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偷閒,與小妹吃完晚餐後,偷閒保養了一下自行車,
前些日子多雨,鏈條與煞車線,變速線都上了油,一下子變得很好騎,開心~
上星期放了颱風假,也延後了回家的時間,打電話與家人說說話...
電話那頭是父親的聲音,現在與他不會再有:爸爸,我想找媽媽(講電話)這種對白,
問候了父親近況,也聽他又唸了一頓,他說:他生日不會慶祝,小毛球與他母親要不要回來都無所謂,
一聽就知道是氣話,但是,卻無力勸說,靜聽沉默,大概是最好的吧,我想.
不想幫她找藉口,以前已經找了太多藉口,不回高雄讓我家人看小毛球.
真不要勉強,我難以想像她會主動要讓小毛球回高雄,有些事情只能做,不能說.
萬事都能容忍,唯獨一年回高雄至少一次-我父親生日這天,沒任何商量,
這是去年她回高雄的原因,今年,也不允許有例外,這是她唯一能表達善意的機會.
人生,能夠幸福快樂,真的是令人稱羨的事,而活在難以割捨的親人與親人間的夾縫中,
如果是年少的自己,也許簡單就能夠抽離(就如同當初將父親從學校的事故聯絡人抽離,只填上母親的名字)
直到年歲漸長,才恍然領悟,儘管我再不喜歡,這個父親終究是我的父親,無法改變,而可喜的是,
他變得更像自己理想中的父親,只是偶而年紀大了,會有點孩子氣,跟孫子的母親嘔氣...
慢慢的,我得學會承受,這才是成長的過程,學會去承受,擔負一些責任,
學會去付出愛與關懷,學會讓球停在自己身上.
如果,我能從這當中存活下來,那,也許當下的無力感,挫折感,可以解釋為一場饗宴前的準備過程,
想想,有哪場饗宴是憑空自來的?不也需要準備菜色,烹調,排桌椅,等勞心勞力的過程呢?
喔,也許,寫完這篇日記的當下,同時也療癒了自己,讓自己的肩膀更硬朗.
想到了母親,我似乎有點得到她的真傳了,小時候無論任何挫折,從未見到母親生氣難過,
她,小學畢業,卻不是我這碩士兒子所能及的,就像是陳樹菊的精神一樣,這些人,
才是台灣未來真正向上的力量,也是教育與學歷未必教得出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