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60948
 向下特大C浪長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緩跌至明年第一季初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5年期公債殖利率約5%多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台積電
作者: 向下特大C浪長空 日期: 2012.09.01  天氣:  心情:

台積電的優勢為~



其製程技術為全球第1,其公司定位為純晶圓代工,所以相較於聯電的策略,台積電的轉投資子公司很少,目前較有名的為世界先進.創意電子.采鈺.精材,因此多數的國際大廠先進製程均交由台積電代工,不用擔心其商業機密被盜取! 所以台積電的毛利率高出聯電數倍!



台積電劣勢~



大體而言,台積電的劣勢在於因為政府的鎖國,而無法以其技術優勢在中國近年來半導體起步中取得中國市占率,只能眼爭爭看著中芯的坐大,雖年前台灣政府開放8吋晶圓廠到中國設廠,但只能開放0.18微米技術,相較聯電偷偷扶殖和艦和中芯的張汝京2000年把在台灣的世大半導體賣給台積電,把賣廠資金轉往大陸投資中芯目前已用90奈米生產...台積電循台灣政府開放腳步的大陸佈局顯得腳步太慢也太死板~!其台積上海8吋廠至少始終年年虧損!



聯電的優勢~



其優勢似乎在於偷跑登陸投資的中國和艦,先台積電一步在中國打下市占率,雖話說聯電只說和艦是其友好同伴,但日前決定和日商爾必達合建12吋廠,在日後馬英九政府對投資大幅開放後,應該可見到和艦與聯電的合併!先一步領先台積電占有市占率!



雖台灣政府開放8吋廠0.18微米到大陸投資,但聯電始終不提出申請,就如曹興誠所說的~政府准許甲到大陸設水果攤賣水果,但卻不准甲賣新鮮的水果(先進製程和12吋廠),這麼做一點意義都沒有!



聯電的劣勢~



聯電最大的疑慮是~倒底有沒有把聯電的訂單轉給中國和艦?因此自和艦設立以來,聯電的營收並無太大的成長,相效台積電在2000年月營收約70億元,而目前2008年月營收約300億元!和艦也在開始運作後創下晶圓代工廠在最短時間內賺錢的記錄,而其訂單從何而來?



再者,劣勢也是其優勢的是~其眾多的轉投資子公司孫公司,因為其轉投資的IC設計公司與其代工的客戶為競爭對手,因此客戶高階製程多數均交由台積電代工,以免商業機密被聯電得知!這也是為何聯電的毛利率約13%而台積電卻有48%~52%! 而眾多轉投資也是其優勢,因為本業不好時,聯電可以賣賣股票就可以賺錢(例如賣聯發科.友達.欣興.原相...等),以瀰補其本業的虧損,再者,聯電最常做的是把子公司與同業做合併,以達到市率第1的目的...例如聯友和達碁的合併取得LCD面板台灣市占第1...元砷和連勇和晶電和併取得LED市占第1.....預計數年後其薄膜太陽能廠聯相應也會和同業合併才對~



中芯的優勢~



中芯是由張汝京2000把世大半導體賣給台積電後,把賣廠資金帶到中國建半導體廠,其優勢為在中國投資腳步最早,其在中國市占為第1名,又在中國政府的刻意扶植下,快速的壯大...目前有:



上海~3座8吋廠+1座12吋廠,



北京~2座12吋廠,天津1座8吋座,



成都~1座封測廠+中國地方政府出資,交由中芯代管的8吋廠1座,



武漢~中國地方政府出資,交由中芯代管的12吋廠1座



中國地方政府出資,交由中芯代管的晶圓廠應該仍會再增加





中芯的劣勢~



其劣勢的於製程比起台積電和聯電落後約1年,無法取得國際大廠的高階製程訂單,因此中芯目前半數產能多以DRAM代工來填塞其產能,所以其毛率並不好,至今多年仍處虧損狀態!



但在中國政府的刻意扶植之下,未來中芯應有拼頭和其優勢,因為目前中國半導體市場仍處起步階段,再加上由政府出資建廠,由中芯代管的策略之下,台積電和聯電要在大陸打下市占率有其難度!因為建一座12吋廠絕需50億美金,這對台積電也是筆大錢,但中芯卻不用出到1毛錢就能取得晶圓廠的產能,因此這屬不公平的競爭



以上供您參考


 


參考資料 ME 打字打了1個半小時



  • 2008-04-13 11:16:24 補充

    意見中說到~
    台積可能領先聯電一年以上, 聯電領先中芯可能不到一年!

    是言過其實~
    在90奈米製程,聯電就領先台積電為客戶代工量產....只是台積電本來就有高階客戶訂單的優勢~所以最後台積電90奈米占營收比重會高過聯電
    而目前TSMCUMC著眼於65奈米和45奈米...並已著手開發32.22奈米...
    另外中芯要超越聯電...得先打敗老3新加坡的特許半導體再講.....

    中芯目前最新技術到65奈米,但台積電和聯電目前已有使用45奈米製程替客戶代工~



  • 2008-04-13 11:25:54 補充

    所以何以說台積電領先聯電1年以上?~這根本是不正確的講法

    聯電和台積電會拉大在於0.13微米,聯電因與IBM合作開發製程不順,而使得0.13微米訂單多數被台積電一掃而空,拉大與聯電的差距....

    但進入奈米製程2家公司的製程技術均是PRO級的....而進入奈米世代,聯電自行開發的銅製程技術,就是許多無法突破的點,因此月前日商爾必達才會找聯電合作~聯電提供銅製程技術給爾必達,爾必達提供NAND技術專利供聯電使用在SOC製程上~



  • 2008-04-13 11:27:43 補充

    (更正)
    而進入奈米世代,聯電自行開發的銅製程技術,就是許多半導體公司無法突破的點





標籤:
瀏覽次數:27    人氣指數:227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緩跌至明年第一季初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5年期公債殖利率約5%多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