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818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傳-第柒章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傳-第柒章 (四)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傳-第柒章 (三)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2.18 天氣:
心情:
著書七篇 所以窮年(三)
當年在蒙邑市場上賣屨時,莊周經常見到那些沒有腳的兀者。兀者那自慚、自卑的眼光,還有正常人盯著他們時那種得意、嘲弄、好奇的眼光,莊周總也忘不掉。當然,他更忘不掉曹商瞪著自己的那種蔑視的眼光。
人的形體相貌與人的內在精神有必然的關係嗎?殘缺不全與面貌醜惡的人就一定不如那些四肢健全、面貌俊俏的人嗎?
「唉!」莊周不禁發出一聲長歎。他悲哀世人只注重人的外形而捨棄了人的精神。
孔子就曾經說過:「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當今天下,上起國君,下至百姓,都看不起那些相貌醜惡的人。但是,人們卻不知,在他們丑惡、殘缺的形體中蘊含著巨大的精神力量。
於是,他決定寫一篇「德充符」,告訴世人,人的精神是首要的,而形體是次要的。還是假托孔子來說吧!
魯國有一個兀者,名叫王駘。不遠千里來跟隨他學習,與之游處的人,與孔子的弟子差不多。
常季覺得很奇怪,一個沒有腳的人,哪兒來如此巨大的魅力呀!於是,他來問孔子:「王駘,只不過一個兀者,卻與先生平分秋色。他不教訓學生,也不發表議論,但是弟子們卻各有所得。難道真有行不言之教的人嗎?難道真有形體丑陋而內心充實的人嗎?這是什麼樣的人啊?」
孔子回答說:「王駘,是真正的聖人。我孔丘不及他啊!
我將要拜他為師,何況你們這些不如我的人呢?」
常季又問:「兀者王駘既然能超過先生,他肯定有獨特的品性。他的品性怎麼樣?」
孔子回答說:「任何事物,從相異的地方來看,肝膽之間猶如楚越之遠,從相同的
地方來看,萬物齊一。王駘能認識到這個道理,因此,他對待自己失去的腳,就象失掉了一杯之土。因此,他的精神永遠保持平和的境界,沒有什麼喜怒哀樂。」
常季又問:「王駘有這樣的心境也就罷了,為什麼人們都要跑去向他學習呢?」
孔子說:「人們不會到流動的水前去照自己的影子,而到靜止的水前去照自己的影子,因為只有靜止不動的東西才能統率眾物。王駘只不過是在精神上駕馭了天地萬物,逍遙自得,並沒有故意招徠世人。」
寫到這兒,莊周又想起了另外一個寓言故事。在這個故事中,老子比孔子還要高一籌。
魯國有一個兀者,名叫叔山無趾。他以踵行路,來拜見孔子。孔子一看他這樣,便說:「你不謹慎,已被砍掉了腳,才到我這兒來學道,太晚了!」
叔山無趾說:「我以前確實沒有保護好我的身體,但是,我今天來,為的是學習比腳更重要的東西。天地無私,恩德浩蕩。我聽說您的恩德猶如天地,沒想到您也是如此偏狹!」
孔子聽後,慚愧地說:「我實在孤陋寡聞,道心未深。先生請進,孔丘願執弟子之禮。」
叔山無趾也不客氣,對孔丘講了天地人生的道理,孔丘十分佩服。
叔山無趾走後,孔子對眾弟子說:「弟子們,可要努力啊!叔山無趾只不過一個殘缺不全之人,尚能達於道境,而況你們這些身體健全的人呢?」
叔山無趾從孔子那裡出來之後,又來見了老聃,對老聃說:「孔丘,還不能稱為聖人啊!他還拘守於世俗的偏見,看不起形殘之人,他整天想的是淑詭幻怪之事,企圖以此獲得名利,他哪裡知道,這些東西對聖人只是一種束縛。」
老聃聽後,說:「你為什麼不告訴他死生為一條,是非為一貫的道理,而解除掉他的這些束縛呢?」
叔山無趾說:「象孔丘這樣的人,天性愚頑,況且中毒又深,可不容易啊!」
莊周又想起了那些相貌奇特、丑陋駭人的人。他自己就是一個其貌不揚的人。他曾經受過多少白眼啊!在學校裡、在旅店中、在市場上,他經常能感受到那些愚蠢的人們射過來的鄙夷的眼光。曹商甚至不屑於與他共出一門。在世人心目中,面貌醜惡的人就是妖怪。
他倒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受到別人的輕視,才發出這種感歎的。幾十年來,他漫遊過不少地方,接觸過很多人。那些凡是生相美麗的人,都能受到人們的尊重,儘管他們腹中空空如也。而那些生相丑惡的人,卻事事受到冷遇,儘管他們德性很高尚。這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社會風氣。可悲!可悲!
