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1,544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017835
=友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敬天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菜根譚閒適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道之宗旨資料
作者:
=友情=
日期: 2017.09.11 天氣:
心情:
道之宗旨資料2017/9/11
敬天地
一念敬天 祈雨靈驗
明喜宗天啟年間,江蘇省晉陵郡一帶鬧旱災,老百姓叫苦連 天。郡太守便祭天析雨,以求解除天旱,但是天仍然沒下雨。當 天夜晚大守夢到一位神告訴他說:「明天早上有位帶傘的老人家﹒ 倉進城,只要你邀請他來祈雨,便一定會有感應的。而他祈雨之 所以會靈驗,就因為妙在他帶有一把傘,你不妨試試看。」 第二天太守果然等到這位帶著傘的老人,並請他為大家祈而 。說也奇怪,當這位老人家向天禱告後,果然而水飄落下來,而 解除了這場乾旱。太守很好奇地向這位老人家請教:「老先生, 請問您是積了什麼樣的功德,會有這樣的感應?以及您這把傘有 什麼樣的因緣、作用呢?」老人家回答:「沒什麼特別啊!我只 是每逢初一、十五一定齊戒沐浴,禮敬天地神明;以及大小便時 ,一定用傘遮身體,恐怕自己污檢、觸犯到日月星三光啊!」大 守一聽,不禁深深讚嘆,原來這位老人平日對天地神明是如此的 敬重,才嬴得上天如此的感應啊!
一念至誠 庇蔭子孫
從前在福建蒲田這個地方,有一戶姓林的人家,家中的林老 婆婆很喜歡做善事,她常常做「粉圓」請大家吃,久而久之就漸 漸出名,因此引來了一位神仙,化成一位修道人,每天都來跟她 要七、八碗的粉圓,而老婆婆每次都是高高興興的請這位修道人 ,從來沒有過不好的臉色。如此經過了三年,有一天,道人忽然 對老婆婆說:「我吃你們家的粉圓已經三年了,沒有什麼東西好 報答妳的恩情,很是慚愧!只有一句話作為報答,希望妳能相信 ,就是在妳家屋後有個好地方可以葬人,葬後第一代就有九人可 以中榜作官,以後每一代都有很多人當官,總共有一升麻子那麼 多!」後來林老婆婆過逝後,她的兒子依照道人的交代把他母親 葬在那裏,果然,第一代就有九個子孫入榜作官,以後代代興旺 中榜做官,正如道人所說的,所以從此之後福建就流傳一句老話 「無林不成榜」!到滿清末年還很靈驗。 可見林老婆婆誠心施捨以及沒有分別、計較的真心,感動了 上天而庇佑到她後代的子孫。
竇氏冤獄 三年不雨
東海有一位非常孝順公婆的竇氏,她公公早逝,平日奉養婆 婆非常用心。後來丈夫不幸死了,竇氏守節堅貞不肯改嫁。當待 由於家境貧窮米糧有限,她便把米飯留下來給婆婆吃,而自己只 是吃些剩下的米湯或野菜,婆婆看了不忍心便說:「我老了,連 累妳了!」便上吊自殺,她這樣做,只是希望不要為難媳婦。 誰知道竇氏的小姑一向刁蠻又善嫉妒,她平日就不滿母親對 嫂嫂的疼愛,因此藉機控告嫂嫂害死了母親。由於竇氏無法忍受 監獄裏逼供的酷刑,最後只好劃押承認婆婆確實是自己殺死的。 當時有位在監獄中辦事的于公,一向為人忠厚正直,他很早就知 道資氏是位有名的孝媳,怎麼可能做出這樣大逆不孝的事來,竇 氏必然是被冤枉的。因此他一再向郡守爭辯,想替竇氏申冤,主 持公道。誰知太守始終不聽,最後還是把竇氏給殺了。 當竇氏被冤死之後,這個郡便乾旱三年,老百姓叫苦連天。 而後朝廷派換了一位新的郡守來負責。于公一看事有轉機,便立 刻再向新郡守訴說竇氏的事,並告訢新郡守:「恐怕上天就是責 怪這件冤獄,才會乾旱三年吧!」最後這位新上任的郡守很誠意 的親自到竇氏的墳上上香致歉,不久,天竟下起雨來,解除了三 年的乾旱。 可見天道至仁至公,永遠以各種方式彰顯上天的正義、宇宙 的真理。我們不可不知啊!
福祿天定 切勿巧得
明朝萬歷年間,在揚州有一富商,當他要離開人世的時候, 交侍他的兒子說:「我這一生所以能夠富有,就是靠這一把秤。 這把秤是用烏木合成的,中央是空的,在空的地方暗藏水銀。當 要賣出的時候,就將水銀導向前頭,要買入的時候,便將水銀導 向後頭,這樣就可以賣出的時候多賺一點,在買進的時候少花一 些,所以我才能夠富有。」兒子一聽,心裏不免有些難過,但是 不敢對父親直言。等到父親過逝之後,便把這把秤給燒掉了,而 所焚燒出來的煙竟化作一條龍飛升上天。 經過三個月,他的兩個兒子相繼死亡,他便心生怨悔的說: 「以前父親在世用心不公平卻能平安無事,而今我用公平、老實 的心來買責,反而兩個兒子相繼死亡,老天知果有善惡的分別, 怎麼含這樣呢?」當他心中升起這樣的感嘆之後,忽然頭感暈眩 而坐在椅子上,便看到一間官府有一位神官坐在屋中,為主的官 員就對他說:「你的父親生平輕出重入,欺騙他人而肥厚自己, 他能夠有今天的財富是因為他命中本就應該有的,但是因為他的 這種做法,違反了天地間的道理,以至於得罪了上天,所以上天 派下消散、破耗兩星轉生到你們家,準備花盡你們的財產,並且 要用大火燒死你們全家,以顯示惡報。今天你能改惡向善,買賣 公平,事事都能公正,上天決定不讓你受到惡報,所以將消散、 破耗兩星收回,你不要誤會才好;上天會再派好的來作你的孩子 。在不久之後,你仍會有兩個孩子來光耀你的家門,而且還會增 添你們的財富,你以後還是要認真的行善,不要有怨尤的心。」 商人醒後,銘記在心,從此更加努力行善事,三年中果然生了兩 個兒子,長大後都中進士,家產豐盛,子孫也眾多。 後來有位名叫張拱辰的說:「我在邢關的時候,跟這家的公 子是鄰居,所以知道的很清楚。」他證明此事不虛。 可見福祿天定,是自己修來的,命裏有吟自然有,所以不要 以為福祿是可以用奸巧的手段而得來的。人世間的一切,冥冥中 還是有上天在作主,因此若不真心修德積福,則一旦福盡祿絕的 時候,惡果還是要自己承受的。
福祿由天定
從前有位名叫趙衛公的人,當年他貧困時,有一天因為供養 堂上老母親財力不足而夫妻傷心對哭。第二天他們在路上拾到一 錠的銀子,重二十五兩,才解除他們的燃眉之急。 後來當他作到宰相時,原本薪俸當領一百錠的銀子,但是在 他第一次收到的時候卻少了一錠,他不禁心中起疑,準備隔天責 問管線庫的官員,沒想到當天夜裏就夢到神來告訢他:「某年某 月某日,你所撿到的一錠銀子,已經先預支你了。」第二天夢醒 ,他驚懼不已,才知道人的福澤利祿是有定數的,不但由上天負 責分配,並且不可貪求半亳,否則所有食求的仍得由自己原有的 福祿中扣除,如此算來算去,畢竟絲亳不差啊! 於是,他將這個實情及神所告訢他的話遍告所有在朝同作官 的人,從此朝廷上很少再有人貪求強取了。
財祿由天 各有分定
嘉靖四川張御史,作雲南巡按時,某夜獨坐,忽然,有一位 朱衣神現前對他說:「我是您的守藏神,等侯您很久了,這地下 有黃金一千兩,是您前生所埋寄的,希望您能帶回去。」御史說 :「您既然為我守護,那何不乾脆為我送到家中?」朱衣神說: 「好!但須您親筆寫張帖子,以為信物,上天才會准許我照做。 」御史當下即親手寫了一張帖子並焚化給朱衣神。 後來,有位與他同年中舉的朋友拜託他提拔作官,以補朝廷 中一位官員的缺額,他一時心起貪念向這位同年友索取黃金二百 兩。不久家書傳到,說所兌換的黃金少了二百兩,御史便禱告問 說:「守藏神何以減少我的金子?」朱衣神立即現前說:「你向 同年友所索取的金子,就是這個數目啊!」御史一聽,震憾不已 ,才知道每個人一生所可享用的財物,本來就各有分定,而強求 是無益的。而如果每個人都能參透這個道理,又那裡會生出減損 他人以利益自己的貪心事呢!
福祿由天不由人
從前有位儒生,夢到一位已過逝的朋友自稱在地府作小官, 儒生問:「你在地府負責什麼事呢?」亡友回答:「我負責管某 個郡城內所有老百姓所用的水。凡是一般人用水,不管男女,都 不可用得過量,若是用得過量,一定會折自己的福,減自己的壽 。至於衣食也是一樣,作王侯的福祿夠,每天分配給他;三品官 以下的,每個月分配給他;一般老百姓則以一年為原則來分配給 他。而若每人懂得節儉惜福,自然上天會給你添福增壽,因為一 般人都是福祿享盡了就必然要死。但每個人的福祿因果世的修善 積德不同而有厚薄的等差,所以每個人或奢侈或節儉的情況不同 ,壽命也會長短不一。但是千萬記住,每個人一生所擁有的錢財 物品,只要是你命分內應當得到的,縱然是被他人奪去,上天必 然會以其它的方式、事件來補償你,並且絲亳不少。但若是分內 不當得的,你縱然強取到手,老天也仍然會以其它的方式奪取掉 。所以富貴貧賤,本來自有定數,而上天也會有公正的評量、給 予啊!」 不久儒生夢醒,想到夢中亡友所說的話語,不勝唏噓!才知 道福由天降,祿由天賜。人修一分德,便造一分福;人積一分功 ,便增一分祿;故而人生福祿,生來註定,上天評量,絲毫不差 ;而所有一切,每個人分內不當得的,必然是分亳受享不得,否 則貽禍子孫,豈不悲哉!
德可禳災
昔日,宋景公在位吟,熒惑星(即火星)犯心宿(即商宿) ,墨子入朝見景公,稟告君王:「心宿所在的位置,正是我們宋 國疆土所當的地域;如今凶星(指火星)臨照我國,君王您當禳 除這個災禍。」 於是景公召請來負責星宿的官吏子韋問他當如何處置?子 韋回答:「君王您可以向天祈福消災,而讓災禍轉移到宰相身上 。」景公說:「宰相是我的股肱大臣,怎麼可以!」子韋又說: 「也可以轉移給老百姓。」景公說:「身為人君的應當要保護人 民啊,怎麼可以!」子韋又說:「可以轉移到年歲。」景公說: 「若是年歲不好會鬧飢荒,人民困苦,我又怎麼有資格當國君? 」這時子韋很恭敬的回答:「君王啊,您說了三次至德的言語, 此德可以感動天,熒惑星應當會自動退去。」當天夜晚熒惑星果 然退了九十里。 可見天人之間的感應極其神速,而人世間縱然難免有一些災 難劫凶的來到,但如何趨吉避凶,轉禍為福的道理,則全看人心 是否良善,若能修身有德,則自然至誠可化啊!
天上天下 唯道獨尊
從前漢文帝在位時,恭儉仁孝,勤政愛民。平日朝政之餘, 每每默默修身,體會真道,也常常讀誦道德經,然而卻不得真解 。太上老君因感其心意,便化作一老翁,在河上結一草廬,自稱 河上公,而有意要渡化文帝。文帝得知,便派遣使者前往河上公 處,請教經中的疑難。河上公說:「道是至尊,德是至貴,不是 派人來問就可以的!」使者回來覆命,告知實情。 文帝便親自前往並跪地請教,河上公卻閉目端坐,毫無動靜 ,不作回裡。文帝不禁微微動怒而默默念著:「道德經上說:「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您 雖然有道,可是畢竟還是我的臣民,又何必如此自視太高呢?」 河上公瞭解到他的心意,便一躍而起,出戶上昇,離地百丈之高 ,然後向下俯視說:「現在我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又那裏有所 謂的臣民呢?」並且聲如洪鐘,震動天地!文帝當下慚愧悔悟, 立刻叩頭謝罪,自知有過;而河上公雖然不予怪罪,但也僅僅傳 授文帝經義而不傳給他道。 由此可見「道德」之至尊至貴,天地間無物可以倫比,而若 非其人,豈可輕傳乎!因此,雖然文帝貴為天子,得遇真師,但 心未至誠,德未至極,仍恐當面錯過,不得真道,遇而不過啊!
心中有天
從前有一位趙公清獻,每天夜晚就寢前,一定焚香禱告,喃 喃自語,好像在祈求上天什麼似的。 有一天,有人好奇就忍不住問他:「您每天夜晚焚香禱告, 是在做什麼呢?」趙公笑著回答:「沒有在做什麼啊!只是我從 少年時代開始,每天只要是白天的所作所為,當天夜晚我一定要 焚香稟告上天。而上帝他是這樣的廣大高遠,我所禱告的話語, 我不知道是否必然會上達於上帝,但我每天只不過是藉著禱告, 在面對上天的時候,藉以能夠深自嚴防自己的言行,避免布過失 ,並且希望自己在焚香禱告上帝之時,知道做任何事情心中都要 有畏懼(因為上帝無所不在一,而每次我只要是不敢從口中稟報 出來的,我也不敢再去做它啊!」 像趙公清獻這樣,「上帝如在我左右」「心中有天」,又能 日日反省面對良知避免貳過的人,實在是千萬人中難覓一、一的 啊!
道在心中
曹國舅,姓曹名景休,是宋朝徐州人,因為他是宋太后的弟 弟,所以人們也尊稱他為國舅。 當時他不慕富貴,隱居山林,粗衣淡食,真心修道。後來遇 到漢鍾離仙翁與呂洞賓二位祖師,二位祖師問他:「你既有心修 養,請問你修養什麼呢?」曹國舅說:「修養道。」祖師又問: 「那道在那裏呢?」曹國舅就指天。祖師再問:「那天又何在呢 ?一曹國舅又指心。二位祖師就笑著說:「天就是道,道就是心 ,你已經親自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了。」於是就傳授給他修道的 真祕旨,要他好好修煉,不久曹國舅果然修成道。 可見「道在自身,身外無道」,此心合天便是道啊!
獲罪於天 無可禱矣(反例)
宋朝時,在郭州的地方,有一位婦人拿著盆子到河邊去洗衣 服,忽然天色變黑下起了大而,這位婦人因躲避不及全身淋濕, 再加上天雨路滑,就更難行走。於是這位婦人就破口大罵,罵後 ,她走不到幾步,就被一陣怪風給吹捲到河裏,婦人大喊救命, 他的先生看到了,馬上跳入河中去救她。但又不知怎麼著,她抱 在胸前的盆子突然破了,而飛裁在她的頸子上,就好像被戴上枷 鎖一樣,要將它脫下來又很痛,所以只好戴著回家,到家之後還 是脫不下來,經過了幾天,最後還是痛苦不堪而死。 須知老天的恩是難以回報的,如果我們不知感恩圖報,還要 以穢言來侮辱上天,那最後受苦的還是我們自己啊!
禮神明
戲言褻瀆 士人受報
在明朝時,有一南昌府,因為重新整修一座聖廟,當時有十 多個人恭還聖像卻怎麼樣也抬不動。這時有一位讀書人在旁開玩 笑說:「這全是重泥巴啊!」縣令李公聽了就責備他:「你是讀 聖賢書的人,膽敢如此侮辱、傲慢聖佛!」這位讀書人聽了不覺 惶恐,當天晚上就夢到朱衣神以大杖責打他二十下,從此之後便 不識一個字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位讀書人只不過是偶而的一句戲言,怎會 道到如此的惡報呢?須知聖賢是人類的典範、導師,也是代表道 脈的傳承人,他們本是百年難以出世、通達的,而我們這些凡夫 俗子本當對他們誠心尊敬,又豈可任意狎戲、褻瀆呢?更何況身 為讀書人,本當明理,若是此理不明,豈不枉費讀聖賢書!所以 天降惡懲,也是藉此警惕所有的人啊!
