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 第三十五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三十七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莊子南華經 第三十六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


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


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共修莊子南華經


今天要進入了人間世


另外一段經文的解釋


我先來恭讀這段經文之後


再來白話解釋


**********


葉公子高將使於齊


問於仲尼曰


王使諸梁也甚重


齊之待使者


蓋將甚敬而不急


匹夫猶未可動


而況諸侯乎


吾甚慄之


子嘗語諸梁也曰


凡事若小若大


寡不道以懽成






事若不成則


必有人道之患


事若成則


必有陰陽之患


若成若不成


而後無患者


唯有德者能之


吾食也執粗而不臧


爨無欲清之人


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






我其內熱與


吾未至乎事之情


而既有陰陽之患矣


事若不成


必有人道之患


是兩也


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


子其有以語我來


仲尼曰


天下有大戒二


其一命也 其一義也






子之愛親命也


不可解於心


臣之事君義也


無適而非君也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是之謂大戒


是以夫事其親者


不擇地而安之


孝之至也


夫事其君者


不擇事而安之






忠之盛也


自事其心者


哀樂不易施乎前


知其不可奈何


而安之若命


德之至也


為人臣子者


固有所不得已


行事之情而忘其身


何暇至於悅生而惡死






夫子其行可矣


丘請復以所聞


凡交近則必相靡以信


遠則必忠之以言


言必或傳之


夫傳兩喜兩怒之言


天下之難者也


夫兩喜必多溢美之言


兩怒必多溢惡之言


凡溢之類妄


妄則其信之也莫






莫則傳言者殃


故法言曰 傳其常情


無傳其溢言


則幾乎全


且以巧鬥力者


始乎陽 常卒乎陰


大至則多奇巧






以禮飲酒者


始乎治 常卒乎亂


大至則多奇樂


凡事亦然 始乎諒


常卒乎鄙


其作始也簡


其將畢也必巨


============


夫言者風波也


行者實喪也


夫風波易以動


實喪易以危


故忿設無由


巧言偏辭


獸死不擇音


氣息茀然


於是並生心厲


剋核大至


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






而不知其然也


苟為不知其然也


孰知其所終


故法言曰


無遷令無勸成


過度益也


遷令勸成殆事






美成在久


惡成不及改


可不慎與


且夫乘物以遊心


託不得已以養中


至矣 何作為報也


莫若為致令


此其難者


******************


這做一次讀完


因為差不多一個小時的共修


將這一段的經文


差不多能夠解釋完畢


說楚國的葉公子高


他接到楚王的命令


準備要出使於齊國


要出使齊國以前


他心裡面有很多的罣礙


所以他就趕快跑來找孔子


問孔子說到


他說


我們大王託付我很大的使命


這個職責可說是很重


我曾經去探聽過


齊國對待這些外國的來使


表面上好像很恭敬很親切


但是事實上就對了


是非常的冷淡


我探聽起來


像齊國他們對待外使的


這種情形


以及齊國國君他的個性


我光是想到我就擔憂


我不要說要去說服


這些諸國的王侯


就光是連普通人


我有時候要去說服別人


就非常的難了


因此我自從接受到


我們楚王的命令之後


不知道為什麼


我的內心就有一份的恐懼感


我曾經聽先生您這樣跟我說


說凡事不管是大或是小


若是不依照自然之道去行為


很少不後悔的


也就是說


你若是行為不合乎正道


都一定要後悔的


沒有那種不後悔的


為什麼呢


因為不正確


不正確的事情


我們一定會後悔


但是


像我做這種外交大使的工作


外交的禮節


外交的這些使令


我說實在的


要如何應用得非常圓滿


我實在還沒辦法做得很完美


可是我受到國家託付這件事情


萬一若是失敗了的話


我一定會受到國家的處罰


這就是所謂


我們人會去遭遇到的憂患


如果真的萬幸


