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性協調不良在臨床上常見到的症狀為(1)失用、運用障礙、及識別不能---當他們嘗試要表現一有順序性的動作及辨別類似的刺激會顯得笨拙;(2)協同動作---當做一自主動作時,在沒有動作的肢體會產生非自主的動作;(3)類似舞蹈症的動作---會有不自主、短暫、及不規律的肌肉抽動;(4)對身體部位的本體感覺不良---當孩子掉了東西或撞到東西時,看似笨拙的;(5)動作時間控制不佳;(6)動作的力量控制不佳;(7)多向度的原因---判斷發展性協調不良不能單靠一個症狀而定,其可能由以上所述的兩至三種症狀所組成,至於是哪些症狀則因人而異。
對於發展性協調不良的孩子,訓練重點在於(1)平衡訓練---走直線、單腳站;(2)丟接球能力---用各種方式丟接球;(3)順序性動作計畫---例如:先叫孩子口頭描述如何泡一杯茶,然後再用玩具模擬一遍;(4)對稱性動 作的整合---例如:青蛙跳時是否雙腳一起用力,或偏重某一腳用力;(5)左右邊的判別---例如:知道左右邊;(6)增加手眼協調能力---例如:單手丟球向上並接住、單手拍接球;(7)增加腳眼協調能力---例如:站立,單腳固定住滾來的球。這類孩子只要正確訓練2-3個月,經實驗證實會有50-90%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