真心教佛 一念轉業
南朝梁武帝曾問誌公和尚說:「我前生是有何因果,今天可 以身居帝王之位?」誌公和尚說:「我不敢說。」梁武帝說:「 煩請禪師說明白,我不會怪罪你的。」誌公和尚便說:「陛下你 前生是一條蚯蚓而後化為菖蒲草,再由菖蒲草轉為樵夫身。當您 作樵夫時,有一天在山中打柴,看見一座古廟被毀壞,那時有一 尊佛像被大雨淋身,您看到後心生不忍,立刻發一念的善心,將 自己所裁的斗笠拿下來遮蓋在佛的頭上,自己寧願冒著大雨而行 ,上天看到你對仙佛的真心敬意,便註在天籍裏,就這樣,你今 世就轉身為皇帝。」 可見業由心造,業由心轉,只要一念誠善,天無不知,無不 報啊!
教神護法子孫昌
嘉興人包憑,他的父親是安徽池陽大守,生了七個兒子,而 包憑是最小的一個,後來入贅到平湖袁氏為婿,跟袁了凡的父親 有很好的交情。雖然包憑博學多才,卻屢次考試都不能上榜。他 平日很留心佛道思想,有一天到太湖附近遊覽,偶然行至一村, 見一寺院破漏,觀音佛像被雨塵淋濕沾污,即取出身上所有的十 雨銀子給住持作為修築廟宇之用,僧人說:「工事太大,所費必 鉅,恐怕難以完成你支持的心願。」於是他就再取出隨身行李貴 重值錢的衣物,交予僧人,雖經隨行僕人再三勸阻,他還是誠心 樂意的捐出,並說:「只要佛像不被破損,我沒有衣物使用又有 何關係!」偕人說:「施捨錢財衣物並非難事,但你的虔誠心, 確實難得。」寺院修好之後,有一天他又陪同父親來遊此寺,夜 宿寺中,即夢見護法神前來道謝說:「你的子孫當享世代俸祿。 」後來他的兒子汴與孫子檉芳,果真都作了大官,而家世也一時 尊貴、榮顯。 可見只要我們一念誠心裡教神明,神明無不善應、善報的!
天律無私 小過亦過
宋朝有一位名叫符仲信的人,平日為人慷慨,樂善好施。當 他三十五歲之時,忽然病危進入地府,在地府中遇到幾位老朋友 ,他們一看是符仲信便不禁大呼:「恩公,您怎麼會來到這裏? 」符仲信也不明原因,便請他們代求地府的辦事官吏查明,冥吏 說:「這個人命中註定本當飢寒而死,但是由於平日喜好施捨, 救濟別人,所以家庭日漸興旺,而壽命本該活到五十九歲,但他 平日不喜歡燒香禮佛,加上每日貪睡遲起,所以這兩種過失各減 他壽命一紀(十二年),現在壽限到了,自然要來地府報到!」 這幾位老朋友,聽完之後,心中不忍便又叩問:「這二件事情也 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過錯,算不得什麼大罪,又怎麼會 受如此處罰呢?」冥吏說:「平日不肯燒香禮佛,這是心中沒有 教神的誠意;而每天貪睡晚起,必是貪慾好享受,這又怎麼會是 小過呢!」冥吏說完,數位老友不禁深深慨嘆:「像符公這樣有 深厚德性的好人,尚且因為一、二不注意的過失而遭到上天減奪 歲壽,那更何況一般很少注重自己修養的人呢!」符仲信得知自 己病危入地府的真正原因後,不禁慚愧萬分,再請求他的老朋友 們代向冥吏祈求讓他回陽間向子孫說明此事,以廣勸世人,惕勵 人心。後來他果真回到陽間一日,向子孫說明原委並大大警勉一 番,然後才再回地府矣! 孔子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一般人的富貴、貧賤、 窮通、夭壽各有命定,而這都是由自己造作所種下的因果,而上 天省察人的一切絕對是至公至正,絲亳不漏不差的。符仲信雖有 善德,但僅因平日疏忽的兩個過錯就減壽二十四年,生命有限而 天律無情,我們怎可不因此而戒慎警惕、嚴防小過呢!
聖人在我心
從前有位叫張子韶的人,他平日修養自己的身心一向非常的 嚴謹,他隨時隨地警惕自己要時時刻刻「心想聖賢,不可放逸。 」以免稍一鬆懈,心便昏沉。 他曾說:「當年我作官被貶謫到他鄉時,平日沒有什麼可以 往來交遊、切磋德性的朋友,我便深自擔心自己有過錯而不知道 ,德行學問不能日日長進。於是在書房中,恭置了孔聖人及顏聖 人的畫像,並且在旁邊環列了晉朝陶淵明以及近代一些偉大人物 的畫像。我每天早晚一定瞻仰他們,恭敬禮拜,而每每當下自己 的心也必然會跟著肅然起敬,而發心立志效法他們。這樣幾年下 來,我有很多的感受,也有很多的收穫。而每次只要我有一絲一 亳愧對良心的事,我就好像看到孔聖人他們一樣,心中立即慚愧 萬分,良心自我譴責。而那種痛苦就好像在眾人面前鞭打我一樣 啊!」 像張子韶這樣心中有聖賢,時時刻刻自律嚴謹並且一念不苟 的人,真的是我們學習的好典範。而天地間最完美的人格,全在 自己的天良中;人世間最嚴格的戒律,是來自於自我的真實要求 ,就像張子韶這樣的「一念不敢苟且」啊!
欺心即是欺神
從前有位名叫陶雲松的人,他是道人許真君的傑出門徒。有 一天,有位作官的人來拜見陶雲松,希望陶雲松能教他長生不老 的法術。誰知陶雲松不說一句話,只是笑一笑搖頭沒有答應。 等他走後,陶雲松告訢旁邊的人說:「這位官人不久之後必 然會死,又怎麼可能希望長生呢?」旁邊的人不瞭解原因,就問 陶雲松為什麼呢?陶雲松說:「這位官人不瞭解,只要任何一個 人在別人看不到、不知道的地方作瞞昧自己良心的事,他的罪比 在大庭廣眾面前欺騙人還要來得更嚴重。因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三 萬六千位正神,身外有八萬四千位小神,恰合十二萬年,天地一 元之數。人如果能不在暗處作虧心事,讓他的元神圓陀無礙,那 麼他元神的高大,可以直接與大周天三百三十五度完全相符;相 反的,若是世人在幽暗隱私中,犯一次欺心的大過,元神便自動 縮小一寸,犯一次欺心的小過,元神便縮小一分。因此,聖賢仙 佛他們都明白這個天理,所以日日夜夜戒慎恐懼,認真修行,時 時省察自己的心念,絲毫不敢讓元神受損。也就是這樣時時戰戰 兢兢心性光明,元神才沒有絲毫的虧損,所以當他們成道的時候 ,他的元神會自動回復為原本的法身,與道合而為一,從此自然 能直接地參贊天地的化育。並且這元神、法身能大而無外,小而 無內,放之則彌六合(上下四方),卷之則退藏於密。不滯於有 ,也不淪於無。若是要把它顯現為有形,則可以有千億萬的化身 ;若要它隱藏起來歸於無形,則又可以回復為一團虛無渾然的元 氣。而今天這位官人他的元神僅有數寸,可見平日暗室欺心的事 做得太多了,又怎麼能夠活得久長呢?」陶雲松的一席話,說得 令大眾深深警惕! 其後,經過一個多月,這位官人果真過逝,而陶雲松的話也 確實應驗了。可見人人身上各有其神,若暗室欺心,便是自減其 歲壽。開聖帝君說:「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即無愧神 ,若是欺心,便是欺神!」帝君這番簡要剴切、蘊意深遠的話語 ,值得人人再三深思。
註: 大而無外:就是指我們的靈性法身能夠廣大到沒有所謂的外界, 也就是說,可以大到無邊無量,沒布涯際。
小而無內:也可以小到沒有所謂的內在,因為它無處不在,無物 不有。
放之則彌六合:彌,意為瀰漫、充塞六合,上下四方,即指整 個天地宇宙。
卷之則退藏於密:卷,縮小、卷藏;密,指肉眼看不到極隱密的 地方,此處退藏於密,即指元神可以退藏到完全無形 無相的隱密處而不為人所知、所覺、所見。
不滯於有:滯,沾著、停滯。即法身本為道之體,可以與宇宙萬 物周流不息,變化無窮而不沾著停滯於任何有形有相 的物體中;即六祖壇經內所謂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住即沾著,不空也。
不淪於無:道雖無形無相,不落於有,但能生成化育天地萬物, 生生不息,作用長存,故亦不為無。吾人自性法身亦 然,雖無形無相非肉眼可見,但也不生不減,不垢不 淨,非是資無,故「不淪於無」即言「也不致於落於 空無(完全不存在)」。
不敬聖賢 自食惡果
明朝時,有一位名叫李卓吾的人,喜歡毀謗古聖先賢。有一 次和兩個人談到古聖先賢時,其中有一個人就說:「上天如果沒 有生下孔老夫子,千萬年來我們就好像生活在黑暗之中。」李卓 吾就說:「從伏羲氏以下,不是有燃燒蠟燭而行走的事嗎?」後 來又談到了孟子、程子、朱子等賢者,都被他所譏笑;最後他因 為犯法而入獄,最後就死在獄中。 古聖先賢是眾人學習的典範,我們都還學不到他們的點滴, 那裏有資格來批評,甚至毀謗古聖先賢呢?所以我們應當要更加 努力的跟聖賢學習啊!
愛國忠事
忠於國事的祖逖
晉朝時,有一個人名叫祖逖,他是范陽遒縣(今河北省定興 )人,生性俠義忠勇。因年輕有為,被任為司州主薄。夜半聽到 公雞的叫聲,醒來說道:「這不是壞的聲音啊!」於是立刻起身 舞劍,使自己劍術更為精港。從此之後,每天早晨公雞啼叫時, 他就起來到庭院中去舞劍,以為復國之戰作準備。 元帝時,他自請統兵北伐,帝命他為奮威將軍。每當他率大 軍渡江時,一定舉槳擊水發誓說:「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 恢復失土,就像這大江的水一樣,永不回來!」將士們聽了非常 感動,個個奮勇作戰,終於擊敗了石勒,收復黃河以南的失地。
忠節兩全的蘇武
蘇武奉了漢帝之命出使匈奴,到的時候,單于要蘇武投降於 匈奴,蘇武當下拒絕,並又拔出佩刀白刺,氣絕了半日才甦醒過 來。後來被開在地窖中,只食雪和氈毛,經過了數日不死,匈奴 覺得很神奇,就將蘇武流放到北海無人的地方,叫他去牧羝,說 羝有了乳才放他回去,但是所給的羝都是公的,那裏會有乳呢? 到了北海,也不見匈奴們送東西來,只得挖掘野鼠所聚存的草來 充飢。手持漢天子符節,在冰天雪地的狂風中,堅強不屈地度過 了五、 六年的時光,遇到單于的兄弟打獵經過,心裏敬慕他,才 送衣食給他。 漢昭帝登基後,匈奴與漢室和親,漢使探知蘇武的消息,藉 機責備單于,單于才把蘇武送歸中土。他留在匈奴期間已近二十 年,回國後,封爵位為關內侯,所得的賞賜,全部轉給弟弟及故 友們,壽享八十多歲。 看蘇武在雪窖中、在北海上,人身所需的衣食住都一無所有 ,可是他心中的浩然正氣,至大至剛,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一 點也不能動搖他的心志,蘇武的忠義,真是千古無二的了。
忠義兩全的乳母
當戰國時代泰始皇併吞六國的時候,泰國攻打魏國,魏國的 王族慘遭殺滅,幾乎全部罹難,只有魏王的小兒子被逃走了,泰 軍抓不到他,就對魏國人民下令:「如果有人找到公子,立刻當 金一千斤,如果有人敢藏匿不報,抓到的話,處罪是十族的親人 ,將會全部被殺死。」 這時公子的奶媽瞞著別人暗中帶著公子一起逃亡,有人對奶 媽說:「你大概知道公子藏匿的地方吧!現在秦軍賞金很重,你 就把他說出來吧!」奶媽憤慨地回答:「我怎麼知道公子藏匿的 地方,即便知道,我也不會說出來,死就死吧!我怕什麼?如果 替人撫養孩子,不能把他隱匿起來讓他活命,還要把他說出來, 這是背叛長上,自己貪生怕死的行為,我聽說忠心的人不會背叛 長上,勇敢的人更不怕死,凡是撫養孩子的責任,就是要讓他生 存長大,而不是要讓他死啊!今天我怎麼可以因為貪愛錢財和怕 被殺害的緣故而廢棄道義,做出傷天害理、欺騙主上的事呢!我 絕對不會只顧自己求生而獨使公子死亡的!」奶媽這一番義正 辭嚴的話語,說得周遭聽的人無不感佩、汗顏! 後來奶媽和公子每天東躲西藏,最後逃到一處湖澤邊時,被 泰軍尋獲,以箭射殺他們。當泰軍發箭時,奶媽十分勇敢,忠君 愛主,完全不顧自己的生命,一直用身體遮蔽公子,結果她身中 十二支箭而死,但魏公子卻一支也沒被射中。泰王雖殘暴,但一 聽到奶媽忠義兩全,為主犧牲的感人事蹟,不但十分感佩她,事 後用三牲來祭杞她的英靈,並封她的哥哥做大夫的官,以表示自 己的謝過。 試想以此一位未讀書識字的乳母,竟然能有如此忠義兩全的 高行,我們讀聖賢書的人,豈能反而不知而愧對往聖先賢呢!
