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6,269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735433
玉竹劍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九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六十一集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莊子南華經】第六十集
作者:
玉竹劍虹
日期: 2010.05.16 天氣:
心情:
摘自 縱談古今節目 菩提門‧顏進平師父 主講
Keying‧河洛語翻譯: 芳瑜
諸位前賢大德大家好
多謝您們的愛護以及支持
又再度按時收看縱談古今
共修莊子南華經
上集我說到
我們的自性若是迷失了
就是等於失去我們的真我
真若是失去就變成假了
我借用佛家的說法
我們這個形體只不過是
水火風土這四大元素配合因緣
而臨時示現在我們這人世間的
既然是臨時的
它就不能叫作真
可是我偏偏在道法上面
一再在鼓勵大家說
我們可以借假修真
因為真是依附在假上面
若是有這個假體
假體裡面絕對有一個真
所以向假的裡面去求真
這是正確的方向
因為不可能只有單獨的假
也不可能單獨的真
真假一定是合一的
為了說法我必須說
我們的真失去了
現在算是假人用事
用佛家的說法是這樣
若是以我的說法是這樣
這個自我失去了
我們就等於變成了
一切萬生的傀儡就對了
我們的事事項項
包括我們的思想
包括我們知見下
利害得失的選擇
都是為了別人
都不是真正為了我
因為那個真的我已經不見了
所以我們都是為了假
這個假我暫時將它稱為是眾生
等於自我不見了
我們就讓世人來勞役我們
也就是等於我們是被控制
我們是為別人在生存的
我們上集就是共修到此
後面的經文我再來讀一遍
再來解釋
這樣大家印象能夠更深
***********
若狐不偕 務光
伯夷 叔齊 箕子
胥餘 紀他 申徒狄
是役人之役
適人之適
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以刑為體 以禮為翼
以知為時 以德為循
以刑為體者
綽乎其殺也
以禮為翼者
所以行於世也
以知為時者
不得已於事也
以德為循者
言其與有足者
至於丘也
而真人以為勤行者也
**********
就好像孤不偕一樣
這個孤不偕是堯帝那時候的人
因為帝堯他是一個有道明君
他是非常的謙虛
他感覺若是有人能力比他更好
若是邀請他來治國的話
對萬民百姓比較有利益
所以只要帝堯若是聽到
哪裡有賢人
他就翻山過嶺
他就是去尋找去邀請
這些賢人出來治國
看能不能對百姓的貢獻更大
這種肚量實在是真正值得
我們現在目前的這些政客
作為楷模
我們現在的政治人物用心計較
他就是要向上爬
拿到最好的權益
是以個人的利益為第一
黨的利益為第二
百姓是傻瓜的
利益當然排在最後
人家帝堯不是哦
帝堯是以百姓的利益為第一
自己的利益為最後
所以若是有這種賢人
他認為他的帝位若是讓給他
能夠治理得比他更好
這個孤不偕這種人也很固執
就算你拒絕了帝堯誠懇的邀請
當然當時的修行人
大家看權勢名利是如糞土
所以堯帝只是要讓一個帝位
找過全國的這些賢人
沒有一個人受到帝位的影響
而放棄修行生活
大家都拒絕
拒絕就好了
要不然就會像很多的隱士賢人
被帝堯邀請到
他知道若是不趕快溜跑
趕快躲到別的地方去
他絕對時常就來這裡
誠懇邀請他出來治國
所以一些隱士若被帝堯邀請到
大家都跑得好像在飛
這個孤不偕他被帝堯邀請到
當然修行人是以修道
為他人生的目的最高的目標
人家他們除了修道以外
剩下的都看成是垃圾
這個孤不偕呢
我就不知道
他怎麼會有這種行為發生
他為了不接受帝堯的邀請
出來做帝王
就跳河自殺了
這到底是應該讚歎孤不偕
他的清高不受名位的吸引
甘願選擇死
就是不要去做帝王
若是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尤其是以莊子的角度認為說
