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58988
 Albee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接不到的電話~很感人的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自我分化的青春仰賴溫情整合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親愛的馬桶,夢想太重,秘密太多
作者: Albee 日期: 2007.03.05  天氣:  心情:

每一個馬桶都是朋友,可以真心相守,一輩子你都不能沒有,我的秘密太多,我的夢想太重,你會慢慢地懂,親愛的馬桶。



每天,總有好幾次,要造訪廁所,這時候,生理和心理通常都會有點急,來不及注意廁所裡面有些什麼。(天啊,我從來就不是廁所文學的提倡者,有什麼見不得人的文章,非得在廁所裡發表不可?)然而,還是注意到搪瓷的馬桶蓋上,劉德華手放胸前,向你看過來的眼神。真是難為他了。



承受男生排泄物的尿斗和馬桶邊,見到劉德華的肖像,或許還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我沒有光臨過女生廁所,不知道「劉德華」是否也流連在女生廁所裡,或許,那種聯想的空間還會更加地強烈。聽說,有些想像力特別豐富的小女生,進了廁所,翻開馬桶蓋,見到偶像的臉孔,還先要把偶像的眼睛塗黑,戴上墨鏡,才敢放心如廁傾洩。



‧ 親愛的馬桶是無名英雄



劉德華只不過唱了一首與馬桶有關的歌,被某個衛浴廠牌拿去做促銷廣告,從此就脫離不了在廁所裡與廣大市民見好幾次面的命運,在我們為了每天必行的排泄動作而面紅耳赤,氣喘噓噓時,他那英俊而似笑非笑的表情,好像觀看一場喜劇的結局那樣,傳遞出會心的訊息。 



劉德華的歌,把馬桶比喻為親愛的無名英雄,確實,還有哪樣器物用皿,能夠如此默默承接人類的排泄污穢,不求回報,也沒有其他的企圖心?想想看,馬桶和你的親密關係,還有哪樣器物比擬得上呢?你每天說不定要照兩次鏡子,(分別是早上的化妝和回家後的卸妝,除非你有自戀傾向,太喜歡看自己的臉,那又另當別論。)端三次碗,拿起一次咖啡杯,看電視機時保持距離,有如多年的老朋友;但和馬桶之間,卻是最親密、隱私的器官的相見,排泄與紓解,這種關係,不僅是偶像與英雄或朋友就能道盡的。



所以,曾經有人非常貼切地,將馬桶比喻為自己的伴侶,而且,是結婚許多年的那種老夫老妻。每天回家,你知道對方一定會在哪裡,就像打開浴室門,一定看得到馬桶,跑也跑不掉;你可以放心地將心裡的挫折、感傷、憤怒、煩惱、負面的情緒一股腦兒地往對方拋,也不擔心對方會向你按件收費,有時候,僅僅是這樣的排泄與傾倒,就有助於心理的療傷,不用再多說什麼,也無須多聽安慰的話。真的,就像是馬桶默默無言,蹲在浴室的一角,你坐在馬桶上大大時,抬頭注意到氣窗外的藍天,心緒跟著一隻啁啾的燕子飛走,但你絕對不會去想探知身體下的馬桶的感受──到頭來,有些婚姻關係,真的會演變為這樣子的,親愛的馬桶,親愛的老公老婆。



‧ 「馬桶療法」沖不走秘密太多



也不是說沒有惡毒一點的版本。在捷運車廂上,聽見某名其貌不揚的男子向同事抱怨,他想約一名女同事出來,女同事竟然衝口說:「你先把馬桶蓋的頭理了再說,我可不想一面跟你吃飯,一面想去按你的頭沖水。」這名同事聽了,當場笑倒在捷運車廂裡。還不夠毒嗎?夫妻吵完激烈的一架後,女方打電話回家哭訴,「媽,你不要再勸我了,這次我鐵定要離開他,他竟然罵我是他的馬桶。」過份!夫妻關係頂多是浴缸和蓮蓬頭,怎麼會是馬桶呢?



每天每天,馬桶的承受量,代表這個城市的居民的消化能力,上班族趕公車前囫圇吞下的火腿三明治,失戀的人在公園鐵椅上剝的香蕉,富商帶著情婦一擲千金的魚翅宴,最後全一視同仁地流進馬桶那張開的大嘴巴裡,除非,馬桶真的懂得挑剔。然而,馬桶的用處還不僅於此,有位女性朋友說,每當她覺得心情鬱悶,無處傾洩時,就回家按馬桶的把手,聽著水聲嘩啦啦地從馬桶下的排水孔流出去,就像是把心裡的排泄物一傾而空,她的心情也會明顯地好起來;這位朋友將這個過程稱為「馬桶療法」,還推薦我們不妨試試看。然而,台灣不正在鬧水荒嗎,如此揮霍的心理治療,真是罪過一樁,希望台北市長或是水利署長等眾長官,沒有注意到這篇文章。



再度想起這首歌的歌詞,這也是非常正常的:「每一個馬桶都是英雄,只要一個按鈕,他會沖走你所有煩憂。你有多少苦痛,你有多少失落,他會幫你全部帶走。每一個馬桶都是朋友,可以真心相守,一輩子你都不能沒有,我的秘密太多,我的夢想太重,你會慢慢地懂,親愛的馬桶。」哼完這首歌的旋律,就請按下按鈕,讓水把我們的心事都沖走吧。但沖不走的,也許是夢想太重,秘密太多的那種感覺吧。






































標籤:
瀏覽次數:23    人氣指數:2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接不到的電話~很感人的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自我分化的青春仰賴溫情整合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