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大摩出具最新亞股及新興市場股票投資策略報告,亞洲除日本市場以及新興市場第一季公司獲利出爐,今年首季公司獲利優於預期比顯然較去年同期改善,其中新加坡、南韓及泰國首季公司獲利優於預期的廣度和深度最佳,而智利、台灣和中國大陸在首季公司獲利不如預期的廣度則是略為明顯,但中國首季獲利不如預期的情況是優於去年第四季。大摩將獲利優於預期及不如預期的個股,各別遴選35檔「驚豔」及「驚嚇」名單,其中台股選入「驚豔」名單有10檔,而有11檔選入「驚嚇」名單。
大摩分析,在新興的產業中,首季紙業、林業、需用消費品及及半導體為主要獲利優於預期的產業,而傳媒、化工及科技硬體的首季獲利不如市場預期。
首季MSCI新興市場個股獲利優於預期比為1.3%,而MSCI亞太除日本市場個股獲利優於預期比為0.6%,整體表現是優於去年的第三和第四季。
台股首季財報10檔「驚豔」名單:聯電 (2303) 、富邦金 (2881) 、永豐金 (2890) 、台達電 (2308) 、第一金 (2892) 、兆豐金 (2886) 、玉山金 (2884) 、華碩 (2357) 、正新 (2105) 、遠東新 (1402) 等。富邦金市場原預估首季獲利36.96億元,但實際獲利為65.3億元;遠東新市場原預估首季獲利24.44億元,但實際獲利為29.51億元。
而首季台股11檔「驚嚇」名單為:中鋼 (2002) 、南亞 (1303) 、宏碁 (2353) 、國泰金 (2882) 、台化 (1326) 、鴻海 (2317) 、台塑 (1301) 、台泥 (1101) 、仁寶 (2324) 、光寶科 (2301) 、矽品 (2325) 。以中鋼而言,市場原估獲利為25.56億元,但實際出爐的財報是虧損7.12億元;至於國泰金市場原預估首季獲利33.8億元,但實際獲利為19.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