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1,685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017835
=友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盹睡南天門,忘卻歲月春,忽聞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前人身世原由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訓垂東土指流源,子女返本拜天然
作者:
=友情=
日期: 2018.02.04 天氣:
心情: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一〔2018,02,03筆記〕
【訓垂東土指流源,子女返本拜天然。】
『東土』,就是指娑婆凡塵,是皇極象天。本來無極理天、太極氣天與皇極象天是一體的,故稱三極妙道。三極都是道體,無極全然放光,太極相對交變,皇極幻化生形相。
『流源』,知源流,一為根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知萬物要歸一本。修道要知歸本『流源』。老母娘是『根』,當前祖師們是『源』,我們是『流』。
『本』,本就是『道』,本就是『自然』,實體就是佛性真如。修道子因『信』而知恥於懺悔改過,因『願』而知義於修辦度人,因『行』而知仁於克己復禮。
『子女返本』,原佛子都是老母娘的子女,修道子也是,迷失的眾生也是。『返本』就是歸根認母。
『拜』,此字的訊息導向,指引眾生『皈元』也,也就是最終要與『道』同體。
『天然』,天生自然也。修道不是在訓誡箴言上看懂訓意,認為這就是修道,而是要在看懂後,去落實真修,這才是修道的真義,沒有背離天意『道降火宅』。
道降火宅,說明道是平常心,沒有分別與對立,沒有束縛,沒有添加,行住坐臥皆是道場,沒有污染的生活,極為自然,毫無造作,從絕對層面上直觀,這是佛國的境界。
《五燈會元‧卷四》問:「如何是佛?」趙州從諗禪師答:「殿裡底。」曰:「殿裡者豈不是泥龕塑像?」師曰:「是。」問:「如何是佛?」師曰:「殿裡底。」
趙州從諗禪師說:「金佛不度爐,木佛不度火,泥佛不度水,真佛內裡坐。」主張佛像是泥塑木雕的。但修道子如果以『平常心是道』、『一切法自然』來觀自在,殿堂上的佛像,不離泥塑木雕的本然,一切都有生命,一切都在說法。我心沒有污染,道心顯現,敬神如神在。
『拜天然』,『拜』是行禮俯首至手。『天然』,天然古佛也。『拜天然』,老母娘垂此《訓子十誡》聖訓,時值民國三十年,當時正是明師天然古佛住世期間,故說拜求天然古佛求道得道。
我們都是 無生老母的兒女,來投生東土娑婆世界,有天回去,當然是要回到無極理天才對,怎奈回家之路迷了,都跑到地府去逛逛,然後誤認為娑婆世界是老家,又來投生東土,結果一直因果輪迴不停。
聖訓明確的告訴我們,我們的根本源頭是無極理天,找着金線大道,自然就能順利歸本,當前正是普渡法船大開,正在接引原人上船歸彼岸的時間,三曹普度的大法印令正是天然師尊執掌,禮佛師尊上法船,歸根認母。故說:「訓垂東土指流源,子女返本拜天然。」
【十字街前點靈竅,誡告皇胎力篤前。】
『十字街前』,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應著世上的花花綠綠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六根都是陰竅,都是生死門,人只有靈明一竅是陽竅,是真如門,就是『十字玄門』,這一竅是理天與東土之間的進出門戶。
這一竅通時,百竅通,人這一竅通則神通廣大,簡單講就是人有神通,知道過去未來,因為知道過去未來,故不會做惡事,只行善事,只有善行的世界是大同世界。
修子的我們得道明師一點,目前雖然得這靈明一竅『知而不通』,也不知過去事,但知道怎麼修道來反應未來,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無生老母交代人們從理天來東土世界治凡,治凡就是制定綱常倫理,因為動物只養兒女而無倫常。但是人們來東土卻不肯治凡,所以無生老母有次在三山坡時,把原佛子的仙衣仙鞋收回,把『十字玄門』關閉,所以現在的人「回天之竅」是閉著的,當時無生老母有說:「時候到了普渡時,會派明師來幫各位觀音、羅漢打開這一竅。」
當前正是六萬年來的普渡時期,不是普渡別人,正是普渡自己。掌三曹普渡令旗大印的明師就是天然古佛,故說『十字街前點靈竅』,點開『十字玄門』這一回天之竅,讓修道子明白金光一線歸本返原之道。然而仙衣仙鞋沒順便給,要修道子自己落實修行,自己回天來向無生老母親自領取,故說『誡告皇胎力篤前』。
修道子因緣得道,都知道這一竅被明師一點打開過,只是靈性無法控制自如的自由進出,故無法感到有神通,但因知竅,力篤而修,仙佛暗中護佑我們躲劫避難,也如神通。上天時時加靈增智慧,雖尚未明心見性,但已能明德率性。
【一誡告原佛子細聽根源,金筆動洩盡了天機妙玄。】
『一誡告原佛子細聽根源』
首先誡告原佛子,開宗明義『歸根認母』。
請聽無生老母慈悲細說靈山一脈的根源,物質的世界是如何依此根源幻化演進,在金光閃耀的聖訓上,本末穿連所顯現的天機,在在都充滿著奧妙玄義。
『誡』,箴言也。《訓子十誡》就是原佛子的仙衣仙鞋,隨時都在身上。
『原佛子』是老母娘慈悲對修道子的親暱稱呼,也是對具有原佛子基因的迷失眾生呼喚。『原佛子』就是『本』啊!
元素的最小成體叫『原子』,由知『原佛子』是佛的最小光體。原佛子修道有成,光就會越來越大。但不管光多大,永遠都是老母娘關心的佛子。
原佛子與眾生有何不同?原佛子全然是佛性,事實上眾生最初也是原佛子,只因為下生娑婆東土而迷失,佛性受污染變成識性,落入輪迴,故名眾生。眾生只要修道,漸漸把識性消除,當佛性全然顯現出來,又是原佛子了。
『細聽根源』,理天無時空,只有當下,老母娘不是在訴說一件過去事,所以不是『訴說根源』,而是要修道子『細聽根源』,『根源』也沒有過去與現在,所以第一誡指明『歸根認母』,老母娘所說的每一訓誡語,都是目前修道子當前要仔細聽,確切落實做到的。
由於原佛子迷失東土不知回歸理天,老母娘流血淚頻催寄信,眾生不是麻痺不讀家書,就是在看不懂的情況下草草了事。老母娘非常心痛,再以很白話的語氣,不厭其煩的分成十章詳細訴說著,原佛子要知根啊!理天才是原佛子的家鄉啊!老母娘從沒有斷過的想念著你們原佛子啊!快修道回鄉團圓吧!
『金筆動洩盡了天機妙玄』
文字意思是說,老母娘金光閃耀,鸞筆飛動,把亙古以來,天界未曾顯露的玄妙天機,都公布出來。
『金』,瑤池金母也,就是道場上所尊稱的老母娘。
『金筆動洩盡了天機』,『動』,親自來。(體悟一下,誰該動?)『洩盡』,毫無保留。老母娘親自來告訴我們天時之機,時間已到末劫之春。佛經上說末世一千年,但末劫可不是一千年,是短短的我們有生之年而已。
『天機』,亙古以來未曾公布顯露的天界機要事。天機是指三期末劫,道劫並降,天慈眾生,特別恩賜三極妙道一貫心法,金光一線末後一着。
『妙玄』,道理有粗、細、微、玄、妙。
『粗理』容易說,一般大眾知見都能奉行的道理是粗理。『細理』要詳細說,修行受持戒律,眾善奉行,這是細理。『微理』是自心體悟的境界,冷暖自知,他人已很難說清。『玄理』是落實明德覺行的印證,一般人只見表相了。『妙理』含藏三世因果之種子緣,肉眼莫見,就更無可口說了,除非上天直接告知。
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唯有精進修道可遇可得。
『金筆動洩盡了天機妙玄』玄妙意,末劫緊迫,老母娘慈悲親自教化,訓文中含藏玄妙義,要仔細體悟動起來。
《皇母訓子十誡》不是在說故事,是老母娘慈悲的在指明歸根之道。人生就是一段逆旅,這逆旅就是歸根之旅,修行就是逆行,不隨心意喜好同流合污,一切依天理道德為依歸。天恩天機毫無保留,修道要仔細體悟,落實精進啊!
【憶當初天未分混沌未判,杳冥冥無人我空空一團。】
『憶當初天未分混沌未判』
文字意思是說,想當時,最原始之初,天地還在混沌中,尚未分出天地。
『憶當初』,憶,母憶子,強調『憶』,《訓子十誡》從『憶』開始,沒有憶,原佛子就無法歸本。『憶』就是原佛子回鄉歸本的燈塔。天地混沌,杳杳冥冥,老母娘用『憶』的光照亮歸本的回鄉路啊!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憶』是本訓書的關鍵字,母憶子,子憶母,連線是真如門,是歸鄉路。母憶子,子不憶母,斷線是生死門,是輪迴路。
『當初』,時間點也。上一元的『亥』會是末會,是混沌期,但不能說是『當初』。這一元的『子』會是初會,子會已判,已在開天了,不能說『未判』。『當初』,這時間點應是『子亥』交接扣合的那一剎那,時間是○時,居中,不前不後。妙!『子亥』交扣正是古合同。
『憶當初』,老母娘恩賜每位原佛子,各隨身帶一個『十錦囊』,就是『古合同』,如今應都還在,怕的是,不知忘到什麼地方去了。
『天未分』,無極理天是永遠清淨明慧的,沒有分與不分。這裡『天未分』講的『天』,是指『太極氣天』與『皇極象天』都未分顯,都尚在無極理天的孕育中。當時太極氣天的陰陽尚不調和,在劇烈運動中沒有標準,雖有陰陽之感,尚未成就兩儀。兩儀是陰陽兩個不同的集合團體。兩儀尚未運行,故說『天未分』。
『天未分』,天心未分。老母娘在天憶兒之慈心,從沒有分開過原佛子,時時都掛憶著原佛子。
『混沌未判』,未判是說尚未分辨區別也。當時大地四時不調,動植飛潛難以生存,東土沒有生跡。混沌本身就是一種孕育,把氣象春夏秋冬混沌一番。劇烈的混沌,動植物很難活下去。但適當的混沌,調好以後,自然生機顯現。
『憶當初天未分混沌未判』玄妙意,老母娘慈悲的告誡原佛子們,母子連心,就是古合同啊!老母娘憶兒之心,從沒有離開過你們,都永遠憶著你們原佛子啊!
理天是不受時間及空間的區隔限制,時空是象天的維度,人世間才有。人間的時空是不能倒轉回頭的。當話頭從『憶』啟動時,『天機』就已打開,奧妙就已產生,告訴我們修道子,時間雖不能倒流,但『真修』的般若覺行,一樣是沒有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一切的『妙玄』都從『憶』開始,憶『當初』就是回溯『根源』。
『杳冥冥無人我空空一團』
文字意思是說,當時的娑婆東土現象,看上去幽暗深遠,整個的空空曠曠,沒有人煙。
『杳冥冥』,『杳』字的象形文義是,夕陽已經落到樹梢下,寓意沒有訊息的現象。『冥』字的象形文義是,冖是覆蓋,六是陸的假借,表示太陽已落下地平線,寓意天都黑暗了。『杳冥冥』,寓意時間已經過了六萬多年了,老母娘盼望著,可是天都要黑了,卻盼望不到原佛子回鄉的訊息。
『無人我』,寓意修道不可以有分別心,普渡是要一視同仁的,如若執著在人相、我相上的分別心打轉,這樣會黏著於娑婆幻相,落入東土輪迴啊!
《金剛經‧大乘正宗分第三》佛說:「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空空一團』,很多『空』結成一體叫『空空一團』。空表示『無』、虛無,兩個空變成『有』、有空。空代表『○』,變成一團代表『一』,『○』和『一』的合和產生『妙有』。
『空空一團』,寓意五蘊皆空。五蘊者,色、受、想、行、識。色也空,受也空,想也空,行也空,識也空,全部都空,空空成一團,變成一,一就是道,修道也。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杳冥冥無人我空空一團』玄妙意,已經是夕陽的環境了,天地都要收束了,為什麼都盼望不到原佛子回鄉的訊息呢?原佛子啊!不要再有分別心,執著娑婆東土的幻相,把五蘊皆空,快快修道回鄉啊!老母娘都憶念著你們原佛子呢。
老母娘告訴我們修道子要憶,憶要放空心念,放空才能有所得。靜時的空是杳冥冥,動時的空是不着人我相,動靜空空一團,緣起性空。也就是說,要回到『當初』的境界,第一步要修『空』,空中一切平等,空中沒有『人、我』,當修道子心中沒有人我分別時,只有隨緣了緣,這就是『當初』的情形。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二〔筆記〕
【九六億原佛子先天同聚,無憂愁無煩惱自在安然。】
『九六億原佛子先天同聚』
文字意思是說,九六億的原佛子在極樂國一起相聚著。
『九六億』,天之極數用九,地之極數用六,『九六』,代表陰陽男女的數相。『億』,人的心意很自在安然稱作『憶』。『九六億』是指含天地之數的靈子。
『原佛子』,靈性只顯露佛性,沒含藏識性。原佛子都是老母娘的佛子,由老母娘所分化,本性是佛。昧於因果(含藏識性),就落於善魂、惡靈之別名。
佛有佛號,為什麼佛子只統稱『原佛子』,佛是無量光、無量壽,佛光普照眾生,原佛子的光只一點點,只能照亮自己。迷途的眾生沒有光,只有氣,最糟糕的是黑氣。修道子依修行程度也會有光,只差光能不足,故孟子說:「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先天』,『先天』的相反詞是『後天』。先天、後天不是指某地是先天,某地是後天,也不是指某教是先天,某教是後天,而是指自心的心念,跟老母娘的慈心相同,全是道心,元神用事,稱為『先天』。
反之,有雜而不同,識神用事,是人心,稱為『後天』。全是惡念惡行充滿,什麼天也不是,是血心,是禽獸。
『同聚』,同聚不是成群結聚,是指原佛子們都與老母娘同慈心,都沐浴在老母娘的慈光裡。
『九六億原佛子先天同聚』玄妙意,天理用九,純陽為義。地理用六,純陰為禮,陰陽調和,禮義齊全,則任何地方都是先天,都是與母娘同聚。
修道子只要心意與老母娘慈悲心相同,當然也是沐浴在先天裡。修道子都想時間到了能回理天,現在不趕快懺悔自己,放任雜識叢生,怎麼能恢復為原佛子!什麼是最勝義懺悔?如顏回之好學、不遷怒、不二過也。
『無憂愁無煩惱自在安然』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在先天,沒有憂愁,沒有煩惱,自自在在,平平安安。
有造惡業的惡因,就會有等同受報的憂愁煩惱,難以自在安然。
雖然善業善果受報很快樂,但也不是究竟,報盡還是會輪迴。唯有三輪體空,把善業轉識成智,轉為善緣,成為無記業,不受輪迴著力,才是究竟。
『無憂愁』,眾生在造惡因時,當下盲目的自我快樂,等到事後要受惡報時,才知憂愁,並且愁中帶恨,恨為什麼受惡報。
前生之事,我們今生普通肉眼看不到,雖然或許前生就已回應在前生受報,然而造惡的果報,一定是會成為來生的命程。這時間的過程,產生盲恨。
如何才能無憂愁?雖然不造十惡就能得無憂愁,但是這是短暫,還有輪迴隔陰之迷的壓力,還要恆常的力行十善才是真正的『無憂愁』。恆常的力行十善,這是菩薩的資糧。雖然佛說菩薩也是眾生之一,但菩薩離佛不遠矣。
《中庸》第十三章,孔子說:「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又說:「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佛說力行十善,聖言忠恕之道,相同啊!都離佛聖不遠矣。
『無煩惱』,煩惱皆因強出頭,強出什麼頭?爭名奪利啊!知足就不貪,知足不貪就不會生三毒,沒有三毒就不會有五蘊。每個人的福報都不同,但知足相同,知足就會無煩惱。眾生沒有憂愁,人人沒有煩惱,這是大同世界啊!