於是,他又奮筆寫道:
魯哀公很奇怪地對孔子說:「衛國有一個相貌奇醜的人,叫哀駘它。男子與他游處,思念他而不能離去。少女們老遠見到他,就深深地愛上了他。有很多少女回家對自己的父母說:『寧願當哀駘它的妾,也不願當別人的妻!』真是連禮義廉恥也不要了!哀駘它的魅力也太大了。」
從來沒有聽過他主動發表議論,也沒有什麼特殊的地位,他的智慧也很平常,況且,他那丑陋的相貌又是天下共知,但是男子與婦女都如此喜歡他,他可真是個怪人啊!
我聽到這個人之後,就將他召到宮內,想與他交個朋友。一看,他的相貌果然是天下第一的丑。但是,我與他游處了不到一月,就感覺到他的為人不同尋常,他有一種奇特的魅力,一種說不出卻不可抗拒的魅力。
不到一年,我就產生了一種想法:將君位讓給他。因為我越來越覺得,在他面前,我就象太陽底下的一盞小燈。
哀駘它一聽我要將君位讓給他,滿臉不高興——我還從來沒見過他不高興哩——的樣子,但是沉默了半天之後,他還是答應了。
我心頭的一塊石頭總算落了地。但是,數天之後,哀駘它失蹤了。他沒有與我辭行,獨自一人離開宮廷,不知所終。
我整天神思恍惚,若有所失,落地的石頭又懸起來了。好不容易碰到了一個德性高尚的人,卻又離我而去。他好象對我,對魯國,一點兒也不感興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呢?」
孔子聽後,說:「我有一次到楚國去,在路旁看見一群豬崽,趴在母豬的腹下搶著吃奶。那母豬已經死了,可是豬崽們不知道。過了一會,有一頭小豬發現母豬的眼珠不動彈了,便『吱!吱!』地叫著跑開了。其它小豬見狀,也知道母親已死,便紛紛亂跑,離開母豬而去,如樹倒猢猻散。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豬崽們愛它們的母親,並不是愛母親的形體,而是愛主宰形體的精神。母親死了,精神便消失了,即使形體如舊,豬崽們也會棄之而去。
「豬崽尚能如此,而人還不明白這個道理嗎?精神高於形體。人能夠感動別人,並不是因為他的相貌,而是因為他的精神。
「哀駘它這個人,雖然相貌醜陋,但是,他精神充實,品性高尚,因此,他不說話,別人卻相信他,沒有功勞,別人卻親近他,甚至您都願意將君位讓給他。
「這說明,一個人只要精神境界高尚,就是一個好人,而不在於他的形體。」
莊周的想象力越飛越遠,他似乎在虛無飄渺的境界中,發現這麼兩個人:有一個人,兩腿曲拳,傴僂殘病,而且沒有嘴唇,眾人視之為妖怪。他來游說衛靈公,衛靈公十分喜歡他。久而久之,靈公看慣了他,再看正常人,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真難看。
又有一個人,得了粗脖子病,頸項猶如盛水的大甕,眾人視之為妖怪。他來游說齊桓公,齊桓公十分喜歡他。久而久之,桓公看慣了他,再看正常人,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真難看。
當然,這只是夢想中的事。莊周深知,君主們是不會喜歡這種人的。但是,現實既然如此不完美,人生既然如此不如意,何不以荒唐之言,悠謬之說,塑造一個理想的境界呢?