他這個行為就是等於是
很容易被別人影響
他被帝堯影響而已
你看就跳河自殺
他根本就不自主
所以在南華經裡面
有很多人性的哲學
需要我們以很多角度來看事情
這也能練就我們多角度作思考
事情看得清楚與圓滿
的學習機會哦
在莊子裡面就明指
像這個孤不偕他們這些
不自主啦
所以帝堯要禮讓帝位
他竟然為了這樣而跳河自殺
若是這種行為
在修行的這個角度來看
也等於
孤不偕他的心還不能自在
還沒辦法圓滿人事
沒辦法圓滿人事
也等於代表說
他的心性修養與智慧方面
還沒辦法達到圓滿
所以這種行為莊子認為說
他還是被人在控制
也是等於為別人在活的
這樣就對了
再下去
務光就是夏朝大禹的時候
的一位賢人
這個湯
他也想要將天下讓給務光
你看那個時候的帝王
堯讓給舜 舜讓給大禹
大禹雖然傳給他的兒子
你看他的兒子
聽到務光是一位賢人
他也想要將帝位將天下
讓給務光
這個務光可能曾經也聽過
在帝堯的時候
帝堯要讓位給孤不偕
孤不偕拒絕就跳河
這個務光可能將孤不偕
當成是他效法的對象
現在湯要將帝位讓給他
他竟然也跳河自殺這樣
我有時候會想說
當時的帝王是那麼難做嗎
要不然為何要讓給別人
人家甘願選擇跳河自殺
就是不要去做帝王
現在的人現在的政客
是千思百計用盡心機
用盡手段
就是在爭權力
為了這個權力
什麼樣的事情都敢做
這與過去的這些有道明君來比
實在是讓我聽了會感覺
過去卻變成不可思議
若以現在這些政客他們的表現
像帝堯大舜湯
他們這種要將天下禮讓出去
的這種行為
卻變成卡通影片不可思議了
現在再下去來談伯夷與叔齊
伯夷與叔齊
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
孤竹君駕崩之後
當然他們兩個兄弟
一個要起來繼承王位
大哥讓小弟
小弟要讓給大哥
兩個都沒有人要做帝王
七推八推推一推
乾脆要不然兩個人都不要做
就帶著隱居在首陽山
沒有多久
這個天下在武王伐紂之後
紂王亡國卻變成周朝的天下
伯夷與叔齊兩個人多固執哪
他們認為說
現在竟然天下變成叛賊周朝的
這樣
只要周朝管轄的地方的東西
他們都不吃這樣就對了
看有多固執
到後來就活活餓死掉
這種行為
若是以我們一般世俗的看法
要從好的角度來看感覺說
伯夷叔齊真正很有志氣
不吃周朝的東西甘願餓死
這是從好的角度來看
但是又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這個孤不偕務光或是伯夷叔齊
他們這些都是很固執的哪
他們這些都是等於被傳統教育
傳統的教育
我們眾生生活認為說
人就要怎麼樣
所訂定出來的法則在做
死硬硬就對了完全不變通
等於說
你都是被這些人做出來的法則
而控制著
所以你是不自主的
算起來
這些都是還被眾生在勞役的
再來說到箕子與胥餘
胥餘或許大家比較不認識
他就是比干
箕子是紂王的舅舅
看到自己的姪兒
每一天被妲己迷得茫茫的
都墮落在酒色之中
沒有在理國政越來越無道
做舅舅的看不過去了
現在就站出來跟紂王諫正
也好在他是舅舅哪
若是別人生命就烏有了
雖然生命保持著
可是就是被紂王關在天牢裡面
若是說到比干
大家就比較了解了
封神榜裡面的故事
他為了諫正紂王
接著又要表現我的心是忠心的
又剖腹拿心出來這樣
到後來一個忠臣的忠魂
也就是生命
就因此而休矣
再下去要說的這個紀他
他這個更有趣
只是聽到湯去找務光
說要將天下禮讓給他
他有聽到消息
務光不接受就跳河自殺
人家這個紀他多麼賢能啊
他想說既然會去找務光
務光不接受跳河
湯接下來就是來找我
嘿這個人我看
他將自己估計得很高
就是說湯既然找務光
務光跳河自殺
再來的賢人可能就只有我而已
他會來找我
我看等他還沒有來找我
我趕快溜跑
嘿這實在是有先見之明啊
當然紀他他聽到務光拒絕
湯天下的禮讓跳河自殺
人家他就馬上溜跑隱居起來
所以當時的這些萬民百姓
對於紀他的這種品性
可說是非常讚歎與稱讚
所以紀他在當時獲得
越高越清高的好名聲
這個申徒狄
他用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他說連這種人就能夠得到