『無憂愁無煩惱』,重點是要恆常,原佛子當初是無憂愁無煩惱沒錯,但現在呢?淪為眾生也無憂愁無煩惱嗎?不是!不是!是因為落入眾生,不知沒有明天,故不知憂愁,不知煩惱也。反倒是,害的金母五更悲淚,修道子要負相當責任的!
《瑤池金母五更詩》:
一更裡,淚盈腮,滿腹愁腸鎖未開,只為嬰兒投下界,九十六億入凡胎。兩會龍華未滿載,渡回四億上瑤台。到而今,九二殘靈沉孽海,不知何時得回來。故所以,淚盈腮,肝腸欲斷哭哀哀。
二更裡,淚如絲,咽喉哭斷叫嬰兒,憶自靈根投下世,六萬餘年自不知。奪利爭名心已死,迷花戀酒性何癡。到而今,大道傳來人不識,見娘忘記別娘時。故所以,淚如絲,垂簾空寫斷腸詩。
三更裡,淚汪汪,望兒一見母神傷,榮華富貴層層網,酒色財氣堵堵牆。九品蓮台兒不上,甘心地獄拜閻王。到而今,眼前血水紅波浪,洶灘頃刻罷慈航。故所以,淚汪汪,這回錯過莫主張。
四更裡,淚難乾,殘靈墮落苦千般,娘在瑤池親眼看,紅塵滾滾罪如山。洶灘苦海怎上岸,皆因財色把人栓。到而今,指出玄關功九轉,互相違逆當嬉頑。故所以,淚難乾,別娘容易會娘難。
五更裡,淚難收,煞氣漫天布九州,凶災遍地魔風吼,林刀草劍取人頭。想要親身把兒救,奈何九二未曾修。到而今,快快懺除諸罪咎,倘再遲延命必休。故所以,淚難收,望兒早上渡人舟。
《五更詩》是原佛子下凡塵,忘了當初誓言回歸,在娑婆東土胡搞不回,讓老母娘看了傷心痛淚,母娘慈悲所放下的一條修道金舟『彌勒佛號』。
『自在安然』,『自在』,逍遙也。『無憂愁』自然能自在。『安然』,前後一樣,悠然閒適,『然』有長長久久之意。『無煩惱』自然得安然。
『自在安然』是大同世界的寫照,當初原佛子的環境是如此,未來白陽天也是如此,都是極樂國。當前是白陽肇始,末劫之春,迷失的眾生在黑暗中而不自知,或可得短暫的無憂愁,卻不能有永久的安然。
『無憂愁無煩惱自在安然』玄妙意,老母娘呼喚迷失的原佛子們,要力行十善才能無憂愁啊!要知足不貪才能無煩惱啊!恆常力行,自在安然啊!。
極樂國不是只有在天上,人間也將成極樂國,成大同世界也。當眾生真修而無憂愁無煩惱時,老母娘就自在安然,大同世界就成立。
修道子要立起標竿,我們不是聖佛神仙,無法教化普羅大眾,但引渡自己的家人及周遭親朋好友求道修道,總是應該要吧!只要自己勵行綱常倫理,那怕只是落實八德的其中一個字,也會有成就的。
【仙兄弟仙姊妹母身常伴,隨母來隨母去不離身邊。】
『仙兄弟仙姊妹母身常伴』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都是一母之子,都是兄弟姊妹,都隨侍在老母娘身邊,常伴老母娘。
『仙兄弟仙姊妹』,神仙的本體是無形相的,為度化眾生,所以示現男女相給眾生做標則。原佛子都是仙體,雖尚未證蓮花佛位,但一樣是沒有男女相的。如今示現男女相,示現皆如一家人,都是兄弟姊妹也。
原佛子是仙兄弟、仙姊妹,就是告知大眾們,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原佛子,都是兄弟姊妹啊!人們應都要互相遵行『悌』道,怎可為了貪婪而互相殺戮,變成仇人而互相輪迴角色互換。『悌』是回鄉見母的資糧之一,不可少啊!
『母身常伴』,『母身』是什麼?是慈悲的金光,無遠弗屆的金光,東土也普照著老母娘的金光。『常伴』,恆常的沐浴在老母娘慈光裏。
『母身常伴』這句話是老母娘在指點我們,要盡孝道啊!老母娘慈悲的呼喚著,臨凡東土的原佛子們!要盡孝道,回鄉常伴老母娘啊!
『仙兄弟仙姊妹母身常伴』玄妙意,仙兄弟仙姊妹雖是仙體,一樣要盡『悌』與『孝』。修道子們!要盡孝悌啊!快快修道度人,一起精進修持回鄉,要歸本回到老母娘身邊,不要讓老母娘操心啊!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天道不離人道,度人求道修道就是最大的孝悌之道。
『隨母來隨母去不離身邊』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都隨母來隨母去,隨侍在老母娘身邊。
『隨母來隨母去』,老母娘就是道光,原佛子不能沒有老母娘的道光,就如人類不能沒有陽光一樣。隨母來隨母去就是不離老母娘的道光,但隨母來隨母去做什麼?不是去享受,是去受教育也。『隨』是追隨,追隨中來學習修道也,老母娘帶著原佛子到各境界實習,學習綱常倫理,儲備下凡治世,治世有成回鄉領蓮位。
《禮記‧大學》子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又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綱常倫理看似簡單,『三綱五常』看似幾句話而已,實不簡單。『來、去』就是『知所先後』,要把綱常倫理落實『知所先後』而達『止於至善』,不是一蹴可幾,這是聖人之學。老母娘大慈恩啊!教化我們聖學,隨母來隨母去就是學聖學。
『不離身邊』,道不可須臾離身也。《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者也,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天命的本體是性,『隨母來隨母去』是率性修道,修『知所先後』,故說道不可須臾離身也。
『隨母來隨母去不離身邊』玄妙意,綱常倫理是聖學之基,學道修道,學無止境,要知,道在身藏。
濟公活佛寶訓:「嘗聞修身之法,以理心為本,成人之道,以正己為先。斯知法源心會,道在身藏。苟捨心而求法,何異望空而撲光,枉己成人,不啻瞽者而笑盲。」
修道子的修道法門就是聖宗,聖宗就是落實綱常倫理。怎麼落實?《暫訂佛規》的願懺文說要時時懺悔己心,行為舉止都不離母心,這就是落實的唯一路線,這是『幸受真傳』。
【極樂國任逍遙隨意玩耍,乘青龍跨彩鳳無量尊嚴。】
『極樂國任逍遙隨意玩耍』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在極樂世界逍遙自在,隨興如意的玩耍。
『極樂國任逍遙』,在《阿彌陀經》及《南華真經》裡解說的很清楚。
《阿彌陀經》佛云:「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莊子《南華真經•內篇》第一篇是逍遙遊。逍就是消失,『逍』就是指很小的境界。遙就是遙遠,傳到很遠的地方去,範圍很大,『遙』就是指很大的境界。
『清旦』就是『逍』。『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就是『遙』。即以食時,還到本國。就是『任逍遙』。
《達摩指玄寶錄》達摩祖師曰:「一粒種子可以長出一棵大樹,這都是因小而大;一棵大樹生出許多小種子,都是因大而小。樹既能小而大,大而小,故能成其器。世人學道也要能屈能伸。隨緣而修的人才能夠得到真道味。」『小、大』者,『逍、遙』也。
《中庸‧序》子程子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其味無窮,皆實學也。善讀者玩索而有得焉,則終身用之有不能盡者矣。」
『隨意玩耍』,『隨意』,不貪才能隨意,沒有貪執,自然產生也。『玩』,從研習中精進而有心得。『耍』,顯出溫文敦厚。
《阿彌陀經》佛云:「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極樂國任逍遙隨意玩耍』玄妙意,在極樂淨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原佛子如是,修道子亦如是。
修道子們如何『極樂國任逍遙』?無論是在大境界或在小境界,都能夠自由自在的悠遊,身處貧窮或身處富有都以滿足之心面對,都把綱常倫理落實圓滿。如何『隨意玩耍』?追隨聖佛菩薩度人,正己正人,成己成人。不負母心,這就叫做極樂國任逍遙隨意玩耍。
『乘青龍跨彩鳳無量尊嚴』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乘著龍,騎著鳳,感到很滿足。
龍、鳳都是人們的吉祥物,都表尊貴,龍、鳳又是菩薩的坐騎,能乘坐龍鳳必是佛菩薩,必是聖賢,聖賢就是『無量尊嚴』。
『乘青龍』,『乘』字的象形文義是,人很穩的站在四隻腳的木頭上,寓意修行圓滿。『青龍』,青之位在東,生五常的仁。龍屬金,位於西,結五常的義。所以『青龍』寓意五常的仁義。
『跨彩鳳』,『跨』字的象形文義是,邁開兩足大大的超越,寓意涵養包融。『彩鳳』,彩是光彩,耀南方,養五常的禮。鳳為坤屬水,藏於北,蘊五常的智。所以『彩鳳』寓意五常的禮智。
『無量尊嚴』,『無量』居中主『信』,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表示無窮盡也。『尊嚴』,莊重威嚴。
『乘青龍跨彩鳳無量尊嚴』玄妙意,五常德無量具足,顯現出莊重威嚴。
修道子都知五常德,仁義禮智信琅琅上口,但五常德不在文字上,不在語言上,而是在行動上。道降火宅,落實綱常倫理自然就五常德俱足。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三〔筆記〕
【不懼寒不懼暑無束無管,無陰陽無對待至理純然。】
『不懼寒不懼暑無束無管』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不怕寒冷,不怕酷熱,不受到冷熱的影響約束。
『不懼寒不懼暑』,寒、暑是自然現象,沒有寒暑,表示四季如春。大同世界是天地四季如春,人心也四季如春。單獨大地四季如春容易,仙佛舉手之勞可成,加上人心就難了,人心難測呃!