盡忠職守的趙普
趙普是宋代建國時一位才德兼備的大功臣,也是宋太祖的宰 相,他一生忠厚而果斷,以高度的責任感來協助國君。 每當他發現一位好人才,一定向皇上極力推薦,他認為如果 有好的人才而不被錄用,便是自己的過錯。有一次他又推萬一位 善於斷案的人,但被太祖一口回絕;第二天他又上書此事,請求 太祖批准,太祖見他如此執拗纏人不捨,憤怒之下,便將奏章撕 毀丟在地上,此時趙普臉色不變地默默將奏摺撿起,便告辭回去 ;次日又把被撕破的奏摺全部貼好再呈上去,太祖看了知道是自 己的錯,便批准了此事。而那位被薦舉的人,果然外趙普所預料 的,克盡自己的職責,同待也洗清了很多冤案。 又有一次,有一位功臣其功績足已晉升,可是沒有太祖的緣 ,故不准他晉升,但趙普仍極力地舉薦,希望太祖能答應此事; 太祖惱火了,便向趙普生氣的說:「如果我不批准你怎麼樣?」 趙普回答:「刑罰是用來懲治惡人的,而賞賜是用來酬報有功勞 的,這是古來一貫的道理;而且刑當應由天下民意來決定,並非 陛下個人的權利,因此不能以個人的感情來擅自更改。」太祖非 常的生氣而離去,趙普也跟在後面,可是太祖一直閉鎖在官中不 出來,趙普也一直站在官廷外等侯,最後太祖沒辦法,只好批准 了這件事。
大義欲誅子的懷思母
唐朝懷恩本是胡人,因平安史之亂有功,皇帝賜任他為朔方 節度使。有一天他對唐朝有了二心,便回去把想謀反的事情告訢 母親。他母親聽了很生氣,拿起刀來要殺他,並說:「國家待你 不薄,為何還要造反?我應該為國殺賊,把你的心肝挖出來向朝 廷謝罪。」懷恩趕快逃跑才免被誅殺。 懷恩母親這番大義凜然的話,實在人間少見,而足以振聾啟 瞶,提醒迷人。
萬人敬愛的司馬光
司馬光字君實,是宋朝人,曾經侍奉過宋仁宗、英宗、神宗 三位皇帝,並且做到宰相,深得朝廷上下敬愛。 他小時候很有機智,有一次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裡遊戲,有 一個小朋友爬到水缸上,一不小心趺入缸中,當時小朋友們都十 分害怕,紛紛逃避,只有司馬光很迅速的拿起石頭,用力將水缸 打破,讓水流出,才把那小朋友救了出來。一時,大家都稱讚他 小小年齡就如此地勇敢、機智將來一定可以成材。 而他從小就善於學習,做事很果決。有一次,當他還幼小時 ,想吃胡桃,卻剝不動皮,他嘗試了二、三次都無效,便請婢女 用熱湯替他燙脫了再剝掉。恰巧他姐姐從外頭回來,看到弟弟這 麼幼小卻剝得動胡桃皮,不禁問他:「誰幫你剝的?」他一時得 意就說:「我自己剝的!」這時父親在旁,看得清楚,便斥責他 :「年紀小小,怎可說謊!」司馬光當下慚愧、警覺,便永記父 親的教誨,終此一生再也不說謊了。所以他曾經對人說:「我這 一生沒有什麼好過別人的地方,只是一向行事光明磊落,沒有一 件事情不可以對人說的!」可見他是一位多麼坦坦落落的有道 君子啊! 他一生為人忠厚,行事正直,忠君愛國,當年他奉朝廷派道 居住洛陽時,當時洛陽的風俗不好,民情多惡,但自從他到任後 ,處處以身作則,勤政愛民,不論什麼事情,處處為老百姓設想 ,加上他博學多聞,性情溫和,時常歡化人民,所以久而久之, 老百姓都聽他的話,漸漸地轉變風俗。甚至做生意的人都不敢任 意擅取厚利,做官的人也不敢隨便貪污,大家都紛紛地效法他, 以至他的政績蒸蒸日上,地方老百姓愈來愈淳厚、善良。 他在洛陽當官多年,為官非常清廉,而對待人民都如同自己 的子女。因此全城老百姓,只要經過他的官府,一定舉手頂禮, 心中由衷感謝他。後來皇帝得知他的仁政,嬴得人民的愛戴,知 道他是一名好官,便要他到朝廷當宰相。當洛陽城的老百姓得知 這個消息時,大家都一一來請司馬光留下畫像,以給洛陽城的人 瞻仰膜拜。而當他要離開洛陽城時,竟然全城的老百姓全部都出 來送他,與他一一揮別,甚至還有許多人含著眼淚哭泣,捨不得 他離開,他的仁德,深深地感動在老百姓的心底。而當他到達京 城時,當地民眾早已聽到他的德政仁風,便爭著來看他的風采, 以至於他車子的前進十分困難,等到他住進私人住宅後,民眾還 相爭著爬上樹去看他,甚至屋頂的瓦都踏碎了,樹枝也折斷了。 縱然他隨從的僕人大聲地阻止他們,他們也還不肯下來,只說: 「我們只是希望能夠認識司馬溫公罷了!」一個人的德行能夠 感召、攝受老百姓,讓老百姓知此的敬重、愛戴,也就可想而知 他平日為人的敦厚、有德了。 宋神宗時,當他入朝作到宰相,仍然夙夜憂動,盡心民事, 使全國各地都受到他的恩惠,而天下百姓沒有一個人不稱讚他忠 於國家、愛護人民。為人、作官能像司馬溫公這樣,實在是一個 良好的模範。
忠義可感的南霽雲
南將軍霽雲,是唐朝頓丘(今河北省清豐)人,年少時以橾 舟為業,但他是位很有義氣和膽量的人。 玄宗時安祿山作亂,興兵奪取唐朝天下,鉅野尉張沼起兵討 伐,因為南霽雲騎射的功夫很好,所以提拔他為將領,派他去幫 張巡守睢陽城。 賊將尹子奇攻打睢陽,張巡派南霽雲迎戰,霽雲張弓一箭就 射中了尹子奇的左眼,遏住了敵兵;但當時睢陽城被圍困了九個 月,城中糧食都吃盡了,軍民甚至捉老鼠和麻雀充飢。 那時賀藺進明任節度使,屯兵在附近的臨淮,他因嫉妒張巡 聲威功績在己之上,明知睢陽危急,卻不派兵去救。張巡沒有辦 法,還是派了南霽雲冒險到臨淮去向賀藺進明求援。 雖然在敵人重重包圍之下,霽雲不顧生死,帶領了三十位精 騎殺出城門,雖然賊兵像湖水般湧來,但霽雲憑著一身的好武藝 ,左右張弓開射,終於突破重圍,來到臨淮;不料賀蔚進明仍不 肯出兵,而久留著霽雲不讓他走,還招待他吃飯。這時霽雲雖然 很久沒吃飯,肚子餓的很,但還是拒絕進明的招待,並又哭著說 :「守在睢陽的將士們已經一個多月沒有吃的,我怎麼忍心稱吃 呢?」說完這話,便拔起刀來把自己的指頭斬斷一根,以表決心 ,在座的人都非常的震驚,皆被他這種舉動感動的流下淚來。霽 雲因為請不到救兵,終於不食且失望的雜去。 當他率騎匆匆出城的時候,轉身向城中高塔射出一箭,並發 誓說:「等我破賊了賊兵之後,再來消減賀藺進明,我射的這一 箭,就是表明我的志願!」霽雲離開了臨淮,又突圍回到睢陽城 中 睢陽因為沒有救兵,終於被賊兵攻破。城陷後,霽雲被俘, 賊兵想要他投降,那待張巡也被俘,便在一旁大聲的向霽雲喊道 :「南八呀!大丈夫頂多一死,萬萬不可因不義而屈服啊!」霽 雲笑著答道:「我是會處置自己的人,我的為人你是最清楚的, 我怎麼敢不死呢?」因為他的大義不屈,終於被賊兵所殺。而南 霽雲的忠義,也從此名留人間而千古流傳。
惡法殘民 沉淪地獄(反例)
宋朝王安石,以學識豐富而傲視天下,宋神宗十分信任他。 當他主持國政時,創立冬種新法,而其中有青苗法最為害民,這 法令規定:春天時國庫貸款給人民,到秋天待收成後再徵還,並 收利息二分。這條法令使得貪官污吏們乘機取利,借出時剋扣, 還入時加倍,頌行一年,天下大亂。有個名叫鄭俠的人,看了不 忍,便繪了一幅「流民國」描繪當時民間流離痛苦的圖案,呈獻 給皇上,神宗才有所悟而想廢止推行青苗法。但王安石卻強詞說 :「天象的變化不值得畏懼;世人的言語不值得聽信;祖宗立的 舊法不值得保守。」他的黨徒呂惠卿在旁也極力贊同,使得神宗 又中止廢新法的念頭。以致人民生活日益艱難而民怨時起,朝廷 難以平治。 王安石就告訢他的兒子王雩,商量想要恢復肉刑,不料他的 建議還沒有呈給皇上時,他的兒子王雩就突然死了。當時王安石 在庭園中設僧寺,大作佛事,燭火中,恍惚看到兒子王雩負著枷 鎖,哭著說:「我們私議恢復肉刑,這是通天的罪過,將永遠沉 淪地獄,萬劫難有出期了。」後來王安石遭到朝廷貶謫,在他流 放的路途中,他親耳聽到有人對著豬說:「王安石來吃!」(即 把王安石當豬一又叫著狗說:「傲相公來吃!」(把王安石比作 狗一他遭人如此侮辱,他知道人民處處怨他,因此在那地方王安 石不敢留下來住宿,當天夜晚就急速離去了。 後來王安石死後,他的親戚郭權病死卻又復活說道:「我在 地府中,看到一間牢獄,上面題著﹃永禁奸邪﹄四個字,其中有 個貴人,帶著繚銬,白髮大眼,雖然他不說姓名,但是大家都知 道他就是王安石。」當時王安石的女兒是嫁給蔡卞為妻,聽了這 件事,便派人去問郭權是否真的見到了王安石,郭權不肯直言, 只說:「應該趕快作些功德善事就對了!」如此說來,王安石在 陰間受的罪就可想而知了。
敦品崇禮
沙彌救生得長壽
從前有一位小沙彌跟著一位有道的高僧出家,這位高僧知道 小沙彌七日後必定要死,內心很難過,何況小沙彌對師父一向非 常的孝順聽從、至誠奉侍。於是高僧就對小沙彌說:「小沙彌, 你已經很久沒有回家看你的母親了,今天回去探望你的母親,也 好盡盡人子之孝,那你八天後再回來寺院吧!」因為高僧知道小 沙彌七天內就要死去,所以囑咐他回家。那知第八天後,小沙彌 安然無恙的回來,而且氣色也改變了。高僧大喜,但也覺得很奇 怪,就跟小沙彌說:「孩子,我一生料事知神,料你七日內必死 ,何以能轉禍為福又相貌也脫去了凶厄之相呢?是不是你這幾 天有做什麼大利益眾生的事情啊?」小沙彌被問的不知如何回 答師父。 高僧立刻入定,不久便明白了原因,又對小沙彌說:「孩子 ,你在返家的途中,是不是救了很多螞蟻?」這時小沙彌才恍然 大悟的回答師父:「是的!徒兒在返家途中見到一群螞蟻被困在 水中,徒兒便用木棍幫他們脫險,這也不是什麼大功德啊!」高 僧說:「恭禧你!行仁者必得高壽,古德云:「救人一命勝造七 級浮屠。﹄你救了無數的性命,將來一定能得高壽,後福也不淺 ,但是仍然要繼續拯救生靈,做弘法利生的事情,發揚佛陀利人 救世的慈悲精神,多多提倡戒投放生!」小沙彌謹遵師父的教誨 ,最後成為一代的高僧。 可見只要我們能常存善念,又去力行,再大的禍事也會轉為 福壽的!
為人設想 福祿無限
有一則發人省思的小故事: 有一天閻王對著兩個小鬼說:「讓你們兩個到人間去投胎做 人,一個是有東西都要給別人;另外一個是可以隨時從別人那裡 獲得東西,那你們要選那一個投胎啊?」 有一位小鬼連忙跪下來說:「閻君爺爺,我希望當那個隨時 可以從別人那裡獲得東西的人。」另一位小鬼則默默無語,任由 問君安排。 閻王於是下判說:「好!那你就投胎到人間去做乞丐,隨時 隨地都可以向人家乞討東西。」又對另一個小鬼說:「那你就投 胎到富貴人家,可以隨時隨地佈施來幫助他人。」兩位小鬼都愣 住了,相對無語。 往往我們都是為自己設想,很少站在他人的立場想想,所以 因此心胸日漸狹小,最後受害最大的還是自己呀!
忠奸兩判 永在人心
清代河南地方有一位姓岳的人,平常在某鎮上靠替人推車來 維生。有一天,有位客人僱車到某個地方,雙方價錢談妥,他便 推車上路,一路走了十條里。由於路程漫長,半途中主客倆人自 動間談起來,他們邊談邊走,一路聊得頗為愉快。後來這車夫向 客人請教貴姓,客人說自己姓秦時,這車夫立刻神色嚴肅,非常 不悅的把車停下來,然後請客人下來。客人對這突如其來的情形 很是驚訝,在他還沒開口問前,車夫已自己先說了:「我姓岳, 咱們祖先有冤仇在,我雖作這個行業,但我不能為姓泰的推車。 」他話才說完,錢也不拿,掉個頭推著車就自個兒離開了,留下 那位客人不知所措的停在那裡。 雖然這位車夫的作法未必至當,但個中的意蘊也頗令人值得 深思。清乾隆皇帝時,江蘇省江寧縣有位姓泰的狀元郎,曾經遊 歷至西湖的岳王廟待,一時感慨萬千,心血來潮,便在廟裏面題 了一首詩:「人從宋後少名檜,我到此間愧姓泰。」短短一句話 ,道出了千古以來「忠奸不兩立,道德永不朽」的事實與真理。
得正而終的曾子
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告 訢我們身為人子,當愛身、惜身,不敢讓它受到毀傷,以免令父 母親擔憂,這是孝道的開始。然而真正的孝道不止重在形體的保 全,更重在不要讓自身陷於不義之地,違背道理而辱沒天地父母 ,這是更進一步的孝道。下面我們來看看曾子的行事,便知道如 何更深入一層的來體行孝道,借著這個肉身來顯揚生命更高的義 理。 有一年曾子病得很嚴重,臥倒在床上,他的學生樂正子春侍 坐在床下,他的兒子曾元、曾申就坐在他的腳邊,還有一位童子 坐在角落,手中拿著蠟燭。這時屋內一片況靜,突然童子出聲說 :「好華麗又明亮的席子哦!這恐怕是大夫用的席子吧!」童 子知道曾子一向行事中正有禮,不敢踰越絲毫分寸,所以輕輕提 醒,以免他病重不知而疏忽了。因為這時候的曾子早已辭官回家 ,不居任何官位了。曾子聽到,馬上回應:「是的,這是季孫氏 賜給我的。唉!我沒有體力換掉它,來!曾元,你起來幫我換掉 宅。」曾元說:「父親大人,您的病很嚴重,不可以任意起身變 動,如果能僥倖的挨到天亮,孩兒再恭敬地幫您換掉。」曾子一 聽,知道曾元重情不重理,愛有形的肉身而不知體無形的義理, 便說了:「你對我的愛不如那童子啊!你要知道,一個君子人是 用德來愛人,而一個小人是只一味姑息順從人而卻自以為愛人。 我到現在還求什麼呢?只要我所作所為都能夠合乎正道,就算這 樣不幸死了,我也就於願足矣!」由於曾子堅持要換,所以他們 就將曾子輕輕扶起,把這大夫寢息的席子換了下來。當他們輕輕 的再將曾子放下時,還沒躺好,曾子就已經過逝了。 這就是曾子最後過逝前的真實寫照。從這裡我們清楚的看到 曾子對道的誠篤,對禮的堅持,以及修身的一絲不苟,嚴正不阿 ,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深反省與效法的。而曾子這份對於「正道」 徹底端身奉行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壽終「正寢」啊!
