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818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傳-第伍章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傳-第伍章 (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傳-第伍章 (三)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2.14 天氣:
心情:
退隱江湖 寓言傳道(三)
寒冬一過,春氣萌動。萬物復甦,草木皆榮。蒙澤再一次呈現出迷人的姿色。它卸掉那厚重而笨拙的冬裝,穿上了輕揚飄逸的春衣,猶如一位迎風招展、亭亭玉立的少女。
春天一來,莊周便很少坐在家中。當第一道曙光從東方射出的時候,他便已來到湖邊,安詳地凝視著太陽慢慢升起,魔鬼的暗影便悄然離去,大地上一片清朗光輝。他傾聽水鳥的鳴叫,看水面呈現的光暈,覺得這一切比最美的音樂還美。
他細緻地觀察湖邊的各種小蟲,各種花草。他看小蟲之間如何戲耍、打架,他看蜜蜂怎樣在花草之間傳粉。
最有意思的是,莊周還觀察到動物之間的交配。這天,莊周發現一雄一雌兩只白鶂鳥在草地上對視。兩只鳥的眸子都一動不動,深情地注視對方。它們似乎完全忘記了對方之外的任何外物,所以莊周走到它們附近,它們連一點反應也沒有。
然後,它們在對視之中互相靠攏。雄鳥走一步,雌鳥也走一步。鳥兒雖然沒有語言,但是,它們的心卻是相通的。
等到走近之後,兩只鳥便交頸而戲……
他還見過兩隻小蟲的交配,也很富於詩意。雄蟲在上鳴叫一聲,雌蟲便在下應一聲,如此往復不絕。雄唱雌應,配合默契,宛若天作之合。它們的聲音,聽起來就象一首動聽的琴曲。
由此,莊周聯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交往,如果都能做到象蟲鳥之風化那樣毫無強求,天性自然,則善莫大焉。可惜的是,人不同於蟲鳥。人有智謀,人有意志,而且,人總是喜歡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的身上。
強者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弱者頭上,是司空見慣的。可悲的是,弱者有時候也企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強者身上,從而使本來就可憐的弱者顯得更加可憐。
例如孔丘,就企圖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諸侯王身上。他用詩經、尚書、禮經、樂經、易經、春秋這六本經典作為工具,周游列國,所說者七十二君。但是,那些殘虐的君主,誰會接受那一套無用的仁義禮智呢?孔丘游說諸侯王,之所以不能成功,就在於他是強奸其意,而不像蟲鳥那樣是自然風化。
一天,莊周正在湖邊釣魚,遠遠看見一位衣著華麗的士,手中提著一個鳥籠,向這邊走來。那位士走莊周跟前,說:「您就是莊周先生吧!真是閒情逸緻,於此風和日麗之時,垂釣於湖畔。」
莊周手持漁竿,沒有回頭:「噓!別嚇跑了我的魚。」
稍頃,莊周覺得魚竿微動,有魚兒上鉤了,他奮力一提,一只小魚被摔了上來。
那位士稱讚道:「先生釣魚也很在行啊!」
莊周微笑道:「釣魚不是我的目的,垂釣湖畔,乃為湖光水色,乃為鳥語花香。」