『不懼』就是老母娘前訓句所說的『無憂愁無煩惱』。『寒、暑』是大地的兩個極端現象,此處寓意人心的惡與善,也是兩個極端現象,惡者輪迴地府,善者上昇天界。當然,惡絕對要摒棄,善則要保持,因為久善成習,必有機會成真。
為什麼說善惡也會懼?因為尚未成就聖真之前,『執著』的善惡都不離輪迴種子,故會懼。如何超脫輪迴而不懼?落實老母娘所說的訓誡,抱持『隨母來隨母去不離身邊』,也就是落實綱倫八德,道德不離身邊就不懼。
《中庸‧第二章》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中庸‧第六章》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不懼寒不懼暑』寓意『中庸之道』,指不偏不倚,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也。
『無束無管』,『束』,不自然,不自在也,束的壓力來自於自己內心。『管』,約制也,管的壓力來自於外來束縛。『無束無管』的世界就是無為而治,人人遵行綱常倫理,四維八德,國家雖有法令,等同沒有法令一般,因為人人不會失德而逾越。
『不懼寒不懼暑無束無管』玄妙意,行中庸之道,自自然然,沒有壓力也。
修道子披星戴月,為道奔忙,成全人的機緣一到,哪分寒暑。先天大道,後天哪能束縛的了,雖然後天上有各種不同的生活工作環境,畢竟修道子都會以中庸之道圓滿它。
『無陰陽無對待至理純然』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都已離陰陽對待的意境,處在一片至理純然的極樂國裏。
『無陰陽』,天地不離陰陽,這裡的『陰陽』,純粹表示對立循環的關係,並不表示對與錯。
『無對待』,因果是對立循環的,造因必循環得果,在受果時接受認同前因,歡喜受果後就終結。如果受果時帶恨,恨是業力,等同再造新因,又會再次循環為果,如果一直帶恨業,則一直循環於命程,不可不慎。『無陰陽無對待』指的是沒有惡因果業力。
『至理純然』,中庸之道就是『至理』,至善就是『純然』。
『無陰陽無對待至理純然』玄妙意,沒有惡因惡業,至善寶地是純然無為的。
憶當時,理天裏沒有相對待的事,只有『禮』,禮、理和合,故說『無陰陽無對待』。當今,人間有陰陽、有對待,有對待就會有因果,有因果,不慎就會落入輪迴。所以修行人不批評,不抱怨,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至理分明。甚至於有時背黑鍋,吃苦楚也甘之如飴,這就是『至理純然』的下手功夫。
【暇無事任遨遊先天妙景,悶倦來或執棋或將琴彈。】
『暇無事任遨遊先天妙景』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清淨無俗事,到處遨遊極樂國的妙景。
『暇無事』,『暇』,時間有餘裕而從容不迫,有寬大義,簡單講就是『心靜而應』。『無事』,清靜無為。『暇無事』是說一切遵行理與禮,自然沒有因果惡事。
所謂清靜無為不是枯坐,無為而無所不為也。『暇無事』很神似口頭語,「有事嗎?」「哦!沒事!沒事!」『沒事就是有事,有事就是沒事』,沒有因果干擾事,就是無事也。
故,修道就是暇無事,學習做佛事就是暇無事,教化眾生也是暇無事,六度萬行都是暇無事。社會工作不離道心,生活行為不違道德,看似俗事,也都暇無事也。
『任遨遊』,『任』,勝任擔負,依願而行也。『任遨遊』是禪定,修道守玄是靜禪。動禪中,聖佛菩薩奉母命度化眾生,而原佛子則在精進學習受教化,儲備學成下凡治世助道,教授佛帶學生原佛子去有緣淨土洞天參玄體驗一番,這是發願心的任遨遊。
濟公活佛寶訓:「嘗聞修身之法,以理心為本,成人之道,以正己為先。斯知法源心會,道在身藏。苟捨心而求法,何異望空而撲光,枉己成人,不啻瞽者而笑盲。」
『先天妙景』,『修身之法,以理心為本』,內果也。『成人之道,以正己為先』,外功也。身心進入內果與外功,覺悟出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就是先天妙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法藏比丘言:「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這是法藏比丘所發的第一大願,國無惡道願。『佛剎具足不可思議功德莊嚴』就是先天妙景,而玄門就是人身的佛剎。
《皇母十三嘆‧第四嘆》老母娘說:「說起來大道妙無窮無盡,大千界按洛書好似棋圍。河圖現洛書出現出三易,得明曉先天易理本無極。一貫用太極變無極為體,一生二二至九二九歸一。此乃是先天數確實真理,或萬事與萬物不離乎一。先天理雖無象萬物發育,無即有有即無終久歸一。大千界雖有象無中而有,有形者有象者理本無極。」
『先天理雖無象萬物發育』、『有形者有象者理本無極』,這就是『先天妙景』。
『暇無事任遨遊先天妙景』玄妙意,靜度己,清靜無為。動度人,從天上來臨凡,所發的愿心把它落實,就是最大的先天妙景。
臨凡娑婆東土,人生就是一段逆旅,修道子克己復禮是任遨遊,正己正人是任遨遊。這就是遊山玩水,這就是行仁啟智,多麼愜意的任遨遊,都是先天妙景。
『悶倦來或執棋或將琴彈』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的心如感悶倦,下下棋,彈彈琴,解悶倦。
既然能遨遊先天,何來悶倦?再說執棋,神仙都有他心通,這盤棋雙方怎麼下?所以說訓誡箴言的真義是玄妙的。
『悶倦來』,『悶倦』之意是「納悶為何輪迴而不知疲倦」。與佛有緣卻不知修行的人,在佛看來都是患有『悶倦』病,所以佛是大醫王。『來』,尋覓到有修道緣的人,修道子的度人機緣來了。
《阿彌陀經》佛云:「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出和雅音』,度人也、修道也。
『或執棋』,『執』字的象形文義是,『幸』為罪犯;『丸』是用手拘捕。『執』字寓意,發現有錯過要立刻懺改。自己有錯過,懺悔改過,有緣他人有錯過,循循善誘,所以『執』是正己正人之意。
『執』字隱含度人時執守中庸之道,不趨極端,也不會不及,終至度人圓滿。『棋』,棋規也。
『執棋』,寓意克己復禮來引渡有緣人求道修道。棋有棋的規則,度人是實務,有如下棋,讓每一棋子走應該走的路。教化不同命程的修子,如何自己做好標竿,又能使對方不再犯戒律,大家修道圓滿,歸根認母,這要雙方都用心。
『或將琴彈』,寓意齊家修道。《詩‧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就是如鼓瑟琴、和樂且湛。
『琴』,是古代五弦琴樂器。『琴』字兩王平等站在當下,有影射師尊師母兩位明師。
『彈』字,也有影射兩位明師,『弓』指天然師尊,『單』指單縣,指月慧師母。
追隨明師修道要落實修行,究竟證果,不然追隨只是落入名相,最後祖師還是祖師,眾生的我們還是眾生的我們。
《皇母十三嘆‧第七嘆》老母娘說:「為的是辦的那三天大事,辦收圓扶聖基末後一場。此乃是古難逢佳期良日,有志者莫辜負忙上一忙。東西馳南北奔尋訪賢士,尋有緣訪有份輔助道場。渡盡了九六子一體赴上,龍華會早設備瑤饌瓊漿。但等那原子至名懸天榜,三曹慶理天賀狀元兒郎。」
『琴彈』,尋訪知音有緣修道賢士,大家來輔助道場,渡盡九六子一體上龍華會。
『悶倦來或執棋或將琴彈』玄妙意,正己正人,對外度有緣的親朋好友求道修道,對內修身齊家、度家人共修大道。
修道子於修辦道中有時會碰到盲點(悶倦),可以多多參悟戒律聖訓自我導正(執棋),或是朗誦經典箴言沐浴佛光(將琴彈)。
【吃的是仙桃果瓊漿玉液,穿的是登雲鞋仙衣仙衫。】
『吃的是仙桃果瓊漿玉液』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吃的是蟠桃仙果,喝的是瓊漿玉液。
『吃的是』,寓意精進修內功也。聖佛不需要食,眾生需要食。原佛子在極樂國,尚未證道成佛,故有食之相,禪定修心也。
《阿彌陀經》佛說:「舍利弗,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祴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佛說『食時』,就是午時。『飯食經行』,午後禪修,從心意下功夫也。
『仙桃果』,『桃』如『心』,『果』是果位。《全真妙理》呂祖曰:「所謂初心者,即固有之心也。所謂始意者,即朕兆之意也。」『仙桃果』,良心果也,寓意光明的仁德,也就是指良心仁慈。
『瓊漿玉液』,寓意信德。信在五常居中,統四方而兼萬善,仁義禮智信具足也。怎麼說呢?瓊漿玉液是聖佛神仙喝的仙品,人間哪有?但是人如果能修五常道德,仁義禮智信具足,自然希聖克賢,如同神仙,不是等同在喝瓊漿玉液嗎?
《道鐘警明》燃燈古佛曰:「靜坐時,舌尖塔在上齶,別名天橋,此時有甘露,別名玉津,乃自家之真水,不生不滅之長生水,則吞入腹中。」所謂甘露玉津,就是指靜坐時口中生的津液,又稱瓊漿玉液,醫學說津液中含有『返老還童』的生長荷爾蒙『腮腺激素』。
修道首在平心,不躁急,少憎怨,懷感恩,求精進。煉性唯賴靜氣,靜能生智慧,時時反省,常常懺悔。平心靜氣就是活神仙。
『吃的是仙桃果瓊漿玉液』玄妙意,平心靜氣修內功,具足仁德,落實仁義禮智信,發揚五常德。
《聖帝大解冤經》因由品第一:「琉璃普利子係瑤臺之珍,天外之寶,玲瓏玉樹,花放如五色祥雲。須千八百年始一花一果,可與蟠桃同稱仙粒。赤龍上供,並獻 帝君, 帝君誇贊不已。聞之仙聖得服此果一枚,則精靈之氣,同日月光明。」修道子修辦道而蒙上天恩賜平安,有如得日月光明之精靈之氣庇佑,亦如同飲瓊漿玉液矣。
修道靜度己,守玄在『定靜』中得『安』,這安就是瓊漿玉液的精靈之氣。修道動度人,精進修辦道,上天恩賜功德,這功德就是仙桃果。
『穿的是登雲鞋仙衣仙衫』
文字意思是說,原佛子穿的是仙鞋、仙衣。
『穿的是』,寓意行外功,廣修善德,引保度人。
『登雲鞋』,『雲鞋』是指可以在雲上行走的鞋,神仙鞋也。『登雲鞋』,寓意修道度人,外功具足,證道天界也。
『仙衣仙衫』,仙佛的罩衫,寓意佛光普照也。
聖佛不須穿登雲鞋仙衣仙衫,聖佛是一團佛光,因為人的識念需求,由而感應幻化各種『相』出來給人看。觀音古佛就有很多相,男相、女相、老相、少相、羅漢相、菩薩相、佛相。
『穿的是登雲鞋仙衣仙衫』玄妙意,真修真行的修道子,受老母娘的佛光普照,受仙佛暗中佛光護庇而平安。
修道大德落實修辦,披星戴月,如穿雲鞋仙衫,如上天下地一般,不辭辛苦也。我們修子追隨修道,沾老母娘及仙佛的光,又沾大德修辦的光,也一樣能如穿仙衣仙鞋般,得平安也。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四〔筆記〕
【論無極為聖域至善寶境,靜而應通萬化萬類根源。】
『論無極為聖域至善寶境』
『論』,結論也,所說的話都成為理義,亙古不變。這裡是指老母娘前面所說的十六句訓誡箴言,「一誡告原佛子細聽根源,……,穿的是登雲鞋仙衣仙衫。」只要落實這十六句訓誡箴言的玄妙義,何處不是無極理天之境。
『無極』,未有天地之前先有道,道者,無極之實相也。無極者,應『道』於萬類的動力也。
《道德經‧冲和章第四十二》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者無極也,二者太極陰陽也,三者皇極天地也,三生萬物,天地生萬物也。無極居中,蘊含太極與皇極,故說無極『一』也。
《道鐘警明》無極瑤池老母曰:「玄關者,無極也。『一』字而已。天為大周天,人為小周天,雖有大小之分,內理原一也。天之一,在無極,人之一,在玄關。何謂一?能成萬物也。」
南無燃燈古佛曰:「天失一,星辰亂度,地失一,山崩海枯,人失一,日日輪迴,所以一之得失,最關重要如上。人能得一,復命歸根,還其無極聖地,會合本來真面目,乃萬殊歸一本,可斷輪迴之苦也。」
『為』,治理也。『聖域』,聖德之邦,是聖不共淨土,完美無垠的聖佛地。邦國為『域』,這裡是指極樂淨土。極樂不是盡極享樂,是指落實真修而不昧因果稱極樂,由知極樂淨土沒有輪迴也。
『為聖域』,是指修道子把本心參贊化育為聖德寶地。修道子半聖半凡,凡者,生活在凡界人間也,如果念念都用聖意,必希聖克賢也。
大同世界是無極直轄的極樂淨土之一,所謂大同世界,不是上天在娑婆東土設一個大同世界讓人們來居住,不是這樣,人要居住,就要人自己造。
大同世界的實相是,娑婆東土的眾生們,以老母娘前面所說的十六句訓誡箴言,真修實德的落實,自己的本心就是大同世界,接著,因緣所處的外在環境就化成大同世界。
以內心為無極理天的大同世界,才是真正的大同世界。就譬如『滿足』兩字,不在錢財的多寡,而在內心的知足也。
為什麼說娑婆是聖凡同居土,不是天上的聖賢來居住稱作聖,地府鬼魂來投胎叫做凡,而是指人心落實聖德是聖,追求名利是凡。同一個娑婆東土,聖心、凡心的人都有。
『至善』,至德之善,佛性也,純陽元神也。
『寶境』,就是指人身的十字玄門,是自性真人的出入門戶。
《修道五規》老母娘開示:「五規摘要曰善先,行一善,又一善,善善不二止至善。至善至也母無罣,行到至善五規全。」
《倫理寶訓》靈妙天尊曰:「至善不同行善者,救貧不能救非人。聖人為善行至善,成己成人正心身。誠意正心曰進善,以前之惡不圍身。積德累仁功修下,誠心實意格聖神。指點至善所居處,方明真假是非分。現今天開宏文運,真寶不惜傳世人。」
『論無極為聖域至善寶境』玄妙意,落實老母娘這十六句訓誡箴言,你就是無極的一分子,不管你所處何地,都是聖邦,落實的秘訣,不離每個人的自身寶地,十字玄門。
修子的我們與原佛子都在求學,在受教育啊!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佛子,不是佛,是佛就證道成就了。人類孩兒不是也要上學求學嗎!原佛子求什麼學?學養『浩然之氣』,為下凡治世做準備。人間的修道子求什麼學?一樣也是學養『浩然之氣』,為歸根做準備。
『靜而應通萬化萬類根源』
『靜而應』,『靜』似不動,但靜中蘊含一切。『應』字是雁聲相應,這裡是指老母娘慈悲心放光,應眾生之苦厄也。
道是○,是實相,無極是☉,是『一』,是實用,靜中應化萬類,所以說無中生有也,這是無極之能『靜而應』。
《道理新介紹》無線癡人說:「無極本無聲臭,視而弗見、聽而弗聞,原不可說、不可名;惟既追述,使人知有根源,不得不強為之名。」可知,無極是根源,但用肉眼是無法看到,只能用修道的法眼覺悟之。
我的師父常告誡:「○是實相,☉是實用,人是未來佛,人心中有一自性主人,用那一點就是真人,這一點就是人的玄門。」
『通』是神通,但不是神奇障眼人的幻化神通,而是慈悲心與天心聖德和合,感而遂通。『通萬化』,神靜如鏡,來則應,去則不留,沒有染着,自然通達萬化。我們人心如能常清靜,一樣也能通達萬化,怎奈會染着,心動攀緣就是染着。
『萬』是數字單位,雖非代表最大,但『萬』是古來常態應用最大,例如『四億五千萬』,古時說成『四萬萬五千萬』。說到『萬類』,細參真是無限大,人類是一類,動物也只是一類而已,動物包括太多物種,故說『萬類』寓意是指『全部』。
『根源』是指『道』。『萬類根源』,是說天地萬物,動植飛潛,古往今來一切都不離『道』,都是『道』所化。
『靜而應通萬化萬類根源』玄妙意,道生無極而應化萬物,道就是根,無極就是源,娑婆東土只是應化而有,原佛子要知根源,要落實真修回歸,歸根認母啊!