什麼是貧 什麼是病
孔子過逝之後,原憲隱居在衛國。當待子貢在衛國當宰相, 想到這位隱居窮巷的老同學,便乘坐高車大馬,十分風光的去拜 見原憲。 他坐著馬車,排開一叢叢的雜草,終於來到一間破茅草屋前 ,只見眼前四壁簫然,一片荒蕪,甚至連個草門都不完整。當他 看到原憲穿著一身破舊的衣服,戴著破舊的帽子出來迎接自己時 ,他忍不住問道:「您難道真的病困到這個地步嗎?」原憲笑著 說:「我聽說錢財匱乏的叫做「貧﹄,而學了道卻不能依道實行 的人叫作﹃病﹄;像我原憲是﹃貧﹄而不是「病﹄。」說完,子 貢慚愧萬分,臉色沉重的離去,而一輩子對自己這番言語表達不 當的過失,深深引以為可恥,而從此再也不敢隨便這樣說話了。 原憲的話雖然很短、很簡單,但是個中的意義卻是我們每一 個人都值得再三深思。而我們要問什麼是真正的貧窮?什麼是真 正的富有呢?有人說:「無德是真貧,有道是真富。」看來真正 的貧富並不在這一切有形的事物上了。
美色不貪 出將入相
狄仁傑人稱梁公,是唐朝太原人,一生官歷高宗、中宗、睿 宗三朝,出將入相,文武雙全,人民十分敬仰他。 狄梁公年輕時,長得十分英挺瀟灑,一表人才。有一次他上 京赴考,夜裒住在長安的一家客棧,這客棧老板的兒子剛好過逝 沒多久,但兒媳婦生性貪色,看到狄梁公英姿煥發,俊拔出色, 便芳心大動,夜裏逕自來到狄梁公住的客房裡挑逗他,並且表明 心意,願意以身相許,終生廝守。誰知狄梁公是個行事坦落磊落 的大丈夫,不但一點也不動心,反而寫了一首詩拒絕她:
美色人間至樂春 我淫人婦婦淫人
若將美女擬亡婦 偏體蛆攢減色心
意思是說:「一般世人往往將貪享美色當作是人間最快樂的事, 但是卻忘了,我若淫人婦女,他日因果報應,自己的妻子也將合 被人所淫;如果我看到美女就想到好像那死去的婦女一般,全身 都只剩下骷髏,只有蛆蟲在其中撥弄,那好美色的心必然當下減 除啊!」那寡婦聽了十分慚愧,但仍禁不住好奇問他:「相公為 何能如是不動心?」狄梁公說:「今夜的事情,使我想起當年老 師父對我吩咐的一段話。」寡婦請問,狄梁公答說:「當年我曾 在寺廟中讀書,有位非常愛護我的老師父曾告訴我說:﹃以相公 你才統的俊美傑出,來日一定會貴顯,但千萬記住我的話,切勿 貪美色,否則一生功名全毀。﹄當時我便警惕在心,終生不敢或 忘。但因我年紀尚輕,又怕自己火候不足,定力不夠,便再請教 老師父,若是美色當前,當如何止欲克念?老師父回答:﹃貪淫 的根,往往在於愛女色外貌之美,因此,如果能將她的美貌當作 是生大病時憔悴枯槁的瘦鬼,或者想像她將死的醜陋相,甚至當 做已死的腐臭惡穢相,淫念便自然消除而心如寒冰了。﹄這一秘 方不但男的可用,妳也可以用此渡過貞潔的一生。而妳的丈夫已 死,我又怎麼可以毀敗妳的貞節、婦德而不真心相告呢!」寡婦 聽罷拜泣於地,慚愧萬分的說:「感謝相公您大恩大德,不但成 全我一生的貞節,而又還曉以大義,告訢我止淫念的方法。」最 後再拜而去。當天夜晚,梁公便收拾好行李,趁夜而去,不告而 別,他希望這位寡婦再也不會為他動心而污損她的婦德。狄梁公 這份不貪美色顧全他人清譽的美德,實在值得人人學習。離開客 棧後,他便清靜自守,認真讀書參加京城的科考,希望能功名有 成,好好報效朝廷及造福人民。 當待唐大宗在位,早聞太史令李淳風精通天文曆算,又對於 占卜吉凶非常靈驗。有一年便想試試他的本領,於是命李淳風查 查看這年狀元郎是誰?以看是否應驗。李淳風聞命是從,有一天 便魂遊天府,看到天上金榜光明輝亮,他立刻將上面的詩句及姓 名字號抄下,回來後放入錦雲並密封好呈交給唐太宗,後來京城 黃徬揭曉,狀元郎正是「狄仁傑。」而太宗把錦囊拆開,仔細一 看,詩句內果然有「火犬二人之傑」的文句,皇帝不禁大大讚嘆 一番「果然高明」,從此也更信任李淳風了。 而狄梁公也從此狀元及第,平步青雲,最後官至同平章事, 出路入相,終生顯赫,三朝為官,百姓愛戴。可見上天對於男女 清操能潔身自守的人是如何的善加厚報而千古皆然啊!
父子同德 流芳千古
范仲淹少年喪父,家又貪,日食粥的一角,動苦讀書時,即 以天下為己任,常說:「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嘗問相士說:「能作宰相否?」再問:「能作名醫否?」相 士奇怪他前後兩問相差太遠,他說:「因為只有宰相和名醫才可 以救人。」相士讚嘆道:「君心如此,真是宰相!」從政以後, 每每感激,論天下事,音不顧身,因此士大夫們的驕厲改為崇尚 風節,蔚為一時的風氣。常想贍養族人,後為宰相,即捐置良田 千畝,稱為義田。次子純仁,亦是一代名相,曾經受父命,運送 麥子到蘇州出售,麥脫售後,半路上遇見石曼卿,石曼卿說:「 三喪未葬。」純仁就將麥金給了他;又說:「二女未嫁。」再將 麥舟也給了他。純仁回來見父親,稟報父親石曼卿的事情,「以 麥金給他還是不夠。」仲淹說:「何不連舟也給他呢?」回答說 :「也給他了。」仲淹說:「善!」范氏父子一心同德,真是千 古的佳話。
無鞭韋馱
南通境內有郎山,山上有位郎山大聖的廟宇,香火很盛,這 近馳名。適有一位孝子,因其母病,百治不效,禱於郎山大聖, 懇求大聖為母治病,倘能醫癒,願至郎山與大聖燒頭遍香,報答 神恩。大聖果然神通廣大,體念孝子之誠,將其母治癒。 這位孝子,稟明老母,即赴郎山還願。五更起身上山,到了 山上,太陽東昇,大聖面前之香,早已不知上了多少。孝子一看 ,曉得來的晚了,於是即借宿在半山一個茅棚中,準備明早趕燒 頭遍香,第二天一早便到山門,山門方才開了,孝子即忙進去燒 香,抬頭一看,大聖面前的香,已燒到三分之一啦!孝子問裡邊 的執事人:「香是你燒的麼?」答:「不是,是外邊香客來燒的 。」孝子想:莫非還有人為燒頭遍香起身更早?第三日孝子早早 到山門等候,等了好久才開山門,孝子即忙進去給大聖燒頭遍香 ,豈料大聖面前的香已燒好,問執事人:「香是誰上的?」答: 「不知。」 孝子返回宿舍發愁,願還不了,怎麼下山見老母呢?坐在小 茅棚中,咳聲嘆氣,棚中住著一位老比丘,問孝子為何咳聲嘆氣 ,孝子將不能與大聖燒頭柱香事告之。比丘曰:「想與大聖燒頭 柱香,明天你穿老僧的鞋去,就可以燒頭柱香啦!」孝子依比丘 之言,果然明早還原而回,交還比丘的僧鞋,並致謝意。問日: 「何以穿你的鞋,就可以得燒頭遍香?」比丘日:「大聖是不受 穿皮革的人所撓頭柱香的,你達次上山不得還願者,正是因為你 穿的是皮底鞋之故。」孝子方才明白,於是又上山去,遊至聖寺 鐘鼓樓,看見一面大鼓。孝子手指大鼓向大聖問口:「吾穿了皮 底鞋,你不受吾的頭遍香,難道你這鼓不是牛皮的麼?不許吾穿 皮底鞋,卻許你用皮做鼓?」言畢,只聽得彭然一聲,這面牛皮 大鼓立刻爆了個粉碎,孝子遊畢下山。 且說郎山大聖,自被孝子指責後,自己撕碎了鼓上的牛皮, 將護法韋馱喚至面前,囑日:「你暗中跟隨監視著這個孝子,他 幾待有了錯事,你就用鞭打他。」韋馱達命監視這位孝子,而這 位孝子三年來一言一行,無有行差踏錯,不覺暗贊這位孝子的品 德,又急自己不能回山覆命。
有一天,見孝子吃飯,將飯中帶穀 殼的米檢出,放在桌面上,韋馱暗想:如果你將它扔了,這就是 暴珍天物,吾就一鞭打死你,好回山交旨了!那知孝子將穀殼裡 的米剝出來吃啦,吃剩穀殼才拋了,韋馱嘆服,無法打他,又暗 跟他好久。 這日孝子探親去,行到半路上,天氣又熱又乾,口渴的孝子 心如火燒。半路上無水,只見路旁有一瓜田,業已有瓜,尚未成 熱,孝子即進瓜田摘瓜而食,韋馱暗想:這回你偷人的瓜,吾可 以打你了!焉知孝子吃完了瓜,估價所合之瓜應值二十文,他從 懷中取出四十文,拴在摘過的瓜柄上,因未得主人許可,自己摘 禽,所以多給一倍的錢。 韋馱一氣說:「要這鞭何用!」乃將手中的鞭扔了,空手回 山。大聖見韋馱空手而回,即問:「你鞭哩?」韋馱說:「三年 找不到孝子的一點錯處,總不能打他,要鞭何用?所以吾將鞭扔 啦!」大聖一聽說:「好啦,吾的鼓用帆布做上吧!」所以郎山 是布鼓和空手韋馱,至今猶然。徜能檢身如孝子者,神都被感化 ,況不能化人乎。(寡過居士述)
福祿在德(反例)
江陰有一個人名叫張畏嚴,其人博學多才,頗有盛名,甲午 年參加考試,結果名落孫山,他不禁無明火起大罵試官有眼無珠 。當待有一位道人在旁看了,哈哈大笑,張畏嚴很生氣的問:「 你笑什麼?」道人回答:「相公您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嚴就 更加生氣的問:「你怎麼知道?」道士回答:「大凡寫文章,首 重在心平氣和,現在你破口大罵,不平之氣顯現的十分清楚,怎 可能寫出工巧的文章呢!」張畏嚴當下感到慚愧,轉向道人請教 ,道人說:「考試也靠命運,命不該中,花再多時間也無用處, 必須先改變自己。」張畏嚴問:「既然是命,又將如何改變?」 道人說:「造命在天,立命在人,本立而後道生,力行善事,廣 積陰德,則有什麼福都可求到的。」張畏嚴問:「我是貧窮之人 ,如何行善積德?」道人說:「善事陰德,都由心造,常存善心 待人接物,則功德無量。譬如謙虛的修養風度,並不用花錢,你 為何不反省責備自己不夠程度,而只責怪考官呢?」張畏嚴即刻 猛然醒悟,從此日日行善,時時積德,到了丁西年,有一次夢見 了自己走到一楝高樓裏,撿到了一本開榜的名錄,但榜上卻有許 多被擦掉的空格,他好奇的問身邊的人說:「這是什麼名冊?」 旁人答:「是今年錄取之名冊。」又問:「為何又刷掉那麼多人 呢?」旁人答:「陰間三年就校正一次,須積德與無惡之人才能 榜上留名。空白處被擦掉之人,都是本來榜上有名,因為剛作了 缺德的惡行而被刷掉的。你三年來謹慎修身,可能會補得此缺, 應該自愛。」此年張畏嚴果然考取了第一 O五名。由此看來,俗 語說:「為人莫作虧心事,舉頭三尺有神明。」是確然可信的。 人生在世,吉凶禍福如何趨避,確實磬於一念,人若能緊守 一念之善,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謙虛的修養自己,則天地鬼神 必能時時照顧護庇,以蔭我人福祉。
孝父母
藏橘獻母的陸績
陸績是三國時代的人,在他六歲時,曾到九江袁術的家中, 袁術拿出很多椅子來招待他,他趁袁術沒注意的時候,就偷偷拿 了二粒橘子藏在自己的懷裒。臨走前他向袁術跪拜告別,一不小 心二粒橘子全都滾落在地上。袁術就責怪他為何懷中暗藏橘子而 未告知主人?他跪在地上誠懇地回答:「因為我母親生性極愛吃 橘子,所以我帶二粒回去想要孝敬母親。」袁術看他小小年齡才 六歲就懂得真心盡孝道,便嘖嘖嘆為奇事!並將此事流傳開來。 日後,有詩傳頌:「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橘實 ,遺母報深慈。」便是深深讚嘆陸續的孝心啊!
拾椹供親的蔡順
漢朝的時候,有一位孝子名叫蔡順,他從小父親就過逝了, 因此家境十分清苦,而他事奉母親非常孝順,每天都想盡辦法去 找食物供養母親。 當時王莽寨位,四方暴亂,年歲也收成不好而鬧飢荒,他便 窮到連拿米飯給母親吃也沒辦法。為了怕母親挨餓,他便每天採 拾桑椹來充飢,而每次所採拾的桑椹一定分為二個籃子來裝。有 一天賊人看到他這種情形便覺得很奇怪而問到:「小弟弟,你為 什麼要分開放呢?」蔡順誠實的回答:「黑色的桑搭味道甜,是 用來供養母親的,紅色的味道酸,留給我自己吃。」賊人聽罷, 不禁被他真誠的孝心所感動,便憐憫他這麼貧窮還這樣孝順,最 後拿了三斗的白米及一隻牛蹄贈送給他。 試看蔡順小小年齡便能感化賊人,可見真誠孝順的作用啊!
挨杖傷老的韓伯愈
漢朝韓伯愈是梁地人,天生秉性就非常純孝。他的母親平 B 管教很嚴,只要他稍有一點過失就舉杖揮打,而伯愈也從來不曾 埋怨過,總是跪在地上任母親揮打。 有一天,他又犯了過,母親也如往日一樣舉杖揮打,可是這 天他挨打時竟然一反過去,傷心地跪在地上哭泣,他的母親覺得 奇怪,便問他:「從前打你,你都能歡喜承受,今天卻為何哭泣 ?」伯愈一邊掉著眼淚一邊說:「過去您打孩兒,孩兒常覺疼痛 ,知道母親還有氣力,身體健康。但今日卻不覺得疼痛,知道母 親已經年老力衰,體力虛弱,所以我忍不住傷心淚流,並不是因 為您打得疼痛而不甘願承受啊!」韓母一聽,感動萬分,才知道 伯愈是如此純誠孝順,關懷自己,不禁深深慰藉在心。韓伯愈的 孝心,實在值得我們反省。 後人有詩傳頌: 體念母親情至忱 母箠輕重甚開心 一朝知母力衰退 領起心政淚濕襟
一日三朝的文王
周文王名昌,是商朝時候的一位諸侯。紂王時封他為西伯, 領導西方的諸侯。等到武王革命滅了商朝,他就被追尊為文王。 文王是一位賢明有道的君子,也是一位聞名天下的孝子,他 侍奉雙親一向十分殷勤周到,極其用心。他每天早上起床後,一 定先到父母寢居的地方,詢問護衛的內侍,父母親的玉體安康嗎 ?每次只要得知父母親玉體安然無恙,他也才放心維去。 到了中午他一樣又去向父母問安,夜晚再去一次,每天趨前 問安共有三次。如果父母親那天有稍微欠安的地方,他便憂心戚 戚,坐立不安,一直到父母身體康復為止,他才能釋然於懷,真 正安心。 又每天三餐用後,他一定親自探詢廚師,只要得知父母親的 食慾亳無稍減,他也才欣然地返回他皇官居住的地方。如是他經 年累月,不論白天夜晚,不分寒冬暑夏,他對於雙親的生活起居 ,點點滴滴關懷備至,而克盡為人子晨昏定省的職責,由於文王 這份至誠的孝心,感動他子子孫孫,代代克盡孝道,而綿延周朝 國祚八百三十七年之久,相傳三十七代,這都是文王至孝感格蒼 天而得的福報、天佑啊! 後世傳頌有詩: 趨候日三問樂康 探調父食有如常 經年累月行無怠 大孝流傳四海揚
睹扇念母的張敷
南北朝時,有個孝子叫張敷,他生下來沒多久,母親就過逝 了。幾歲以後,他問起別人才知道他母親的相貌和性情,心裡因 此非常思念難過。 他十幾歲時,忽然想要找一點母親生前的遺物,以來作為紀 念,可惜很多東西早已失散不存了,最後他找到一把母親生前所 用的扇子,他就極其珍貴的把它保存起來。他只要一想念母親, 就會悄悄地把扇子拿出來,邊看邊哭,哭得非常傷心。而每次讀 書的待候,他總是把扇子拿在手中,也就從來不敢偷懶了。 像他這樣小小年紀就懂得思念母親,珍惜遺物,奮發圖強的 小孩子,實在不多啊!
