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菱瓦斯化學宣布暫停供貨,由於其生產的樹脂基板為
機重要零組件,全球市占率約5成,引發智慧型手機供應鏈斷炊的危機,宏達電(2498)盤
中應聲重挫跌停,一度觸及跌停價954元,跌破千元大關。對此,宏達電維持先前說法,
零組件供應鏈及其轉包商並未產生重大影響,如有其他的情況,會對外說明。
三菱瓦斯化學發給客戶的信中指出,雖然廠房並未倒塌,但仍在清查產能及庫存,即日
起暫停出貨及接單。該公司的BT樹脂基板是手機晶片的載板材料,為手機重要零組件,全
球市占率約5成。
執行長周永明日前表示,日本地震對公司營運和零組件供應並無造成任何影響,且營運
規劃完整,一旦遭遇任何天災,相關零組件管理系統立即啟動第二供應來源機制。周永明
日將在美林論壇中發表演說,外界關注日本地震對零組件的供應影響是否有新的說法。
IHS iSuppli 發表報告指出,日本地震可能會導致某些電子零件供應的短缺,使得這些物
料的價格急速上漲。然而關於這些電子零件製造設施的報告尚未出爐;而交通運輸設施以
及電力設施的毀損,也會使得這些零件供應中斷、價格上漲。受到衝擊的電子零件包含
NAND 快閃記憶體晶片、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 (DRAM)、微型計算機、以及液晶顯示器的相
關材料。
日本是全球半導體晶片製造最大的矽供應國,供應量大約佔全球使用量的 60%,若是供應
鏈因為地震而中斷的話,不只上述的零件供給會受到影響,其他相關物件像是雙極電晶體
(MOSFET)、小型信號電晶體都會受到衝擊。
運輸設施的受損會使日本在接下來的 2 周的貨運中斷,然而,全球半導體零件供應鏈有
大約 2 個期的庫存用量,因此預估到 3 月底或是 4 月初才會出現供應短缺的現象,但
短缺的影響可能會持續至今年第 3 季。
由於在地震前全球的電子零件庫存量是在一般標準之上的,所以預計可以稍微延遲短缺現
象的來臨。
由於短缺現象尚未發生,因此這些零件現在價格的上漲,是來自大家對這次災難的恐懼,
例如 NAND 快閃記憶體在市面上的價格已經漲了 10%,DRAM 現貨價格也漲了 7%,而廠
商和供應商之間的合約價格仍保持平穩,但預計很快會隨著重新協商而修改價格。
由於日本大部分的電子零件工廠都離南部的地震中心很遠,所以受到影響不大,然而,這
些工廠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進口原物料,如何出口成品,以及如何讓員工到工廠。此外,
電力供應的中斷也是要維持工廠運作的一大挑戰。
例如全球第二大 NAND 記憶體製造公司 Toshiba 表示,在 1、2 月由主要工廠所提供的
產量將會減少 20%。然而,龍頭大廠 Samsung 應該可以補足這些短缺量。此外,由於
Hitachi 工廠離地震中心很近,在周一 (15日) 時該公司中斷了製程且進行損壞評估。
Hitachi 負責供應任天堂遊樂器和 LG 手機的顯示器,若是供應中斷,相關的產品也會受
影響。
而 Panasonic 的 LCD 工廠由於在地震帶周圍,因此受到波及。 Panasonic 除了供應自
己品牌,也有供應一些中國品牌電視 LCD 螢幕,初步的資訊顯示一些重要的物料供應暫
不受影響,但電力供應問題可能是很大的變數。此外,製造 LCD 的一項重要零件彩色偏
光片 (color polarizer),因為 Fuji Film 的製程受到影響,導致該元件的價格可能會
上漲。
日本核輻射危機升級,屬美國第 7 艦隊的「雷根號」赴日本參與救援。在發現輻射污染
後,他們已將軍艦和戰機駛離災區範圍。德國總理默克爾 14 日在柏林宣佈,暫停去年通
過的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計劃 3 個月,期間將對所有 17 座核電站的安全性進行毫無保
留的徹底檢查。中國核電安全也再度受到關注,尤其是正在興建的內陸核電。
《星島日報》報導,福島第一核電廠 3 天內發生第 2 次爆炸,繼一號反應堆後,第三號
反應堆也因為冷卻系統失靈、抵受不住壓力而於昨早爆炸,導致 11 人受傷,二號反應堆
亦失去冷卻功能,反應堆爐芯很可能熔化再度引發爆炸。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在福島第一
核電廠以北 161 公里處穿過輻射雲,艦上 17 名美軍受輻射感染,顯示環境污染擴大。
直到目前為止,日本官員說,福島第一和第二核電廠的反應堆核心僅「部分」熔毀,在核
電廠外測量到的輻射量,雖然是日本安全基準的 2 倍,但仍屬相對低。但美國國防部官
員昨日表示,在核電廠 97 公里外飛行的直升機,收集到微量放射性粒子,目前還在分析