修道子參悟而知,象天萬物,一切都是無極靜中應化而有,無極是一切山河大地,動植飛潛的根源。人類也是無極應化而有,而人們心內的一切識,也都是由八識田中所幻化而來,故說一切五蘊(色受想行識)是應化中的幻化,虛中之幻,要回歸的根源在哪裡?靜之無極也。
【自從那交子會氣數已到,為母我命七佛治理坤乾。】
『自從那交子會氣數已到』
無極理天是靜,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對待,但孕育在理天的太極氣天與皇極象天是動的,是會運轉的,例如房子不動,人住在裡面,人會動。
無極應化太極,太極化生皇極,孕育天地萬物,運轉中的時間與空間無限大,空間統稱為『宇』,時間統稱為『宙』。宇宙的運轉,每人所處空間有限,只能以『時間』算制為紀錄,但天界空間無限,是以『氣數』為記錄基礎。
人們時間計算單位最大為『年』,最小單位為『秒』。天界氣數計算單位放大到『元』,天界為便於紀元,乃在無窮延伸的時間中,取天地循環終始為一『元』,「元」以下又細分『會、運、世、年、月、日、時』等單位。
一元十二會,一會三十運,一運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時辰。一元十二會,是以十二個地支代表十二會的名稱,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會是一萬零八百年。
『交』,陰陽相應謂之『交』,時間也。
『交子會氣數已到』,上一個元的最後一會『亥』會是混沌期,混沌是一個大融合,天地人及萬物都先模糊後消融,不存原來的形象。終於氣天的天運循環進入新的一元,新氣數又要開始了,故說氣數已到,又交接到新一元的『子』會時段了。
『自從那交子會氣數已到』的悟參:時間是循環的,會『交子會』當然也會走到『交丑會』、『交寅會』、…。『氣數已到』當然也會走到『氣數已盡』,這就是時間與空間的堆疊,只要有『時間』就會有循環。
人們二十歲出社會,都想升官發財,滿懷希望的盲衝,篳路藍縷,到六十歲退休,這時應是修心養性,頤養天年的時候。如果這時才想創業,已是晚矣!
春天播種,夏天成長開花,秋天正是結果收成的時刻,如果秋天才要播種,冬天一到,怎來得及開花結果?
當前正值白陽天盤,應運於『未會』。時空正是此元會的入秋,道劫並降。秋風瑟瑟,考魔重重,是收束的時候了。眾生經過六萬年的因果輪迴,輾轉到今天秋分,應是要靜下心來修道,人人克己復禮,正心修身,過大同世界的日子才對啊!
可是,眾生卻認為仍活在春天的時光裡,三毒熾盛,貪婪享樂,不懼因果,不知修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是敢作卻不敢當,不對劫苦甘之如飴,反而劫苦一到,滿懷恨意,都是別人的錯,恨東恨西,唉!結果又是一番輪迴矣。
老母娘告訴我們:「交子會氣數已到。」修子的我們,要一葉知秋啊!總是有天會循環到『交未會氣數已盡』。唉呀!今天正是『未會』時段,大災難重重,萬教齊發,邪說橫行,道劫並降。老母娘慈悲眾生受劫苦,故敕命彌勒佛收圓普渡。
『為母我命七佛治理坤乾』
『坤乾』,是指天地間的事。人活在天地之間,天之事、地之事,也都是人之事。
『命七佛治理坤乾』,老母娘敕命七位佛接續掌理氣天及象天,治天、治地、治人。也就是聖王治世,立下綱常倫理。天地人三才一理相同。
七佛,赤愛佛、生育佛、甲三春、酉長庚、空谷神、龍野氏、繼天佛。七佛就是我們眾生過去的導師,教育我們大同世界的綱常倫理。今生,我們或許都忘記了祂們佛名,但綱倫已經深深植在我們的腦海八識田中,這就是大恩啊!
『綱倫』簡單講就是『忠、孝』,克己復禮就是忠,立身行道就是孝。落實克己復禮、立身行道,自然就會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
『為母我命七佛治理坤乾』要悟參,老母娘說這句話之義,就是要讓這世界成為大同世界,讓原佛子都有一處修行歸本,回鄉認母的環境。今天綱倫大備,聖宗清明,可是眾生如果不落實綱倫,真是辜負啊!
老母娘血淚書信一封封,這不是讀書求學問,是要落實真修的金光一線,老母娘怕我們看不懂,不知如何修道,又敕命三佛臨凡做標竿,掌收圓普渡,指導我們真修法門,又敕命諸天仙佛神道設教,諄諄教誨。收圓普渡的時間有限,快快把握啊!
【萬八載氣數足天始成就,又待至丑會滿地始完全。】
『萬八載氣數足天始成就』
『萬八載』,一萬零八百年,一個『會』的時空。此段時空是指『子會』。
『氣數足』,陰陽的兩股力量平衡叫做氣數足。陰陽不是善惡,但陰陽的兩股力量會互相拉扯,強的會把弱的吞噬,力量平衡才能運轉。
例如地球繞著太陽轉,不是太陽不動,而是地球與太陽依中心點互繞,中心點因近到太陽內部,所以我們看不出來對中心點互繞。
對居住的環境來說,『氣數足』乃指生存的條件足夠,例如氧氣足夠,在空氣中的比例也剛好,純氧則生物不能生存,二氧化碳太濃也不適,有毒雜氣過高也不行,空氣太熱或太冷也不行,水氣不足也不行,可見要『氣數足』是多麼不容易,如果容易,那不是每個星球隨時都可以住人?
『天始成就』,此『天』者,象天也,人們實質生存的舉頭大氣天。天興雨,吸陽光,擋紫外線,燒隕石,保護生物生存,天之德也。
『又待至丑會滿地始完全』
『又待至丑會滿』,又經過一萬零八百年,『丑會』的時空也過了。
『地始完全』,地殼運動,分出海洋與陸地,成就不同生物生存基本環境。但是,要『完全』則不容易,地震、沼澤、火山爆發、土石流、沼氣、水災、旱災等等,都會影響生存條件。
看似大地一切具備,但是如果條件有而分布不均,人也難生存,我們可以參考比對,太陽系完成於四十五億年前,如今地球可以適合人居,為甚麼其他星球不能?這就是大地之德也。
天地人合為三才,天德具備,地德具備,也要人德具備才行,所以老母娘慈悲敕命原佛子投凡做人,行德綱常倫理,敕命七佛來治世教化,教化如何正確行持綱倫。當天地人三才全德具備,不但人間大同世界,而且天地相通,歸本無垠,一念相通。
修道子,眼看如今災難重重,人德這一環必定出問題了,眾生不趕快反省,自作孽就會失去一切。而身負度人心願的修道子,則更需要加倍用心啊!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五〔筆記〕
【清氣升為天盤佈置星斗,濁氣降凝為地湖海山川。】
『清氣升為天盤佈置星斗』
當初,在混沌的環境裡,混沌中充滿著靈子、炁子與質子。靈子有親和性,都會與炁子、質子相感應。感應結果,質子有了靈氣,而且會隨炁子感應升降,旋轉運動。
在靈子的親和性作用下,『清輕』的質子與靈子相融合、受炁子的導引,漂浮在虛空中,覆蓋在大地地表為空氣,這就是『清氣升』。
『濁重』的質子與靈子也是相融合,受炁子的導引而結合成『體』,團聚成為地球,這就是『濁氣降』。
這裡『清、濁』不是代表善與惡,雖然惡念、惡事有些場合用『濁』來代表表達,但這裡『清、濁』是表『質子』的比重變化。質子『比重』愈低愈清輕,質子『比重』愈高則愈濁重。
物質相感的是『氣』,但陰陽相感的不是氣,是『炁』,所以虛空無『氣』而有『炁』。萬物都懸浮在虛空中,虛空不是物質現象界的『有無之無』,是『妙有』,妙有什麼?妙有『靈』與『炁』。
因為靈與炁都看不到,聽聞不到,故人類說它是『無』。如果是無,則陽光之光波怎麼從虛空傳射過來?星球怎麼浮在虛空?
『清氣升』,空氣是較輕清的『質子』,但一樣會被重力所抓着。集結成大氣層天,覆蓋在大地的地表,向下融於大地,向上承接虛空。
人的眼睛瞳孔是圓的,看東西就如在看望遠鏡,看的是個圓的畫面,移動眼球(望遠鏡)就能看到更多周遭範圍,不動則只是一個圓盤面。
『為天盤』,人站在地上仰望天空,眼睛不動,大氣層天就如一個圓盤一樣。《禮記‧大學》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天空就是一個大盤銘,時時刻刻都在指點我們歸根返本。只要生命地球存在,蒼天盤銘就不變。
『佈置星斗』,星斗歸位在宇宙虛空,是上天的造化。上天要在人的頭上布置星斗,這是人類智慧永遠難以達到的,只有天能。雖能,子會開天,也要一萬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可見難度有多高。
宇宙虛空羅列無限億億個星球,有的本身發光,有的反射光,有的是不發光的暗體。發光有強有弱,而且距離地球有遠有近。要讓每一位地球人仰頭看天空,看到的都是相同的星光位置,都有相同的光感,非常非常難。
大氣層的厚薄,空氣中不同氣體的濃度,加上人造廢氣,都會影響光的穿透度。地球在自轉,又繞太陽公轉,宇宙的星體又是自己也在轉動移位,而且星體也有生滅消長,這一大堆的時空變化條件,要讓地球人在任何位置仰望天空,古今有感一同,難上加難。
這些超難度,上天都能一一克服,但最大的變數卻來自於人類眾生本身,人類的無明,無始以來的業力,當下的貪嗔癡,在在都影響著大環境星斗的佈置。
上天布置星斗的用意,不是要讓人們閒閒沒事來欣賞,有人會暇無事一直抬頭看天空?上天是要讓眾生認清修行返天的方針,故以南北兩極為宗緒,布置星斗為盤銘。
『清氣升為天盤佈置星斗』玄妙珠璣,上天慈悲在天上佈置星斗為圖騰,指點人們從人道修行回歸天道的法門路線,呼喚眾生快快仰觀體悟。譬如北辰垂象,眾星拱之,紫微乃天之樞,太微的妙奧,星宿的指玄等等。
人之『性』即為天,附於人身曰『心』,而心生萬法。
心乃人之紫微,為人之中樞,萬法如眾星,心正萬念正,如北辰眾星拱之。心惡念雜,因果業力如影隨形,身不由己,接著心也自害。故堯聖傳舜聖『允執厥中』,這就是修子的『清氣升為天盤佈置星斗』。
『濁氣降凝為地湖海山川』
『子會』一萬零八百年,混沌開始有別,虛空漸漸不再模糊不清,因為重濁之質子,逐漸依重力向中心點集結,大氣層天漸漸清明。又經『丑會』一萬零八百年,大地山海也造就完成。
『濁氣降凝為地』,比重重濁的質子結合成原子,組成分子,最後集結成為體,當集結體大到可以獨立運行成為星球,這星球就是大地,至於適不適合居住,那又是要另外一番成就了。
『凝』,凝字從『冰』部首,『疑』是未知定止,故『凝』指從不定止轉為知定止的過程。物質世界,氣態活潑,液態流動,固態定型。氣體轉換為液體,再由液體轉換為固體,這過程稱為『凝』。
『湖海山川』,大地是蘊含『水火』的環境,沒有水,不能帶動固體流動,沒有火不能發揮液體昇華。『湖海山川』就是環境,有如廚房的燒飯鍋功能。水遇熱蒸發為氣體雲,下雨從山川流回湖海。
『湖海山川』也告訴我們一個『源』的道理。人人都要體悟,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當然,修子在先得後修之下,都知道十字玄門,但本來面目是什麼?說一字即不中,只有明心見性者冷暖自知。
浮在虛空中的星球很多是死星,它們只有物質現象,沒有生命現象。生命物質三要素,水、陽光、空氣,也就是水、火、風,但由什麼來凝?『道』也,凝而成活星。
『濁氣降凝為地湖海山川』玄妙珠璣,天地是一大因緣,人身也是一大因緣。在輪迴中迷糊投胎死生就是混沌,有天緣份到了得道,修道體悟,遵行綱常倫理,落實眾善奉行,終達至善,這就是『清氣升』。諸惡莫做,達到自然無惡念,這就是『濁氣降』。
人之『命』即為地,身體有命即有人生,有身體好修行,結聖胎化生為仙佛,永續長生。人身五臟六腑就是人的湖海山川。
人要性命雙修,修『性功』要『七返九還』,『七』為『禮』,就是指『坎中滿』,克己復禮,改惡遷善。『九』為『義』,就是指『離中虛』,己達達人,盡心修辦。『返還』要用『命功』,落實綱常倫理、四維八德,這就是修子的『濁氣降凝為地湖海山川』。
【至寅會天地交日月合照,會陰陽和氤氳萬類生全。】
『至寅會天地交日月合照』
『至寅會』,時空來到了『寅會』時期。
《易經‧說卦傳》:「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是乾坤,乾坤上下二爻相交,不離正位,天地的真理是永遠不變的,故說天地定位。水火是坎離,抽坎填離,不相衝突,是人人歸本之道,故說水火不相射。
『天地交』,天地交泰也。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正有序,萬類吉祥也。
前一『元會』的最後『會』是『亥會』,『亥會』的混沌現象,是不適合人居的。時空轉到了本元會的『寅會』,天地混沌的現象已化除,天地之相自己不會再有變動。天地交融,萬象和諧,人得天地之德,福德積聚,瑞氣添增,大同世界之瑞象肇始也。
『日月合照』,日月同光也。同光交替,前後合照。周天星宿與地盤位移的變化,太陽日行一度,大地半球為日照,另半球必為黑夜,大地萬物白天成長,夜間生息,周而復始。
『天地交日月合照』是說天地同德,日月同光。普照大地,云云萬類,一本天恩。
『會陰陽和氤氳萬類生全』
『會陰陽』,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會,福祿永貞。大地為靜、天寰為動。地氣在下,必得日月五星之德光下照,始有所化育。陰陽二氣相濟,自然福祿永貞。
『和氤氳』,天有象、地有形,星宿在天成象、山川在地成形,皆氣使然。二氣氤氳,上下相和,參贊化育,燮理陰陽。
『萬類生全』,地盤恆靜、天盤恆動,天之所臨,地之所盛,形止氣蓄,萬物化生,氣感而應,德澤萬類。
修道子於生活中克己復禮為仁,禮之根基為綱常倫理,舉手投足不違仁,是日照。每日三省吾身,懺悔己過是月照。五根『眼、耳、鼻、舌、身』使意念叢生,念念導向正就是『會陰陽和氤氳萬類生全』。
看到『至寅會』,就要一葉知秋啊!當前的時空是來到『未會』,依理是已經大同世界了,可是世間所垂象的都是水火刀兵之災,而且都不是短暫。戰爭的地方一直戰爭,人民流離失所,沒有戰爭的地方人民互鬥不和。水災泛濫不停,相對他地又是乾旱無水,沒有食物,再加上地震、風災不斷,一點都不像是大同世界。
為甚麼是如此?天光不再照了嗎?大地不再負載了嗎?都還跟『至寅會』一樣啊!那問題出在甚麼地方?重點是人們的科技達到顛峰,這是大同世界的標準,但人心卻反道敗德,一直朝腐敗推進,這樣子祈求生活會變好嗎?會得安和樂利嗎?
