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第一類授信資產準備將從0.5%提高到1%,台灣銀行、合作金庫等七大行庫估算結果出爐,合計恐需增提250億元,可能衝擊銀行獲利。法人預估,若全數提存,將至少影響各家泛公股行庫的每股盈餘(EPS)約0.5元。
據悉,銀行局要求全體國銀必須在9月底前提報「3年放款提存計畫」,多家國銀上周已陸續統計完成,衝擊最大的是合庫,因為放款量大,增提金額恐達80億元,法人估計,對每股EPS影響數將在0.8~1元之間。
合庫強調,內部評估影響不大,但已經作好準備,預計將分3年增提,希望將傷害減到最小。
至於台銀因為有大量政府放款不需算在內,所以內部統計需增提45億元,台企銀則有20億元左右,兩家銀行都打算以3年時間增提,藉此降低對獲利的衝擊。
台企銀高層說,現在提存比率為0.7%,如果分3年,一年要提撥6~8億元。
三商銀表現則相對較好,彰銀是惟一評估不需增提的銀行;一銀主管表示,第一類授信資產準備約在0.8%,若要符合主管機關要求,約要增提22.5億元,將於明年一次提完;華銀則還在統計。但據法人評估,華銀缺口應在30~40億元之間,尚屬「安全範圍。」
根據日盛投顧估算,方案上路後,大型銀行提存缺口約在40億元上下,但因公股行庫放款金額大,因此受到影響的可能性也較高。
金管會規劃從明年起,各銀行要於三年內,將正常放款的損失準備提存比率從0.5%提高到1%,預計2013~2015年間逐步提存。
據銀行局估計,國銀合計共要增提640億元左右,大多集中在公股銀行及部分民營銀行。根據上周陸續統計出爐的資料,七大行庫增提金額約250~3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