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理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楞伽經》如來藏說之探討(2)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楞伽經如來藏說之探討(1)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2.11.26  天氣:  心情:
如來藏(tathagata-garbha)是後期大乘思想主流,經「初期大乘」演化而來,在印度,如來藏說的興起,約在西元三世紀,從初期大乘而進入後期大乘的階段。 由如來(tathagata)直譯多陀阿伽陀與胎藏(garbha)兩語之結合,而成一新的語義。如來藏,以後期大乘經為主,在西元四、五世紀中,非常的興盛;有關(廣義的)如來藏說的經典,也紛紛流傳出來。
印度的大乘論師,中觀(madhyamika)與瑜伽二家,都說如來藏說是不了義的,以中觀及唯識的「密意」去解說他。其實這一思想體系,有其獨到的立場,主要是眾生與佛有共同的體性;依此為宗本,說明依此而有生死、眾生,依此而有究竟解脫、如來。

《楞伽經》梵文(Lankavatara-sutra),全名《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楞伽」是梵語,譯義有二:一是「不可入」或「不可往」的「危險處」之意。二是「勝寶」,若做釋迦毗楞伽寶可釋,乃「赤寶石」或作山名或城名解,或寶所成之山城。因為楞伽之語,原指的是一處地名,一般傳說是在今印度東南的斯里蘭卡,即今之「錫蘭國」。隔一保克海峽之錫蘭島,古稱為「楞伽國」,印度傳說,古時此一島國有一楞伽山,山上居住了很多羅剎、夜叉,因此人皆不敢前往,恐被傷害,故又稱「危險處」。此是根據《羅摩耶那詩篇》所說。 又說楞伽是一山名,或是城名,此中不但住有夜叉、鬼王,又有諸大菩薩居住其間。傳說,二千五百多年前,本師釋迦文佛曾到此楞伽山城,為夜叉王眾說法,而宣說此經。

《楞伽經》對中國佛教影響頗大,相傳中國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曾將宋譯本《楞伽經》授與慧可,並云:「我觀漢地,唯有此經,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因而此經成為禪宗祖師傳承所依據之重要經典,達摩以後,直至弘燦無不注釋、讀寫此經,以此經為修禪之藍本。《傳燈錄》記載五祖曾在牆壁上畫有楞伽修定圖,可見到五祖時,也以此經為禪宗主要根據。到了六祖惠能,因聽《金剛經》之「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後,才以《金剛經》代替了四卷《楞伽經》。
標籤:
瀏覽次數:176    人氣指數:1576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具有中國特色的佛教理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楞伽經》如來藏說之探討(2)
 
住戶回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