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474680
 Vodka say H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逆光飛翔與文生去看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鶯歌一日遊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看「危險療程」
作者: Vodka say Hi 日期: 2012.11.10  天氣:  心情:


危險療程(A Dangerous Method  / 2011


 


女主角莎賓娜(綺拉奈特莉飾)因飽受精神問題所苦而求助於精神科醫師兼心理學家榮格,進而與榮格(麥可法斯賓達飾)的導師佛洛伊德(維果莫天森飾)相識。莎賓娜的出現不僅為榮格及佛洛伊德帶來了許多學術上的啟發,甚至促使榮格最後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而這三人之間,亦發展出一段複雜交織的難解情愫。


 


大衛柯能堡在本片延續對人性黑暗面和原始慾望的挖掘,藉由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後來對恩師理論提出質疑反動的徒弟榮格、以及激發研究靈感的美麗女病患薩賓娜三人之間的複雜關係,描繪潛伏在文明背後的恐懼與原慾。


 




























這部電影鐵定是冷門片!背景是心理學傳奇大師佛洛依德、榮格,「精神分析學」初步發展的20世紀初-一戰前夕,場景不是瑞士蘇黎世,就是奧地利維也納。


 


但我覺得這算是好看的片,最主要原因是女主角太搶戲。Sabina Spielrein,歷史上真有此人,最早是榮格醫生的病人,她的病、「精神分析」醫療過程、就學、與榮格醫生婚外情、性虐待情節,甚至最後變成一位優秀的心裡學醫生。從精神病患,變成榮格醫生情婦,最後甚至是導致榮格醫生與前輩佛洛依德決裂原因之一,劇烈轉折讓這片子整個活絡過來。


 


佛洛依德與榮格的「分道揚鑣」-不論公與私,是另一個賣點。前者強調「科學」、「性」;後者尚喜歡探索神秘、「觸媒外顯」、「第六感」、「直覺」領域;前者擔心被榮格超越,後者嫉妒如日中天的佛洛依德,遮掩其風采;Sabina Spielrein支持佛洛依德理論,對榮格-情夫而言,更是不可承受之重。




        這部電影「好好看」的原因之三,是布景精緻,服裝得體。環繞的角色都是「上流社會」,連療養院都是貴族級的,裡面的裝飾、家具、餐具都賞心悅目;服裝部分,男士得體、合身的西裝,女生蕾絲襯衫、長裙、帽子,都漂亮到我捨不得眨眼。最近另外跟學校圖書館借一本書《青花瓷》,我特別看他們用的餐盤、咖啡杯、水杯、花瓶、牆壁飾盤、雕像、壁毯…..,都講究、不馬虎。用心的電影!

 







 

















 


另外,德國華格那的音樂-萊因河的黃金,在當時正造成話題,在奧地利造成轟動,Sabina Spielrein和榮格醫生,討論得眼睛都是光彩。這一幕,讓我回想起去年在德國南部,導遊湯小姐不厭其煩一段段講華格那故事、逛新天鵝堡的回憶。


 


Google一下佛洛依德、榮格與Sabina Spielrein生平,真是讓人嘆息。佛洛依德& Sabina Spielrein都是猶太人,活在20世紀就是倒楣,佛洛依德被納粹逼迫離開奧地利,在美國得癌症過世;Sabina Spielrein,俄裔猶太人,即使在兒童心理學領域表現傑出,桃李滿天下,但回祖國的下場是,家人先被史達林部分整死,後來包括她本人與女兒,在1941年被佔領的德軍槍斃!反而是榮格,因基督徒身份、瑞士國籍,捱過兩次大戰,戲裡的他情婦接一個,還跟病人上床,感覺有點糟,但反而活到1961年,壽終正寢;他不但是心理分析學權威,後半輩子在宗教、神秘世界,也有一定成績。





 


●以下維基補充: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1875726日-196166日),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分析心理學的創始者。1895年-1900年,榮格在巴塞爾大學學習醫學,隨後在蘇黎世伯格爾茨利精神病院謀得助理醫師職位,在布洛伊爾手下實習。


 


Sabina Naftulovna Spielrein (Russian: Сабина Нафтуловна Шпильрейн, also transliterated "Shpilrein" or "Shpilreyn", 7 November 1885 – 12 August 1942) was a Russian physician and one of the first female psychoanalysts. She was in succession an analysand, then student, then colleague of Carl Gustav Jung, a man with whom she also had a romantic relationship.[1] She also met, corresponded, and had a collegial relationship with Sigmund Freud. One of her more famous analysands was the Swis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ist, Jean Piaget.[2][3] She worked as a psychoanalyst and teacher in Switzerland and Russia.[4] Her best known and perhaps most influential published work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is the essay titled "Destruction as the Cause of Coming Into Being", written in German language in 1912.


 


Otto Hans Adolf Gross (17 March 1877 – 13 February 1920) was an Austrian psychoanalyst. A maverick early disciple of Sigmund Freud, he later became an anarchist and joined the utopian Ascona community.

標籤:
瀏覽次數:927    人氣指數:2327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逆光飛翔與文生去看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鶯歌一日遊
 
住戶回應
 
時間:2012-11-12 05:41
他, 82歲,高雄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