跪讀父書的顧悌
顧悌,字子通,是三國吳雍人。由於才德出眾,年紀輕輕才 十五歲就擔任郡太守,不久昇官為偏將軍。因為他生性剛毅,說 話急切直率,以致遭到同條妒嫉怨恨,最後他乾脆辭官返鄉,淡 泊名利與世無爭。 當時他父親還在別的省當縣令,顧悌每次接到他父親的家書 ,一定先潔淨身心,整裝束髮,更另外設備了一張短桌子,以便 放置父親的書信,而自己一定跪著恭讀。不但如此,每封信讀畢 後,又再行叩拜禮,以表示自己對父親極至的尊敬。 後來他父親過逝時,他哀慟欲絕,百里之外立刻回來奔喪。 等到喪事處理完畢後,他還掛父親的像在牆壁上,並在像下設一 神座,每天在神座上供奉有果品之類,從未間斷,並且早晚一定 跪拜追思,顧悌對父親恭敬的孝心,可以說是至情至性,用心到 了極點。 後人傳頌有詩: 家書接奉知尊親 諄切訓教勝寶珠 跪讀誓堅道父示 興家立品答生身
尊敬先靈的鄧左名
從前有一個人名叫鄧左名,每次到祖先墳前掃墓時,必定留 連難捨,都要到太陽要下山了才回去,就說:「一年才來這裏幾 天而已,我實在不忍心一到就要回去了。」這樣至情至性的話語 ,實在值得後人省思。
孝子景伯 感化逆子
從前有位名叫房景伯的人,他的母親崔氏通達經典,非常的 有識見。 當年房景伯任職清河太守時,貝邱地方有位婦人到官府一一 列述她兒子種種不孝的罪名,官吏便請求房景伯來處理這件案子 。房景伯看完訴狀之後,想到自己作為老百姓的父母官,沒有把 人民治理好,竟然讓為人子女的不孝到令自己的父母來起訴,實 在忍不住心中的悲傷、自責,便進入房間向母親述說此事。 崔氏說:「這是老百姓有的還不明白為人子女的禮儀,你又 何必太過自責呢?你平日事奉我非常孝順,你只要把他們母子叫 來,讓他們看看你怎麼事奉我,我相信這位不孝子應當會改過的 。」房景伯一想,確實有理,便叫人傳令下去,召請他們母子二 人前來同住。 這位婦人接到通知,感激萬分,便與不孝子立刻前往。到房 景伯家中時,房景伯邀請她與自己的母親在堂上共合,而讓那不 孝子站立在堂下觀看房景伯如何恭敬細心地奉養母親。 由於房景伯平日就很孝順,供養母親十分恭敬溫順,無不周 到。日日做來真誠自然,母子之間天倫相親,和樂融融,子孝母 愉,場面感人。那不孝子每日親眼目睹房景伯的孝行,幕幕感人 心扉,而那點滴細膩的孝徨也印烙在心。不到十日,便自覺慚愧 ,悔恨無知而要求回家。崔氏說:「他這只是表面慚愧,內心尚 未真正悔過,又先慢點放他回去,過些日子再看看!」 再過十多天後,這位不孝子感受更深,慚愧也更深。終於有 一天,他跪地向他母親懺悔,並且叩頭流血,放聲大哭!他母親 看到自己的兒子終於天良再現真誠悔改,便忍不住悲喜交集地抱 著孩子痛哭涕泣乞求還家。這時候崔氏說:「他有真心,可以了 !」然後房景伯才讓他們毋子同心歡喜地回去。從此這個地方一 時孝風流行而大化民間,崔氏的德教與智慧,可謂「不言而化」 而風行草偃啊!
兄弟爭孝 千古美談
清朝,長江口外的一個崇明島上,有一吳家四兄弟,因為家 境貧困,幼年時都被雙親賣給一戶富有人家為僮僕。而後等他們 長大成人,各個節儉動奮,存有積蓄,便各自靠自己的力量贖身 返鄉。不但如此,四兄弟還連接在一起建造住宅,並成家。 由於四兄弟天生都是孝子,人人不忘親恩,每天爭相要供養 父母,起先議定每家輪流一個月,可是妯娌們都不贊同,認為這 樣要經過三個月之後才會輪到自己,就建議改成一天換一家供養 。沒有多久,孝順的兒子媳婦們,又認為按日輪流也要經過三天 之久才輪到自己,所以最後終於大家共同決定一家奉善一餐,大 房供養早餐,二房負責午餐,三房晚餐,四房再早餐,兄弟依照 次序輪流,並且還規定每五天一次,四家一起烹煮佳肴來款待雙 親,一時子孫兒媳都爭著來端菜敬酒,全家上下無不和樂融融, 歡喜異常,而他們的父母也都享福到將近一百歲才過逝。 吳家兄弟一門的孝德,可以說是人間少見而值得流傳千古人 人效法。 後人有詩傳頌: 父母育恩深似淵 不尤被鬻孝猶虔 弟兄爭奉酒旨甘 純孝渾歸妯娌賢
一念孝忱 天神護佑
清朝順治年間,在晉陵城東有一位名叫顧成的人,娶妻錢氏 ,生性純孝。 順治甲午年三月,晉陵縣流傳痕疫病十分嚴重,並且輾轉流 傳相互感染,無數老百姓紛紛得病。有一家好幾口人全部斃命的 ,也有整條巷子死得留不到幾個人的。當待瘟疫肄虐,災情的慘 重,提起來都還令神人同是心悸戰慄,甚至達得病者的親戚都不 敢來過問一下。 當時顧成也不幸染疫得疾,全家上下所有的孩子及婦女輩生 病的共有八人,全都病倒在床,奄奄一息地伏臥在枕頭上。那時 錢氏正好回到娘家探望父毋,當她一聽到公婆夫家全部染上瘟疫 ,病得嚴重的消息,心中著急萬分,便想立刻趨身前往探視家人 。這時錢氏父母疼愛子女,那裏肯讓錢氏冒著生命危險回去,便 極力阻止,不肯讓她當時回夫家。誰知錢氏孝心誠篤,雙膝跪下 哀求父母,並說:「為人丈夫的之所以要娶妻媳,往往就是為了 希望妻媳能夠孝順公婆。而生死是人生的大事,今天公婆病得這 麼嚴重,我身為人家媳婦的,又怎麼忍心能夠不回去?在目前這 種情況之下,如果我還無心回去救助公婆、家人,那我跟禽獸又 有什麼兩樣呢?所以今天我一定要回婆家,縱然不幸也被染病而 死,我也不敢冀望再麻煩爹娘你們來照顧我啊!」說完,她不敢 回顧父母的擔憂、傷痛,只一心一意十分堅決地馬上起程,一個 人獨自自急速地趕回家。等到她快回到家時,顧成臥倒在床上親眼 看到散播瘟疫的鬼神相互談到:「許多天神都一路護送著孝婦錢 氏回來,我們若不速速離去,必然會遭到上天不小的譴責。」就 這樣,轉眼間,瘟疫神都不見了,而顧成全家八口也都活命過來 。這都是由於錢氏一片孝忱感動神鬼,而上天慈悲愛人,處處護 救善人啊!
孝德動天 府城免屠
唐朝吟黃巢作亂,河南有一府城被賊兵圍困。上帝降旨說: 「這座城裏的人,平日行為不良,累世罪孽深重,該道此劫,全 部屠殺。」此待,忽見一道紅光上沖帝座,上帝正命仙吏察明。 一看,原來是灶神保舉上奏說:「這城裏有一對賣小菜的鄧清夫 婦,兩人平日真心孝順雙親,可請赦免。」上帝說:「這城裡還 有這樣有孝德的人嗎?既然有,那就免屠此城。」而後賊兵就自 然退去。眾人也都不解其故。 一年多後,有人請神明降壇說明此事的原委,才知道是鄧清 夫婦的孝德感動上天方免屠城。一時眾人紛紛探訪致謝,只見鄧 清夫婦住在茅蓬裡,生活非常貧苦,乃各自贈錢二百,讓他們夫 婦作為貿易資本。不到五年,鄧清夫婦便成為巨富而後代子孫也 多顯貴,作到大官。 可見「皇天無親,常佑善人。」鄧清夫婦只不過一介平民百 姓,尚能感動到灶神自動保舉上奏,而暗中護救了百萬蒼生的性 命。我輩讀書明理之人,若不能修身齊家,保全一方人民,豈不 慚愧萬分嗎?
忍心餓母遭雷劈(反例)
有一對姓徐的兄弟,住家相隔有十幾里。二人約好共同奉養 母親。哥哥生活極為貧困,有一次輪到他要供善母親,可是家裡 的米糧短缺兩天不足,便對母親說:「米糧不夠,您暫且前往弟 弟家,日後孩兒一定補回這兩天。」可憐的母親,只好一路奔波 ,好不容易到了弟弟的家門口,弟弟卻不肯讓母親進來。還說: 「哥哥供養您的日子還沒期滿。」母親傷心的在門外說:「你哥 哥米糧短缺,不得已才要我來!」誰知道狠心不孝的弟弟仍然堅 決的拒絕。他母親在屋外聽到屋內飯已煮熟的聲音,而這時她也 正飢腸能輥,便哀求兒子讓她吃點飯止個飢。不料這作弟弟的反 而暗中叫妻子將飯藏在床上,用被覆蓋著,不讓母親找到。毋親 只好含著眼淚轉回到大兒子家。 不久,忽然雷電交加,這作弟弟的被雷劈死在屋內,他的妻 子也死在門邊。這一對不仁不孝夫妻的下場值得世人深深警惕!
逆子天亡(反例)
清朝時有一個人名叫楊璞,和他弟弟楊富一起事奉母親,共 同生活在一起,而他們也各自有妻子兒女。他的弟弟較為富有, 但卻生性苛薄,楊璞則貧困而孝順。 有一天洪水泛濫,四處流溢,他弟弟不顧母親與哥哥,先用 船載他的妻子兒女往北山上去避難,楊璞無可奈何,就急忙背起 母親登山。不久四面洪水滔滔,淹沒了不少人民,楊璞正痛心妻 子兒女來不及照顧,不知遇難否?沒想到正擔心時,忽然看到有 一位婦人抱著孩子乘坐在一棵很大的樹木上,隨著水勢漂流而下 ,當那棵大樹快瓢近到山前時,楊璞趕緊盡力上前救他們,一看 ,原來正是他的妻兒,當下他不禁欣喜萬分,感謝上天的護庇。 第二天,洪水退了,他著急的查訪弟弟及弟婦、侄兒女們的 下落,誰知那艘載著他弟弟全家的船,開到北山下時,不幸被一 棵崩塌下來的大樹給壓沉了,船同人都沉到水底而全家慘遭減頂 。楊璞得知,不覺心傷,但也明白「不孝之人,天難庇佑。」冥 冥之中上天明察一切,而難逃天律天網啊!
重師尊
尊敬師長 終身思慕
宋朝時,岳武穆王的老師周同,他的力氣很大,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當周同死了之後,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師的墓前祭拜,並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後,必定會拿起老師所送的三百斤的弓發出三支箭才回去。他這份念念不忘師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後精忠報國的忠心啊!
尊敬師長名留後世
桓榮是漢明帝的老師,而明帝對老師一向非常的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裡放了老師的桌椅,就請老師坐在東邊的方位,又將文武百官都叫來,在當場行師生之徨,親自拜桓榮為老師。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來恭敬老師,可見他的其心與風範,值得大家學習。
尊重師道 立雪程門
宋朝時,有游酢、揚時兩人跟著程頤老夫子學習,他們對老 師非常的恭敬。在冬季裏的某一天,這二位學生陪著老師,並聽 老師教誨,說了一回兒,夫子便閉目養神,不知不覺的睡著了,一 他們兩個不敢離開,又怕吵醒夫子,就靜靜的站在兩旁等夫子醒 來。夫子醒來見他們兩位還站在旁邊,便說了:「你們還沒走啊 !」他們兩個回答:「我們是因為先生睡著了,沒有請命,不敢 離去!」於是再把書中有疑問的地方請教夫子,最後才向夫子拜 辭,當出門的時候才發現雪已經積了三尺深了。這兩位學生,後 來也都成為很有名的人。
舉凡弟子要能夠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師虛心求教,而在跟 隨老師的同時,就應該要明白恭敬事奉師長的道理。須知父母養 育我們,師長教導我們,是一樣的恩澤,怎麼可以不尊敬呢!而 且,一個能尊敬老師的人,也就能重視學業,相對的,也就是尊 重自己。現在有些人以為一切都是平等,那我又何必尊敬老師? 這真是自己侮辱自己,先把德性給敗壞了,那還講什麼學業進步 呢?游酢、揚時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體會、學習。
尊師重道 終成大器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 ,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 經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 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為老師,而且派有奴 婢侍奉老師。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 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的不 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像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 端粥來而又並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 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於看到你的真心啦!」於是大喜,將畢生 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當我們真心的對他人的時候,他人也必定會以真心回報我們 的。
恭教師傅 天子善報
明朝時在四川灌縣住有一位銀匠,名叫何雲發,他平日事奉 師傅非常的恭敬誠懇。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師傅,他一定雙手拱 立,誠心敬意地向師傅問好。不久他的家漸漸的富有起來,但是 結婚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夢到神來托夢說:「你 命中本來註定沒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師傅,所以上天 許你生個貴子。」後來他們夫婦果真生了貴子,並得到這貴子的 孝順供養,一生衣食豐厚。
可知人一念恭敬,天無所不知而無不善報。
傲慢師長 文神離去(反例)
從前新安有一名學童叫汪道會,生性聰慧,過目成誦,八歲 就能寫出一篇好文章,但也因此自恃其才,待師傲慢。有一天當 他正一人獨坐時,忽然從他身上跳出一位神明,怒目指著他說: 「你本來命中註定會高中進士,魁甲天下,可惜因你目無師長, 所以上帝已經削掉你的祿籍,而我從今也不能再附在你的身體上 了。」說完即消逝無影。後來汪道會便文思阻塞,亳無靈感,最 後終身窮厄,不得發達。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向把天地君親師並列為五恩,而自天子以 至於庶民,沒有不藉由師長的引導而成就自己的德業,那麼為人 弟子的,又怎能不敬其師,不愛其師以盡為人弟子之禮,而回報 師長於萬一呢!
不敬師長 終落恥辱(反例)
明朝待,江西有個老儒生姓魏名遐昌,平日以授徒教學為職 業,他有一老友,去逝後身後蕭條,留下一個孤兒叫富新,年紀 已十二歲,但家貧母寡,無力讓他讀書,遐昌看見富新很聰明伶 俐,便心生憐憫而自動免費教導他,與其他的學生一同受業學習 ,而且每到年歲節日,一定周濟他。
當富新十七歲時,入學為生員,就表現出傲慢的樣子,遐昌 仍以對待弟子之複待他,並不介意。後來富新二十歲時,鄉試中 舉,乘坐著車子拜訪朋友,當他經過老師遐昌的門前,竟然看都 不看一眼。有一次,當地一位鄉紳生日,宴食請了許多賓客,鄉 紳因為富新是登科之士,於是複讓他坐首席,而遐昌卻居末座, 誰知富新不但佯裝不知,還旁若無人地談笑自如,遝昌忍無可忍 ,於是責備他說:「你竟然這麼輕慢你的老師!」富新笑著說: 「以前雖然是師徒,但是現在當要分貴賤。老先生,您該怪自己 不長進,又何必爭這虛面子呢?」滿座賓客聽了,覺得富新太狂 傲了,不免心生厭惡,於是拉了遐昌各自散出。
遐昌回家後,一時氣鬱成病,他仔細想想,富新固然是背恩 負義,藐視自己,但是他說的這句:「該怪自己不長進」的話, 也並非不對,所以病癒之後,他便發奮自強,動學不已,終於科 考中榜,而當時年已六十八歲了。
這時,富新已成進士,任平樂知縣的官,而遐昌也會試連連 中榜,適逢倭寇作亂,騷優廣東、浙江一帶,天子便聚集一此一有 智的策士,徵調他們如何平定倭寇的策略。當時遝昌應對的非常 詳明,深得天子的賞識,便提升他為探花並授他為御史的大官, 巡視廣東一帶。而平樂正好是他巡察的管轄區。那時富新正因為 貪污罪、侍民殘酷罪被朝廷彈劾而入獄,這件案子是由御史衙門 來定案。開庭時,富新只伏地叩頭,一字也不敢辯白,而遐昌卻 不念舊惡,仍然為他翻案審判,結果只免去官職。
後來遐昌陞為禮部尚書,八十歲待告老退休,皇上特地作詩 詞樂章來褒獎他,在他八十大壽時,滿朝大臣全來祝賀,而富新 也參加了,這時他以弟子事奉老師的複,十分恭敬的侍候遐昌。 恰巧有位當年在鄉的紳士,聽過富新狂言的人也在場,他故意言 有所指的高聲說:「從前雖是師徒身分,現在卻真的貴賤分明了 ,尊官又何必多禮呢!」富新聽了,汗流滿面,慚愧得逃席而去 ,從此終身為人所不齒。
欺人的終被人欺,而不教師長的狂徒,終究難成大器,而落 得如此可恥的下場。
信朋友
講理論信的陳元方
漢朝時,有位名士叫陳名實,字仲弓,人家稱他為文範先生 ;他為人最講信用,在鄉里間凡有爭訟的事情,常常是找他判定 的;許多人都就:「情願受刑罰也不要給文範先生評出短處!」 可見他是如何的受人尊教了。有一天陳名實和朋友約定要一同出 門,但是過了約定的時間友人還沒來到,陳名實就先動身了。那 朋友束了,正好元方站在門口︵此時元方才七歲),友人就問: 「尊大人在家嗎?」元方回答:「等待先生許久不來,所以先去 了。」這位友人大怒:「豈有此理,簡直不是人嘛!跟人家約好 了,卻自己先走。」元方回答:「先生和家父約的是中午,過了 中午沒來,是不信;對著人家孩子罵他的父親,便是無禮!」那 朋友自知自己不對,連忙謝罪,很慚愧的離去。
人們往往不先反省自己反而先責怪他人,這樣不但讓人看輕 自己,同時也得罪他人,須知道一位有德的人總是凡事要求自己 、反省自己的啊!
