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91681
 平心靜氣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小三奮鬥傳奇 !.....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書 : 如何瞭解女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臺北永遠無可取代...
作者: 平心靜氣 日期: 2013.07.03  天氣:  心情:



















此文為轉載!!


在媒體流傳各種負面報導的氛圍中,連臺北人都以為,

自己可能不會愛上臺北。

然而,一份民調悄悄揭露臺北人喜歡臺北的真相。

有人愛上美味的早餐、有人迷上夜市;

有人上山下海就是愛動、有人在公園中享受寧靜;

有人覺得臺北讓他安心、有人覺得臺北給他機會;

民調找出喜歡臺北的十二個理由,

其實,每個臺北人心裡還有千百個理由,

讓他愛上臺北,無怨無悔。在臺北人心裡,臺北永遠無可取代。

這是臺北人和臺北的故事。

 
臺北聚寶盆  不怕你來挑戰

正因臺北孕育多項學習資源與工作機會,

依據行政院主計總處 99 年調查顯示,

臺北市 99 年底常住人口約 266 萬人,

但加計在北市及外縣市間流動的通勤通學淨人口後,

活動人口就高達 300 多萬人,顯見民眾依賴臺北市的程度。

 
交通方便  喜歡臺北理由 No.1

就跟全世界所有大都會一樣,交通是城市管理者的一大挑戰,

也往往是最大的民怨源頭。

但是,在這份民調中,出人意料的有高達95% 的民眾,

因為「外出交通方便」而喜歡臺北,

高居「喜歡臺北十二大理由」的第一名!

本刊深入查訪,喜歡臺北交通的理由是什麼?

受訪者異口同聲:捷運!

靠輪椅行動的廣告人范可欽去過許多城市,見多識廣,

他說:「北京、上海不用提,輪椅根本上不了車;

就連日本,捷運車廂跟月臺還有這麼高的落差,」

他兩手比著十多公分的距離;

「在臺北,捷運跟月臺是無縫的,我的輪椅咻的,就進去了。」

除了捷運以一年一條線的速度穩定擴充之外,

市府在過去十多年間投入無數人力、物力,

對影響交通的相關配套做了徹底的「整型」,

包括公車轉乘配套、低地板公車、

騎樓和人行道整平及自行車道鋪設等,

讓民眾外出交通便利度大幅提升,

才是讓九成五民眾感覺可喜的原因。

范可欽過去出門總要一位助理陪伴,

幫他排除路上各種障礙,包括騎樓有臺階、

人行道沒斜坡等;現在他可以不靠助理,自己趴趴走,

「愛搭捷運就搭捷運,愛搭公車就搭公車,多輕鬆啊!」

他開心地說。

省去塞車、等車、搶座位等煩惱,臺北人少了焦躁,多了輕鬆。

 
優良醫療品質  生病也安心

一般人生活中的大煩惱 —— 生病,在臺北好像也不是問題。

在民調中,「醫院多醫療品質高」是 83% 民眾喜歡臺北的原因

,名列喜歡臺北十二大理由的第二名。

范可欽形容:「臺北就像一座大醫院!」從第一級的教學醫院,

市立聯合醫院、中型區域醫院、社區醫院,到巷弄裡的大小診所

,應有盡有。經常需要復健的他,最常去的是過去住家附近的

仁愛醫院,不用等,隨時可去,「方便,又可靠」。

像仁愛醫院這樣中等規模的醫院,其他縣市可能只有一家,

在臺北市每個行政區都有,小至復健,大到胸腔開刀,

就在你家方圓一公里內。

更不用說,走出家門外林立的牙科、耳鼻喉科、小兒科,

當然,還有近年流行的健檢診所。
  


住在新竹的退休工程師張先生,因為咳嗽不停,

先後在新竹馬偕分院、桃園長庚分院檢查近半年,

醫師依然無法確診;轉到臺大醫院,三天就查明為肺癌三期,

立即開刀切除病灶。

臺灣肺癌權威、臺大醫學院院長楊泮池說:

「衛生主管機關關心的是醫院家數、病床數,

而真正重要的是醫療品質。」

臺北不但有密集的醫院、醫生、護理人員,

更享有全臺灣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

沒病去健檢,小病去診所,大病往教學醫院跑,

臺北人連生病都有一分從容。

 
臺北大教室  處處皆可學

民調中,喜歡臺北十二大理由的第三名是「學習資源多」。

這個理由似乎顯而易見,因為全國知名的明星學校都集中在臺北

,但是臺北人的眼光格局遠遠跨出校園。

本刊查訪多位學生家長,沒人提到成績、升學,讓他們開心的是

學校教學的活潑、學生閱讀的興趣,走出校園隨處可得的表演、

展覽、自然生態;他們相信,樣樣平衡學習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

一位臺大教授分析,臺北市的學校多,學校跟學校彼此觀摩競爭,

教學就會越來越好;好學生多,彼此競爭,表現當然也越來越好。

這是正向的競爭。

就像紀凱倫,一個原本可能在雲林當「黑手」的孩子,來到臺北,

在一流的學習環境中磨練後,他從黑手變身為「國手」!