無論如何,雖然他人之心變不好,但修道子都要做好標竿,精誠不懈的來影響他人向上,來挽回世間頹勢,畢竟,這是修道子的責任。因為,神仙是安住在天上,但大同世界是人要居住的地方。天不言,地不語,同修大德們,大家互拉為道啊!
【此即是先天妙開闢之本,無極靜太極動皇極坤乾。】
『此即是先天妙開闢之本』
理天、氣天、象天統稱『天』,『先天』者,未有氣天、象天之前的理天也。之後妙有了氣天、象天,就稱為『後天』。先天是靜的,後天是動的。
『先天妙』指『道』也。理天的本體是『道』,理天的精髓是『妙』。理天之主宰是老母娘,而理天之動能是聖佛。
說到妙,思想上感覺似有,但是看不到,聽不到,觸不到,用人類的儀器也偵測不到,人們把妙歸為自然現象。
就譬如細胞分裂,用儀器看的到分裂,但什麼力量使之分裂?沒人知道。修道子雖知道是『道』的玄妙,但也只是知識上知道而已。
道,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中庸》第十二章:「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及其至也』,奧妙之至也。
『開闢之本』,開闢是動能。道之妙,在無中會生『妙有』,妙有中再生『有』,接著都是『有生有』,妙有是『不滅定律』的,但從『妙有』中再生之『有』就不一樣,是『有生滅』的,一直循環繁衍與淘汰。
『無極靜太極動皇極坤乾』
道是○,是靜,妙有是☉,是動,是無極一也。道與妙有都是不生不滅的,所以說道與無極是一體的,是不生不滅的,是實體,是經典上所說的『真』,是永恆不變的。
『無極靜』,無極理天的本體是道,是靜的。靜而應,應中生妙有,應化出動的太極。
『太極動』,太極的結構是陰陽,是相互循環的動態。太極在陰陽循環動中化生兩儀,接著兩儀化生出世界萬物。
『皇極坤乾』,皇極是循環動中的物質萬物。
這樣解釋看起來一時會分不清,有點亂了,用比喻就能看清楚:
太陽與地球是兩儀,兩儀生萬物,兩儀的背後是什麼力量推動生萬物?無極『道之能』也。父母是兩儀,父母生兒女,是什麼力量生兒女?無極道之能也。無極不滅,兩儀之後則生滅也。
簡單的說,道生妙有是無中生有,兩儀以後是用物質組合成器物,背後的力量都是『道之能』。我們稱道之能為自然。
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先天妙開闢之本』,那就是玄門理域之真人,也就是佛性也。
為甚麼這真人不是回歸無極理域,而是落入輪迴苦趣?因為人們把佛性包裹上一層三毒貪慾,變成『類似生滅』之四不像。佛性不滅,但又不能回極樂聖境,看似有沾染會生滅,卻又落入輪迴苦趣而不滅,一直受生老病死輪迴之苦。
今天不但眾生受輪迴之苦,生活環境也被眾生破壞殆盡,災難重重,大劫隨後,等同環境要滅了,沒有環境眾生就不能生存,但眾生不知沒有明天,尚在醉生夢死當中。
老母娘慈悲眾生,敕命彌勒佛收圓普渡,聖佛大聲疾呼,飛鸞闡教,發揚聖宗,方法單純簡易,只要落實綱常倫理就能上雲城躲劫。綱常倫理首要就是忠孝,忠是克己復禮,孝是孝悌敬天。
忠孝取其心,不必多花一毛錢,落實即是。不知眾生是不懂還是搞不清楚?話說回來,這一切都是修道子的責任,修道子總不能說不知吧!修道子有口有手腳,周邊的人喚不醒,這責任是無法推託的,起碼總要影響家人,做到修身、齊家吧!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六〔筆記〕
【道即理理即道虛靈之妙,道生一一生二二又生三。】
『道即理理即道虛靈之妙』
《道德經‧觀妙章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玅之門。」
『道』,是表示宇宙萬物尚未形成之前的真理,也表示虛空之間,一切有形世界與無形世界的原素。因此人類是難以使用語言與文字,去形容它,去描述它。用語言文字表達只是『道』的表相而已,不是永真之『道』。
『名』,是指宇宙萬物還沒名字之前,才是真正永恆不變的名字。一旦人類給它立個名字,這只是人的巧立名目而已。
故,無名字前,才是宇宙天地的原始。當有了稱名,就悟覺『道』是萬物的母親。
人的心靈在清靜無慾時,才能觀察出一切萬物的本來面目。如果心中充滿慾望,所觀察到的只是萬物的外表而已。
清靜與滿慾,這兩種不同心境,所觀察到的,當然就有不同的見解看法,這就是『玄』。如果再深入去探討,便可進到『妙』的理域。
道是○,是空,理是☉,是一。『道』的玄妙是應化。『理』是永恆不變的真理,『道』與『理』字雖不同,但歸本相同。
『道』之本體是清虛靈能,清虛靈能的妙用是永恆不變的真理,故說『道即理理即道』,也就是說『道、理』之『體、用』是一體和合,統稱『虛靈之妙』。
人生也顯虛靈之妙,生活就是道,綱倫就是理,遵行道德就是虛靈之妙,這就是人生,這就是修道,人生就是修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又生三』
『生』,《周易‧繫辭傳》:「天地之大德,曰:『生』。」韓康伯注:「施生而不為,故能常生,故曰大德。」生之義,育創性命,蘊創開物,自強不息,玄妙變通,綿延長存。大德之義,敦仁存愛,繼善成性,亦剛亦柔,趣時顯用,亦動亦靜。
《道德經》老子曰:「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不自生乃無為也。天地不自生而蘊融生命,包容萬類,尊道存德,通變化裁,原始原終。
道生一,一生二,二又生三。《道德經》太上道祖示:「道的造化總原理是這樣的:道為萬物之本,但是道本無名,強名為『一』。
由一而分為二,則是有了陰陽,有了陰陽,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數。
有了『二』數之後,就開始有了對待,有對待必有兩端,如善惡分別,有兩端必有中間的中心處,所以『二』就開始成為『三』數。
因此易經的數理,就以『三』為生數,而演變的。一切飛潛動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為萬物了。」
『道生一』,一者無極也。『一生二』,無極應化太極也。『二又生三』,太極生化皇極坤乾,皇極坤乾乃天地日月。『三生萬物』,在天地之下,萬類生焉。天地之大德曰生,這就是『虛靈之妙』。
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是誰?這『未生我之前的本來面目』不是指今生的『我』識,也不是指前生的『我』魂,而是指亙古從未生之前的『那個』原佛性,那個先天妙開闢之本。『一』也。
人也是『道』所成,修道尊理行道,得『一善』拳拳服膺,引保度人,度一、再度二,又度三,修身、齊家、治國,行道之妙也。
【一本散萬殊栽自無入有,其奧妙是神仙亦難盡言。】
『一本散萬殊栽自無入有』
『一本』,『一』的『本體』就是『道』。『散』字的象形原意是說一個動物從樹林中消失看不見。『一本散』是說『道』是實體,但因散放,放大到彌六和,人只是滄海一粟,只緣身在此山中,所以不知廬山真面目。
『栽』之原意,定經緯也。『萬殊栽』,萬類形不同,都是『道』的栽育,眾生修道都能成,沒有例外。人類為萬物之靈,得天獨厚,更不用說。玄門一竅,大道之天窗,真如門也。可惜人慾充滿,三毒五蘊熾盛,有如得到青光眼,有眼看無。
『自無入有』,大道清淨無為,應陰陽,化乾坤,『有』,萬相生焉。人因道而有,父母成就我們的基因,道成就我們的佛性,故易經說『三五成性』。
萬殊要歸一本,其理相同。但不是反過來『自有入無』,而是『從有中修無』,『從無中證有』。得道是有,落實真修,恢復佛性入於清淨,是修無。佛性看不到,看似無,依聖宗綱倫真修,克己復禮,正己正人,證果就是有。
『其奧妙是神仙亦難盡言』
『奧妙』,是說道的玄奧靈妙,應化萬類,無為而為。
『神仙亦難盡言』,道的奧妙,雖貴為神仙菩薩,也難說到圓滿。修道子們,就更不用說了。這句訓誡語,老母娘是要告訴我們這意思嗎?絕不是!老老母娘是要告訴原佛子們,修道歸本,一條金線的奧妙啊!
『道』散於萬有之間,對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是殊勝到隨時都在左右,不離不棄,就如顏淵所言:「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人類所有一切的『有』,都是無為的『道』所賜,但人們感覺不到祂,這就是人們的『無』啊!
修道子落實修道,這就是『自無入有』啊!修一分,天賜三分,精進、再精進,落實三分,天賜十分。這『分』是佛的慈光啊!這種奇緣奧妙,真的是『神仙亦難盡言』。這一切都是沾老母娘哀憫眾生,沾祖師的悲愿,沾師尊師母的大德。
所以這二句訓誡語的重點,不是在講神仙盡言不盡言,是在告訴修道子們,從迷入覺就是自無入有,萬覺皈一,落實聖宗綱倫真修,無形中得到的慈光加被,靜中冷暖自知,他人說不清的。
【天既成地既立萬物齊備,東土裡無人烟缺少女男。】
『天既成地既立萬物齊備』
『天既成』,象天已成就,北辰七政,日月合照。
『地既立』,大地已建立,四時輪替,風調雨順。
『萬物齊備』,萬類齊育,物種完備。包括一切礦物、植物、動物。
這句訓誡箴言『既』是關鍵字,如果是用『天已成地已立萬物齊備』則表示過去之事,但是用『既』則表示過去、現在、未來都一樣,對修道子前後都有期望之意。也就是說老母娘慈悲的盼望原佛子快快修道,歸根認母之心,過去、現在、未來都一樣慈悲不變。
『東土裡無人烟缺少女男』
『東土裡』,娑婆人間也。
『無人烟缺少女男』,文句看似是說沒人,實際不是這個意思。人也是動物之一,人無仁義之心則與禽獸無異,跟動物一樣,私慾充滿,互相殘食,沒有倫常。
『人』者,仁也。『烟』是上升的,代表信號。『無人烟』,沒有『仁』的訊息,人間充滿弱肉強食,黑氣上衝霄漢,只有縷縷怨恨上達天聽。天是一面大鏡子,反射下來,吃虧的還是人,腳色互換,一樣是苦。
『缺少女男』是說東土世界所缺少的,是落實綱倫仁德的男女。本來男女有別,長幼有序,現在變成強者為王,隨心所欲。前面訓誡箴言有說到,『為母我命七佛治理坤乾』,治理什麼?教化綱常倫理也,就是因為缺少這種信行倫常的女男之故。
事隔六萬年後的今天,北辰一樣眾星拱之,日月一樣光明輪照,物質文明,科技發達,但現時的社會一樣缺少『仁義』,綱常倫理一樣不明,問題的環節出在哪裡?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曰:「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當前在教育識字之下,人人都知道德,但垂象卻是亂象,怪事多!
東土裡萬物齊備,有動物、植物、礦物。人為萬物之靈,怪!就欠仁義。
人子們家庭圓滿,事業如意,身體健康,怪!就欠修行一念。
聖佛菩薩普渡功行,萬事俱備,只欠眾生伸手來接,怪!眾生就是不接。
收圓普度當前,大道普放,訓誡箴言齊備,五教聖人聖訓經書隨手可得,道降火宅,修行普及,修道子的責任重大,要做好領頭羊,追隨祖師大德落實真修。標竿做不好,就會產生失序的怪象,可不慎乎。
【那時節為母我無奈之處,方捨我九六子齊落凡間。】
原佛子永遠待在極樂國不是很快樂?仙兄弟仙姊妹母身常伴是很好,但這樣不求自立成長適合嗎?原佛子如何成證果位?如何在老母娘的理天建立證果仙境?
動物媽媽把小動物生下來,動物媽媽會保護牠,教導牠生存之法,之後長大就會讓它獨立生活。
人們把兒女生下來,一樣會照顧他,教育他,等他長大成人後,也希望他能獨立,只是父母與動物不同之處,父母都希望孩兒獨立後,也能常在父母身邊。
在老母娘的理天建立每位佛的淨土,這理論等同人間兒女長大後,獨立工作生活,又能隨侍在父母身邊盡孝的理論一樣,是多麼的完美重要。
原佛子在極樂國受佛教育,修持完竣,不管是綱常倫理的禮節禮儀,善惡區別的因果不昧,或是度化眾生的環境模擬,一切該有的知識都具備,唯一缺少的是實際考驗,但實際考驗最嚴苛困難,因為,考試題目未下來之前,誰都是未知。
『那時節』,原佛子首次下凡東土的那次時空。原佛子的佛化教育完成,正好東土裡缺少『仁』,當然就要下凡東土治世。這可從二方面來說。
一來,東土完成,東土尚是凡土,還不是淨土,大地雖靈,但人為三才之一,沒有人的治世則不能成就淨土。靠植物、動物很慢。植物落地生根,傳動不易,動物則靈智不足,況用四肢走路,有其不便之處。
原佛子受過佛教育,為萬物之靈,下凡東土治世,當然是最正確的。
再來說,原佛子的性本善,那時節的原佛子雖然佛化教育完成,但畢竟還是佛的學生,還住在佛師的光淨土裡,沒有自證的佛光,這樣就不是究竟。就如孩兒長大成家立業,要有自己的住屋一樣。
原佛子要去新環境落實所學,去成人,去親民,東土是一個新天地,落實『性善』才會有光,有自己的光環,有自己的實證仙境,這才能達至善。
『為母我無奈之處』,老母娘也知道東土處處荊棘,實際環境誘惑最危險,可是原佛子只有佛性,沒有度眾功德,缺此不能成證果位。而救度眾生這一門功課,又是原佛子自己要去修得,不是老母娘憑空賞賜。
老母娘可以憑空賞賜嗎?當然可以,但老母娘慈悲不會這樣做。為什麼?老母娘是我們的大家長,老母娘就是我們的總教育長。老師考試學生以區別學生用功程度,天上人間是一樣的,如果不須考試,哪來眾生?哪來佛?