失信的商人
從前有一位商人,乘船要渡過濟水,但不幸開到一半船遭覆 沒,他浮況在水中不斷的大喊救命,這時幸而有一位漁夫聽到了 他的喊叫聲,便急忙搖著船去救他,那時,船還沒有到,商人大 聲喊著:「我是濟水一帶的富商,如果你能救我,我就給你一百 兩金子。」可是等到漁夫救他上岸之後,他卻只給漁夫十兩金子 。漁夫說:「你剛才不是說要給一百而嗎?怎麼現在卻給十兩? 」那商人變了臉忿怒的說:「你不過是個打漁的人,一天的收入 才多少呢?現在一下子就得到了十兩金子,還嫌不夠嗎?」那漁 夫爭辯不過,只好很失望的離去。
後來那商人在呂梁洪乘船要下航,半途中船觸了礁,又翻沒 了,恰巧那漁夫也在那兒,商人一樣大喊救命,但那漁夫卻動也 沒動。有人對那漁夫說:「你怎麼不去救他呢?」漁夫回答:「 這就是以前答應給我一百兩金子,後來卻只給我十兩金子的人啊 !」說完,便站在自己的船上,直看到那商人沉到水底,這就是 一個背約棄信人的真實下場啊!
一諾干金 千里赴約
南北朝時,有一位秀才名叫范式,年少時就離家到大學︵如 同今日之大學)去讀書,而認識了摯友張邵。
有一天他們學業已告一段落,彼此即將分手歸鄉時,范式便 對張邵說:「兩年後,我將會到府上拜訪你,並拜望你的雙親家 人。」於是兩人就共同約定好日期。
兩年後,他們約定的日子快到了,張邵就將這件事稟告母親 ,並請母親做些準備。母親聽後便說:「你們都離別已兩年,又 是距離千里遙遠,當時你們所約定的話,你真的可以確定嗎?」 張邵回答:「范式是位非常守信的君子,絕對不會爽約的。」母 親說:「好吧!既然如此,我就先作些準備。」
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張邵的母親準備好了豐盛的酒菜,而范 式也果真如期的來到,堂上先拜見伯父母後,同窗好友便彼此寒 喧、歡敘一番,十分盡興、愉悅。范式一諾千金,守約誠信的美 德,對於一些:「言而無信,信口開河」的人來說,實在值得三 思啊!
生死不渝的誠信
春秋時,吳國有個賢公子,名叫季札,一向博學有禮,深得 國君賞識,便派他出使各國。
起初他出使北方經過徐國時,他很有禮貌的拜訪徐國的國君 ,徐國的國君看到賢公子季札來訪,便很熱忱的設宴款待。在賓 主盡歡的宴席中,徐君看到季札身上所佩的寶劍非常美好,不禁 深心喜歡,但卻口不敢言,不便提起。當時季札一看心中明白, 然而因為還要出使其他國家,所以也不敢獻出來,就這樣,他深 深感謝徐君的招待後,就離開了徐國。
等到他出使各國的使命完成後,他又再次回到徐國,想親手 誠心的獻上寶劍,沒想到徐君已經過逝了。於是他親自到徐君的 墳前,哀悼祭拜一番,並把寶劍掛在徐君墳冢前的樹上,然後才 離去。隨從的人看了忍不住說:「徐國的國君已經死了,您掛這 劍還要給誰呢?」季札說:「話不是這樣說的,剛開始當我知道 徐君中意這把劍時,我的心中已經默默答應他了,今天我任務已 經完成了,怎麼可以因為他已過逝而違背我的初心呢!」說完便 真的把寶劍掛在徐君墳前的樹上,深深禮拜致敬才離去。
季札這種不因生死而變的誠信德橾,真的令人感動萬分而二 千年後的今天,仍令我們回味無窮啊!
奸巧欺詐 永留惡名(反例)
戰國時代,龐涓和孫勝同拜鬼谷子為師,向他學習。後來龐 涓在魏國職掌軍事,因妒嫉孫勝的本領比自己高強,便派人把孫 臏騙來,並砍斷了他的腳,使他成為廢人,以為從此就可以高枕 無憂了。
不料孫勝假裝瘋狂,乘龐涓不注意的時候,逃到齊國去。齊 王仍然很賞識信賴他,就用他做元帥,叫他統兵討伐魏國。有一 次,剛好報仇的機含來到,孫臏就在馬陵山下埋伏了許多軍隊, 設計把龐涓引來,最後用亂箭活活把他射死。試想朋友之間相互 嫉恨、不能以誠相待,互相欺騙,最後竟會弄到這種陰狠、悲慘 的地步,實在令人可嘆!
和鄉鄰
不忍眾苦天賜福
古時有一個人名叫伏湛,作平原郡太守時,才剛上任,正好﹒ 遇到天下兵亂,年成歉收,大閑飢荒。伏湛心生慈悲,對妻子說 :「天下老百姓都在飢餓之中,我們怎麼忍心獨自飽食呢?」便 與妻子粗衣淡食,過著清苦的日子,並且把他的俸祿完全拿出來 ,分送給鄉里的鄰居、百姓,幫助他們渡過荒年。他這一念的慈 悲不忍,愛護鄰里的真心,使他後來作到大官,同時被皇帝分封 為侯,並且讓他子孫世世代代承襲爵位。
可見人一念善心,天無不報。
諸葛亮七擒孟獲
三國時代,諸葛亮輔佐後主劉禪,一心一意想要復興漢室。 在外交上,他聯合束面的孫權,共同來對付曹操;在軍事上,他 決定平定南方的苗族蠻人,以解後顧之憂。
但諸葛亮他智慧深遠,胸襟恢弘,他知道要想國家安定,就 不能結怨南蠻,而又只有折服敵人使兩國和平相處,才是長治久 安之計。因此他向南征伐,表面上的目的是要活捉苗族的酋長孟 獲,而實際上是要拿出真正的本事來折服他們。
由於諸葛亮智慧高超,他連續七次俘擄了孟獲,也大膽地放 了他七次,終於使得孟獲十分感激佩服,便對諸葛亮說:「從此 以後,我們南蠻再也不會造反了。」果真諸葛亮在世的時候,南 蠻人再也沒有北上對中國造成侵害,而使兩國真正和平相處。
貧而濟急 忘己救人
從前有一位名叫孫景固的人,家境十分貧困,可是生性喜歡 濟人急困。常說:「假若一定要等到自己有餘再來周濟別人,恐 怕一輩子都不見得有可以幫助別人的時候,那倒不如就目前現實 所有的,勉強去做也是可以。」而他只要每次看到別人境遇害追 ,十分困難,就一定設法幫助他們,甚至即使負債受害,辛苦勞 累也在所不惜。
有一天,他剛好從外頭回來,聽到鄰居有人在呻吟,就問他 的妻子說:「鄰居病了嗎?」妻子回答:「是沒錢餓病了!全家 已經三天沒有生火煮飯了。」孫景固嘆口氣說:「為何不將咱們 家中的米送過去?」妻子回答:「年歲鬧飢荒,家中的米又只剩 下一升了,連我們自己過兩天都要像隔壁一樣沒飯吃了,那有辦 法接濟他們?」孫景固說:「我們縱然命該餓死,比起鄰居也要 晚個三天啊!」妻子一聽,實在被丈夫的善心感動,就很高興的 把剩下的米全倒給鄰人,自己也沒米可以煮。當天晚上,孫景固 就夢到有神告訢他:「你的命本該註定貧賤,但是上天因為你自 己貧困還能真心濟急他人,一顆慈腸救人而忘己,所以已賜你將 會科第中舉,來日為官!」而後孫景固參加鄉會舉試,果然連連 中捷,高登金榜而一生榮貴,子孫沾恩。
唉!世上一般有錢的人往往遇人急難總是推說無線,可是等 到災禍臨頭,縱然花錢萬貫,也是頃刻兌出,是「善事無錢,禍 事有錢」也,豈不悲哉!而上天的貧善罰惡,重在存心,不在行 事。像孫景固這樣,縱然是只有平常斗米一升,但他真心慈腸卻 有萬分!上天愛人「論心不論跡,愛德不愛財!」我們不可不知 啊!
捨己為眾天不負
從前江西有一位當老師名叫舒翁的人,有一年與家鄉人一起 從速地回來,他下船後,在岸邊散步,聽到一位婦人哭的非常傷 心,就問她原因,婦人說:「因為我丈夫欠官家銀錢十三兩沒能 力還,不得已要將我賣給別人來償還這筆情,可是我一離開,我 那尚侍哺乳的幼兒一定會死掉,所以我忍不住悲痛的哭泣啊!」 舒翁說:「沒開係,這船上的乘客都是江西私塾的老師,只要每 人出一兩,就可以幫妳還清這些債。」
後來舒翁再回到船上告訢他同行鄉人,大家一起來救濟這位 婦人,誰知竟無一人答應。舒翁便自己慷慨解囊,將兩年來學生 給他的敬師金完全拿出來送給這位婦人,這位婦人感激涕零的接 受下來,也終於解救了她的困難。
而舒針在船上還沒有回到家中,身邊的財物、食糧也早已因 此而完全空空了,同行的人爭著責備他大不懂得為自己設想了。 其中也有同情他而請他一起用餐的,舒翁也不好意思吃飽。等回 到家中,忍不住飢腸輥輓,就對夫人說:「我提了兩天的餓了, 快煮點飯。」夫人問他:「米在那呢!」舒翁說:「向鄰家借點 吧!」夫人回答:「已經借了好幾次了,我就一心一意地等著你 能回來還這筆債啊!」於是舒翁把自己拿錢幫那位婦人的事,告 訢了夫人。夫人說:「既然如此,那我知道山上有一些平常可吃 的家常菜,可以一起採來當飯吃個飽。」說完,夫婦兩人就一同 帶著籃子前往山中採野苦菜,連根一起煮燜,一起當飯吃。
當天夜晚,夫婦將就寢時,忽然聽到窗外有人喊著:「今晚 吃苦菜,明年生狀元!今宵吃苦菜,明年生狀元!」夫婦兩人一 起聞聲而起,披上衣服向天拜謝。第二年生了一個男孩,取名叫 芬,長大後果真中了狀元,而一家高貴榮華。
上天對於慷慨慈悲、捨己為人的善人,從來沒有不加以護庇 的。
害人終究害己(反例)
從前在淮南地方有兩位同是做渡船的行業,一位姓陳,另一 位姓徐,姓陳的船家比姓徐的船家收入要好,因此姓徐的船家非 常的嫉妒姓陳的船家,常常偷偷地破壞姓陳船家的器物,使他不 能再用。有一天晚上,姓徐的船家又偷偷地將姓陳船家的槳給折 斷,但怕天明之後被陳家所發現,於是連夜就將自己的船開到江 河的中央,忽然江中起了大浪把徐家的船打翻了,徐某就大聲的 呼救,姓陳的船家聽到後想要趕快前去搭救,但是發現船槳已斷 不能行進,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徐某淹死在江中,隨著河水流走。
可見「欺人欺世難欺天,害人害物終害己」所以,害人之心 終不可有啊!
改惡向善
悔改從學的寇準
寇準是宋朝時下部(今陝西省渭南縣)人,字平仲。年輕時 不肯讀書卻喜好養鷹、溜狗,他母親屢次勸他,他始終不聽。有 一次他還是不聽歡,他母親十分生氣,就用秤錘丟他,傷到他的 腳,從此以後他才改變以前的作風,努力讀書,後來考中進士。 等到他顯貴的時候,母親早已不在人世,每次當他撫摸腳上的傷 疤時,都會想起母親當年的教誨,往往悲痛不已。
可見人只要一念的懺悔,便可轉惡向善,改變一生的命運。
痛改前非的張充
南朝待,有一位名叫張充的人,他是吳郡(今江蘇省吳縣) 人,他很喜好遊獵。有一天他左手擊傷,右手牽狗,到西城門外 遊獵,恰巧遇到他的父親返鄉,張充十分慚愧,急忙丟掉狗鏈, 脫去皮套,跪在父親的面前說:「孩兒知道三十而立這句話,明 年起我一定改過。」從此以後張充痛改前非,努力讀書,修養品 德,後來果然成名於世。
改過遷善的周處
俗話常說:「放下層刀,立地成佛」「知過能改,善莫大焉 」「苦海雖無邊,回頭便是岸」,那麼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國 人的解釋是:依德而行為善,背德而行是惡;外國有位教育家羅 素說:「今日比昨日更好就是善;今日比昨日更不好就是惡。」 這是極新穎又布意義的解釋。以下介紹一位能改過的人!周處。 周處生於南北朝,年輕時,兇悍強壯而有俠義,被鄰里看作 是地方上的一大禍害。那時,義興縣水邊有一條蛟龍、山中有一 隻白虎,常常出沒傷人,所以村人就合稱三者為「三橫」或「三 害」,尤其以周處最常傷人也最厲害。
於是便有人計歡周處去殺虎斬蛟,周處本有不認輸的個性, 如今一旦被慫恿,果然上山刺殺了老虎得意的回來;又到水裏去 斬蛟龍,因為蚊龍一沉一浮,出沒無常,逃了幾十里,周處總是 跟著牠。經過三天三夜的窮追不捨,鄉人都以為周處已經死了, 全村舉行一次「三橫已滅」的慶祝大會,周處剛踏進村子的時候 ,正好聽到鄉里人正在慶賀他的失蹤,才體悟出這幾十年來被全 村人所討厭而不自知,這一刺激,讓他幡然立志改過。
於是他到吳郡找大名士陸清河,坦白地向他懺悔說:「我本 來打算修德改過,可是年齡都這麼大了,怕不會有什麼成就吧! 」陸清河勸勉他說:「古人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為悟道的可 貴,何況你前途還非常遠大呢!你既有改過之心,又何必怕不會 有好的名聲呢?」周處從此喜於改過,勇於行善,終於變成了忠 臣孝子。
可見改過行善是沒有早晚之分的,只要我們能真心悔改,時 時是佳時,天天是好日,全都是改過的好時機。
知悔改過終有福
明朝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趙永貞的人,年少的時候,遇到 一位異人對他說:「你二十三歲必定可以令所發展。」到了鄉試 時,他所寫的文章非常的美好,主考官已經圈選了他,但是幾天 後考試卷卻不見了,因此沒有中榜;第二次再考就沒有前次的文 章好,所以也就沒有中榜了。因此,他悶悶不樂,心裏很不舒暢 ,就禱祈文昌帝君,文昌帝君說:「你今年原本可以高中狀元的 ,但是你最近曾經戲弄婢女,而且引誘鄰居的女孩,雖然都沒有 發生通姦的事情,但是你的心念已經生起,常有淫念纏繞心頭, 所以你的科名全部都取消了。」趙永貞聽了之後,傷心流淚,從 此改過自新,進而努力行善,刻印戒淫書,勘醒世人,果然在下 次的科考中了解元,最後做到潘憲的官職。
可知,人只要一念的生起便驚動了諸天的神明,而吉神、邪 神也因這一念的善惡而相隨,所以我們怎麼可以不時時謹慎自己 的念頭呢!