無怪乎許多家長寧願辛苦一點,也要效法孟母三遷,搬到臺北居住。
 
 

吃喝玩樂樣樣通  臺北一遊未盡

喜歡臺北十二大理由的第四、五名分別是

「吃喝玩樂選擇多(75%)」和「休閒活動選擇多(70%)」,

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

談到臺北的吃,陳柏霖立刻眼睛發亮,「早餐最好吃!」

他細數四處可見的中式和西式早餐,樣樣他都覺得美味無比。

他興奮地說:「我每天都期待早餐,因為每天都可能有意外的驚喜!」


吃遍世界各國美食的范可欽覺得,臺北的吃「最輕鬆」。

「歐洲國家晚間 7 點以後就沒東西吃,美國不開車吃不到東西。」

他說:「只有臺北,住家樓下就有得吃;要吃精緻美食,

搭個捷運也能吃到。」

長期觀察臺北的資深媒體人董智森說,臺北有全臺灣最多第一棒

的美食。他舉例說,網路公認的臺灣第一好吃的水餃,

就在光復市場裡,「不說不知道,全臺灣第一好吃耶!」 
 


他對臺北美食前景大為看好;他認為,有了捷運,加上網路的加持

,原本沒沒無聞的小吃店快速走紅,尤其捷運沿線,

小吃店一家接著一家開。

「搭捷運,吃小吃,絕對是臺北的獨家特色,別的地方學不來的啦!」

他鐵口直斷地說。
 
 

得天獨厚  臺北休閒樂無窮

說到休閒,臺北更是得天獨厚,出門一小時內,有山、有海;

愛運動的陳柏霖最喜歡到海邊,「現在比較困難」,

他有些遺憾地說,「不過到河濱公園夜騎,也很棒!」

他推薦深夜從大佳河濱公園往圓山方向騎,「真的很美!」

「休閒可以很簡單」,

董智森認為臺北最好的是有許多「社區空間」。

喜歡逛公園的他,對臺北的社區公園如數家珍。

他說,艋舺大道有個公園名叫「兩棵樹公園」,

小小的公園不到十坪大,「樹底下照樣有蟬鳴、鳥叫,很舒服。」

有一天他去師大附近一個社區公園隨便走走看看,

發現一棵大樹下有塊說明牌:「全臺灣最古老油杉」,

他一看大喜,「不得了,全臺灣最古老耶!」

心中油然生起一股光榮感。

 
輕鬆  舒服  臺北居住好放心

另一項讓市民稱讚多多的是「治安好 生活安全」(58%)。

警察大學葉毓蘭教授認為,臺北當然有竊案,也有兇殺,

可是極少發生讓一般民眾覺得生命受到威脅的重大刑案,

加上密集的監視器,是讓民眾安心的重要因素。

范可欽則舉美國經常發生槍手濫射無辜,東京也有隨機殺人的事件

,相較之下,他覺得,從陳進興之後,臺北很少發生重案,

即使發生,警方也都在一、兩週內破案,

民眾的恐懼感還沒有升起,事情就已經平息。

生活輕鬆、舒服、安心,臺北人自有一種從容自在,形之於外的是

,對陌生人友善、有禮,卻又不失分寸。

這種臺北人特有的人文素質,近年逐漸受到重視。

大陸朋友往往好奇,臺北人特別有禮貌,動不動就說謝謝、

不客氣;又特愛排隊、讓座;在臺北走路很輕鬆,

即使路上人再多,彼此一個眼神交會,就能互相側身謙讓。


這樣的禮讓文化,經年累月成為臺北的潛規則,

大部分人都能自然遵循。

范可欽認為,臺北人的有禮,是一種尊重他人的分寸;

用作家溫士凱的話來形容,「是一種舒服的距離」。

臺北人自己也喜歡這樣的溫和有禮,4

4% 的民眾因為「市民友善熱情素質高」而喜歡臺北。  

 
打開眼耳  用心體會臺北之美

喜歡臺北,是一種感覺。經常幫客戶做調查的范可欽認為,

「喜歡臺北」這份民調找出了臺北人內心的潛意識。

83% 的臺北人喜歡臺北,這是臺北人內心隱藏的真實感覺,

雖然與一般人的印象很有落差。

從媒體上認識的臺北,負面較多,生活中的臺北人也確實

有不少怨言;但是范可欽認為,就像老夫老妻,雖然經常爭吵

,但是內心知道對方的好,「他們不會分手的啦!

就像臺北人,即使有點怨氣,但是絕對不會搬離臺北。」

董智森說,臺北人像左眼龍、左耳龍;在媒體的喧囂中、

在生活的壓力下,有時會睜一眼閉一眼,看不到臺北的美好。

他鼓勵臺北人睜開眼睛、打開耳朵,從自己家的周遭開始,

用心去感受,「臺北的美,都在細微處,要用心,才能體會。」


陳柏霖看臺北人罵來罵去,但是遇到事情又會團結,好像很矛盾。

他說,有一天他「一定」要拍臺北人,

像 Woody Allan 拍出紐約人一樣,

「我要拍出臺北人的自討苦吃、享受矛盾。」

然後他笑笑說:「現在還沒有看盡人生百態,等我老一點吧!」

臺北人嘴裡不說,心裡其實喜歡臺北,不想輕易離去。有一天,

當臺北人老去,回想自己的一生,或許會慶幸,

這一生過得輕鬆、舒服、安心,幸好住在臺北。

  

































願大家都能深愛這塊小小的盆地.... 















標籤:
瀏覽次數:123    人氣指數:2723    累積鼓勵:1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小三奮鬥傳奇 !.....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新書 : 如何瞭解女人....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7-03 18:19
她, 57歲,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