中,但可能含有銫 137 與碘 121 ,意味環境污染可能擴大。而雷根號航母在福島第一核
電廠以北 161 公里時,也探測到核輻射。艦上全體官兵暴露於核輻射中 1 小時,輻射量
相當於平常水平時 1 個月總和。
屬美國第 7 艦隊的「雷根號」赴日本參與救援。在發現輻射污染後,他們已將軍艦和戰
機駛離災區範圍。艦隊表示,相信輻射來源是福島第一核電廠釋放的煙和蒸氣。據報航母
三架救援直升機,駛向日本時,在核電站北部約 97 公里處穿過從日本受損核電廠散發出
的輻射雲,機上 17 名美軍受放射性物質污染,成員要丟掉身上受輻射污染的衣服,並進
行清洗。報導又指,其中一名隊員更加在皮膚上探測到有放射性物質。但美軍發言人強調
,成員只是感染到少量輻射,目前並未有美軍人員感到不適,船隻只是駛離受盛行風影響
的區域。
直升機其後返航降落在列根號母艦。而列根號在福島第一核電廠以北 161 公里時,也探
測到核輻射。 有報道表示,除非核反應堆堆芯已熔化,否則飄到航母的放射性物質不會
對人體構成損害。
至於福島第一核電廠三號反應堆廠房最新一次的爆炸,已造成 11 人受傷,其中 1 人傷
勢嚴重。但福島第一核電廠再有一部機組失去冷卻功能,恐怕會過熱爆炸,東京電力公司
已經決定注入海水降溫。日本與美國的專家表示,受損核電廠外泄輻射蒸氣,可能會持續
好幾周,甚至好幾個月。
二號反應堆是最新一組失去冷卻功能的反應堆,時事通訊社報導,現時反應堆內水位不斷
下降,核燃料一度完全露出水面,爐芯很可能會熔化。
日本強烈地震所引發的核危機,讓許多國家重新審視核能發電站的安全與營運。香港《文
匯報》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 14 日在柏林宣佈,暫停去年通過的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計
劃 3 個月,在此期間,德國將對所有 17 座核電站的安全性進行毫無保留的徹底檢查。
這是日本大地震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爆炸和放射物洩漏事故後,德國政府首次在延長
核電站運營期限問題上做出重大政策轉向。默克爾在總理府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說:「在
安全檢查上沒有禁忌。所有東西都將接受檢查。」
暫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的直接結果是,位於黑森州和巴符州的兩座服役到期的老核電站
將被關閉。
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在日本發生重大核電事故後,德國的核電政策
發生轉變。他說,獨立的專家小組現在必須對核電站安全進行新的風險分析。
德國政府 2002 年通過一項「核電逐步退出」的法令,確定到 2022 年左右關閉境內全部
核電站。 2010 年 10 月,德國聯邦議院通過了政府有關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的計劃,現
有 17 座核電站的運營期限將平均延長 12 年。由此,德國關閉最後一座核電站的時間將
由 2022 年前後推遲到大約 2035 年。
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後,中國核電安全再受關注,其中正在興建的內陸核電尤甚。
相較於臨海核電站,內陸核電站在運營中要再增加一個環節。不過,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
國保在 2011 年兩會期間向外界表示,內陸核電站與沿海核電站風險一樣,在安全上,內
陸核電站並沒有天然劣勢。
不過,不可忽視的是,即使內陸核電站在技術上可做到與沿海核電站的安全水平,但相應
會增加成本,影響核電站的贏利水平。
雖然中國現有核電站均位於沿海地帶,但中國內陸建設核電的熱情大有後來居上之意。據
瞭解,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重慶、四川、甘肅、吉林在內的多個內陸省
市向國務院提出了建設核電站的計劃。在中國審查完初可研的核電專案共計 40 多個中,
其中內陸廠址占比約? 75% 。除上述 30 多個內陸核電廠址之外,另有處於普選階段的
超過 20 個。
元大宏遠玉山寶來統一富邦 今日投信在上列證券商進貨和鑫4600張平均成本26.1元
籌碼由散戶流入法人大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