我這次出使齊國非常的成功


但是現在還沒有去的之前


就每一天提心吊膽


若是再繼續這樣下去


我說實在的


差不多就要腦神經衰弱了


雖然古早沒有這個名詞


他說就光是這樣提心吊膽


還沒有去到齊國


我就差不多憂勞成疾了


我光是受到這種壓力


我就生病了


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陰陽之患


就是患得患失


一般人所遭遇到的無形的壓力


就是都在這種陰陽之患


所構成的


也就是患得患失這樣就對了


無可奈何現在事情來了


現在說這個都沒有用了


就一定要去


擔當這件事情的成敗


要如何做才能夠做到


不會有上面我所說的這個


所謂的人道之患與陰陽之患


這兩種的禍患


我看我沒辦法啦


這除了一個很有德行的人


才有辦法跳脫出這種


人道之患與陰陽之患


我不是沒有認真在做


就像平時我的吃食


可說是隨隨便便


雖然我做大官


我也可說是很清廉


就光是我廚房那些伙夫就好了


他們為我工作可說是很涼


因為我的吃食很簡單


所以他們的工作就輕鬆


從來都沒有人會因為工作


而來產生壓力


而我不是哪


我從那天早上受楚王的命令後


到了那個晚上


我就吃不下睡不著了


這個內心不知道是怎麼了


就是這樣感覺非常煩非常燥


都要靠喝個冰水看能不能這樣


消一下心中煩燥的心火


我或許是因為心中憂煩過度


這個我自己知道


因為外交的事情


都還沒有正式去辦到


就遭受到這種陰陽之患


將來若是事情辦不成


齊國國君又降罪於我


在這兩種憂患之下


像這種做官的事情


我實在一直感覺我擔當不起


希望先生您是不是能夠指導我


指導我應該如何來避免


這些憂患


這個人間世就是在描寫


我們一般世間人


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不管你是在什麼層次


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難免都有像現在葉公子高


所產生的人道憂患或陰陽之患


而偏偏大家也是頭削尖尖的


一直鑽一直爭一直鬥


就是要向高處爬要做大官


若是聽到葉公子高


他光是要出使齊國


就造成了腦神經衰弱


內心的那種那麼嚴重的


憂患意識了


我說實在的


做大官實在也不輕鬆


我有說過


世間人已經都吃苦吃到


認苦為樂了


明明知道官做越大


這個擔子的責任越重壓力越大


而偏偏大家就是爭先恐後


世間事就是像齊物篇


我們共同研究過了


世事一切都是平等的


在這個人世間


每個人都無法跳脫所謂


陰陽之患


為什麼我們無法跳脫呢


是因為我們習慣性


被教育成去追求所謂的陽


要去排斥所謂的陰


今天才會受到陰陽之患


你們如果能將陰陽都包容起來


就等於跳脫陰陽的控制了


這在前面一段孔子跟顏回說


要做任何的事情都要達到心齋


就是心能夠萬念皆空


像太虛那一般來包容整個宇宙


宇宙之內


這些無量無邊數的星球


在太虛裡面


不管是在轉在飛


太虛它是不動的


太虛它只不過是一種包容


這顆要飛到哪裡


那顆何時產生何時毀壞


太虛都只是包容而已


生它也是包容毀滅它也包容


只有太虛才有辦法包容萬物


包容陰陽


這是我們縱談古今共修裡面


可說是最常最常在強調的


所謂的修道


也是從這裡下去做入手的工夫


你才有辦法成就


才有辦法斷煩惱


才有辦法獲得我們知識裡面


以外的那些我們沒辦法所知道


的大智慧


修道若是方向偏差了


光是一點點的偏差


就沒辦法達到這個目的地了


看到我們現在台灣的宗教現象


多數都是引這些信徒誤入歧途


這不是我在批評他們


這是事實


宗教就變成了一種科儀


一種精神的寄託一種祈求


這個宗教它就不正確了


因為這只不過是能夠


安穩我們暫時


沒辦法讓我們一輩子


因為像這種的辦法會


對這些仙佛的祈求


產生實際斷煩惱的效益出來


唯一就是靠我們自己


開放我們的心


也就是放大我們的肚量


去包容陰陽


這樣你就沒有人道之患


也沒有所謂的陰陽之患


這是我先評論葉公子高


他這樣做外交官


接到楚王的命令


說要出使到齊國


探聽起來齊國很難應付


如果處理得不好對不起國家


絕對會受到處罰的


這叫作人道之患


都還沒有去


心頭上就放了一顆


好像幾百公斤的石頭壓著你了


這就是患得患失的陰陽之患


這種精神上的折磨


要如何解放


我們現在來聽孔子


如何教我們這個方法


孔子他在說


說天下有兩種的法則


兩種法則


一種就是所謂的天命


也就是我們佛家所說的定業


另外一種就是人為


一種是先天的一種是後天的


先天是天命後天的是人為


比如說子女與父母的關係


這是天註定的


這就是天命


子女與父母的關係


這是天註定的


可以叫作命


像這種的


你用什麼方法


