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看似悠閒,生活卻也塞滿了大小事,
既要工作,又要顧著家人,忙裡,仍不忘寫文章和玩耍,
於是,看書也越來越趨向輕薄短小了!
書店裡,近日最火的一本書,當屬龍應台的新作「目送」。我也買了一本。
「目送」一書,三百多頁,封底載明收錄的都是貼近人生和生命課題的散文,
七十四篇,不少,但,對於喜讀小品的我,絕對不是問題。直到,我進入書中……
全書第一篇,就是「目送」一文,才看完這篇我就開始懷疑:
如果這三百多頁、七十四篇都像「目送」一文
讓我在人進人出的咖啡廳掩飾不住掉淚的雙眼、用掉了兩小包面紙,
我,一天能讀幾篇?能承受多少這樣的情感淬練、或說洗滌?
我,又該如何控制才不至負荷過重?
一直是個容易感動的人,全身上下最控制不住的,就是「眼淚」和「心」。
一個人的「心」如何,旁人難以窺探,只要不露形跡;
但多數人收放自如的「眼淚」,對我卻難以掌握。
我的眼睛,經常出賣我……
讀書,為求知識、為求心靈的提升,更多時候,只是一種安適的陪伴。
書中不會有黃金屋、不會有顏如玉,書中最多的,是自己。
在別人的文字或故事裡,你看到的,往往是自己的感情和渴望;
你能挖掘的,也是自己曾經擁有卻不經意遺忘的生命經驗,
至於那些超越過去和現在的、屬於未來的,即使是指引,
也得到實際面臨,你才能感悟:喔,原來是這樣!
最近,我在讀「目送」,
以一種緩慢的、盡力不起波瀾的方式,一如龍應台在「目送」裡的清淡幽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