這樣的理想,也許不會變為現實,永遠只能是一種幻想。但是,這美麗的幻想畢竟帶給莊周一絲的快意。天下相貌醜陋之人,形體殘缺之人,讀了這則寓言之後,能夠從內心深處產生一種共鳴,能夠找到一個知音,能夠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一些自信,就夠了。
藺且將五篇文章整整齊齊地裝訂好,讓莊周過目。莊周看後,說:
「藺且,這第六篇,你猜我要寫些什麼?」
「學生不才,難以猜測。」
「第六篇,我欲寫『大宗師』。」大宗師?就是世人應該學習的大宗之師嗎?」
「正是。」
「前面數篇中的人物,不就是大宗之師嗎?為什麼還要專寫一篇『大宗師』呢?」
「前面數篇中出現的人物,雖然有一部分是體道者,但是,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人類的宗師。」
「人類的宗師是什麼樣的人?」
「真人。」
「何謂真人?」
「說起真人,一言難盡,又無以名言。真人,就是真正的人,與假人、非人相對。
「真人,在弱小面前並不暴橫,在成功面前並不自雄。做了錯事,不後悔;做了好事,不自得。因此,他登高不怕,入水不溺,入火不熱。他有了道,因此他是真人。
「真人,睡覺的時候不做夢,醒來的時候沒憂愁。他吃飯,不耽滋味,他呼吸,深之又深。眾人用喉嚨呼吸,真人卻用腳後根呼吸。因為他虛靜內斂,引氣貫脈,故呼吸自深。
「真人,不喜歡活著,也不害怕死掉。靜悄悄來到人世,靜悄悄離開人世。他忘不掉生命的原始,卻也不探求生命的所終。
「真人,其內心專一,其舉止寂靜,其額頭寬廣。他發怒,就象秋天的風雨,他喜悅,就象春天的陽光。他的喜怒,就象四時季節的推移,莫不自然而然。」
藺且聽完,贊歎道:「先生,您可真是出口成章啊!您用詩一般的語言描寫了真人
的內心與情狀,聽起來優美動聽、而且能從靈魂深處啟發人。不過,您還會用寓言來描寫真人的生活吧!」「是的。藺且,你真不愧為我的弟子。好,我再寫一個寓言故事。」
藺且在一旁看著,只見莊周寫道:
子祀、子輿、子□、子來四人互相說:
「誰能夠將虛無作為自己的腦袋,將生命作為自己的脊背,將死亡作為自己的屁股,誰能夠懂得生死存亡只不過一體的道理,我就與他為友。」
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於是成為好友。過了一段時間,子輿得了病,子祀知道之後,去看望他。子祀進門一看子輿病得不輕,身體都已經扭曲了。子祀見狀,不但沒有驚奇,反而贊歎道:「真偉大啊!造物者將你弄成了這個樣子!傴僂曲腰,背骨發露,五藏之管向上,腦袋隱於臍部,肩膀高於頭頂,頂椎之骨指天。」
同樣,子輿也知道,形體的變化是因為陰陽之氣不調,因此,他心閒無事,怡然自樂。聽了子祀的話,他步履蹣跚來到院子裡的井前,照了照自己的形體,感歎道:「嗟呼!造物者將我弄成了這個樣子!」
子祀聽後,問道:「你感到厭惡嗎?你感到害怕嗎?」
