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八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三十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九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共修《莊子‧南華經》。

如果照進度,今天我們是要進入《南華經‧第三篇:養生主》的研究。所謂叫作「養生主」,這個「主」字就是重點。養生的重點,這是簡單的解釋。而養生的重點,要排在什麼樣的地方?一般養生,很多人是當成好好去養肉體、讓我們的肉體減少病痛、壽命可長....這是一般世俗人的養生之道。若是莊子所要表達的養生重點,就不是在肉體了,是在「精神」方面。我們所謂構成一個生命體,就是由物質的身體與精神的靈體組合而成的,你若是重在物質,也就是水、火、風、土,隨因緣組合起來的身體,這是會毀壞的,所以任憑你如何養它,它都無法得到長生,因為既然是因緣所組合的,只要因緣離散的時候,物質就還回去虛空界了;若是精神,也就是靈體這方面,它是不會毀壞的,所以一樣都是要「養」,不要去養這種沒有多久它就會毀壞的身體;要去養精神層次。這是《南華經》教我們,如何來「養性」的法門,也就是我們「養生」的重點。這個暫時放在一邊,先來複習《第二篇:齊物篇》所要表達要傳達的重要的重點。

所謂「萬物齊一」,這其實道理是很簡單,要做事實上也不是很困難,若是說簡單,因為簡單是依附在困難上面,所以若是說簡單的就變成困難了,說困難的其實它就是簡單,就看你要做與不做而已。實相裡面沒有所謂的簡單與困難,是差別在你要做就簡單,不做就困難。「齊物」就是我們佛家所謂的「完全的平等一視同仁」,所以你若是有辦法將一切的眾生都看成佛,這樣你就變成佛了。

不要這樣說啦!就是你若是有辦法將一切眾生都看成是「一齊」,這樣你就是佛了。這是你們時常到聽到的:佛即眾生,眾生即佛。這句話是在表現佛祂的心境,是一齊、完全、平等的,沒有做分別。所以道家的道法,與佛家或是一些開悟的聖者,他們所說的道理,就只有表現用詞上的不同而已,實際上要傳達的都是「不二的法門」。說到將一切眾生都看成是佛,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困難,困難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知見下一定會做分別:他是眾生他又不是佛,我是要如何將他們看成是佛呢?就是因為這個知見下的障礙,所以就必須要將這種分裂性的知見去除。

你若是將任何人都當成是佛的話,你想你在這個世界,人人會如何看你?你看人人是佛,相信人人看你也是佛。這就借用蘇東坡與佛印。蘇東坡時常被佛印漏氣,因為蘇東坡他有滿腹的才華,而有才華的人,難免都帶著好幾分的驕氣,他若是沒有這幾分的驕氣,他就不會去得罪王安石,他沒有得罪王安石,他的仕途就不會那麼坎坷了,當然他的仕途若不坎坷的話,蘇東坡對於佛教的印象,是非常的壞,在他還沒有被佛印感化之前,他時常做詩也好、做文章也好,時常在批評佛教有很多不如法的行為,所以若是在歷史上,這些被列入為大文學家的、最出名謗佛的,就首推為蘇東坡。

但是這是站在佛教界,對蘇東坡的風評說他是在謗佛,當然批評有很多是蘇東坡對於佛教也好、佛法也好,不是很深入的,所以他若只是批評當時一些出家人的行為,這差不多跟我一樣,這樣我也算是謗佛,可是對於佛法不了解,有時候詩的表現、或文章的表現,有時候就真的構成了謗佛的情形產生,就是他帶著這份驕、仕途坎坷,才會與佛印有後來那麼精采的一些啟示、典故的故事流傳。因為蘇東坡若是在文學上的,當然這是沒話說的,但是在道法上,他就不是那麼專精了,因此若是去談論到靈性層次,對於這個大文學家,他們意識界所呈現出來的知識,是無法與智慧界來做比較的,所以難怪蘇東坡遇到佛印,跟他論道,從來都不曾贏過,所以帶著那麼驕氣的蘇東坡,他千思百計也希望有一天能討回面子,跟佛印漏氣一下,就是又有一次的場合,兩個人面對面盤坐,坐著對看,突然間蘇東坡就問佛印說:佛印啊!你看我這樣雙盤坐著,這種姿勢像什麼?佛印就說:喔!你坐這種姿勢很像佛祖,蘇東坡聽到佛印這樣稱讚他說,他坐這樣很像佛,他就非常的高興了。換佛印問蘇東坡說:那麼你看你看我跟你坐一樣,那麼我像什麼呢?蘇東坡很難得有辦法捉到挖苦佛印的機會,所以佛印這樣問他,蘇東坡馬上回答他說:你坐這樣,我看起來有像一坨牛屎。他跟佛印說,他坐這樣有像一坨牛屎之後,他也很高興了,很難得有那個機會,捉到佛印的話柄漏他的氣,他就真的高興得吹口哨回去了,在入門的時候遇到蘇小妹,蘇小妹難得看到他哥哥那麼高興,所以當然會問他說:哥哥今天有什麼事情,讓你這樣高興得邊走邊吹口哨?他說:你不知道哪!這個佛印,我從來都不曾辯論辯贏他,今天很難得被我漏氣了!