『九六』,《仙界遊蹤》鍾離權仙翁曰:「九六原靈並非九十六億原靈之謂。昔時易經本用六、七、八、九之數,六、八屬陰,七、九屬陽,陽進陰退,陽順陰逆,故七進九為老陽,而陽遇七不動,故動用九不言七。而八退為六,陰極則變,故陰用六而不用八。陽為乾,陰為坤,故九六代表乾坤,亦即泛指宇宙中所有的原靈佛子,非指僅九十六億之謂也。」
『方捨我九六子齊落凡間』,老母娘慈憫原佛子,但又不能不治東土,故捨九六原佛子齊落凡間治世。東土危險重重,雖無奈,但可以克服。
《稱讚大乘功德經》:「新學菩薩但應親近久學大乘多聞菩薩,為於無上正等菩提,所種善根速成熟故。」修道子尚未成證果位,就是『新學菩薩』,新學菩薩要如何治凡?要時時親近聖佛菩薩聖言,落實聖意,也是修道子的修行方針。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七〔筆記〕
【屢次的差原佛東土而下,來一次返一次不肯治凡。】
原佛子是靈體,不是肉體,原佛子有神通,仙衣仙鞋就是祂們的神通,也是祂們的法器,仙鞋是神足通,可以行於天地之間,仙衣是保護衣,可以不受傷害,而且仙衣仙鞋又是回天的信物,所以來去自如。
《家鄉信書》:「想東土當初的少男無女,隨母來隨母去不離娘親。有老母那時節無奈之處,無奈何纔捨了男女嬌生。」
『屢次的差原佛東土而下』,那時節,東土裏只有弱肉強食,沒有綱倫道德。老母娘指示原佛子下凡東土,就是為了來凡間參贊化育,成就綱常倫理道德的大同世界,落實燮理陰陽,把原佛子的幼靈,修證成佛聖實體。而且,不是只有差一次,多次啊!
『治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聖佛是經過臨凡,把凡心修持成證果位,證得佛聖實體,這過程是『治凡』。當人人都『治凡』時,大同世界就成就了。
『來一次返一次』,人間成就大同世界,成為理天直轄人間淨土,原佛子往返天界與大同人界之間,往返自如,這是多麼美好,這就是老母娘恩賜原佛子仙衣仙鞋的目的,也是原佛子孝順老母娘所必須的。當然,基本上是要原佛子落實『治凡』。
『不肯治凡』,原佛子在極樂國,已學會如何善養浩然之氣,如何善養自己的光,奉老母娘懿命臨凡東土,穿著仙衣仙鞋,具神通神格,輕輕鬆鬆的下凡看看,回頭又返回天上極樂國,沒有落實『治凡』。
為什麼不肯治凡,主要的是,在極樂國自在安然,一切無慮,產生不須再精進的假相。再說,有現成的仙衣仙鞋保護,就不能體悟臨凡治凡的奧義。
是有『來一次返一次』,但每次來,不肯在世臨凡,不肯治凡入聖,無意把東土成就為大同世界,達到人我雙贏。
原佛子沒有成長就沒有永恆之光,沒有恆光就沒有自己的仙域,雖有神通,這是一種外在仙衣仙鞋的神通,非自性神通,靠外在的神通不是永恆真理。
再說,原佛子不同於成證果位的聖佛,具足不生不滅的境界,原佛子只是具原佛性而已,未經琢磨,不能發光利他。
原佛子在天上的逍遙,若不再經過一番試煉,必會黯淡自性,懈怠退轉道心,故來東土考驗磨練,讓佛性復萌,自性發光,以達不生不滅,這是天意。但如果臨凡只有考察,知而不行等於不得。
原佛子在極樂國,隨母來隨母去,所接觸到的都是聖,都是正面的『識』,所以原佛子的佛性不會變質。現在奉命臨凡治凡,接觸到凡,有可能參雜負面的『識』,尤其『屢次』就有可能產生不妙。
至於『屢次』是多少次,老母娘慈悲知道。東土是一個滿是荊棘的地方,危險重重,稍微一不慎就會迷失。老母娘讓原佛子屢次來,屢次回,這也是一種學習過程,看清東土的瑕疵處,記在心中,下次來才知從何下手。
但『屢次』不是無限次,超過負荷就會染着娑婆習氣,怕的是因此墮落於東土而不回。
『不肯治凡』是不孝的行為,起初或可有理由,太多理由就會養成惡習。為了讓原佛子認清娑婆東土現象,初幾次的『不肯治凡』,老母娘慈悲都沒有責備。當然,原佛子看到東土而害怕,與無心東土治世,這是兩種不同的心態,老母娘也知道。
原佛子尚未成證果位,雖具佛性,但心還不精純,會受凡塵干擾變動,所以臨凡治凡,就是勵志綱倫。《論語•學而》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綱倫首要孝悌,孝順老母娘,把東土迷失的原佛子都度回來就是『悌』,這就是孝悌。
《論語•顏淵》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皆兄弟就是皆佛性也。當時這種不想費心制定綱倫,淨化為大同世界的心態,時空換成當今修子的我們,我們真的會把他人,當親兄弟姊妹看待?真的會嚴守悌道來引保渡人?『悌』是修道子必修的一們功課啊!
人為萬物之靈卻在輪迴中死生,每次生死中都只圖當下快樂,不求脫離輪迴,明知治凡就可以成聖賢,聖賢之行是逆行,是苦行,是先苦後甘,然而就是不想先苦,因為分期付款是先享受啊!《將進酒》李白:「古來聖賢皆寂寞。」是有幾分道理的。
【無奈何為母我造下血酒,三山坡哄醉了菩薩佛男。】
『無奈何為母我造下血酒』
『無奈何』,原佛子自認有仙衣仙鞋,不必治凡也可回天,故臨凡不治世,誰也無奈何。卻不知沒有考試就沒有分數,如此原佛子永遠只是『原佛子』,怎能昇華結聖胎,修成為佛菩薩?
『為母我』,老母娘就是主考官,造下這次原佛子的第一次考試,考場設在三山坡,考題『分別善惡』。這是原佛子的福氣,考及格,一路順風,考不及格,送十樣寶貝勉勵,再努力用功。
當前人間修行,說到考,考官就是『魔考官』,沒血沒淚,考題參雜惡因惡果,唉!常常在無奈中以悲苦作終結,不慎就會掉入輪迴。
『造下血酒』,『酒』,《說文解字》東漢許慎:「酒者,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也。又曰:酒,造也,吉凶所造。」
『酒』,『水』加『酉』。『酉』為秋門,地氣收閉之象,乃萬物皆成就、成熟,故說飽也。半『水』半『酉』為『酒』,故有「就人性之善惡」之說。
《家鄉信書》老母娘曰:「千囑咐萬商量不下東林,定計策纔撇下我兒原童。咬中指鮮血流美酒造下,三山坡哄醉了羅漢觀音。」
又曰:「有觀音合羅漢全不解意,一個個淨水池玩耍洗身。」「嚼母汁喝母血全當美酒,一個個醉迷了三山坡中。」
又曰:「噴一口無形氣遮天蓋地,挽神郎差下去九條青龍,把母家元氣酒一齊收了,兒女們酒醒來還在水中。」
『血』是延續生命的主要生存要件。這句訓言所說的『血』是老母娘的先天元炁。老母娘是一靈真性,獨守其中,統含陰陽之元炁就是寶血。
《結緣聖訓》悟陶真仙曰:「彼此早將亦誠獻,打成一片振精神,日後共欲瓊漿宴,復飲仙醴醉德心。」
酒在天界稱仙醴瓊漿,仙醴乃元氣甘泉,故又稱長生酒,飲多體不醉,德心益發。
人間的酒乃『凡酒』,古時以水果搗成汁,放在甕裏一天讓它微發酵,稱一宿熟,汁澤濁而甜,乃禮待貴賓的飲品(類似在果樹上熟透的水果柳丁,吃起來有輕發酵的酒味)。
當今酒市場乃大眾商品,用蒸餾法製成,酒精濃度很高,汁清透明,沒有營養價值,飲易醉,嗜酒會上癮,重傷肝。
『凡酒』是激發物,小適量或可活絡血氣,嗜飲會上癮(無意義),飲醉了會讓人迷亂本性。尤其花酒更屬劣者之淫液狂藥,每每酒後錯亂,造成不可收拾之傷害。
仙酒與凡酒是兩種不同物,就如雞肉與素雞是兩種不同物,雖然它們名稱品相類似,但類似歸類似,卻是完全不同。
『造下血酒』,『血酒』寓意『生命元氣』,會激發生命力,原佛子喝了血酒,臨凡東土就有生命元氣,勇敢擔當治世。另者,原佛子曾臨凡東土,潛意識或有東土酒相,當然,執着酒相貪飲是會醉的。
『血酒』還有一個更大意義,原佛子喝了血酒,身體內流著老母娘的寶血,母子連心,兄弟連心,所謂打虎親兄弟,打仗父子兵,這就是普渡的大元氣力量。但畢竟是老母娘慈悲的寶血,原佛子們如果不知恩報恩,正己正人,歸根認母,則與禽獸幾希!
『三山坡哄醉了菩薩佛男』
『三山坡』,『山』的象形文字是三座山連在一起。『三山坡』在天界與人間的交界處,處在三界上,所以三山坡代表進出三界的地標,從三山坡下來就是要臨凡了,從娑婆凡間上去到三山坡上等同成仙了。
在三山坡下方有一個大仙池,有仙官把守,沒有奉旨是不能入池的。這池是要讓從娑婆凡間上去到三山坡上的成證修者,如果尚有稍微點的凡塵未去除,可以在這仙池浸淨,去除凡塵垢念再上三界。
浸仙池能脫胎換骨,得清淨才上天界是一種禮儀,得清淨法身歸本也。當然,造惡因惡果者,就不可能有機會來此,在陰陽界前就轉下地府了。
老母娘差原佛子下東土,屢次往返過程中,元氣受東土『濁氣降』的吸引力,多少是有差耗,原佛子不肯臨凡治凡,修持自補元氣,返回極樂國時,老母娘慈悲會補之,前面訓誡箴言不是說:『吃的是仙桃果瓊漿玉液。』
但永遠『來一次返一次』,永遠『吃的是仙桃果瓊漿玉液』補元氣,這不是天意,總是要自證自得,成就屬於自證的仙衣仙鞋啊!
