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4837
 傷痛療癒中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真的不知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的里程碑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凡夫俗子影片人物簡析
作者: 傷痛療癒中 日期: 2008.08.13  天氣:  心情:

全片從一個看似溫馨美滿的家庭,因為一樁意外,所展開各自不同的歷程故事。以下分列各個角色的簡要分析與心得,末尾做一簡短總述。

 

一、男主人翁---康雷

    主角一開始只覺得他的情緒起伏很大,情緒低落的狀況佔大部分。從青少年時期來看,似乎與周遭環境有一點格格不入。後來發現有創傷性事件的發生,他開始有當時情境重現的影像、夢境、錯覺,這個情境提醒他的失誤,他的痛苦,甚至有的時候產生類似解離現象的反應。他開始對於事物的喜好感覺麻木,疏離,對環境的改變沒有反應,離開游泳隊,避開會使自己重新回想起當時情況的活動。

    康雷逃避好友,避免觸景傷情想起哥哥,失眠,開始與同儕疏離,從片子一開始就顯出他情緒的不穩定,面對母親的刻意疏離,更加深他內心的自責。看到父親與母親為自己的事情爭吵,讓康雷情緒更加高漲。

 

    他對生活感到焦慮,情緒低落,過去有自殺的經驗,對於跟母親的沒有交集,讓他有點無所適從,面對心理醫生時,剛開始要求要開藥,想利用藥物減緩自己的情緒波動,仍在逃避面對自己真實的感覺,但後來透過會談,面對自己的無助,承認我想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對於母親疏離的焦慮,重新體驗為什麼自己來不及搶救他人的情形,真實感受悔恨。

 

    整體來看康雷,我想我看到一個還不錯的轉變歷程,情緒張力的強烈,從對於外在環境的逃避,到感受自己內心的掙扎,最後還是面對了當時關鍵的情形。跟後來心理師使用類似完形的方法治療,其實感覺還蠻驚險的,有時候會想,如果當時,康雷抗拒再回到當時的情境重新體驗,然後被自己痛苦的情緒淹沒了,這樣的話柏格不曉得下一步會如何。

 

二、第二主角---爸爸

    康雷的爸爸一直扮演富有包容力的支持者,而且他非常關心康雷,他鼓勵康雷繼續尋求心理治療,並關心他的交友狀況,學習與各方面,他勇於承認自己難過,悲傷,這對於一個成年男人真的不太容易。他沒有去責怪任何人,在一次父子帶回聖誕樹的同時,母親對於康雷退出泳隊自己一個月後才得知非常不能諒解,兒子負氣上樓,父母因此爭吵,父親上樓關心,康雷對父親不斷道歉,並且跟父親說:我無法跟她說話,她恨我!

父親在之後的慢跑中,腦中不斷浮現母子爭執的畫面,也回想起妻子與自己溝通的樣子,也尋求了康雷的心理醫師的協助。


   
整體來說,父親的這個角色非常的穩重自持,承認悲傷的必要性,在乎的是家人的本質,而不是社會的觀感。不過套到東方男人來說,其實還挺難的,面子很重要,外面的名聲更重要,在進行諮商的時候,同理這個角色設定,我想這個基礎點應該蠻重要的。


三、女主角---媽媽

    媽媽的角色一開始就很強烈,從倒掉早餐的那一幕,感覺到像快爆炸的火山。媽媽很重面子,面對家人跟面對外人態度大不相同,表面上比較疼愛哥哥巴克,但在大兒子的喪禮上,仍然在乎的是表面的儀表儀態,還挑剔爸爸當時的穿著,不過這部分,我覺得是她不願面對自己失去孩子的情感,所以將關注點放在衣著上。她總是害怕丈夫把家醜外揚,看到他與別人談論,都緊張兮兮,不斷希望與爸爸單獨去散心,但是感覺卻像在逃避一個強烈的情感。他不能忍受康雷讓她的生活亂七八糟,在一次與康雷合照,表現出極度不願意與推託,完全顯出比冷漠對待更直接的疏離態度,兒子感受到那種痛苦:把那該死的相機給她。

 

康雷在心理醫師那兒經歷一段激烈情緒發洩後,豁然開朗,似乎找到答案了,鼓起勇氣,給母親一個晚安的擁抱,當下母親楞在那裡,沒有回應。似乎認為這樣的舉動很奇怪,自己的反應反而麻木了。會到巴克的房間,緬懷過去的一切,看似是對巴基深深的愛憐,但是似乎更在意的是他帶來的榮耀。


   
後來,爸爸對媽媽說了很多話:「妳真的愛我嗎?」「妳需要事情簡單有序,無法忙亂」「巴克死後妳就無法愛人了」「妳的愛一起埋葬了」其實從這些對話跟之前媽媽的反應,讓我連結到其實媽媽可能需要悲傷治療,允許自己悲傷,允許自己是可以失控的,因為害怕失控的結果,抓的越緊,反而讓情緒與自己更不能控制。


四、醫師柏格

    在本柏格醫師對康雷的心理諮商過程,醫師剛開始只用輕鬆的態度,不切入正題,不強迫康雷說出恐懼。諮商室裡就像另外一個家,很多擺設,還有咖啡壺。這與我們一般的setting不太一樣。他從日常生活瑣事出發,似乎都無關痛癢,好像在等待什麼,因為過去康雷有諮商經驗,所以柏格反而打破了原本康雷預設的期待,吃吃藥談談感覺如何,他完全不要這些,反而談談他在學校的情形跟他的自慰。像是只關心他的生活,那些醫生應該好奇的事,似乎不那麼重要,我想這是打入關係重要的部分。

 

柏格鼓勵康雷表達自己的情緒,康雷的病友自殺時,康雷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情緒突然排山倒海宣洩而來,他打電話找柏格,當下做了處理,康雷的情緒不斷湧動,柏格鼓勵他經歷當時的情境,「你還要懲罰自己多久?」「我想停止。

」「天啊!我好愛他。」接著康雷描述了病友的事,柏格說了一句我覺得很重要的話「如果你感受不到痛苦,也感受不到其他的感受」,不逃避才能面對。這裡呈現的是支持,「我是你的朋友」兩人擁抱。

 

他做了情感反應與同理,一種可以說是深層的同理,整體來說,可以說是成功了。那我想成功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包容與自然、等待,從一而終,真誠一致的態度,沒有表面,他就是他,這個對於康雷來說,很重要,他周圍的人都戴著面具,只有柏格,表裡一致的態度,真誠坦白,關懷與支持,在他痛苦的時候,沒有離棄與責怪他,願意接受情緒張力的強大,一派自在,也給了康雷安全感,我想這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五、結論

    這部片整個看完,其實感覺精神很疲累,跟著角色跑之外,其實情緒的渲染力對於周遭的旁人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家人或是親密的人,那一種多重關係的重疊,會加深張力的拉扯。允許悲傷的這個部分,感覺在東方社會不太容易,壓抑自我堅強,社會角色的套用,仍然深植東方人的家庭傳統觀念。其實片中爸爸有邀請媽媽去做家庭諮商,本來還滿心期待的,不過媽媽拒絕倒是比較符合角色設定啦!但是結局就是沒有結局,留給人更多的討論空間。

標籤:
瀏覽次數:271    人氣指數:13591    累積鼓勵:66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真的不知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的里程碑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