那位士又道:「先生,我也十分喜愛鳥語花香。我家養了許多名貴花卉,您看,我走路都提著鳥籠,寸步不離呢。」
莊周瞥了一眼那籠中之鳥,說:「我所喜歡的鳥是樹林中的野鳥,我所喜歡的花是
草木中之野花。」
「那不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籠中之鳥,雖然華麗,卻已失天然之趣。你看那林中之鳥,或飛或
棲,或鳴或眠,天機自然。而籠中之鳥卻局限於狹小的空間,徒具其形,而無其神。」
那位士聽了莊周的話,慚愧地低下了頭。他想了想,打開鳥籠,把鳥放出來,讓它飛走了。莊周望著漸飛漸遠的小鳥,滿意地笑了。
然後,那位士斂衽坐到莊周旁邊,虛心請教:「先生,我今天來是向您求教一個問題:治天下重要還是治身重要?」
莊周將魚竿收起來,說:「回答這個問題,我要給你講一個故事。「黃帝當天子十九年之後,法令行於天下,百姓安寧,人民樂業。但是,黃帝還不滿足,認為應該將天下治理得更好一些,便前去空同山,拜訪得道者廣成子。
「這天,黃帝登上空同之山,只見雲霧瀰漫,蒼松翠柏,恍如仙境。廣成子正坐在山巔閉目養神。黃帝趨前問道:「『我聽說您已得至道,敢問何為至道之精?我想以天地之精氣,來幫助五谷的生長,以養天下之民,我還想掌握陰陽變化之數,以助群生之成長。』
「廣成子微微睜開眼睛,對黃帝說:「『你要問的東西,只不過是形而下之物,你想掌握的,只不過是物之殘渣。自從你開始治理天下之後,天上的雲往往還沒有聚到一起便下起了雨,地上的草木往往還沒有發黃就開始落葉,日月之光,已失去了過去的色澤。你以淺短的才智之心治天下,還說什麼至道。』
「聽了廣成子的話,黃帝無以言對,退身回到了帝宮。他細細思謀廣成子的話,覺得他說得確實有道理,用人的智謀來治天下,勞而無功,徒費精神。於是,他辭退了天子之位,築了一間小屋,獨自一人住在裡邊,閉門靜養。三個月之後,他又來拜訪廣成子。
「這一次黃帝來到空同山上時,廣成子正頭朝南在一棵大樹下睡覺。黃帝小心翼翼地膝行而進,再拜稽首。然後說:「『聽說先生已得至道之精,敢問治身如何,而可以長壽?』
「廣成子一聽,高興得一躍而起,說:「『善哉!問乎!過來,我告訴你至道之精,為了讓你記住,我給你頌一首詩:
至道之精,(至道的精粹)
窈窈冥冥。(深遠暗昧)
至道之極,(至道的極致)
昏昏默默。(靜默沉潛)
無視無聽,(不視不聽)
抱神以靜,(抱住精神靜養)
形將自正。(形體自然健康)
必靜必清,(清靜無為)
無勞汝形,(不要勞累形體)
無搖汝精,(不要搖動精神)
乃可以長生。(就可以長生)
目無所見,(視外物而不見)
耳無所聞。(聽外物而不聞)
心無所知,(接外物而不思)
汝神將守形,(你的精神就會安住於形體)
形乃長生。(形體健康就能長生)
慎汝內,閉汝外,(慎守內心,閉住通口)
多知為敗。(知識多是喪命之根)
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我助你達於大明之上)
至彼至陽之原也。(進入那陽氣之源頭)
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我助你達於窈冥之門)
至彼至陰之原也。(進入那陰氣之源頭)
天地有官,(天地萬物各司其職)
陰陽有藏。(陰陽之氣各居其所)
慎守汝身,(守住你自己的身體)
物將自壯。(萬物自然昌盛)
我守其一,(守住那和諧的一)
以處其和。(就可以處於天和之境)
「『照這首詩上所說的去做,就可以長生。我已經一千二百多歲了,但是我的形體還未衰老,就因為我守靜以養。』
「黃帝聽後,吃驚地張大了嘴,過了半天才說:『廣成先生,您可與天齊壽了。』