「不!我有什麼可厭惡的!我有什麼可害怕的!假如造物者將我的左臂化為雞,我就可以讓它來報曉,假如造物者將我的右臂化為彈弓,我就用它來打鳥燒著吃,假如造物者將我的屁股化為車輪,我就以精神作為馬,駕駛著它,游於六合之外,省得我坐車了。有所得,只是偶然的時機,有所失,也是必然的趨勢,安心於得失的時機與趨勢,哀樂便不會入於胸中。我有什麼厭惡的!我有什麼害怕的!」
又過了一段時間,子來得了重病,氣喘吁吁,即將死亡。
他的妻子與子女們圍在旁邊,哭泣得十分傷心。
子□來看望子來,正好碰上子來的家人在哭泣。他站在門口,喝道:「別哭了!離開他!你們不要害怕自然的變化,這是正常的,哪個人不死呢?」
然後,他也不進屋去安慰子來,只是靠在門框上,對子來說:「真偉大啊!造物者這一次不知又將你化為何物?將你轉生在何處?將你化為老鼠的肝嗎?將你化為小蟲的臂嗎?」
子來掙扎著坐起來,喘著粗氣說:「子女對於父母,說東則不能到西,說南則不能到北,唯命是從。人類對於陰陽,就更是不可抗拒了。它讓我死,我若不聽,就是抵抗陰陽的規律。
「大道給我形體,給我生命,又讓我老,又讓我死。誰給予了我生命,誰就要收回我的生命。
「鐵匠鑄鐵,一塊鐵踴躍地說:『我要做鏌琊之劍!』鐵匠肯定會認為這是一塊不祥之鐵。我今天一旦有了人的形體,就整天掛在嘴上:『我是人啊!我是人啊!』造物
者肯定會認為我是一個不祥之人。
「我今天以天地為大爐,以造物者為鐵匠,任其鑄造,到哪兒不一樣呢?」說完,就象睡著了一樣,安詳地閉上了眼睛。
藺且在一旁看著,莊周文不加點,立時而成。莊周放下筆,笑道:「真人何如?」
藺且說:「這樣的真人真是了不起啊!讀之讓人塵俗脫盡,天機自露,物我兩忘,身心俱遣。」
莊周呷了一口酒,品嚐著,那酒意滲透了全身。他渾身上下,感到一種無拘無束的輕松感。他的思緒,也借著酒意飛揚起來了:
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三人想交朋友。他們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誰能相交於無相交,相助於無相助!誰能登上天,在雲霧中漫遊,用手去觸摸那無極之處?忘生忘死,不知所來,不知所終?」
三人相視而知,莫逆於心,於是成為好友。
過了一段時間,子桑戶死了。還沒有到埋葬的日子,孔子聽說了,就派子貢去憑吊。
子貢來到子桑戶的家中,到門口一看,子琴張在調整琴弦、孟子反在編寫歌曲。他們也不管子貢,對著子桑戶的屍體一個彈琴,一個唱歌,歌曰:嗟嚌桑戶呼!嗟嚌桑戶呼!而已反其真,而我猶為人猗!
子貢一聽,覺得太放肆了,便三步並作兩步進到屋中,說:「臨屍而歌,是合禮的行為嗎?」
二人相視而笑,對子貢說:「你哪裡知道禮的真意!」
子貢回來之後,將所見所聞告訴了孔子。並問道:「行為不修。而放浪形骸之外,對著屍體唱歌,而顏色不變,這是什麼樣的人啊?」
孔子回答說:「那些人是方外之人,而你我是方內之人。內外不相及,道異不相謀,讓你去憑吊,是我的錯誤啊!