都沒辦法去改變的


你不管用什麼方法


你都無法去改變


他們不是我的父母親


或是說他不是我的子女


再非常的生氣


趕快到報社登報作廢


說從此以後


某某人與我已經斷絕所謂的


父子關係了


或許法律上有時你在文書上面


認為說這樣已經斷絕這個關係


事實上不管他如何惡質如何壞


如何讓你失望


孩子就是孩子


絕對不是你登報作廢


就能夠把他作廢掉的


自己的父母親也是一樣


不管他們如何做


你如何諫正都沒有用


讓你感覺很沒有面子


你也不可以去登報作廢


你也沒辦法去扭轉這種


親子關係


所以這就是天定的


這叫作命


任憑你用什麼方法


都無法改變的


若是像你作為楚國的大臣


你與楚王的君臣關係


這是因為人類社會構造情形下


所產生出來的階級之分


這是人為的哦


既然是人為的


是我們人能夠去改變的


不是像父子的關係


你再如何都無法改變


我若是感覺這國的國君


他是一個無道他是一個昏君


我也可以不要做他的人臣哦


不要說不要做官


不要做官你做百姓


也還是在他的管轄之下


我總是能夠移民到外國


我去拿外國籍嘛


我就是不要給你管


我們這個所謂的君臣的關係


就改變了


但是說改變是表面上


我不要被你這國的國王管


我就移民到外國


但是外國也是一個國


像這種君臣的關係


你在天地間無論你如何跑


你想你難道有辦法去跳脫出


所謂的君臣的關係


所以人為是人為啦


處處都是這種的構造


你只是能夠依照你的感覺


去選擇我要給你管


我不要給你管


有辦法改變的就是這種選擇


但是這種君臣的關係


確實跑到哪裡也是無法避免的


所以說天命與君臣之間


應守的義理


這是人為


也就是人事上的法則


這有時候不是先天的


我們要去遵守而已


就連人事上的法則


我們也是沒辦法說不隨俗


我們也是要去遵守


所以說我們侍奉父母


無論環境如何都一定要先求


父母過得安不安穩


父母是否會高興


你做到這裡這才叫作至孝


若是侍奉我們自己的國君


你也不能去選擇


國王交待下來的事情


輕或是重


或是說是不是有危險性


只要你做人家的大臣


國王交待的命令交待的事情


你也不能做選擇


你一定要安心去做


既然沒辦法做選擇了


除了安心之外


要不然該怎麼辦


這種國王交待的命令


不可以做選擇


你就是忠心去做


這就能夠叫作盡忠了


也就是叫作至忠


這是人事上表面的工作


我們現在向內在也就是說


從事於修身養性


也就是修道的人


也是要像在侍奉父母


或是在侍候國王


一樣的這種心哦


侍候父母的就是


一切都以父母過得是不是能夠


安穩快樂為主


侍奉國君


就是他交待的事情


無論如何你都不做選擇


盡心盡力去完成它


修道對內也要達到這種所謂


無所選擇


那麼這樣當前的哀樂


就不可能會致使


你心情的壓力變化那麼大了


你若是有辦法做到這樣


你目前心頭上的這塊大石頭


是不是就能夠放下來了


這也難免啦


世間本來就有很多很多的


無可奈何的事情


我們只好將它看成


這是命中註定的


不然你不看成這樣


這個大石頭就放不下來


你就腦神經衰弱了


你就有各種的憂患而來產生


當然說這樣是非常的簡單


可是要做到事親與事君


與修身養性去侍奉我們這顆心


嘿這就得要有至德的人


才有辦法做得到的哦


像你們做官的態度


就應該不可以有什麼


無可奈何的那種心境


也不能有不得已的那種心態


你只要依照大王的命令


忘掉自己自身的利與害的關係


這樣去做


這樣就沒有錯了


既然你能夠不以自己的利與害


來做事情的選擇


那麼你怎麼還會心中產生


所謂的好生或是惡死


的這種念頭呢


利害我都不管了


等於就是生死都不要緊了


這樣你的壓力要從何而來呢


這是很重要的哦


你們在聽道理的時候


你們要有這個概念


你不要當成聽故事在聽


你要去活用現在故事裡面


要啟示給我們的在人間世


也就是人世間要如何去應用


當你遇到這種精神壓力的時候


你要如何來解放如何來紓解


你們若是只是當成故事在聽


沒有活用


來解放你們面臨的精神壓力


也就是人道憂患陰陽憂患


這我可是不管你們的


你們只好就是乖乖花錢去買


「明腦安神丸」回來吃了


你若是懂得利用


現在莊子也好孔子也好


在為我們說要如何紓解


從事業上也好各方面也好


所得來的無形的壓力


要如何去做解放的工夫


要活用啦


像這樣的比喻你們聽起來


難道還有什麼能夠讓葉公子高


產生那種所謂的


人道憂患或是陰陽憂患呢


孔子繼續跟葉公子說到


他說葉公子啊


你放心去出使齊國


我現在再將我所聽到的


多說一些給你作參考


說大凡國與國的相交


對於鄰近的國家


必須以信用來與人相處


對於比較遙遠的國家


就必須以言詞上使他來相信


近的我們要用信用來與人相處


就是要很實際的要很守信用


