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 第十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十二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莊子南華經 第十一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又再度按時共修老莊的思想。

上集我說到宋國賢人宋榮子,他的修為已經達到不受外界榮辱的打擾,可說是他的心已經非常安定,但是修道人只是達到這樣還不夠,修道的目的就是要開發出那種大智慧,因為除了無所不曉的智慧,才有辦法來利益眾生,教眾生他們,去處理他們人生旅途上會遇到的種種煩慮苦惱,才有辦法真正讓眾生,得到大利益活得很自在,這種存在這種生活,才有真實的意義,要不然大家只是在妄想,要如何來延長生命,可是再讓你延長到多長,煩慮苦惱一大堆,這種生命的延續,就像我前面所分析過的,有意思嗎?

要活,就要活得健康活得無憂無慮,你說對不對?所以修道的目的是要斷煩惱,煩惱一斷,所謂的智慧它自然會豁然貫通,你自己斷過一切的煩惱,你才有辦法教眾生來斷煩惱,只是自己不受榮辱的打擾,那種定是一種死定,還不到啦!還不到啦!這是莊子對於宋榮子的批評,再下去他用列子做比喻,我就感覺這可能,這一段應該是屬於老莊思想後來的這些學生,以莊子說道的貫性添補下去的,因為列子他等於也排名在莊子下面,代表了老莊思想的系列就是這樣,這部南華經歷代的這些學者,有很多不一樣的評論,所以我們也不要落在與這些學者研究南華經,所產生的困擾與辯論之中,只要他要表現的是正確的道理,是不是莊子本人所說所著作的,都沒有關係!

只要他說的道理正確,我們就要去奉行它,就算他是一個很出名的人,也是人人公認的大善人,他所說的若是歪曲的道理,我們也不能因為,他是人人敬重的人所說的,你就去做哦!就像我們目當今,有很多很出名的高僧,高僧這兩字收起來,很出名的出家人,因為他們沒資格被我稱為高僧,所以剛才突然間說出來,我要趕快收回來,很出名的出家人,他們也說出很多的歪道理,一些迷信不知道法的信徒,也是將它奉為好像佛說那一般,信得耳朵貼貼的,這叫作迷信,這種概念我希望縱談古今的同修大德大家都要有,這佛祖有說過的哦,這不是我說過的哦,不管他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地位,國王也好,或是被尊稱為佛也好,或是他是老師,或是人家很敬重的人也好,他所說的若是真理,我們就要去奉行,他所說的若是歪理,你們就不能去奉行了,不能因為他的社會地位,歪的你們也去做,這樣你們就是很愚癡了,可惜啦迷信的人一大堆!他們很容易相信,那種名牌的出家人所說的話,所以有時候我若是批評到他們這些出名的出家人的話,他們也會打電話來抗議哪,這種現象好在已經越來越少了。也就是說,越來越多人已經接受我的說法,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迷。

再說一次,你們有沒有發現到,現在台灣頭到台灣尾,辦法會的已經越來越少,當然不是少啦,是租體育館體育場,那種大場的法會,已經開始沒有人在辦了,現在都拉到自己的寺廟來辦,人少價錢提高,又好像老鼠會一樣,由旁邊那些迷信的信徒,出去跟人家種罣礙的種子,拉他來寺廟做法會,盼望能消障解厄,甚至看能不能讓你大好運,大賺錢,隨隨便便辦個法會,我這裡有很多資料,二十萬的,三十萬的滿滿是,人少就變成價錢提高,這樣辦起來,他們手指頭算一算也還很划算,但是你們不要高興得太早,我絕對透過大眾媒體,一直傳達正確的正信的態度,我盼望有一天,連你們在寺廟這樣偷偷摸摸所做的法會,你們都沒辦法繼續下去,就是你們無法在正信佛教徒的身上,再去歛到什麼財,也沒辦法繼續讓你們在名聞利養之中打滾,你們的行為毀謗到佛法,讓大家對佛教會有壞的印象,我絕對不容忍的這樣就對了,所以這是我這幾年來,一再一再不惜自己落入了是非兩極的批評,一再要喚起大家要有正信的信仰與態度的原因。

現在話轉回來,列子他的工夫多好呢?他能夠御風而行,這樣隨著風去遨遊天地,一去十五天才有回來,大家若是聽到有辦法這樣御風而行,是不是會感覺很羡慕?感覺喔…修行修到境界那麼高,這不得了啊!這個御風而行,在古早的經典上就有寫到了,若是在台灣這邊有說到,修行修到能夠飛的就是密勒日巴,他自己的自傳裡面有說到,他修行修到能夠在天上飛,這樣自由自在,這個一樣不要用小智慧,要去了解這些修行人的境界,是不是真的能夠這樣飛?無法證明,你們也無法捉我的把柄,唯一就是你們下去修嘛,修修看能不能御風而行,一去十五天才有回來這樣。可是莊子對於像列子這種,能夠御風遨遊在天地之間,這種境界,他也有他的看法與評論,他說列子比宋榮子的境界更高,宋榮子是不受榮辱的打擾心很定,定是安定的定,不是很硬的硬。