以蘇小妹若是在歷史上,真的很有爭議性,有的人說:根本蘇家沒有蘇小妹這號人物、也有人說:有他的、才華也很好。我們不管他有沒有,這個故事因為有啟示性,人家就這樣說,我就如實跟諸位報告,蘇小妹他也是很有才華的人,他想若是以他哥哥的文學,這當然沒話說,若是跟佛印就只有論道而已,若是要論道,他哥哥對道法的研究不夠深入,怎麼有可能跟佛印辯論,而且還辯得贏?很好奇就問他說:你們是怎麼辯論的?你是怎麼漏氣佛印的?蘇東坡才說:就是這樣啦!我們兩個人坐在那裡相對看,看了一陣子,我就問他說:我坐這樣像什麼?佛印跟我說:我坐這樣有像佛。換他問我,問說:他坐這樣像什麼?我跟他說:他坐這樣像一坨牛屎,你看這樣高不高興呢?已經漏氣到他了!蘇小妹聽到蘇東坡這樣說,他就搖頭跟他說:哥哥啊!你這次輸一個才有工夫、漏氣一個才有悽慘哪!蘇東坡想說:嗯:我今天漏氣佛印,說他像一坨牛屎,我怎麼會輸一個有離譜呢?他妹妹才說:人家佛印他的心中充滿了佛,所以他看你就像一尊佛,而你一定心中都是牛屎,你看佛印才會像一坨牛屎。

蘇東坡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被蘇小妹這樣說他,一個臉紅通通的。這是確實的!一個心中存有佛,看過去一切眾生都是佛,你的心中若是存有不淨的念頭,你說:人家像一坨牛屎,你的心中就等於整個都是牛屎了。用這節蘇東坡與佛印的故事,來給諸位了解,所謂要如何在我們的心境上,達到「萬物齊一」的境界。用蘇東坡與佛印的這個故事,來給大家掌握,心境可以達到「萬物齊一」的境界。

當然在節目裡面,我最常在強調的就是「萬法由心」,所以不管是佛法、不管是道法....任何開悟聖者所說的法,不外都是在談「心」,都是在談這顆心,為何要去談這顆心呢?因為,我們被灌輸進來的這些資料,它是分裂性的、是比較性的,所以沒辦法將萬物看成是一類、一體的,你若是不將這種物類,可以透過我們心境將它物化,變成完全的齊一,我們就沒辦法有辦法獲得所謂道法上面,在說的那種「超越生死、永生自在、逍遙解脫」的境界。你若是萬物齊一了,怎麼會有叫作「生」?怎麼會有叫作「死」?因為萬物是我,我是萬物、宇宙是我,我是宇宙,所以你的心境已經達到「不生不死」的境界了,所以一切都是在談這顆心。因此你若是要研究道法,你將道法拿出去身外在用就絕對是錯了,因為任何一個聖者,他們所說的、所教我們的法,都是針對我們這顆心,不外就是教我們要如何「心」讓它能夠「專一」,這個「專一」就是一種「包容」,好與壞都包容起來,就無好無壞,這樣就變成所謂「齊物篇」,真正要表達的精華的地方,也是我們「禪宗」所謂的「頓悟」。

那個「頓」的重點,今天你聽到這個道理,你若是將你的心境,馬上有辦法實踐於看萬物為齊一的境界,當下你就與萬物合而為一了,在這種合而為一、不分你我的心境上面,你的所作所為,都等於在符合於為眾生做一切的奉獻,因為你為別人做,就等於為你自己在做。今天我們就是都為自己在做,都沒有為別人做,所以才會有煩慮苦惱產生。今天我們有爭端、塑造敵人,我們生活上才會有不安穩、才會有驚恐、才有恨、有嫉妒,今天你若是將大家都看成是我,我是最自私的,我用那份維護自己的自私,來自私他人,這個自私就變成大公了,因為你將別人都看成是我了,你用那份自私維護自己那份心來維護別人,這叫作「大公」。既然能夠叫作「大公」就叫作「齊一」了。