因為左右鄰居


你的斤兩大家都了解


你用嘴巴來講


跟你平時跟別人在相處


就不是真的那麼信用


人家怎麼會要信你的一面之辭


若是與比較遙遠的國家


當然情報就比較無法那麼流通


所以跟遙遠的國家


可以用言詞上


來取得對方的信任


說到言詞


就是要有那種所謂的


外交官來做傳達


作為兩國來往的信使


互相傳達兩國的好意


當然這種傳達的工作


是很難做的


因為各國的國王


都有他們的情緒


他若是跟你相處得正好


我說實在的


人家若是說到你的時候


一定這樣多加讚歎一番


他對你若是開始在感冒了


對你的印象開始在差了


若是說到你他絕對添油加醋


說這個人是多麼的惡質


一定是會這樣的


所以做外交官


要傳達兩國國王的喜怒


事實上實在是一番所謂


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就對了


因為你若是依照好印象的時候


那些的話來傳達


又感覺好像很虛偽


若是傳達這個國王


對我國國王的感冒批評的話


如實傳達之後


可能造成兩國的感情因此破裂


所以過多的讚美也好


過多的棄嫌的話也好


都是不好的現象


比較沒辦法使人相信


因為過多就是接近所謂的虛妄


禮也要有節哪


這個禮若是沒有節


就變成了虛偽了


這個很重要


這也是在傳達中道


所以虛妄別人就不相信


就變成了兩種的結果嘛


一種就是有負大王的交待


也就是大王的使命


一種就是欺騙對方


於是傳話的人


就會因此招來災禍


七傳八傳都不敢如實報告


不敢如實報告的話


就變成了


若不是等於違背大王的交待


要不然就是違背對方這樣而已


所以像這樣很容易招來災禍


因此古書上面曾經就有這麼說


他說傳其常情無傳其溢言


這樣才有辦法保全


你就傳要傳傳達什麼呢


就是傳達比較合乎人情的


不要膨脹得過份了


膨脹得過份了


就會像我剛才所說的


可能就會有殺生之厄


你若是這邊聽那邊聽


雖然都太過份了


但是我們傳達的人


懂得將它人情化合理化


這樣來傳達


這樣才有辦法保全


這是做朋友與朋友中間


的橋樑也好


或是作為外交大使的人也好


古書上面在說的


傳要傳合乎常情


太過份太膨脹


這樣你就會招來災厄


你若是合乎人情


這樣你才能夠周全


這是教我們人


只要你所傳達的是平實的話


這樣就可以了


不要傳達那種人在生氣情緒化


多出來的那些話


就是要傳達要傳達得平實


不要傳達得過頭


連情緒性的話你也傳傳回來


若是這樣


不但造成了兩方感情的破裂


甚至先遭受到危機的


是傳達的人


比如說以巧智來相鬥的人


一開始有時候還是明著來


然後再來就用陰的用暗的


什麼詭計都想得出來


互相傷害


若是以禮來喝酒的人


起頭還會這樣敬


很客氣的我敬你一杯


以禮來喝酒的人


起先大家都很守禮很客氣這樣


但是酒一個喝下去之後


很奇怪哩


酒裝在酒瓶裡也沒有事情


裝在我們的肚子裡面


怎麼這樣全身都燒起來


全身都燒起來之後


嘴巴就吹起牛來了


那個膽就一直大粒起來


起先是以禮來喝酒


大家都非常客氣


酒入肚子裡面


大家酒膽大了起來


說話就開始大聲


胸脯就拍下去了


那個時候所謂的禮


就跑到九霄雲外了


接著更嚴重的暢樂的事情


就發生了


那個時候就沒有什麼叫作禮了


對旁邊的公關也好


陪酒的小姐也好


那個時候你的身分就都忘掉了


腳來手來


甚至有時候喝酒喝到


好朋友就在那裡打起架來了


世間事就差不多都是像這樣嘛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還很客氣


喔回去跟你國的國君問個好


甚至替我送這些我國的禮物


給你們的國君


起先開始都是以禮來對待


到了最後有厲害關係的時候


心機就來了


就開始互相欺詐了


很多很單純的事情


都是後來才變成複雜的


剛開始時都很單純


越來就搞得很複雜了


這一段在說什麼諸位聽得懂嗎


外交官是靠那張嘴巴


言語會生風波哦


要記得言語可以生風波


它能夠興風作浪


當然言語也能夠安定天下


所以說話要很謹慎


不要變成所謂的風波


本來認為


這一個小時能夠共修這一段


後面卻剩下差不多四分之一


還沒有跟諸位報告得很詳細


我們明天空中再來結緣共修


在此恭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再見
標籤:
瀏覽次數:86    人氣指數:86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莊子南華經 第三十五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三十七集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