而列子他境界更高,對於世間一切的福份,他不會像我們一般世俗人這樣,都很盼望隨時都在做祈求,這個福份就涵蓋一切了,列子的境界已經有辦法超脫,不受福份的打擾了,但是這樣境界也是還不到,這種能夠御風而行就等於好像一種,我們研究佛法裡面的神足通,而神通對於這些芸芸的眾生,沒辦法產生真正的效力,所以修行若是無法對眾生能夠產生真正的效益,也就是利益就對了,這種修行是一種屬於自私的,就好像一個修行人,他修行的目的是要成佛,他對於修行這件事情,就是要達到佛果為目標的修行,這與我們追求世俗的名,追求我們世俗的財富所抱持的心有什麼不同?凡夫是貪要名或是要利,一個修行人若是貪著要做佛,那個貪都是一樣的,因此在我的節目裡面,你們才能夠聽到修道的目的是要斷煩惱,煩惱一斷你自然就是佛了,你若是將目標定在要成佛,得到五眼六通,這樣你永遠就沒辦法成佛,因為你是抱著與世俗人一模一樣的貪欲下去修行的,心中還有毒素還有貪欲,你怎麼能夠獲得那種解脫,開啟出大智慧呢?

因此莊子對列子說,有啦!他有比別人更厲害啦!因為他不必用步行的,能夠隨風來去,很棒!問題就是說他還沒有達到,他說「猶有所待者也」,就是說他還沒有達到,什麼才是達到呢?你光是要批評別人,你也得要說出到底一個修行人,他就要達到什麼樣的境界這樣才對,莊子就說了,他說「若夫乘天地之正」,你們若是要做一個修行人,首先就是要順應大自然的法則,這個天地之正也能夠說是天地之正氣,就是指大自然的法則,若是在我們的體內就是要順我們自己的自性,若是天地之正也能夠說成,天地的自性要有辦法御六氣之辯,什麼叫作御六氣?這個御本來是一種操作控制,就像在御馬那一般,在控制馬這樣,這個六氣所指的就是陰、陽、風、雨、晦、明這六氣,但是這六氣上面加上這個御就是控制,我們既然順大自然的法則,也是要隨順陰陽風雨晦明,這六氣才對。但是這個御字用在御六氣之上,就變成好像在控制馬一樣,所以這個六氣也能夠說成是我們的六根,要如何來控制?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辦法降伏,這就好像我們有辦法調節,陰陽風雨晦明,這也可說是已經包容了,所謂的陰陽的一種境界,這是一種調順,御六氣是一種調,乘天地之正是一種順,所以已經調順了,就是說包容陰陽的對待了。這是我們中國固有道統,一而再再而三要傳達的那種,中道的思想。

今天你們有煩慮苦惱,就是你們的心分別,不中道不包容,所以你們才會在這種選擇之中,衍生出這些煩慮與苦惱,這我可說是差不多說過,就算沒有萬也有千遍了,而一再傳達,大家每一天在這裡共修,聽歸聽也知道,但就是還沒辦法,將這種概念把持住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用,這也難怪了,現在的生活可說是步調很快,所謂的競爭力也很大,所以遷就於現實的生活面,知道就要這樣才對,問題就是最現實的事情,有家庭必須要去養妻養兒,這是一般很多同修很實際的一種說法,他說我也知道好,修道我也知道這是降生為人,真真正正應走的一條路,但是問題就是說,我現在所面臨的這些三餐的問題生活的問題,我哪還有那個心,能夠去安住下來,安定下來,好好修行呢?知道好,好歸好,但總是肚子不能挨餓啊!