「廣成子繼續說:『我告訴你:得吾道者,上為皇而下為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為土。吾與日月齊光,吾與天地為常。人其盡死,而我獨存。』
「黃帝聽後,心裡默誦著廣成子教給他的詩,回到了自己的小屋之中。」
那儒士聽後,問道:「廣成子真有其人嗎?抱神靜養真能活到一千二百多歲嗎?」
莊周笑道:「何必實有其人,唯求其意而已。信不信由你。」
稍頃,莊周又說:「我再給你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更是無跡可求的。」
儒士道:「願聞其詳。」
莊周緩緩道:「雲神要到東方去漫遊,有一天,正好來到扶搖之樹的上空。他在這兒遇到了鴻蒙。
「鴻蒙正在地下拍著大腿象麻雀那樣跳來跳去地玩耍。雲神覺得十分奇怪,此人雖然年過七旬,居然還像個兒童似地雀躍玩耍,真是罕見的人事。於是他停下來,站在半
空中,問道:『叟何人也?叟何人也?』
「鴻蒙繼續拍著大腿跳來跳去地玩耍,口中答道:『游!』
「雲神又道:『我想問你一個問題。』
「鴻蒙抬起頭來,看了雲神一眼,吐了一個字:『吁!』
「雲神問道:『天氣不合,地氣郁結,六氣不調,四時失節。今我願取六氣之精,
以養育天下之物,如何為之?』
「鴻蒙繼續拍著大腿跳來跳去地玩耍,回頭對雲神說:
『吾不知!吾不知!』
「三年之後,雲神又到東方去漫遊,途經宋國上空,正好又看到了鴻蒙。雲神十分
高興,從空中降到地下,來到鴻蒙面前,說:『您還記得我嗎?您還記得我嗎?』於是再拜稽首,願有聞於鴻蒙。
「鴻蒙說:『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我無所知。』
「雲神懇切地說:『我亦浮游,我亦猖狂,而百姓隨我而來,我不得已於萬民之望。
願聞一言,以利萬民。』
「鴻蒙說:『擾亂天下之常理,破壞萬物之真情,故鳥夜鳴於樹林,獸散群於山澤。
草木皆黃,蟲魚受災。噫!治人之過也!』
「雲神失望地說:『那麼,我該怎麼辦?』
「鴻蒙說:『噫!你受害已深,難以開啟,快走吧!』
「雲神懇求道:『我遇到您很困難,願聞一言以歸。』
「鴻蒙曰:『噫!唯有心養。你只要清靜無為,萬物將會自然化成。忘記你的形體,
拋棄你的聰明,昏昏倫倫,與物相忘,就會與自然之洗氣同體。解其心知,釋其魂魄,與萬物為一。歸於渾沌之境,達於無名之地。』
「雲神聽後,頓開茅塞,說:『天示我以德!天示我以德!』
乃再拜稽首,起身告辭而行。」
那位儒士聽完後,說:「先生,您講的故事可真是妙趣橫生,啟人神智,沁人心脾。
但是,這些故事可都是無稽之談啊!」
莊周說:「要聽我的故事,就必須松弛你的精神,發揮你的想象。如果只以常心常知來聽,就如老牛聽琴,不知所雲。」
一日,莊周正在午睡,突然聽得外面車聲雷動,滾滾而來。在這樣的荒僻村野,很少有如此震人的車聲,他便與藺且一同出門觀望。
遙見十乘駟馬華蓋的轎車從村外的大路上委蛇而來,後面揚起彌天黃塵。一群孩童跟在後面,驚奇地打量著這長長的車隊,以為村子裡來了什麼大人物。車前的馭手甩著長長的鞭子,口中不停地吆喝著,顯得威風十足。
車隊來到莊周家門前,嘎然而止。從最前面的駟馬高軒內跳下一位身著錦緞的官人,在二三隨從護擁下,大踏步走向莊周師徒倆面前。莊周細一打量,原來是蘇玉。
這蘇玉便是上次跑到魏國向惠施誣告莊周圖謀相位的人。那次他誣陷不成,被惠施閒置門客之中,久而久之,自覺臉上無光,灰溜溜不告而別。回到宋國,在睢陽城裡斗雞走狗,仍還他無賴本色。宋君偃逐兄奪位之後,耽於聲色犬馬,專好各種新奇玩意,這蘇玉時來運轉,竟以鬥雞走狗之術進寵於宋君。他天性諂媚,好玩權術,漸得宋君重用,後來成為宋君的親信隨從。他這一次衣錦還鄉,便是想在父老鄉親們面前擺擺闊氣,出一口多年來壓在胸中的惡氣。
