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工時長、風險高、醫療糾紛多,內外婦兒及急診五大科醫師嚴重流失,為留住五大科人力,中央健保局擬提高五大科支付標準,未來將依醫師勞心勞力程度(RBRVS),調整健保支付,讓醫師不再「同工卻不同酬」。
衛生署昨召開「守護台灣醫療高峰會」,提出增加五大科住院醫師津貼、充實五大科醫療補助人力、強化畢業後五大科訓練等十二項策略,重振五大科,醫界大老也齊聚一堂,共同為現行醫療困境提出己見。
監察委員黃煌雄致詞表示,醫界從「四大皆空」到「五大皆空」,健保支付制度及醫療糾紛是五大科的兩大「緊箍咒」;長庚醫療體系最高顧問吳德朗則感慨,卅年前上百名醫學生擠破頭要進內科,但今年長庚招內科住院醫師報名卻不到十人,「我們真的面臨很大問題!」
前台北榮總院長李良雄則批評,過往醫學生較有使命感,願意投入難度較高科別,但現在醫學生欠缺堅定價值觀、榮譽感,顯示醫學教育待加強。
為提高五大科執業意願,健保局擬提高五大科支付標準。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去年健保局已啟動醫院成本分析作業,預計今年八、九月就會成立專家委員會,訂出提高支付的科別、項目及優先順序,以手術處置及麻醉項目優先考量,預估明年將支出四十億元。
不過,健保局提高給付,錢是否真能分到醫師手上,而不會進了醫院口袋,部分與會醫師也提出質疑。蔡淑鈴無奈表示,依現行法規,健保局只能道德勸說,希望醫院在重新分配過程中,讓醫師薪資所得能真正提升,留住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