很多人都是如此的認為,當然說這些話的人,很多都不是真正需要為了三餐來煩惱的,可是人家說人心不足啦!好你還要更好,因為你的目標定得比別人更高,你認為還沒有達到那個目標,我就沒辦安住這顆心來好好修行,這是你們共修以來,捉不到這句話「道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道」,在莊子的南華經裡面,他舉種種的例子,大與小長與短陰對陽上對下,的這些比喻,希望給諸位能夠徹底掌握,很容易容納於生活之上,我希望這段的共修大家用點心不要曠課,因為每節課可說都是非常精華,而且研究莊子的南華經,絕對不會很苦澀的。

當然你們若是自己到書店,買一本回來看你光是聽我在讀,你就一粒頭兩粒大了,若還要去查字典又全部都是古文,國語發音又與實際的河洛發音又不同,因此對於南華經,我們中國老莊的思想有興趣的,這是一個機會,還不曾有人在大眾傳播媒體上說老莊的思想,在私底下我也敢這樣大聲說,有人取其中作為教材,沒有人說整部的南華經,這是古早我不知道,近代我算是破紀錄的,所以這是一種機會,讓大家共修一段那麼長的佛陀的教法之後,現在反過來研究一下,真真正正屬於我們中國人,而且這是在佛陀尚未在菩提樹下,證悟以前就風行於我們中國的道法了,你聽聽看,聽聽看是一樣的或是不一樣,我話不要再叉出去太久了,趕快言歸正題。

說你們若能隨順大自然的法則,御著大自然的六氣,遨遊在宇宙之間,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若是像這種境界,你還有什麼好等待的?還有什麼你需要去獲得的?也就是說來到這裡,才是真真正正的圓滿,不受時空的束縛,是一種完完全全心境的解脫也,像這種說法,你們聽起來難道不感覺很熟悉,這與佛說有什麼不同呢?再下去這三句,是逍遙篇裡面最高的境界,他說「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像不像我們的太上清靜經說「大道無情,大道無名,大道無形」這在我在說太上清靜經的時候,有做很詳細的解釋了,所謂的至人、神人、聖人,若是以學術,而不知莊子要表達的,他就會去分別說境界不一樣,就像現在的佛教徒,將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稱為四聖,四種不一樣境界,這是一種完全的錯解,其實羅漢、辟支佛、菩薩、佛,只不過是一種修行的過程,都是直接達到所謂的佛果,但是為了說法才將它稍微做區別,大家不要用這種小智落在,辟支佛境界比羅漢更高,菩薩比辟支佛與羅漢又更高,佛又比他們更高,若是以原始佛教稱釋迦牟尼佛是大羅漢,多一個大字,實際上他也是羅漢,但是他教很多人成就羅漢。

所以,這些羅漢弟子為了尊敬老師,特別上面再加一個大羅漢,然後才乾脆另外稱他為,是一個智者一個覺者,BUDDA佛陀,這很原始佛教的稱呼,到現在印度還保有這種說法,這是凡夫的小智,不知這些聖人的境界,這不怪你們,所以研究南華經,不要被真人至人神人聖人,搞得霧煞煞,因為一般咱被傳統灌輸進來的,好像至聖先師他就是聖人了,而聖人就已經達到所謂,與佛一樣無所不知的智慧,達到那種以天地合而為一,完全包容圓滿的境界,才稱為聖人。一些文學者就說,儒家所稱的聖人與現在莊子裡面所稱的聖人,又不一樣了,可是你若是將這些至人神人聖人,一個是無己,一個是無功,一個是無名,將它配合在大道無形,大道無名,大道無情,這樣意思你們就可能比較能掌握了,乾脆由我來湊湊看,南華經上面在說至人無己,就是沒有自己,為什麼呢?因為他們已經達到,眾生是我,我是眾生,與一切萬生萬物都合而為一了,所以這能夠符合了大道無形,無己就等於無形,而神人無功,功它就是一種情,所以說大道無情,聖人無名,這句就與大道無名,這樣比較好契合了,這樣湊起來,你們就差不多有辦法了解,不是像一般的一些學者,辛辛苦苦將至人的境界,神人的境界,聖人的境界,真人的境界,這樣,為了要符合這些不一樣的名相,這樣解釋得一大堆,辛苦啦…

其實聖人或佛與眾生都平等了,我們為何不用平等心,將這些至人聖人神人或是真人,將他們看成是平等的,不要在那裡傷腦筋,在那裡解釋他們的境界,你想這樣是不是研究起來,感覺更輕鬆了也更好掌握了?再下去我們現在就來研究下一段的經文,我現在先來恭讀經文:

「堯讓天下於許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於光也,不亦難乎!時雨降矣,而猶浸灌,其於澤也,不亦勞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猶尸之,吾自視缺然,請致天下。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即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實乎?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這一段莊子又藉著堯帝要讓位,禪讓給他的老師許由的典故來做比喻,我說實在的帝堯在位的時候,若是聽到何方有那種賢明之士,他確確實實,他不是說要做給別人看的,他都馬上去邀請這些賢明之士出來持國,也就是將這個王位要禪讓出來,你想想看這個堯,他也實在沒有好好去做分析啦,既然人家他們這些隱居的賢士,他們若是能夠傳到你的耳朵裡,是那麼清高是值得你尊敬將帝位讓賢給他的,他若是會接受你的王位,我相信他也不會被當時的人稱他為賢明之士,你說對不對?所以說堯光是要讓這個帝位,真的是傷腦筋,現在堯帝來找他的老師許由,他的口才也算是不錯哪,他就跟他的老師許由如此說,他說老師啊,太陽與月亮若是出來的時候,蠟燭雖然還沒有熄滅就對了,可是它的作用就等於沒有了,因為蠟燭的火光,絕對不會贏過太陽或是月光。