他遠遠便從車中看見莊周站在村頭的茅屋之前。他早就聽說了莊周的傳聞,知道他現已辭官退隱,也知道經常有人不遠千里來向他求道。
他一直不服氣惠施,也不服氣莊周,但是,宋國人一說起蒙邑的人才,便提起惠施與莊周。惠施官居相位,莊周知周萬物,被人們稱為蒙邑二傑。
今天,我蘇玉也有了出頭之日,雖然比不過惠施,但是比一個窮愁潦倒的莊周,總是綽綽有余了吧。
得意地想著,他便命令馭手停車,來到莊周面前,揖首道:「莊周先生一向可好?」
莊周答禮:「村野之人,唯求清靜而已。」
蘇玉故意回頭瞥一眼那長長的車隊,眉飛色舞地說:「宋君賜我十乘之車,供我省親。」又從頭到腳打量了一下莊周的褐布粗裳,說:「先生何必自苦若此呢?」
莊周看著蘇玉這副小人得志的樣子,覺得十分可笑,十分可悲。他本不想理睬這無德無行新貴,但他既然送上門來,何必不趁此教訓他一番。於是莊周微笑道:「請進寒捨一敘。」
蘇玉也不推辭,便隨莊周進了茅屋。揖讓一番坐定,莊周說:「我家貧如洗,無以禮遇,唯有口舌,願獻寓言一則。」
蘇玉笑道:「夫子雅興若此,唯當洗耳恭聽。」
莊周緩緩說道:「有一家人住在河邊上,日子過得十分貧窮,僅憑編織蘆葦勉強糊口。
「有一天,這家人的兒子到水中游泳,潛於水下,得到一顆千金之珠。兒子高興地帶回家中,交給父親,說:『我們以後再也不用編織蘆葦了。』
「可是飽經風霜的父親卻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兒子,不要高興得太早了。這顆千金之珠可是個禍害啊!趕快拿石頭來,將它砸碎,棄之遠方。』
「兒子不解地問道:『父親,我好不容易才在深淵之中摸到一顆千金之珠,怎麼能說是禍害呢?』
「父親摸了摸兒子的頭,說:『兒子,你有所不知。那千金之珠,必然在九重之淵。
而九重之淵,是驪龍的住所。驪龍經常將千金之珠放在它的下巴之下,以防別人偷竊。
你能得到千金之珠,是正好趕上驪龍睡著了。驪龍醒來之後,必然會尋找它的寶珠,到那時,你就無處藏身了。』」
蘇玉聽到這兒,臉上已微顯不安,目光也開始游移不定,不敢與莊周的眼神相接。
莊周繼續說:「當今宋國之深,遠遠超過了九重之淵,宋王之殘暴,遠遠超過了驪龍。你能得到十乘之車,肯定是碰巧宋王睡著了。等到他醒來之後,你難道不會粉身碎骨嗎?」
蘇玉面色蒼白,汗珠從額上沁出來,口不能言。隨從們見狀,將他拖起來,挾住他的胳膊狼狽逃竄了。他們的身後,傳來莊周與藺且爽朗的笑聲。
後來聽說蘇玉一回到家中便臥床不起,一直躺了十幾天。宋君等著他回來鬥雞,不耐煩了,便派人來催。蘇玉強支病體,返回睢陽,宋君已有了新的鬥雞手,已將他棄置一邊,他的十乘之車理所當然也沒有了。蘇玉氣急交加,羞憤難當,病得更加嚴重。隨從們樹倒猢猻散,投奔新主子去了。幸虧一位老相識將他送回家中。
蘇玉這一次回家,可是丟盡了臉面。他閉門不出整整三個月,躺在榻上,輾轉反側。莊周講的那個寓言,總是在他腦海中翻騰。以前,他覺得莊周那套學說只不過是弱者的呻吟,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經過這一次從肉體到心靈的打擊,他也慢慢覺得莊周所說有一定的道理。人生一世,富貴難求;便有富貴,也如曇花一現。那麼,人活著究竟為了什麼?有沒有讓人值得追求的東西?如果有,是什麼呢?
他曾經騙過人,也曾經被人欺騙。他受過別人的鄙視,也曾經鄙視過別人。他吃過苦頭,也享過富貴。到如今,細思量,卻如過眼煙雲,毫無痕跡。這一切,都是為何?