『哄醉了』,老母娘慈悲又無奈,想個十全十美的法門,老母娘以寶血造下了補『元氣生命』,元氣之酒,在某次臨凡三山坡前,哄著原佛子們補元氣,喝著喝著,元氣是補了,原佛子忽看到酒字,結果酒相一現也醉了。
『哄』,循循善誘也。母親哄嬰孩吃、睡,散發著親親祥和。老母娘哄原佛子補元氣,也是慈悲祥和,差別在原佛子屢次往返東土,怕已著相了。
修子們不知有沒有感覺到,時過境遷,已過六萬餘年了,眾生的我們,到目前有時還在醉茫茫,沒有一點心掛懷娘身,畢竟也太過分了吧!。
『菩薩佛男』,『菩薩』是指新學菩薩,任何臨凡治凡,慈悲度眾的初發心者,都稱新學菩薩,原佛子臨凡治世,故稱新學『菩薩』。『佛男』就是佛童,也是指原佛子,是老母娘慈憫原佛子的暱稱。
三期末劫道劫並降,大道普傳,當然災劫之大也是古來未有。聖佛說過,修道躲過災劫,不是神仙也是神仙。普渡時間有限,修道子要把握這千古難逢的大好機會,發智慧精進,落實真修,我們從三山坡下凡,我們也要從三山坡回去大靈山,歸根團圓,叩禮母娘。
【一各個大仙池齊來洗澡,趁機會仙衣鞋收回理天。】
《家鄉信書》:「把兒女只喝得醺醺大醉,又好比無魂人怎知路徑。原童兒臥在那養魚池中,脫仙衣去雲鞋帶回天庭。有觀音合羅漢全不解意,一個個淨水池玩耍洗身。」
原佛子醉酒,迷失而忘了路徑到此之目的,還跑去仙池與魚嬉戲。現代當前的眾生,貪嗔癡熾盛,醉於因果輪迴的漩渦,一樣也不知回天的路徑,真是無獨有偶,幾萬年來,拖泥帶水。
原佛子醉了,無法控制自己,忘了要去臨凡,看到仙池,都跳下來戲魚,又脫仙衣仙鞋,唉!這不是洗手泡腳耶!亂中失了天律規矩。幸好是老母娘在場制止,不然失控則不堪設想。
原佛子第一次酒醉,未經許可而亂闖仙池嬉戲,雖是有過,老母娘慈悲輕罰,只沒收仙衣仙鞋。要不然違犯仙律,可不是這樣子。
為什麼酒是五戒之一,就是因為酒會亂性,本性一迷就會失禮,甚而是非不分。原佛子當然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會有老母娘在醉身之旁護著。
聖佛菩薩不喝酒,濟公活佛葫蘆裝的是元炁酒,三界唯心,佛心『元炁』,所以無醉。如果心念『酒』意,當然會醉。人身酒醉,幾乎招來的都是怨親債主,後果不妙,最輕的討報是『傷肝』,重討就看造化了。
酒做藥引,加強藥效,煮後酒氣蒸發,不再具醉性,良藥苦口。老母娘做的『血酒』是元氣之酒,不管喝多少,理應不會醉,原佛子穿著仙衣仙鞋,具神通當然心知肚明,但萬法唯心,只因一念『酒』字,結果就迷失而醉了。
原佛子因為喝了『血酒』,雖醉,但原氣已足,對臨凡東土之事,自然不再生懼,這點力量,就是老母娘的大恩大德,不可不知。
仙衣仙鞋是老母娘恩賜的,無緣無故誰敢拿走它。元氣血酒也是老母娘做的的,老母娘賜原佛子喝,能助元氣,是慈悲原佛子,原佛子具神通當然也知道,所以喝了。
『趁機會』,『趁』,當機而為也。『趁機會』,依當下環境做適合正確的事。
當原佛子看到『酒』字,執酒相飲而醉,這與看到『淫』相而心意犯淫類似,心意犯淫已造心過。飲中心意為酒,當下又正在飲,當然醉了,醉了又犯仙律亂入仙池,所以執行天律沒收仙衣仙鞋,這是『當機』。
『收回理天』,如果處在理天怎麼說是『收回理天』?如果身在家裡怎麼說是收回家裡?一定是在屋外才會說收回家裡。由知『三山坡』、『大仙池』不在理天,而是在三界。
無極本來是靜,這靜是『靜而應通萬化萬類根源』,『靜而應』是『神』,『通萬化』是『通』,如果『神通』不能『靜而應通萬化』,這『神通』就有局限,就會成依賴,依賴的神通與通萬化的神通是不同的。
具有神通功能的仙衣、仙鞋也被收回理天暫存,這下原佛子失去此外在靈功。
洗澡會失去仙衣鞋?貪迷過頭也,佛子畢竟還是學生身分。今日修道子處在凡世,喜怒哀樂過頭也會失去某些東西,尤其現在還是凡夫修子,更要戒慎恐懼。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八〔筆記〕
【眾佛子酒惺來不見母面,又不見仙衣鞋可在那邊。】
《家鄉信書》:「有為娘那時間心多不忍,望兒女酒醒來甚麼形容。噴一口無形氣遮天蓋地,挽神郎差下去九條青龍,把母家元氣酒一齊收了,兒女們酒醒來還在水中。也不知仙衣鞋歸落何處,四下裏尋遍了不見娘親。」
『噴一口無形氣遮天蓋地』,老母娘看到醉佛子在仙池嬉戲,失去禮節,酒惺後自己看到自己這樣子,都會害羞啊!老母娘慈悲化一股無形氣,暫遮天地,讓原佛子之羞不會曝於天地之前,不然,過招的更大了。
『挽神郎』是指帶領原佛子下凡東土的引導神。『九條青龍』東土九州的天龍護法。
本來原佛子有仙衣仙鞋,臨凡東土方向清明,這下仙衣仙鞋沒有了,老母娘慈悲,派下引導神來引領原佛子下凡,又差天龍護法保護臨凡佛子,叫醒原佛子不可再醉了。
酒氣收了,原佛子們的醉酒是惺了,可是一看,看不到老母娘,仙衣鞋也不見了。
眾生常出現此狀況,迷糊中犯下錯誤,醒來已身處牢籠,亡羊補牢尚不晚,最怕的是將錯就錯。
敘說『酒惺來不見母面』的緣由。
本來老母娘安排原佛子臨凡治凡,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怎奈一切被原佛子自己貪安然一念而搞壞了。
開天闢地,萬物具備,但整個東土還是一個凡土,動物靈靈相殘,弱肉強食,沒有倫常道德,東土要進步為大同世界很緩慢,或許天地都滅了都還無法完成,故上天安排原佛子臨凡治凡。
東土生活基本四大要件是食、衣、住、行,缺一不可,動物們就是有缺,如果要由某種動物來獨立成就大同世界有其困難。
原佛子卻得天獨厚,有老母娘恩賜的仙衣仙鞋,『衣』和『行』就已圓滿擁有,因為有仙衣仙鞋的助力,『住』的問題就可馬上解決,『食』也就不成問題了。
衣能變化,不但冷暖不懼,還能保護免受傷害。鞋能健行,登高就低自如,沒有距離擔憂。住屋建造初始要費神,完成後可以長久使用,沒有壓力,唯一就是肚子會常餓,常要吃飽,但食物不缺,滿足為要。這樣子看來,原佛子臨凡東土保證沒問題。
原佛子在極樂國隨母來隨母去受教育,天理、道德、綱倫,加上佛性覺智具備,所以人被稱為萬物之靈。東土是『道』與物質所組合,治世最大勝選唯人,加上有老母娘及諸天仙佛保護,一切完美無缺。
原佛子在極樂國嬌生慣養,自在安然習慣,一切『好』都聚集於一身,現在被諭命臨凡東土治凡,想到東土的環境與極樂國不同,辛苦多多,故雖來臨凡,卻屢次虛功而返。
東土的環境天天都在變化中,缺『仁』,天地人三才不能和合一貫,而動物們的互相殺食也有怨氣,沒有人的參贊化育,東土『仁』氣就會不圓滿。原佛子虛來虛往等同沒來,無一是處。
這種現象是違背天意,也違背老母娘的慈悲苦心。當時如果原佛子有心臨凡治凡,今天不就早已成就一個東土極樂世界?可惜第一關鍵時刻錯過。
眼看貪求安然的心態正在蠶食原佛子的道心,而天地萬物又已備齊,只欠東風,天心之急可想而知,原佛子卻不急也!不急也!天鐘急敲,地鼓急響,老母娘疼子怎會不急?
一個法門不行,自然就有另一個法門應運,先前的法門原佛子沒有把握住,當然就會輪到次之。當時造血酒就是要補強原佛子的元氣,但是意貪就醉,逾矩仙池又失去仙衣仙鞋,真是禍不單行,既然一切都是原佛子自己造成,當然都要自己承擔。
這一切最悲痛的是誰,是老母娘啊!老母娘心痛悲淚,化無形氣遮蓋天地,以免原佛子失禮於天地,原佛子怎會體會,只想找仙衣仙鞋來穿。
失去仙衣仙鞋,失去神通,老母娘悲憫我們,暗中特別安排七佛領導治世,再派三佛普渡收圓,一切從頭學起。
當初原佛子錯失第一關鍵時刻,雖說無奈,但時空轉到當前,六萬餘年後的今天,第二關鑑時刻到來,白陽應運,大道普渡,如果修道子的我們不能把握當機,必更後悔無窮。
當今科學發達,食衣住行無缺,等同仙衣仙鞋功能具備,加上天道普渡,亙古難得,如果不能落實真修,歸根返本,想想,難有明天啊!為什麼?科學發達是雙面刃,既然能帶來方便,也會帶來人禍,人心的貪嗔癡就是最大元凶。
【為娘我悲痛淚原子呼喚,爾眾等速東奔莫要再戀。】
原佛子找不到無生老母,頓失依靠,又看不到仙衣仙鞋,神通全失,只能悲哭。
『為娘我悲痛淚』,原佛子沒有仙衣仙鞋,理應就會乖乖的臨凡東土治凡,為甚麼老母娘卻流淚悲痛?主要的是原佛子帶有惡習下凡,一是因『貪』而醉酒,二是『迷』嬉戲犯規戒,而天數已到,又無法從新再來,所以娘會擔心落淚。
當前眾生正犯下這兩種惡習,執著貪而不改,迷嬉戲而不修,正是這兩種習性所演化,故老母娘特別叮嚀『莫要再戀』,不要再貪戀迷失!改掉這些不好的壞習性啊!
『東奔』,就是用仁治世。
『莫要再戀』,注意『再』的意思。不要去到東土,反而執着東土,進而眷戀東土,再也不想回家,這下將失去更多。六萬年前,老母娘就怕原佛子們,本來是不肯來東土治凡的,可是來了之後卻忘了家鄉,不想歸根返本。
無生老母悲淚喚兒,叮嚀道:「東土現象只有弱肉強食,你們要去制定綱常倫理,廣行仁德,化戾氣為祥和,不要只眷戀東土的享樂。在東土用『仁』就是你們的神通,切記!切記!但不可去到東土,反而變成一而再的,眷戀而不歸鄉。」
人類一再犯『眷戀』是事實,所以才會輪迴不息。倒是修道前學們,有聽到老母娘悲淚之呼喚?還是樂不思蜀,一樣眷戀娑婆?
【如若是仙衣鞋交與爾等,爾那個亦不肯在世臨凡。】
醉醒後的原佛子所期望的,就是又能取得仙衣仙鞋。有了仙衣鞋,恢復神通自在,又可在極樂國無憂無慮,不受東土荊棘苦楚。
一想到剛剛在仙池,那種沒穿仙衣鞋的窘態,但不管怎麼說,只要拿到仙衣鞋,決不會想要臨凡東土治凡的。
以前會去東土幾趟,是因為有仙衣鞋的神通力護持,再說,也從來沒有發生過脫下仙衣鞋,不知沒有仙衣鞋的苦楚,今日知道了,但如果再有了仙衣鞋,嘿!個性就難說了。
老母娘非常清楚,怎麼會再拿出來,重新賜與原佛子?只有一再交代,臨凡東土治凡,成證果位歸本,會再給你們的。
原佛子當時百般不願意,但又沒選擇。這次的事件,可以看出天律的森嚴,賞罰之公平,也體悟到,犯了過錯,只要真心懺悔,老母娘慈悲恩賜,後功可以補前過的。
今期已至白陽天運,時空過了六萬多年,在這百世千生的輪迴裡,眾生的我們犯了多少罪過錯。如今道劫並降,天道普渡,吾等有幸得道修道,這是一個後功可以補前過的機會,修道子的我們應該全心把握,有恆精進,辛苦三五載,快樂萬八春。
當前道降火宅,萬教齊發,修行不是怪力亂神,是白陽聖宗法門,是三教一貫,綱常倫理築基。
《禮記•大學》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綱領,『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八條目,落實它就是修道。
【折樹枝合樹葉遮寒蔽冷,餓了吃松柏子渴飲清泉。】
『折樹枝』,『折』,改變方向也。『折樹枝』寓意行『仁』德。孟子稱述上古堯舜之德,以仁義為天下根本。孟子曰:「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敵』,王請勿疑。」《孟子•梁惠王上》
『合樹葉』,『合』,三口(三人)相同為合。『合樹葉』,寓意『克己復禮』。《論語•顏淵》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遮寒』,當前人心糜爛,道德不彰,生活爾虞我詐,用仁德治世,可以改變為安定祥和,仁德的社會是綱常倫理的社會,人人用仁處世,大同世界矣。
『蔽冷』,人心冷漠,熙熙攘攘,上下交爭利。人性本善,把人性中的善給導引出來,人心溫暖矣。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孟子•公孫丑上》
老母娘特別叮嚀:「去到東土,環境上如果遇到冷漠困難的阻礙,仁者無敵,用仁德來溫暖寒冷,用禮義來發揮本性之善。」
『餓了吃松柏子』,『餓』,顛倒妄想也。松柏長青,松柏子就是長青子,寓意『正法眼藏』。『餓了吃松柏子』,寓意『守玄禪定』來恢復本善之心。松柏果仁就是長青仁,《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本善之心就是長青仁。
『渴飲清泉』,『渴』,慾望熾盛,缺智慧也。『渴飲清泉』,寓意『清心寡慾』。遵行八德,落實綱倫,少思寡慾,這就是清泉。
老母娘又叮嚀道:「東土環境上,如果產生煩惱妄想,以『守玄禪定』來克服它。環境中如果有產生貪嗔癡等慾望,以『清心寡慾』來克服它。」
飲食維持生命,飢渴是生活常態,不必教導,自然人人都會。餓了吃松柏子,渴飲清泉,寓意修行齋戒,行仁本德。老母娘苦心,勸化修道子們要在『心意』上多用功夫啊!
【眾佛子如掉魂悲哀悲嘆,問母我至何時方把家還。】
『眾佛子如掉魂悲哀悲嘆』,這句話表示原佛子已知犯錯,哀嘆懺悔,「我怎麼會犯這種失魂之事,真是羞愧啊!」
原佛子掉魂等同死亡。『如掉魂』,差點死亡。這是老母娘慈悲我們,輕罰之故。原佛子知恩,故哀嘆懺悔。
『問母我至何時方把家還』,這是原佛子發的第一條大愿,「我要修凡入聖,我要證果度人,一同歸本還鄉。」
任何人只要成證果位,隨時都可還鄉,歸根認母,為什麼要特別問何時?為度眾生也。普渡原有時限,不知老母娘定在何時呢?
當前正值白陽天盤,正是收圓普渡時期,原佛子想當時還問何時回鄉?到如今,時候到了,反卻問也不問,想也不想,甘願做眾生而輪迴苦趣,唉!修道子的我們,我們不要忘記啊!不要忘記我們度人回鄉的大愿,愿不能了,難把鄉還啊!
皇母訓子十誡 第一誡告 一誡之九〔筆記〕
【母言答三期末大開普渡,親捎書親寄信親渡佛原。】
無生老母說:「到三期收圓時有場大災難,叫做三期末劫,那時會大開普渡,母娘會親自捎書,親自寄信,親自下旨普渡原佛子你們。」
『三期末』,龍華會有三期,一會龍華青陽期,二會龍華紅陽期,三會龍華白陽期。第三期白陽期會發生末世大劫,災劫破天荒,水深火熱,哀鴻遍野,無一完好。『三期末』就是指三期末劫。
白陽時期,白色是本色,一切以還原白色為主,而三期白陽正也是要成就大同世界的時期。在白陽期之初,也就是進入大同世界之前,這時的科學非常發達,人間科技達到以奈米為單位,億萬年的自然資源被人類挖空享盡。人們的思想笑貧不笑娼,文化水平不以道德為訴求,大眾喜好他人隱私,殘殺動物滿足口慾,所以在進入大同世界之前,人類的惡氣上沖霄漢,引來自身毀滅性的大劫,叫星宿劫,這是全球性的最後一次大劫,是『末日』之劫,簡稱三期末劫。
《混元布袋真經》金公祖師開示:「餓的人難行走東倒西歪,一家人顧不住各自分開。十分中死七分三分受害,後還有水火風實是悲哀。」
末日來臨前的徵兆,人類互相爭戰,如果是國與國的戰爭必有結束的一刻,但如果是內戰則沒完沒了,自己人殺自己人,自己人破壞自己國家,美其名爭自由、爭獨立。
天災不斷,乾旱、水澇、土石流、龍捲風都是越來越大型,搶救越來越困難,先是人少的地方受災,漸漸向人多的集結區演進,最終是全面性的大災,十分(包括人與物)有七分毀滅死亡,剩下的三分也是殘缺受害。
經文上說『後還有水火風實是悲哀』,最後一場大災,水火風一齊到來,這時只有少數人能躲開。
大開普渡:上天慈悲,人間畢竟還有好人善人,以前時期是個人想修行,真心發心修行不間斷,上天會派人來指點你,叫做『先修後得』,得『道』也。目前是末劫到臨之前,已經沒有時間再等,上天特別降下大道,讓有緣佛子人人都有機會得道,先得後修,這叫『大開普渡』。
末劫大道普渡是善惡分班,善者終究歸入淨土續修,惡者墮入陰山再造,一邊是極樂,一邊是極苦,選擇權在於我們自己,怎麼選?落實克己復禮,正己正人。用行動來選,改過自新,眾善奉行,諸惡莫做,這就是選。
無生聖母親自捎書、親自寄信、親自下旨普渡原佛子,無生聖母我們肉眼看不到,但所傳的聖書、聖訓及聖人大德,我們都看的到、聽的到,但私心的我們卻執著我歸哪一教派,我歸哪一宗支,我歸哪一人脈,只互相鬥爭,卻不自己一門深入,結果聖書、聖訓、聖人,我們都有看沒有到,不修如同不得,非常可惜。
自古人身難免一死,劫來也是一死,死有何可怕,只是重如泰山與輕如鴻毛之別而已。修道前學們,我們應該都會感覺得到聖書、聖訓都是母娘的滴滴血淚,只有認真修行才能擦乾母娘的血淚,才能報答母娘之恩於萬一。
【眾兒女心猶疑悲聲大放,為母我寫合同付與皇原。】
『心猶疑』,為什麼要猶疑?原佛子自己心知肚明,一想到三期末劫還很久遠,又曾經犯了醉迷失禮之事,有了前科,如果年代久遠,到時怕又把持不住,這下不就魂飛魄散了啊!所以不禁大聲悲哭。
『悲』,原佛子的悲哀。先是脫仙衣鞋,失禮於仙池洗澡,現在又心生猶疑,沒有把握,三期末劫時,不知能否修持成功還家,故說悲哀大哭。
『悲聲大放』,老母娘慈悲,知原佛子悲哀苦楚,慈悲大放保證(聲),九六億都可還鄉。本來娑婆東土是聖凡共居土,如今來東土的原佛子都可家還,那東土會變成什麼環境?大同世界也。
人間變成淨土,人得一為大,故說『大放』,老母娘把大同世界下放於人間。
『聲』,聲者,言也,言出為信。
『合同』,和合同一。天上人間都是淨土,共天界,共聖佛,共真理,共先天,所以才會有『煩惱即是菩提,眾生之性即是佛性』,這就是同一,都是老母娘的慈悲。
因為老母娘恩賜合同,修子之真修歸本,才能參悟明白『合同無愧』的真理。
合同是雙向的,『寫合同』寫在『憶』裡。老母娘慈悲心就是我們的慈悲心,老母娘的『憶』就是我們的『憶』,故老母娘說『付與皇原』。
老母娘慈悲知道,老母娘賜個錦囊,親手在每位原佛子的佛性上寫下『合同』,要憶母念佛。當今天賜普渡,修道子是不能推託說你不知道啊!