他遇到許由,就用日月與蠟燭的光來做比較,他說天都在下雨了,我還在那裡擔水在做灌溉,又用擔水所做灌溉的範圍,畢竟很有限,天下雨潤澤所廣被的地區也才廣大,用擔水的所澆的與天下雨來比,喔這就真的差了一大截,所以日月出來的時候,蠟燭就沒有用了,再點它就沒有意思了,天都下雨了,再來擔水要澆菜,這也等於徒勞無功,這個天下有夫子您這種人,您只要站出來登上帝位,天下自然就太平了,而我自己感覺很慚愧,有夫子您這種賢明之人,我還坐在這種帝位之上,我實在是坐不下去了,所以,請夫子您能夠出來治理天下也,就是我將帝位讓給您,許由聽到帝堯這樣說,他就微笑對帝堯這樣回答他,他說你所治的天下,除了還有大水之外,可說非常的太平,百姓都能夠安居樂業,大家都稱讚你是一位聖賢主是聖人在治世,真的啦!帝堯他的愛民如子,以及他勤於國政,唯一他在位的時候最傷腦筋的就是做大水,我們中國過去有一句話在說,誰有辦法治水,那個人就有辦法做中國的皇帝,從三千多年前我們有歷史記載,一直有水災到現在還沒有解決,也還是每一年如果遇到雨期,差不多就算沒有每一年,也差不多有週期性的,我們在現在電視的轉播之下都能夠看到大陸,軍民這樣沙包挖土堤防一直做,洪水也是繼續還泛濫於中國的國境之內,好幾千年來中國這塊版圖,最傷腦筋的就是水患,到現在還是沒辦法治理,要不然人家帝堯當時,雖然百姓生活不是很好,因為隨時都在水災,但是一個皇帝他愛民之心,能夠讓那些百姓真正感覺得到,那就實在是不簡單了,所以人家許由,也是真正跟帝堯這樣說,你所持的天下,已經可說是非常安定了,既然天下那麼安定了,我再來代替你去做帝王,你想想看,人家會怎麼來批評我呢?

到底我今天的好名聲,難道是名符其實的或是虛偽的,這句名符其實就是從這裡來的,他說名者實之賓也,那個名是要附屬在真實的行為上面,你就要有實際的行為,才有辦法得到那個好名,要不然就變成了名不符其實,這樣就是假的,就好像現在有很多出名的出家人,他們是名不符其實,照道理那個名是要依附在實際好的德行上面這樣才對哦,所以許由跟帝堯說,名者實之賓也,就要依附在真實的修行與真實的行為上面,而我要做那個實的實際的行為,我不要做虛的,而實際的行為,今天你會願意將天下要讓給我坐,就是因為我真材實料,確確實實沒有被名位迷惑了,我今天若是接受你的禪讓出來治國,這樣我就變虛偽的了,我就會落入別人所說的,原來許由是沒有機會而已,若有機會他也是很愛做帝王的,也沒有那麼清高,因此許由才跟帝堯說,我要做一個名符其實的人,我不要做虛的,他說小鳥住在樹上,牠的空間只是一個鳥巢而已那麼小,牠就有辦法住下去了,那個偃鼠跑到河邊喝水,即使是灌到飽也是一點點水而已,但是人家牠們這樣就夠了帝君啊你回去啦…我要這個天下是要做什麼呢?總是不能說,廚房的廚師他不下廚煮東西,這個辦主祭的祭師,看到廚房的廚師不去煮東西,他袖子捲起來就下廚房去代替這些廚師去煮東西吧!這就是許由用這樣來回答帝堯。

你帝王不做,你都不做了,你不要的東西才要給別人,你想別人怎麼會要呢?你都不要了,你不要的東西要給別人,你用這種角度去作思考,去比較現代追求名位的人,用心計較用盡心機,什麼謊話什麼都敢說,與過去那些帝位要傳給別人,就又被人挖苦,你自己不要的東西你要給別人,這樣是不是你很漏氣呢?總是你不能因為你不做飯,我就無緣無故跑去做帝王了,你看人家那種不為名,不為所謂的榮華富貴所動搖的這些修士,他們的精神是何等的清高啊!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在此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69    人氣指數:69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莊子南華經 第十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十二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