知錯能改的劉義季
南朝時,劉義季一群人在初春的時候到郊外去打獵,正巧有 一老農民在田野間耕種,妨礙了他們打獵,劉義季便把這位老農 夫斥責了一番;老農夫回答說:「在春天這播種的季節出來打獵 ,大王不自責反而來責備我,這不是勉勵農民耕種應有的態度吧 !」義季聽了以後非常慚愧,於是命令隨從送了些好的食物給那 老農表示對他謝罪之意。
知悔行善保子嗣
從前有一位在燕國做宰相的大官名叫薛瑗,他為人處事常常 心存不平,每每看到他人得到好處就心存嫉妒;知道人家有失敗 的事情,他就很高興,做了一輩子的大官,從來也沒向朝廷推薦 一位好官或是提拔一個好人才。他有三個兒子,只有老大身體正 常外,其他兩個孩子都殘障而又多病,但是老大到二十歲的時候 就因結交了壞朋友而觸犯了國法入獄,最後死在牢獄之中。
後來薛瑗知道是因為自己的道德不修所造成的,因此漸漸明 白而悔改,而且發誓要努力的做好事,就這樣,最後才又獲得一 個健康的孩子來傳承香火。
可見上天是看人的心是不是有真心的悔改,如果是真心的, 上天永這是為知道悔改的人大開赦罪之門的。
知悔改過的俞良臣
俞良臣,名都,江西人。家裡貧窮以教書為業,奉行諸善。 科考七次都沒有上榜;生了四子三女,先後去逝,只留下一子一 女,而兒子在八歲的時候又失蹤了,妻子因此而哭暗了雙眼。那 年除夕,忽然有一張姓者來訪,指出他的毛病,全在信根不深, 所以生平所做的善行,都是敷衍了事,沒有一件落實,所以力勸 他要收拾乾淨每一個念頭,只專心行善,不要務名也不求圖報, 不論事情大小難易,都要落實且耐心的去做,萬萬不可自己輪自 己,這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驗。說完,便走向灶下不見了。原 來是司命之神因他虔敬,所以特來指示他。次日元旦,良臣誠心 拜禱天地,誓改前非,別號淨意道人;更在觀音菩薩面前叩頭出 血,誠發誓願。從此一言一動,都如同鬼神在邊,不敢欺誑;一 切善行,無論大小間忙,都歡喜行持。時間很快的就過了:一年, 到了萬曆二年,經同鄉推薦入京就張江陵宰輔館;第二年即登科 中進士。
一日,在楊內監的嗣兒中,發現多年不見的兒子,卻在為母 親舔舐雙眼,使得他的妻子重見光明。淨意回鄉後,益發力行善 事,兒子結婚後,達生七個孩子,皆傳嗣香火,自己也壽享到八 十八歲。
古德云:「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人只要能知悔 改過才能真正成就。
知過能改 善莫大焉
陳總督是山西人,天生愛發脾氣,喜歡罵人。譬如他叫人用 杖刑,用刑的人只要動作稍為慢一些,他就親自下堂,拳打腳踢 犯人,直到氣消才肯罷手。有一次陳總督吃滷蛋,因為筷子滑, 夾不住,結果蛋掉在地上旋轉,於是他就大發脾氣,連碗也砸碎 了,並且用腳將滷蛋踩成泥團才罷休。又有一次,蒼蠅停在他的 鼻端,幾次揮趕不去,他一氣之下便大吼:「拿下!」左右的人 趕來,四處奔跑,裝作捉拿的樣子,過了一會,左右跪下問道: 「不知大人要捉拿誰?」陳總督說:「蒼蠅。」他動怒的事情居 然可笑到這種程度。其實他每次事後都會後悔,於是就用一塊一: 尺多長的方木,刻上「戒暴怒」三個字,每到一處就叫侍者放在 他前面,作為警戒。可是每當他脾氣一發起來,卻又用這塊方木 打人,許多人往往被打得頭破血流。
有一天,陳總督審問囚犯,審問到夜晚才退堂,而怒氣還未 平息。第二天他就生病了,面紅口乾,肚腹膨脹,請醫生前來診 斷,醫生說:「肝是屬木,心是屬火,木能生火,所以您屢次生 氣就是發動無明火,而火能剋木,因此怒氣傷肝,這是母受子連 累的緣故,所以您必須平心靜氣,使燎原之火消減,自然就會病 除身安,否則只靠藥材是沒有用的。」陳總督聽了之後,怒罵: 「醫生騙人!」不但當面斥責,並且還把醫生趕走。後來他的病 一天比一天沉重,幾乎沒法救了,這時他才後悔,於是下定決心 病改前非,病才慢慢的康復。
日後陳總督告訢人說:「我天生急躁容易生氣,每當脾氣發 作時,責在按捺不住,因此常常損物傷人,等事情過後,要反悔 卻已經來不及了。現在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生病,醫生教我要 平心靜氣,我照著做,不久果然病全好了,因此我才知道與人平 和相處,緩和處事,實在是保養天年,調理元氣的一帖清涼妙劑 。」於是改名為退庵居士,取「凡事退讓、不計較、不爭論」的 意義。後來果然改變命運,安享福壽,可見「知過能改,善莫大 焉」。
大小難易看動機
再論善有大小,有難易之理:
古時有位叫衛仲達的人,任職朝廷為官,有一次精神解離, 被攝入陰間,閻王命人呈現善惡記錄簿給仲達看,他發現惡錄溶 攤滿庭院,而善錄只一小卷而已。問王又命人取秤來秤,大疊之 惡錄簿卻比那一小卷善錄簿輕,仲達好奇的問:「我才三十多歲 ,那束這麼多的惡錄?」問王說:「思念不正就已犯罪,不一定 做了才算。」又問:「這小卷善簿寫些什麼?」問王笑著說:「 這是朝廷常興大功,要修三山︵即福州)石橋時,你上書的奏章 稿文。」仲達說:「我雖上書,朝廷並未採納,何以有此份量? 」問王說:「朝廷雖未採納,但你一念之善,普達萬民之身,若 被採納,則善力更大。」
由此可知,志在天下,善達萬民,則善雖小而功德大;若志 在一身,善及一人,雖多也小。至於難易之善,就儉修身克己一 樣,必須從很難克服的地方克服,則小的過失也就自然不會犯。
改過之法!發心改過
春秋時代,有許多大夫僅憑觀察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能推測 其人的吉凶禍福,並且非常的準確,這種事在左傳、國語諸書裒 ,都有許多記載。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吉凶徵兆,發源於人的內心,而表現於 人的外表。凡是相貌仁慈忠厚,行事穩重之人,大都能獲福;相 呈刻薄,行為輕佻者,大都近禍,絕對沒有所謂吉凶未定,渺不 可測的道理。
一個人心性的善惡,必與天心相感應,福之將至,可從其人 寧靜的心境、安祥的態度判斷出來;禍之將臨,也能從其人乖戾 的行為發現的到。人若想得福而避禍,可以先不談如何行善,只 要力行改過,自然就能向善。
談到改過,「羞恥心」是第一要素
試想,古之聖賢跟我們同樣是人,何以他們能流芳千古而我 們卻默默無聞,甚至於身敗名裂呢?人若只含戀聲色名利,縱情 恣意,背著別人作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自以為他人見不到,而自 鳴得意,亳無慚愧,則漸漸變成衣冠禽獸而不自知!世界上再沒 有比這種行為更可恥、更慚愧的了!孟子也說過,知恥給人的影 響太大了。能做到知恥就是聖賢,不知羞恥為何物,必是禽獸無 疑。改過的關鍵就在此一念之間,人所以異於禽獸,也僅在那一 念之差而已。
改過的第二個要素,是要有「教畏心」
天地鬼神是欺騙不了的,人就是只犯了一點點過失,天地鬼 神也知道得很清楚,犯的若是重大的過錯,天必降下種種的災殃 ,犯的若是小過錯,則會損及現世福報。人不可不怕天地鬼神, 一個人就是生活在隱蔽的暗室裏,天地鬼神也同樣一目瞭然,就 是掩蓋得周密,做得很巧妙,也無法掩飾自己的良心欺騙自己, 萬一被人看出破綻,那就丟臉得很,所以人必須要有敬畏心。
人只要一息尚存,滔天的大罪大惡,都有悔改的機會。古人 有一生作惡臨終前懊悔覺悟,發一善厥而得善終者,正所謂「放 下層刀,立地成佛」,可以洗百年罪惡也,就像千年幽麥涵洞, 一燈來照,則盡去千年黑暗一般。因此說:「過失不拘大小,以 能改為要。」
但人生無常,肉體易壞,若等到呼吸停止了,想改過也來不 及了。明的報應,在陽世間遺臭萬年,使得孝子賢孫想洗也洗不 掉;暗的報應,在陰間沉淪地獄永受折磨,就是聖賢仙佛菩薩也 救不了,怎可不畏?
改過的第三要素,是要有「勇氣與決心」 人所以不能改過,只因為因循苛又誤了大事,若能發奮圖強 ,當機立斷,碰到小過像竹刺傷肉一般,趕快拔除,犯上了大過 如毒蛇吱指一般,趕快斷指,不猶豫、不等待,就如易經所言: 「風雷益」,風起雷動乾脆俐落,則改過遷善必可成功。
人若能具備上述「三種心」,知過能改,就像春冰遇日,必 能消失了!
!錄自了凡四訓
父子有親(五倫之一)
聞雷泣墓的王裒
魏國有一位王裒,事奉母親非常孝順。他母親生前生性十分 膽小,只要聽到打雷聲,便非常恐懼害怕,而每次只要有這種情 況,王裒就會趕快走到母親身邊為她壯膽。
後來他母親過逝後,埋葬在山林的寂靜處,每次遇到刮風下 雨,只要他一聽到雷聲震耳,便立刻奔跑到母親墓前跪拜,並哭 泣說:「孩兒在此,母親您千萬不要害怕!」王裒這顆事死如事 生的愛母真心,真的愧煞後世許多的不孝子啊!
嚙指痛心的曾子
周朝有一位孝子!曾參,他的名字叫子輿,奉善母親十分孝 順。
有一天他到山中攻柴的時候,家裏忽然有客人來到,母親一 時不知所措,盼望曾參速速回來,便咬破手指,看看他是否有感 應而知道回來。這時正好在山中的曾參,突然地覺得心痛,心中 似乎預感家中有事,便急急忙忙挑著柴趕回家裏,跪在母親膝前 ,恭敬地請問緣故,母親說:「因為剛才有客人來,我著急你不 在家,所以才咬破手指,使你有所感悟而能快點回來!」曾子聽 罷,也才放心。
試想,如果不是曾子的一片孝心感動了上天,也感格在他母 親的心底,母子兩人骨肉情深,又怎麼可能如此靈性相通心心相 繫而感應神速呢!
後世有詩讚頌:
母措方纔嚙 兒心痛不禁
負薪歸來晚 骨肉至情深
真心孝親 終不遺憾
從前有一位老婆婆,長年纏綿在病榻。她的兒子十分孝順, 奉善無缺,也從不懈怠,侍候湯藥更是早晚都在她身邊。 老婆婆疼愛兒子,看他如此盡心,非常辛勞,心中不忍,過 意不去,又恐怕長年下來她媳婦不高興。有一天,老婆婆假裝的 對兒子說:「我今天情況很好,夜晚一定可以安心的睡得好,孩 子!你今晚回房睡,不用在這守候我。」兒子一聽,心中明白是 母親慈悲的心意,為了讓母親安心,他也假裝回答說:「好!娘 請放心!」
那天到了半夜,老婆婆想下床小解,沒想到自己多年生病, 早已筋骨無力,加上長年臥在床上,血服不通,想爬起來,卻渾 身虛脫,反而掙出一身大汗,好不容易才起身卻又兩眼昏花,一 時暈眩,忽然倒下,差點趺下床。就在這危險的當下,說待運那 時快,只見有個人從床頭迅速鑽出來,黑暗中,伸出雙手緊緊地 抱住老婆婆,老婆婆問:「誰呀?」兒子回答:「是兒!」這時 老婆婆不禁感動萬分,心中無限安慰,高興地落下淚說:「兒啊 !你真是個孝子啊!娘看你長年服侍娘這麼久,娘心中實在不忍 啊,今天娘也只是讓你暫時去歇歇,安心睡覺,誰知道你竟然是 如此有心啊!」兒子回答:「孩兒知道娘您的病還未完全好轉, 只是為了顧念孩兒,所以才這麼說。孩兒不忍心讓娘您心中牽掛 ,所以才聽您的話假裝避開,實際上孩兒始終不曾離開您啊!一 老婆婆聽完,心中便更加的寬心、歡喜,而更明白這孝順的孩子 ,心是永遠在娘的身上。
試想當天夜晚,那兒子果真聽母親的話,放心地解衣安寢, 他母親或許就因此跌倒而母子將從此永別,那兒子雖然長久以來 事奉母親,始終盡心盡力,但卻可能就僅僅因為這一次的疏忽而 造成終身的遺憾,前功盡棄而終歸不孝,那這又是多麼令人痛心 的事呢!
古人說:「父兮母兮,一去不復,上天下地,尋覓無門。」 又說:「子孝父心寬,子賢親自樂。」希望天下父母都能生得孝 子,而天下人子都能不留遺憾!
體貼親心的曾子
曾子事奉雙親是非常的孝順。當年他奉養父親曾皙時,三餐 桌上一定有酒有肉,等到父親吃完將收拾飯菜的時候,他一定恭 敬的請問父親,這剩餘的酒肉將要留給誰?曾皙每次都問:「還 有剩的嗎?」曾子也一定肯定的回答:「有!」
等到曾皙死了,曾元事奉曾子,也一定有酒肉,而每次收拾 飯菜時,卻不曾請示將留給誰,曾子問:「還有剩的嗎?」曾元 都回答:「沒有!」因為他準備留作下一餐再來事奉父親曾子。 每餐必有酒肉,這就是所謂口體上的供養;而像曾子對曾哲 的供養,就可以說是所謂的「善志」了,也就是能夠體貼他父親 的心意,順從而又滿足父親的意願。每當父親問酒肉還有剩餘的 嗎?曾子一定回答「有」,這是他恐怕父親將留給某人,所以即 使沒有剩餘的,他也說有,就是這份順父親的心意、想滿足父親 心願的孝心,使他名流千古而值得天下所有為人子的向他學習。
帶箭哺雛
三國時,魏國的將軍鄧艾出征,進駐涪陵,空暇時出遊,看 到樹上有一隻鳥正啣食在餵小鳥,便彎弓搭箭對準了射去,以占 卜吉凶。弓弦響起,那隻鳥聞聲驚避,躲過了這一箭,但是因為 不忍離開小鳥而飛到鳥巢旁邊;鄧艾一箭不中,又再射一箭,結 果射中了這隻鳥,但牠仍舊掙扎著,把東西餵給幾隻小鳥,又啣 了一些東西放在巢邊,好像是在教小鳥們要自已取食的樣子,然 後很哀痛地達叫了幾聲就斷氣從樹上掉了下來,他的雛鳥們從樹 上的巢裏伸出頭來不停的悲鳴。鄧艾看到這種情形,就把弓丟在 地上,嘆了一口氣說:「我違背物性,恐怕在人世不久了吧!」 母子本天性,慈母劬勞,凡有人性者,無不感動,鄧艾殺機 一開,卻使他們母子分離,後來征蜀雖立大功,卻為鍾會所嫉, 誣告他謀反,而被司馬昭令監軍衛瓘所殺。可見善惡之報,自有 因果。
母子情深
從前有一個人養了一隻老母牛和小牛,要賣出去,一個農夫 買了小牛,老母牛被一個屠夫買走了;屠夫牽著老牛渡過一條小 溪,一直走回他家。農夫牽著小牛站在溪邊,小牛伸直了頭頸吟 吟吟地叫著,農夫鞭打著牠要牠前行,他走了幾步還是回頭長鳴 ,勉強被農夫帶了回去,開在牛欄裡。到了晚上,屠夫燒好了熱 湯,準備要把老牛給殺了,忽然聽見門外有牛嗚的聲音,而且還 很急厲;屋內的老牛聽了也連聲的叫了起來。屠夫一開門,卻看 到農夫的小牛向門裡直衝,見到了老牛在他身邊跳來跳去並依偎 著,老牛也連達舐著小牛的頭頸。屠夫雖然凶悍,看到這樣的情 形,不覺惕然心動,就把灶裡的火熄減了,白去睡覺。那農夫早 晨起來,找不到小牛,到處去尋,等遇到了屠夫,屠夫就把昨晚 小牛撞門的情形告訢農夫,兩人同聲嘆息,於是農夫情願以原價 把老牛也轉買回去,使他們母子能團聚。可見物性同是有情,母 子一樣連心啊!