我相信這幾天,對於萬物不要做分別,能夠一視同仁,達到完全的平等,符合於《南華經》裡面的「齊物篇」,這樣叫作「頓悟」,這樣當下即是了。希望道理聽,要去應用它,當然要調伏我們分裂性的心,一代一代一直拷貝下來,這種根性已經根深蒂固了,要做一次拔掉不簡單。問題就是,大家要有心想要去拔掉它,你若是無心,道理再聽得更多,等於完全也沒有用。做做看嘛!聽到這個道理之後,你現在開始訓練,看大家都看成是你。要如何看?就是用這句我們通俗語言,我們時常在聽的法句,叫作「將心比心」,用將心比心下去做,我們達到有辦法將一切眾生看成是我的那種境界。我知道一時要把持這樣不可能,你先從心比心這裡做著手行修的工夫,你若是時時都能夠將心比心,你會發現到你要的別人也是要、你不要的別人也是不要。今天你埋怨他,是因為他怎麼樣、怎麼樣....但是你如果換成他的立場,換成他的時候,你一定跟他一樣,也是會怎麼樣、怎麼樣....所以我們根本就沒有資格去恨別人,是因為我們沒有在那個處境,你若是在那種處境之下,你也有可能跟他做一樣。

你現在不喜歡的行為出來....這我用一個比喻,有兩三個很出名的兄弟,我現在都將他們歸類為黑道、都是出名的人,我說實在的,在黑道要像他們這樣的知名度,也是在打滾的時候,都要很注意到細細節節,尤其要有氣魄、要守義氣,有一次為了槍枝的互借,其中有一個先被捉到了,捉到之後就招供了,現在警方就開始要捉其它的人,其它的這幾個就開始在罵了,罵說:沒有種,這樣一個被捉到,也不會都承擔下來。接著:又將在一起的朋友都招供出來,就是很埋怨就對了,就取笑說沒有種,是在跟人家打滾什麼。等到其中的一個也被捉進警總,一樣他也是都說說出來,要不然那個時候,他還沒有被捉到的時候,是將被先捉到的這個,當成他骯髒、沒有氣魄,經不起打、沒有義氣都招供出來,以後若再遇到大家就要輸贏了,這種骯髒人以後不要來往了。但是當他被捉到以後,他也是又招供出來、接著又招得更多....這種事情過去了之後,他們自己曾經這樣說:就是不知道進到那個地方,是這種型的這種整理哩。尤其過去還有警備總部的時候,聽說啦,進到那裡面,你哪有所謂什麼秘密?你有什麼種可說的?就是進去裡面之後,沒有一個人有辦法耐過那種生不如死的折磨,所以樣樣都講講出來,就要本身進到裡面之後,他那股的恨,因為他本身試到了,他本身試到了,他知道這哪有辦法啊!我進來也沒辦法,任何人也沒辦法,所以不可以怨歎他。他這是有本身身歷其境,被捉到警總之後,他本身吃到那個苦,他有辦法意會我說人家沒有種,只是像這樣大家也說,所以我哪有資格去怪他呢?這是實例哦!

我是用實例來做比較,你沒有去替對方的立場想,你當然就會埋怨了,當你換成他的角度的時候,你也一樣都招供出來了,所以他就將過去恨他說他沒有種,恨他,把他給招出來的這股恨火,因為他本身試到就化解掉了。所以這句「將心比心」的通俗語言,你若是能夠好好應用它,你就慢慢能夠發現到:我們與這些眾生,因為有使用將心比心,因此我們的恨啦、怨啦....一些這些有的沒的,會因為我們的將心比心就化解掉了。我相信,用這樣做「齊物篇」的補充說明,大家應該有更深入的掌握了。

我們現在進入了《南華經‧第三篇:養生主》的道法研究,首先我來恭讀「養生主」第一段的經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這是我們「養生主」頭一段的經文,在節目開始我有跟諸位說,「養生主」這個「主」就是養生的「重點」,不在求肉體生命的長久,是重點要放在我們「精神」上,也就是「靈性層次」的養成,因為這個肉體,再給你用盡什麼方法來養,再包括現在二十一世紀,基因的奧妙能夠突破,能夠事先將基因修改,防止很多病症的發生,甚至能夠延長壽命,達到所謂人人活到兩百歲,沒有什麼稀奇。可是所謂這個肉體上,不管是藥物的發明、或是基因突破,能真正防止與延長我們的壽命?你們難道沒有注意到另外一種現象:我們現在表面上看起來,人類的平均壽命是有在延長,而事實上若是要將所謂的意外,將它加進來平均的話,我們現在的生命是年年在下降,並不是在增長。

你就想說我們農業時代以前,那種橫死意外的很少聽到,而現在呢?每一天電視新聞上面,是不是這些所謂的天災地變、意外橫死時常在發生?所以不管人類如何用心在肉體、要做存在的延長壽命來努力....要做存在的延長來努力,即使給你再延長就對了也是很有限,既然一輩子的重心,若是都花費在再延長也有限的這個「有限」上面,就實在是比較不值得、也比較沒有意義。若是向著我們「精神層次」,也就是我們的「靈性層次」這方面下去養的話,這是能夠獲得「無限」哦!用很有限的歲數,來換取無限的歲月,這種的來認真、來努力、來打拼,這才叫作有智慧、才叫作聰明,所謂的意義也才實際。因為它是「真」,若是養形體到後來徒勞無功。

