多年來的變化來看,地球似乎真的愈來愈溫暖了
溫室氣體會使臭氧破洞嗎?
因為溫室氣體使大氣層變厚,原本許多大陽傳來的熱能會從地表輻射回太空,但是現在卻傳不出去,使得地球內會越來越熱,跟我們穿更厚重的衣服一樣。
看到悲觀的未來,你選擇絕望地坐以待斃?還是奮戰到最後一分鐘試圖力挽狂瀾?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把溫室效應引發全球暖化的現象,製作成完整的簡報,跑遍世界各主要城市,講了一千多場,希望所有地球公民看見令人沮喪的未來,卻能挽起衣袖,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為從破損的臭氧層逐漸回復現象,我們看到了希望!地球的防護傘「臭氧層」受到人造化合物破壞,已逐年稀薄。不過,美國的科學家表示,近年環保意識抬頭,臭氧層已起死回生,有希望在本世紀中恢復原狀。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指出,臭氧層位於平流層,可以幫地球吸收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科學家在1980年代首度發現人類所製造的許多化學物質會破壞臭氧層,尤其以冰箱冷煤或氣溶膠所含的氯氟碳化物為害最為嚴重。各國意識到事態嚴重,於1987年簽署「蒙特婁公約」,限制破壞臭氧層氣體的排放量,因此像新生產的冷氣機和冰箱,所採用的冷媒就是非氯氟碳化物冷媒,而是對臭氧層無害的環保冷媒。
劉銘龍說,蒙特婁公約和相關環保協議功不可沒,正如為了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帶頭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只要努力實踐議定書的內容和精神,讓溫室氣體逐年減量是絕對有可能的。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及其他科學機構相繼提出報告,1997年起臭氧層就開始不再變薄,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恢復速度較原預測慢,估計到2068年可完全復原;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較小,也正復原中,預估整個臭氧層可在本世紀中回復到80年代狀態。(
。1905到1940年,溫度上升快速,大約上升0.6°C,但1950年之後溫度明顯下降,溫度在低檔盤旋二、三十年左右,才在1980年迅速回升,此後溫度大致維持上升趨勢,到1998年為止達到最高溫。1998年7月,地球平均溫度是16.5°C(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總署公布),是有氣象紀錄以來地球最熱的一個月,事實上,也可能是六百到八百年以來最熱的一個月,1998年也因而成為百餘年來最熱的一年。 19世紀末以來,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0.3°C到0.6°C,如果以這一百多年來的變化來看,地球似乎真的愈來愈溫暖了
溫室氣體會使臭氧破洞嗎?
因為溫室氣體使大氣層變厚,原本許多大陽傳來的熱能會從地表輻射回太空,但是現在卻傳不出去,使得地球內會越來越熱,跟我們穿更厚重的衣服一樣。
看到悲觀的未來,你選擇絕望地坐以待斃?還是奮戰到最後一分鐘試圖力挽狂瀾?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把溫室效應引發全球暖化的現象,製作成完整的簡報,跑遍世界各主要城市,講了一千多場,希望所有地球公民看見令人沮喪的未來,卻能挽起衣袖,開始從日常生活中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因為從破損的臭氧層逐漸回復現象,我們看到了希望!地球的防護傘「臭氧層」受到人造化合物破壞,已逐年稀薄。不過,美國的科學家表示,近年環保意識抬頭,臭氧層已起死回生,有希望在本世紀中恢復原狀。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銘龍指出,臭氧層位於平流層,可以幫地球吸收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科學家在1980年代首度發現人類所製造的許多化學物質會破壞臭氧層,尤其以冰箱冷煤或氣溶膠所含的氯氟碳化物為害最為嚴重。各國意識到事態嚴重,於1987年簽署「蒙特婁公約」,限制破壞臭氧層氣體的排放量,因此像新生產的冷氣機和冰箱,所採用的冷媒就是非氯氟碳化物冷媒,而是對臭氧層無害的環保冷媒。
劉銘龍說,蒙特婁公約和相關環保協議功不可沒,正如為了抑制二氧化碳排放,日本帶頭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只要努力實踐議定書的內容和精神,讓溫室氣體逐年減量是絕對有可能的。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及其他科學機構相繼提出報告,1997年起臭氧層就開始不再變薄,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洞恢復速度較原預測慢,估計到2068年可完全復原;北極上空臭氧層破洞較小,也正復原中,預估整個臭氧層可在本世紀中回復到80年代狀態。(
標籤:
瀏覽次數:
80
人氣指數:
480
累積鼓勵:
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1
常春藤 往下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三個願望!^^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5-05 08:46
她, 99歲,亞洲其他,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