不敬雙親 罪大難赦
從前有一位名叫張義的人,每天焚香禱告上天,懺悔平日所 做罪過。有一天晚上,他的誠心感召到地府的閻君拿出一本黑籍 給他看,讓他知道,因他真心的懺悔,各種罪都已勾除了,只剩 下一件事未除,就是他小時候到田裏割麥,曾經張眼睛瞪父親, 又因為一些小事在言語上抵觸父親幾句,因為對父親的大不敬, 所以這件事上天沒有赦罪。而凡是有犯不孝這條罪的,並不因為 懺悔就可以完全消掉,張義就請問:「要用什麼方法才可以消掉 ?」問君說:「只有你真心加倍的孝順父母,再加上你能勸滿一 千個人不抵觸雙親的話,才可以免除此罪。」
可見上天特重孝道,而不孝之人罪大難赦啊!
乳姑不怠的唐夫人
唐朝崔南山的曾祖母,長孫大夫人因為年齡大大了,牙齒已 經脫落無法進食咀嚼食物,於是崔南山的祖母唐夫人,每天早晨 梳洗後便走進堂內,以自己的奶來餵食她的婆婆長孫夫人。如此 日復日,年復年,她的婆婆雖然數年不進半粒米飯,但仍健康長 壽,這一切實在全靠唐夫人啊!
有一天長孫大夫人得了重病,全家大小長幼婦孺一起果集在 病榻前時,長孫大夫人便向子孫宣說:「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報 答媳婦的恩惠,只衷心祈願所有子孫的媳婦們,也能如此的對我 這賢媳孝敬,那我也就心願滿足了!」
傢唐夫人這樣真心孝敬的媳婦,世間還是不多的啊!後人有 詩讚頌:
孝敬崔家婦 乳姑晨盥梳
此恩無以報 願得子孫如
堂上的活佛
明朝時,有一位極好佛法的善士,名叫楊黼,家住安徽省大 和縣。因聞四川無際大士道行高深,弟子眾多,乃毅然離別父母 親前去拜訪。
途中遇到一位老和尚,兩人佛理交流,十分融洽,老和尚說 :「楊先生,看你根器深厚,將來成就定然不小,不知你欲往何 方?」楊黼回答:「不瞞大師,聽說四川無際大士道行很深,佛 法精微,所以我正想去親近他呢!」老和尚笑著說:「楊先生呀 !與其求訪無際大士,倒不如去找活佛來的根本。」楊黼訝異的 問道:「天下真有活佛在世?求聖僧指示明路吧!」老和尚說: 「當你回家時,若見有個老人身披小毯,倒穿著鞋迎你,那就是 活佛,記住,不可冒昧!」
楊黼是個忠厚的人,信得過老和尚,便迅速折返,在抵家時 ,已是深夜,他的母親在睡夢中突然聽到兒子叫門,高興的來不 及穿衣服便披上毯子,倒穿著鞋趕來迎接兒子;當看到白髮蒼蒼 的老母來開門時,楊黼內心頓時有所感悟,熱淚盈眶,從此,楊 黼便竭盡所能孝巷雙親,不敢再隨意遠遊了。
世間人只知那裏有大師、那裏有高人,殊不知真正活沸時時 都在我們的左右啊!
逆子傷母現世報(反例)
有一個逆子,家中有一年老的寡母,而仍每天差使老母下廚 房煮三餐,弄得老母勞苦不塔,每每暗自傷心。
有一天,有朋來訪,他立刻叫母親下廚房煮麵食,由於柴火 潮濕,所以爐火不易生起,煮了很久,麵還沒熟,逆子便頻頻催 促,並且罵個不停。這時在廚房的老母,心中很害怕,才一煮熟 ,便急著端出來,因為太緊張慌亂了,忘了放鹽,逆子大怒,就 將熱燙的麵撥向母親,一時燙傷了老母的雙腳,母親痛苦之下放 聲大哭,鄰居聞聲而來,個個為她憤怒不平。
沒有多久,逆子因煮桐油,也一個不小心燙傷了腳,久久都 沒辦法復原,反而皮破肉爛,看了許多醫生,仍然無效,最後竟 疼痛而死。鄰居都說:「這是逆子的現世報。」只是不知道它來 的這麼快又這麼湊巧啊!
君臣有義(五倫之二)
深得民心的崔戎
唐朝時,有一位名叫崔戎的人,他是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 平)人。他在治理華州時,很受百姓的愛戴,當他要調任的時候 . ,百姓們全部擁上馬路擋住他的去路不讓他離開。當地的父老紛 紛表示說:「只要能讓崔知州留任,即使我們因此而受到死罪, 我們也是心甘情廂的。」但崔戎知道朝命是不可違抗的,於是乘 著夜色昏暗的時候,騎著快馬偷偷的離開華州,後來百姓追趕不 及才只好回去。
如果每一個在位的人,都能得到百姓如此的愛戴,那天下著 生就有福了。
愛兵如己的史可法
史可法字憲之,明朝祥符(今河南省開封)人,事親至孝。
大明崇禎八年,叛賊的勢力已怨竄擾到江准一帶,史可法常在江 北、准河一帶奔馳,指揮各路兵馬典賊兵作戰,在大冷天裡追剿 賊兵,夜裡常露宿帳外,跟一名士兵相倚著小睡片刻,霜落戰甲 已經成冰,他就這樣與部屬同甘共苦,也因為他如此體恤士兵, 和他們甘苦與共,所以大家都很願意和他一塊出生入死,而矢志 不屈於賊兵啊!
輕蔑天民 終受惡報
宋真宗特,有一位名叫鄭清臣的人,他的個性暴躁而且自私 。他在擔任槐里的首長時,常常欺負老百姓,也不愛護老百姓, 所以到了他將轉任的時侯,槐里的老百姓全部站在道路的兩邊, 大聲的罵他。他非常的不甘願,就上奏摺給皇上,說槐里的老百 姓都焉他,請求皇上治他們以平民侮辱長官的罪;真宗看了之後 嘆口氣說:「你當了槐里的縣令,竟然不得民心,在即將灘去的 時候被老百姓唾棄大罵,從這裡可以知道你平日治理的好壤了, 你還敢怨恨老百姓、還想要我下旨去治老百姓的罪嗎?」真宗很 生氣,不但解除了他的官職,並且還將他壓去坐牢。
中庸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可見「眾人是 天」,老天也借由果人的口,讓我們知道我們要如何的改造我們 自已
以禮相待的君臣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一位明君,他知人善用,善納忠言, 以禮來待臣,而有魏微、房玄齡、杜如晦等賢臣輔助。因此明君 賢臣,相得益彰,故有「貞觀之治」的美譽,其中又以魏徵的功 勞算是最大。
太宗極有威儀,群臣對他很敬畏,只有魏徵能仗義直言,只 要太宗一說錯話或做錯事,他總是義正詞嚴的直接諫言,毫不苟 且。魏微是一位博學多才的人,凡是他所知道對國家有益的從來 不會不進言,而且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地步。而太宗對 他所提出的意見也很尊重,無不採納,並且以禮相待他。
太宗立長孫無忌的妹妹為皇后,長孫氏很喜歡讀書,是一位 明理知義、性情溫文嫻靜、以節儉持家、又能尊敬長上、知禮的 女人,是一位難得的賢內助,所以很得太宗的教重。夫婦一向相 教如賓,從不拘泥於小節;遇到國家大事或賞罰大臣,太宗都會 徵求長孫氏的意見,但她總是認為女人主內,不應參與這些一事情 ,所以不管太宗如何詢問,她總是開口不表示意見。有一次,太 宗回宮大發脾氣,他說:「我非殺人不可!」長孫氏覺得很奇怪 ,便問他為什麼發這麼大的脾氣?他說:「魏徵大可惡了!無論 什麼事情,只要他不同意,他總是堅持他的意免,不給我面子, 好幾次在大庭廣眾面前跟我過不去,我非殺了他不可!」長孫氏 聽了之後,一聲不響地默默退出。過了一會兒,換上一套大禮服 ,很恭敬地向太宗行禮,太宗覺得很奇怪,因為他們從來不拘執 這個禮,所以就問她這是為什麼?長孫氏很莊重的對大宗說:「 我曾經聽說君明而臣賢,一國之中有了英明的皇帝,才能產生正 直不屈的忠臣;同樣的道理,就修夏桀、商紂,當然是不容許比 干等忠臣的存在,今天我聽說你有這樣一位忠心耿耿、敢以死相 諫的魏徵,怎麼能不向你道賀呢?」太宗聽了非常感動,從此以 後對魏徵更加的教重了。
又有一次,太宗想到南山去打獵,一切都準備好了,侍從也 都在官外等待著,但是這個消息被魏徵知道了,他馬上趕到官門 前,等大宗出來要好好諫言一番。但是等了很久,還是看不到大 宗,於是忍不住就急忙地進入官內,只見到太宗穿了一身的獵裝 坐在那裏,不像要出門的樣子,於是就請問太宗:「聽說陛下正 想到南山去打獵,現在一切都準備好了,外面的人都在等您,您 怎麼不出門呢?」太宗知道他的來意,於是笑著對他說:「今天 我本想到南山打獵,但是怕你生氣,所以現在已經不去了,你可 以放心回去了。」
後來魏徵死了,太宗非常傷心,失去了一位良佐,太宗很懷 念他,於是常常對左右的人說:「人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 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我時常保有這三寶可以 來防止我的過失,現在魏徵死了,我已經失去一寶了!」由此可 知,唐太宗所以能有「貞觀之治」的政績,使四夷歸順,國泰民 安,完全是因為他能使臣以禮,而魏徵等賢臣也能以禮事君的結 果啊!
以史為鑑的祝壽禮
唐朝宰相張九齡,他是韶州曲江(今廣東省曲江縣)人。唐 玄宗壽誕的那天,群臣都獻寶鏡為天子祝壽,張九齡對玄宗說: 「以鏡自照可以看到自己的容貌;以人作為借鏡,可以知政治的 得失。」於是他就把歷代興衰的道理寫成千秋金鑑錄五卷做為祝 壽的禮物,獻給了玄宗。玄宗看了張九齡的壽禮十分歡喜,並且 對他嘉勉了一番。
平冤減刑合天心
嘉興屠康僖公,初為刑部主事,常往獄中探查案情,遇有無 辜冤獄之人,即簽報案情給主審官,待開庭時,主審官依此案情 審問,無辜之犯人都表心服,因而無罪釋放者有十人。一時京都 百姓都說尚書廉明公正,而屠公卻從不居功。
屠公又再上書陳情日:「京都都有冤獄,那四海之廣,百姓 眾多,必尚有許多冤獄,應該每五年派一減刑官詳加調查以平冤 獄。」皇上准其所奏,屠公也被派為減刑官之一員,有一天晚上 ,屠公夢見了神靈指點說:「你命中本應無子,今減刑之事,正 合天心,上帝特賜你三子,並都享高官厚祿。」過不久,夫人就 懷孕,後來接續生了三個兒子,全都當了大官。
溫言悅色 教導下人
明朝時,有一位名叫沈心松的人,他是袁了凡的姑丈,為人 和樂平易。他的夫人袁氏,同樣奇厚德,對待婢僕從來沒有責備 的聲音。有一次心松有疾,夫人親手倒了一杯好酒放在桌上,預 備做藥引子;僕人文成從外面進來,匆匆忙忙的將酒給倒了,夫 人看到了,就問說:「文成,那是酒啊!你為什麼把它給倒掉呢 ?」文成很惶恐的回答:「啊!我以為是一杯冷水呢!」夫人說 :「你不知道,也不能責怪你,但是以後做事要小心謹慎,如果 不知道的事,要問明白了才去做,要知道,千粒米也難做成一杯 好酒啊!」夫人在說的時候,語氣面容是十分溫和誠懇的,僕人 聽完了以後,很被感動,以後做事也更加小心謹慎了。
貧窮人用餘力外出幫傭賺錢補貼家用已是很辛苦,而主人對 待僕人,總應以慈愛寬厚為主,僕人能夠感恩,自然就能忠於所 做的事;僕人有過,總該以教導為先,如果只是一味的謾罵,使 人心灰意懶,不但有失厚道,而又終究是有損無益的!
不忍誤耕 親挽舟縴
唐朝益昌縣令何易于,因他勤政愛民,所以深受人民的愛戴 。有一天刺史崔朴乘舟春遊,命何縣令徵縴夫前來拉繩索,何易 于不忍耽誤農民春耕,於是親自下水拉縴。剌使問他為什不找百 姓來呢?易于回答:「現在正是春耕的時節,如果要農民來拉縴 的話,恐怕會耽誤了他們的耕作。」剌史聽後非常的慚愧,因此 就匆匆離開了。
枉顧民苦 罷職丟官(反例)
唐朝大歷二年,秋耕的稻子因大雨而受損嚴重,但是渭南縣 的縣長劉澡卻說他的縣裡都沒有稻殼受損。皇上聽了覺得很奇怪 ,就派人到渭南縣去查看,結果受損的稻米竟然多達三千餘頃, 皇上聽了之後嘆口氣說:「身為縣令是縣裏百姓的父母官,應該 是沒奇受損害也要說受到損害,他竟然受到了損害還說沒有受到 損害,這真是一位沒有愛民之心的官員啊!」所以就下旨解除他 的官職。
若一個人只為私利而說謊,終究是沒有好下場的。
不能愛民 自有惡報(反例)
唐朝崔蕘任職觀察使時,只知享受而不知勤政愛民。有一次 人民來投訴乾旱鬧飢荒,他指著庭院前面的樹說:「這顆樹還有 葉子,那裏會乾旱!」然後大聲叱喝著叫人打他並趕他出去。
老百姓看到了,大眾動怒要驅逐他,他只好一路逃難,後來 逃到一問民屋時,因為口渴乞求水喝,誰知這戶人家卻拿尿給他 喝,當下他非常生氣,卻也莫可奈何。
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大家要警戒啊,警戒啊!一切從你身 上做出來的,都會再回到你身上來。」像崔蕘這樣把老百姓當作 賤草的人,自然老百姓也當他是仇人。所以人應當將心比心,愛 人教人,別人才會一樣愛我們。
標籤:
瀏覽次數:
39
人氣指數:
39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敬天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菜根譚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