所以「養生主」頭一句說「吾生也有涯」,我們的生命是很有限的。他說「而知也無涯」....這個「知」字應該是標準發音,要讀成「智」,「而知也無涯」就是所謂的智慧、也就是學問的求取,它是無限的就對了。這個我相信大家有辦法感受:活到老,學到老,我們所學到的也是那麼有限。若是以我們一般現在的說法,大家首推愛因斯坦,他是一個很偉大的科學家,他整個用腦的比率,才是整個腦部的十分之一而已,還有十分之九都還沒有用到,你就知道,這個「學而無涯」,求取智慧、學問是無限的,就像愛因斯坦如此在開發用腦,才用到十分之一而已,還有十分之九還沒有去開發到。所以說:活到老,學到老,所學的也是很有限的。

為何「養生主」開章明義就以「吾生也有涯」....我們的生命很有限啊,可是智慧是無限的哦。你們有沒有注意到:學佛的目的就是斷煩惱,而斷煩惱唯一就是有智慧,才有辦法斷煩惱,所以等於說,學佛的目的就是生智慧。不要說學佛,任何一個有心想要求解脫....也就是想要過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每個人都必須要有這個智慧,沒有智慧,你就沒辦法自由自在生活了、你就會被眾生的知識控制你,你就變成眾生了。除了知識變成智慧,有智慧的是自主,有知識是眾生,這個差別就是在此。

他以「智慧」也就是「求取學問是無止盡的」,所以我們若是「養生的重點」,將它排在所謂我們的生命上面,這樣絕對是徒勞、絕對是無用的。因為任憑你如何去努力、如何用我們人類有限的知識,去做出來的改善,都是無法完美的。因為眾生的知識下有生與死,所以這個生死永遠就是眾生生存的威脅,除了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腦」,將這種知識變換成智慧,智慧是沒有分裂的,知識與智慧其實是同樣的東西,智慧沒有分裂,知識是分裂的,所以你的心若是能夠轉過來,變成是單一不做分裂的,這樣怎麼會有生與死呢?這樣根本就沒有必要用心計較去突破基因的奧妙、做好什麼基因的工程。甚至於就是用細胞分化,達到所謂的能夠複製人的醫學巔峰。這當然用我們那麼有限的知識,要去與大自然做比較,那是我們人類這句「人定勝天」的驕慢而來產生的。

挑戰大自然的法則,事實上是一件自取滅亡的行為,但是我現在不要去談那些。科技既然達到一個所謂相當的程度,物極必反嘛!文明走到極限,就是要恢復原始的時候了,所以人沒有智慧才不知道進退,只是頭削尖尖向前面要一直衝、向高處要一直爬,你不知道宇宙的法則?你是在繞一個圓圈圈!所以你跑得越快、衝得越快,是等於你向著起點,用很快的速度在接近。有文明就是由原始起步的,而文明的進化是繞向原始,這個概念很簡單。

但是人類受到這種分裂的知識教導說:人要向高處爬、人定勝天,這種知識來挑戰大自然,這股不可思議的力量,這除了用這句說「自取滅亡」之外,我也不知道該用怎樣的形容詞,所以不要為了基因的突破、能夠複製人,好像以後生命的延續就很有希望的。不管你如何做,就像我剛才的比喻,表面上看起來,人類的平均壽命好像有在提高,但若是將一些天災、橫死、意外都加進去平均,我們現在是在下降,讓你醫學、科學達到那裡,經得起一個無明引起的世界大戰嗎?或是細菌因為環境的改變,衍生出突變,造成了那種擴散很快的瘟疫。

有啊!事實上基因工程可以首先修補,讓你的一些未來的病苦,能夠因為科技而化解,人都能夠很健康很年輕,問題是經得起戰個爭?經得起天災地變?經得起細菌瘟疫的收殺嗎?想想看、想想看....。

阿忠的信號做過來了,在我們這一小時共修將結束前,我借用雙城計作者他所說的:他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有智慧的時代,也是最愚癡的時代、這是前途可以讓我們擁有一切一切的時代,也等於是前途什麼都沒有的時代、這是一個信仰的時代、也是一個懷疑的時代。最後這句話說:我們一直走向天堂的喜悅,也等於我們一直走向地獄的恐怖。諸位將這幾句對待的話,再做一個分析與思考一下。

因為時間的關係,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在此恭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64    人氣指數:64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莊子南華經 第二十八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三十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