「他們那些人,與造物者為友,而神遊於天地之間。他們將生作為人身上的毒瘤,他們將死作為毒瘤的潰散。他們忘其肝膽,遺其耳目,不知端倪,逍遙乎六合之外,他們怎麼能固守世俗之禮呢?」
子貢問道:「那麼,先生願作方外之人,還是願作方內之人?」
「我雖然頑劣,卻也願意與你們共同向方外之人學習。」
「如何學習?」
「魚兒只有在水中,才能互相體驗到樂趣,人也只有在道術之中,才能互相體驗到樂趣。魚得水則養給,人得道則心靜。所以說: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那些奇人,太不可理解了。」
「奇人者,對一般人來說奇特,卻合乎自然的天性,因此反而是真人。所以說:對於天性來說是小人的人,對於一般人來說卻是君子;對於天性來說是君子的人,對於一般人來說卻是小人。」
「咚咚!咚咚!」顏玉在一旁錘葛制麻。
莊周放下手中的筆,來到顏玉旁邊,想接過她手中的錘子:「你去歇一會吧,我來錘。」
「你還是寫你的書去吧,看你,幾個月伏案不起,都已經瘦了一圈了。」顏玉沒有松手。
「我瘦了嗎?」
「不信你問藺且。咱家又吃不上多少肉,整天粗茶淡飯,你寫書又費腦子,能不瘦嗎?」
「有錢難買老來瘦啊!」
「還要貧嘴!這樣下去,不到一年,你就該入土了。」
「入土就入土,真人不是忘生忘死嗎?」
「什麼忘生忘死,大白天的,別再瞎說了。說正經的,你也要悠著點,累壞了身子,不有害養生嗎?」
「噢!你可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啊!不過,有時候靈感一來,下筆不能自休啊!」
他摸著老伴那干裂粗糙的手,內疚地說:「顏玉,你這一輩子,跟上我,受了不少罪啊!」
「什麼受罪不受罪,能吃飽肚子就不錯了。瞧。這不比以前好多了嗎?你還記得那時候,下著大雨,孩子餓得起不了床,你去借粟的事嗎?」
「記得,怎能不記得!」
於是,莊周又想起了一則寓言。這則寓言,一半是他的親身經歷、一半是他的幻想:子輿與子桑是好朋友。連續不斷地下了十天雨,大水淹沒了道路,沖壞了莊稼。子輿心想:「子桑恐怕斷糧了吧!」便將自己僅有的夠一頓飯的粟煮熟,用荷葉包好,揣在懷中,冒著大雨來看子桑。
他來到子桑門口,隱隱約約聽到有人在裡邊唱歌。
他推門進去一看,子桑已餓得面色發灰,精疲力竭。但是,他心閒意定,逍遙自得,在幾案前一邊鼓琴,一邊唱歌。
歌曰:父邪?(難道是父嗎?)母邪?(難道是母嗎?)天乎?(難道是天嗎?)人乎?(難道是人嗎?)
他那沙啞的嗓音猶如破鑼,忽而急促,忽而舒緩。歌聲就象從地底下發出,細微不堪,好象那瘦弱的身體連這毫無份量的聲音也負擔不起了。
子輿過去,將飯從懷中掏出,放在幾案上。子桑也不說聲謝謝,便狼吞虎嚥似的大嚼起來。
等子桑吃完,子輿問道:「你為什麼唱這樣的歌?其意為何?」
「這幾天,大雨飄潑,我餓得頭暈眼花,但是,我想,是誰讓我如此貧困呢?我思索了幾天,也得不到答案。父母親難道想讓我如此貧困嗎?不會。天地之德,浩蕩無私,因此,天地也不會單單讓我貧困。
「最後,我沒有辦法,只有將這歸之於命。命,一切都是命!」
說著,又鼓琴唱了起來。父邪?母邪?
子輿也情不自禁地拍手擊節而和:天乎!人乎!
雨在嘩嘩地下著。兩位真人在茅屋之中,反覆唱著這支簡單的歌曲。在他們心中,有一種精神在鼓蕩著,給他們無窮的力量。
標籤:
瀏覽次數:
25
人氣指數:
25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莊子傳-第柒章 (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傳-第柒章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