百般思索,蘇玉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他想去請教莊周,又怕再次受到莊周的嘲謔,因此不敢登門。
這天,蘇玉拄著一根拐杖,獨自一人來到澤邊散步。遠遠看見莊周在水湄釣魚,數次想過去與他搭話,卻覺得腳下有千斤之沉。
莊周已注意到蘇玉在一邊踟躕不決的樣子,他完全理解蘇玉的心情。人在經過一次重大打擊之後,往往會產生向善之心。他的天性良心會逐漸顯露出來,他會對過去的所做所為感到羞愧,同時對人生的未來產生疑問。這時候,人最需要幫助,最需要友情,最需要溫暖,最需要同情。
於是,莊周收起魚竿,朝蘇玉走過去。他來到蘇玉面前,說:「你身體好些了嗎?小心受著風寒。」
蘇玉一聽,蒼白的面上湧出一片紅暈來。他抓住莊周的手,良久,才哽咽著說:
「先生,我有愧於您,您還如此大度,我蘇玉無地容身啊!」說著,低下了頭。
莊周笑著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蘇玉抬起頭,似有所言,卻長歎一聲,欲言又止。
莊周扶著蘇玉,來到一片乾淨的草地上,兩人席地而坐。
然後,莊周說:「你好象有什麼難言之隱?請直言吧。」
蘇玉遲疑了一下,然後說:「最近,我病臥在家,經常想到:人活一世,應當追求什麼?但是,又自慚形穢,覺得我這樣的人,也有資格問這種問題嗎?」
莊周說:「有何不能!我來給你講一個故事讓你在輕松愉快之中如雲開冰釋。
「秋天到來了,雨水增多,河流上漲,河道變寬。兩岸之間,本來近在眼前,而現在,即使站在河中的小洲上,也看不清對岸的牲畜是牛還是馬。
「於是,河伯欣欣然樂不可支,以為天下之水皆聚於此,天下之美盡歸於己。他順著河水,向東而行,這天,來到北海之濱,河水入海之處。
「他向東而視,只見浩瀚的大海與天相接,水天一色,茫無涯際,直看得他頭暈目眩。相比之下,自己所擁有的那些河水真是太可憐了。
「於是,他若有所失地對北海之神若說:『我以前聽人說過這樣的諺語:『聞道者,以為莫若己者,』說的就是我啊!我曾聽過有人以為孔子之學為淺薄,伯夷之品性低下,我當時不信,今天我才信以為真了。今天我看到大海之無窮,才知道學問之難窮,道理之無盡。我如果不到你這兒來,就危險了,我就會終身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說:『井中之龜不可語之以海,是因為它拘束於井中狹小的空間;夏日之蟲不可語之以冰,是因為它局限於夏季短暫的時間;一曲之士,不可語之以道,是因為他局限於世俗的教育。今天你離開了自己處身的岸洲之間而來到大海,你見到了大海的浩瀚無際,你便知道了自己以前是多麼渺小。因此,我可以給你講一講至大之理。
「『天下之水,以大海為最:萬川歸之,不知何時而滿;尾閭(相傳為水出海處)洩之,不知何時而竭。無論春秋,不管旱澇,大海的水都不會減少,它超過江河,不知多少倍,但是,我北海之神從來沒有因此而自以為多。
「『我自以為我來源於天地陰陽之氣,我在無窮的天地之間,就象一塊碎石小木在
大山之中一樣,是微不足道的。』
「河伯插問:『您如此闊大,還是微不足道的嗎?』
「『當然。我亦如此,何況他物。若以數計之,四海在天地之間,唯道不像四個小孔穴在大澤之中嗎?中國在海內,難道不像積米在巨大的糧倉中嗎?天下之物,多以萬數,而人只不過萬分之一。天下之中,有人居住,五谷生長,舟車交通的地方,也不過萬分之一。因此,人及人所居住的世界,在萬物之中就象毫之末梢在馬身上一樣,是微不足道的。三皇五帝以來,仁人志士所憂慮所爭奪的,不過如此。伯夷辭讓之,只不過為名;孔子奔波之,只不過為利,都是把天下看得太重了。他們與你以前將河水視為天下之美,有什麼區別呢?』」
蘇玉聽完,精神為之一振,滿懷希望地說:「如此,則我亦有求道之望?」
莊周說:「當然。天色不早了,你回家休息吧,明日再談。」
標籤:
瀏覽次數:
28
人氣指數:
428
累積鼓勵:
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莊子傳-第伍章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傳-第伍章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