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74795
 寧靜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發芽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午後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憶良
作者: 寧靜 日期: 2004.12.16  天氣:  心情:
蔣方良辭世,我想起了潘玉良。
 
他們叫她三寶,直到她遇見了他,他為她取名叫玉良。
她的名字叫芬娜,直到她遇見了他,她有了一個新名字,叫方良。

潘玉良(1895-1977)生於蘇州,從妓院婢女到小妾到大畫家,從安徽蕪湖、上海到歐洲,從與潘贊化結婚到離婚再到與情人田守信重返法國,潘玉良窮其一生才得到世人乃至世界的肯定。潘玉良的重要性,除了她是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外,她也是中國女性藝術家中,最早將視角轉向自己身體,關注到女人生存狀態,具有強烈女性意識的藝術家。她曾經在上海藝術學院學習時,以自己的身體為模特兒,展出一系列裸體畫,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展示,引起當時社會的震驚,被批評為輕薄、寡廉鮮恥。(出自公視,週二不讀書專欄)

蔣方良(1916-2004)生於白俄羅斯,從小失去雙親的她,與姐姐相依為命。1933年她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認識到俄國留學的蔣經國,1935年結婚,共育有三子一女。經國先生1988年去世,蔣方良又獨自承受孝文、孝武、孝勇相繼辭世的喪子之痛。蔣方良原名芬娜,當年與蔣經國回到中國,蔣中正發現媳婦個性溫柔婉約,孝順公婆,又照顧孩子十分周到,完全符合中國傳統婦女的要求,是標準的賢妻良母型,於是替她取了一個中國名字,叫「芳娘」,而毛氏又改名「方良」,取方正賢良之意。 (出自東森新聞報)


就是這樣,我想起了她們,因為她們的名字都有良。

良者,善也,好也。
良人,君子、善人也。
    妻稱夫。孟子‧離婁下有「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
    美人。詩經‧唐風‧綢繆有「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之句。
    泛指善人,好人。詩‧秦風‧黃鳥有「殲我良人。」之句。
    古地方官名,即為鄉大夫。國語‧齊語:「鄉有良人焉。」


潘玉良從一個不識斗字的粗莽女孩,變成歷經風霜的國際畫家,她衝破封建藩籬的一番人世風景,為女人活出自由與豪氣,甚至選擇孤獨當成她愛的表現方式。有人給她的評語是自私,他們認為藝術家多是自私的。我想著若她若不自私,若她選擇了留在潘贊化的身邊,她獲得了一個無私的讚美,她便無法揮灑出那樣美麗的色彩,自私讓她的天份得以發揮,讓後世有福欣賞她的創作,在那樣封閉的社會,我不得不讚嘆她的勇氣,換個現在的名詞,她該叫做追求自我,她甩開了宋朝以來壓迫女人的所謂傳統婦德牌坊。
 
蔣方良則獲得了一個深具中國傳統婦女美德的讚美。今日的媒體,一貫的用「被遺忘」「沒聲音」「美麗與哀愁」或「平凡」的第一夫人來形容她,我看著她的新聞,只感到心酸,同情並不能減低她的寂寞與孤寂,有人同樣的讚嘆她的無私,認為她為夫為子終其一生,而我深深相信她的選擇不是爲這一個婦德牌坊的虛浮讚美,她只是在做她認為對的事,她先是被迫,繼而選擇在日漸開放的環境過著封閉的生活。
 
自私與無私,她們的晚年,同樣孤寂‧‧‧良善的人‧‧‧我唏噓不已。
 
 
 
標籤:
瀏覽次數:465    人氣指數:22945    累積鼓勵:1124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發芽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午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