『念佛三昧』就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又說:「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這合同融入『憶』,老母娘在本《皇母訓子十誡》第一誡,開宗明義就把『憶』高懸,告訴我們,老母娘慈悲原佛子,憶就是合同。老母娘憶子,你們要知道啊!落實合同,誠心抱守,實心懺悔,良心固守中庸之道,自然就會子憶母。
合同是雙向的,母子相憶,自然團圓,如果母憶子,子卻逃逝不憶,就失散了。當前正是來到末劫之春,怎奈原佛子只顧東土迷慾玩樂,不憶皇娘,唉!反讓皇娘悲哭。想想吾等真是不孝,末劫到來,原佛子受劫,雖是我們自作自受,但無生老母更是悲切深痛啊!
修道子手抱合同,但不要忘記,更要心抱合同,合同所在,內心謙下是功,外行於禮是德。
【自此我原佛子東土而奔,治世界為男女栽立人烟。】
原佛子恭接合同,東土臨凡治凡,行仁廣義,勵行綱常倫理,為大同世界佈下人倫範疇。
『栽立人烟』,三期末劫,人道足,天道成。知孝父母,所以知孝老母。知悌兄弟,所以知悌眾生。知忠家國,所以知忠祖師。能知道德綱倫,所以栽立人烟矣。
【母子分各東西好不難過,自此我眾佛子受盡熬煎。】
老母娘千交代萬交代,去東土要如何如何!但分離總是掛心,加上東土雖然萬物具備,但百廢待舉,總是要一一克服。沒有仙衣鞋,又有生活的需求,加上慾望充滿,樣樣都是難關。
老母娘天天受煎熬,盼望九六原佛子歸來,傳回來的壞消息多多,一下這個迷失,一下那個迷失,老母娘心痛啊!難過又難過,呼喚又不聽,老母娘的心所受的煎熬,可想而知。
原佛子的煎熬,沒有外在的仙衣鞋,要靠自己的智慧修行,以證得仙衣鞋之功能,那不是一天兩天修修就可完成。當時又少外來教導,要靠自性定中悟得,外在誘惑強烈,加上冗長的時間就是一種煎熬。
如今,環境否變,看似文明,環境更糟,修道子外來的誘惑更多、更複雜,上天對修行要求看似簡化,可是我們的根基與那時節來東土的原佛子落差十萬八千里,更難啊!
修道貴在一句話,『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既是無邊,哪來是岸?妙在『回頭』懺悔,三省吾身。修道子每天三次的愿懺文就是功課啊!
【至今時掐指算六萬餘載,每想兒在世苦母心難安。】
人間時空算一算,六萬餘年了,母娘想兒,想到大部分未證回天階梯,反在人間造下更多棘手問題,更多苦趣,使母心更難安。
老母娘已經不安六萬餘年了,這中間不是沒有急急招手,一直頻頻催告啊!聖佛時時帶著家鄉信書普寄,只是眾生迷樂苦趣,視而不見,不想回鄉呢!
修道子今生因緣得道,體母心,會母意,正心修身,克己復禮,正己正人,才能報答母心慈悲於萬一。前學同修們!我們互相加油,互拉為道啊!
【今時下運已至為母降道,差彌勒與弓長普渡收圓。】
來東土治世,沒有仙衣仙鞋,沒有神通,當然較辛苦,但最大的煎熬痛苦是什麼?人的慾望無窮,無法一一兌現。
已過六萬餘年了,天時天運已到白陽天盤,無極老母降下大道。
無極老母懿旨,敕命彌勒祖師與天然師尊共辦普渡收圓大事。
修道前學們,我們身上都流著老母娘的血,我們都是一師之徒,一母之子,我們都是祖師、師尊、師母的修道眷屬,我們感受著修道的遺傳因子,我們要努力修辦啊!
理天的範疇,淨土的區域,大同的世界,當前就已經延伸到我們身邊,慈悲與滿足環繞在我們周圍,聖靈充滿,修辦都是見證。
【前後的真情語一一說盡,望我的原佛子速求真傳。
登上了金線路隨母天返,不惺悟墜苦海永難身翻。】
老母娘的訓誡箴言,真情真語,告誡的很清楚,原佛子們!快去尋找有緣,尊禮拜求天命明師,求得『末後一著』真傳,登上金光一線大道,遵行合同修持,歸根認母啊!不回頭醒悟,輪迴的苦海無邊,陰山幽遠,很難翻身啊!。
三期白陽,老母娘的白陽法船已到人間,目前尚在載人。修道前學們,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把大道普傳人間,快快修辦,把有緣人都拉上岸,隨母天返。
【言至此不由我痛淚下滾,只得是稍止機再為批全。停。】
說到此,老母娘悲痛到都寫不下去,只得稍停機筆,等會兒再繼續批寫。
皇母訓子十誡 第二誡告 二誡之一〔筆記〕
【天道闡發聖脈傳,勅令弓長辦收圓。】
『天道闡發聖脈傳』
『天道』,性理心傳也。《中庸》子思曰:「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故,天道乃性命雙修之道。
『闡發』,闡釋發揚。『闡』,門內有單,『單』有『大』義,故『闡』字意義,門內有大人。《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闡』,以垂象寓意來說,『闡』必出聖人。『發』,發揚,依聖人天命發揚。
『天道闡發』,落實聖宗也。當前運轉金雞三唱時空,彌勒祖師老轉少年,大同天運啟動,有緣修子,都有責任傳衍聖宗。聖宗者,古聖綱紀也。
『聖脈』,就是聖宗之脈,指綱常倫理也。天心人心都不離綱倫。落實『綱常倫理』就是道家築基,儒家就是克己復禮,正己化人。
師尊濟公活佛寶訓曰:「堯以至仁臨民,舜以大孝格蒼。」綱常倫理的天心,就是『至仁,大孝』。
人心的綱倫也一樣,也是『忠孝仁義』,在家孝悌父母,遵守道德忠於國,在外落實修辦,傳衍聖宗孝 老母娘,忠老祖師、師尊師母。
從『憶當初』天地造就,老母娘懿命七佛治世、三佛收圓,這就告訴我們本元會,將有十位聖佛應運東土掌教,掌天命引領眾生修聖方針,十位聖佛就是元會聖脈。 老母娘就是『聖脈』之根源。
『脈』,相連成一貫體系,成為一個相連的脈絡整體。『聖脈』,聖人以聖道傳聖道,使聖道相連一貫,使聖道成一連貫體系,人們泛稱『道德』,道之德也。具體的落實,就是綱常倫理。
當前白陽應運,天命彌勒祖師掌天盤,督理三曹總收圓,天然古佛掌道盤,普渡三曹收圓大事。老母娘慈悲特別垂下金光一線,路通先天。當前金光一線,人間道盤有四位天命明師圓滿,以待彌勒祖師老轉少年,金雞三唱。
『闡發聖脈』,乃本章訓誡箴言之題目,老母娘指示,天道、人道,一也。天心、人心,一也。天心不變,人心受習染而時有變遷,故老母娘開宗明義指示『闡發聖脈』,垂下金光一線,九六原佛子都要歸根返本。
『傳』,普渡收圓也。
『天道闡發聖脈傳』,老母娘聖意,闡發聖脈無他,落實綱倫,將自性修圓,參贊化育,正己正人,道之奧妙自然闡發。
古之大道單傳,暗轉玄機,如今三期末劫,老母娘悲憫原人,為救劫,普傳真理。師尊曰:「大道無親,唯德是輔,自古迄今,真理不因時空而變;只是度化方法,隨緣而應。故曰『時遷法變,非人不傳』也!」
『勅令弓長辦收圓』
『性理天道』本有,古來先修後得,單傳獨受,困難度在於要修到『明心』,如此才有機會因緣得道,不然都離不開善報、惡報的因果輪迴。故,得道證道者古來稀有。
蒼天時間無限,在聖佛的護佑下,雖說先修後得,在善道輪迴,一世一世累進。修子用心不懈,終因緣熟了愿而證天界。
但在人間不同,人的時間有限,高壽難得百年,沒有善業大願,加上隔陰之迷,俗習侵擾,進進退退,盲中時有盲修,很難一生聞道。
當前正值白陽末劫,時間緊迫,末劫無情,上天大慈,不忍玉石俱焚,老母娘慈悲拯救九六原佛子,特降性理天道,普傳聖宗大法,修子落實綱常倫理道德,正己正人,可一世成就,雲城躲劫,開劫後一萬零八百年之大同世界,建設人間蓮花淨土。
三期末劫道劫並降,一貫大道應時應運普渡,修道子也承運搭幫助道,負起弘揚天道聖宗的天職,普傳靈山一脈的聖宗。
老母娘敕命弓長師尊辦理三曹普渡收圓之大任,師尊是三曹修子的天命明師,沒有師尊之三曹普渡收圓天命,眾生是無法只依因緣就先求得先天大道的。
【若還不求明師渡,歷劫千生身難翻。】
『若還不求明師渡』
《救劫金丹》教化菩薩曰:「聖哲心法不輕降,非逢三期豈得昌。上乘不二萬法本,真理自古難輕詳。」
祖囑:「末後一著昔未言,明人在此訴一番。」
『末後』者,最後也,即指本元會天定十佛掌教,業已過了九佛,現在時空已來到第十佛 彌勒佛之龍華收圓時期了!
當前天地之氣數已至午未交接,午會氣數已將盡,而收束、收圓迫在眼前。故 老母娘懿命 彌勒祖師收圓,天然師尊普渡三曹,勅令諸天神聖臨凡助道,挽救原人,齊登龍華法船。
彌勒佛之「慈心三昧」,慈光澤被三曹,成就未會人間淨土,令有緣佛子,個個皆得了脫生死,得大自在解脫。當前正值午未相交,道劫並降,大同世界現前之前,末劫迫近,天災人禍頻傳, 老母娘慈悲大開恩典,普垂金光一線,得道修道,不但躲劫避難,更是同上雲城精進續修。
『明人』者,乃指天命明師也。《大學》:「知止而后有定。」知止,不受明師指點,難知止;『定』,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定而見性不遷之意。
本元會最後一次總收圓,普渡大事,過去諸佛諸祖皆未明說,今值三期末劫,「明人」在這此宣訴一番,有緣佛子都可因緣求道修道,都能歸根認母。
『歷劫千生身難翻』
此次三曹普渡收圓,乃是本元會上天慈悲之『末後一著』,一指見性,修道證果之良辰,如果失此佳期,則還要再等到下元會的天開普渡收圓才有機會。
想想,萬劫千生得此身,此身不向今生度,又要經過百死千生之長期輪迴,一旦經過改頭換面,加上隔陰之迷,誰能保證下元會的普渡收圓,我們還能得人身、遇明師?
因緣求道得道,三寶真傳,皆是依天定十佛掌教而來,而普渡收圓更是依 彌勒祖師之大愿與天命而設。愚夫愚婦即受即修,即修即與 彌勒祖師結了見佛、聞法、證果之佛緣。精進所及,當生不受末劫所縛,超出雲城矣!
彌勒祖師、師尊師母為要拯救無數末法眾生,免於落入四生六道,為留下下元會天地人之佛種,故把往昔諸佛諸祖單傳獨授之『末後一著』,三寶真傳公諸於世。
眾生如若還是一樣醉生夢死,不快去叩求明師度化,一旦錯過此機緣,不但會身歷劫數,而且會落入輪迴四生六道,百千萬生,生死不停,難以脫離輪迴苦趣。
這四句偈就是『再誡告』的精義引言,修道的原佛子雖緣得道,但現時不是只求自己獨善其身的了道時機,而是兼善天下,正己成人的時運。
《一貫覺路》孚佑大帝呂祖云:「先克己再把人勸,作一個道中標杆。有何才可作何用,切不可怠惰不前。」
所謂的正己正人,是先反求諸己,自己正了,之後再以德化人,看似有先有後,但實是同步。
怎說『同步』?修道者發心度人,不以『自了』為追求目標,而是先利益眾生,體行彌勒慈心,在度人中『見不賢而內自省』,由而洗滌淨化自身之凡識根器,故說『同步』。
標籤:
瀏覽次數:
61
人氣指數:
261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盹睡南天門,忘卻歲月春,忽聞香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前人身世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