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53809
 思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每個人的一生永遠都有得有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空間是一種心情 一種生活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作者: 思情 日期: 2013.03.01  天氣:  心情:








( 佛家 )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
前。”

 

這首詩的作者是五代的一位高僧布袋和尚。

 

法名契此,又號長汀子。明州奉化(浙江)人。

 

以神異著稱,常以杖背負一只布袋入市,故稱為布袋和尚。
 
後梁末帝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嶽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

上,

 

將入滅前,說了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
識。”

 

說完安然坐化。時人認為其為彌勒的化身。

 

相傳在中國多數佛教寺院裏所供奉的大肚彌勒,即為他的造像。
 
這首詩寫的是農夫插秧的情形。

 

農夫手拿青秧,只是低著頭,一把把插進田裏。

 

這時候,他的心頭沒有任何的私心雜念,只是一門心思想著插秧。

 

不經意間,他看到水中還有一片明凈的藍天,也許還悠然地飄著幾朵白雲。

 

平日裏忙於勞作,何曾有心思去望一望頭頂的那一片天呢?

 

如今低了頭,才發現水中另有天地。
 
水中天如鏡,正如人要自覺自悟,使本性清澈顯見,才能夠“六根清凈方為道”。

 

人要使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不被外面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污染,

 

時時保持自性的清凈,這就是道,就是修行了。
 
一把秧插進田裏,他就要向後退一步。

 

退到最後一步的時候,滿田都是青青的秧苗了。

 

這時,他恍然覺悟:退步原來是向前!

 

後退和前進,在常識裏背道而馳的兩個方向,在這裏竟然成為一個和諧的統一。

 

於是,此句的含義就悄然超越了插秧的意象,而具有了哲理和禪意。
 
向前!向前!向前!

 

現代人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這慷慨激昂的號角裏,

 

不管腳下是平整寬闊的馬路,還是泥濘曲折的小道。

 

一心想的是衝在最前面,恨不得將所有的同路人都踢向路邊,或踩在腳下。

 

哪怕是獨木橋,也會如寓言故事裏的那兩隻白羊和黑羊,

 

誰也不後退一步,結果為了爭著向前而都掉進了河裏。
 
一心向前,讓他們無暇欣賞一路的風景;

 

一心向前,讓他們無視身邊的同行者;

 

一心向前,讓他們穿上了那施了魔法的紅舞鞋,

 

腳步越來越快,無法停止,直至精疲力竭而倒下‧‧‧
 
他們的字典裏沒有後退。

 

如果他們也看到過插秧,會不會心有所動呢?

 

退一步海闊天空,古人早就這樣說過。
 
他們又能爭到什麼?

 

觸氏和蠻氏兩個國家為了爭地,發動了一場戰爭,持續十五天,伏屍數萬。

 

所爭何地?

 

“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

 

蝸牛左右角上的兩個國家,能有多大的地盤可爭?

 

站在局外看,才會明白其中的可嘆和可悲。
 
兩鄰居修牆,都想多佔宅基地。

 

某一家人去書給在朝中為官的兒子,希望他藉手中的權力奪得那一小塊地皮。

 

兒子回信說: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用歷史的眼光看,多佔三尺、少佔三尺有什麼意義?
 
後退和前進,其實並不在於你面朝何方,而在於目標所在的位置。

 

面向目標,也可能會越走越遠;背向目標,也可能會越走越近。

 

當旁觀者無法確定你的目標的時候,他所說的後退和前進就沒有了意義。

 

一切的一切,只在於你自己。

 

 

 

 

 

 

 

標籤:
瀏覽次數:427    人氣指數:3027    累積鼓勵:1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每個人的一生永遠都有得有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空間是一種心情 一種生活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3-01 06:30
她, 63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