那麼好的名聲
這種人是有什麼資格
能夠得到好名聲
越想越想不開他就跳河自殺
你看現在南華經上面
將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
箕子、比干、紀他與申徒狄
他們這些人的表現
若是我們過去讀這些人
大家都一定舉大姆指讚歎他們
他們的品性都非常清高
不受到這些所謂的
帝位榮華富貴的影響或是引誘
都能夠拒絕
這樣另外一個角度來看
這些人實在是未免太固執
這個務光他跳河
這個紀他自己就在想
再來就會找我
所以他就趕快跑去隱居
因此得到很好的名聲
這個申徒狄他竟然會為了
紀他他得到清高的好名聲
他感覺嗯這樣哪對
看不過去竟然就自殺來抗議
他們這些行為確確實實
就像我們南華經所說的
那些人其實是在為別人活的
別人得到好名聲
與你有什麼關係
你竟然看不過去
看到氣得就跳河自殺
你們現在不要聽到這裡在愛笑
事實上我們現在所共修到的
從孤不偕一直到申徒狄
他們這些表現
在我們一般的生活上
我們時常也都有顯現哦
不是沒有哦
當然旁觀者在看
看得比較清楚嘛
當局者他偏偏就是迷
大家絕對不要龜笑鱉無尾
既然我們失去我們的自性
我們就跟這些芸芸眾生
都一模一樣
都是受眾生來勞役的
都是為別人在活
都是好像傀儡那一般
被人吊來吊去
完全都沒有半點的自主
所以大家聽到這裡
大家應該趕快借假修真
將我們那個真的找回來
只要你們不要去做選擇
不要去做分別
就是真
做分別選擇就是假
真假是同一體
差別就是在這裡
你若是不做選擇
你就自主了
你就將綁在我們身上的
這些在吊我們的繩子
你就能夠一條一條解開了
你就不會再被眾生吊你了
我們變成眾生的傀儡
變成被別人在使用
也就是你為別人在活就對了
我們都在意別人的看法與風評
很在意
穿一件衣服
不是為了自己在穿的
是為別人在穿的
化粧是為了給別人看
希望別人稱讚說我比較漂亮
反正你若是仔細想想
每一天你勞祿的生活
有多少的時間
是真真正正為你自己呢
完全都是為別人在活
所以我們真正很不自主
今天我們會被稱為眾生
就是這樣
因為我們沒有自己的生命
今天你若是有你自己的生命
你的自主力
你就叫作佛了
你就不叫作眾生了
我們共同在學道
其實目的也是在此
要找回自己
讓自己能夠活得自由自在
很有自主
不是活得像這些務光伯夷叔齊
申徒狄紀他他們這些
希望大家能夠將學修的目標
重新做一個修正
人就要活得有自主
這樣才有意思
人若是活得像傀儡這樣
活得是在給別人使用的
你想難道不感覺很悲哀嗎
這是我們一向
被錯誤的一些思想
引導我們偏差了
所以信仰宗教走修行這條路
往往目標訂定
與使用的方法就錯誤了
修行是活跳跳才能夠產生作用
死之後誰都無法拿出證據
誰都無法談很清楚死後的情形
就算我懂我說大家也不相信
因為說是你在說的
難道真的是這樣嗎
所以真真正正在宗教的說法裡
是只有談生是沒有人在談死的
因為這些聖者所說的法
都要給有煩慮苦惱活人用的
沒有一樣是要說來給死人用的
現在的宗教卻變成了這個現象
所以好像
宗教是設計要來給死人用的
這樣就對了
看悲不悲哀啊
死人用經典上的這些法
一點點對他們也沒有助益
你若是真正有在研究經典
這些經典上面所說的一切法
對死人有沒有用呢
一點點效果都沒有
它是對有煩慮苦惱的眾生
一味一味一種法一種法
都是在對治我們眾生
他生存的過程當中
會遇到的一切煩慮苦惱
是在對治這些
是要給我們用來
去除煩慮苦惱的
是活人在用的
這再強調一次
不要拿給死人用
而偏偏現在的宗教
又好像都為死人在設計的
這種的就是末法現象了
現在我們進入
下一段的經文研究
你看前面後面兩段
又接不太起來
所以也是要個別下去說
他說以刑為體以禮為翼
若是真真正正要來治國
要來治天下的話用刑罰來作體
但是光是刑罰要來治理天下
是絕對沒辦法治好的
就像我們現在
國家有訂定那麼多的刑罰
為何人心越來越惡
世風越來越壞呢
所以只是單以刑罰
是沒辦法治國的
沒辦法治理天下的
要配合這個禮
這個禮在經典上
我們若是將它跳出來
指我們五常的先天禮的話
它是我們的本性
我們本性的流露叫作禮
本性的流露叫作禮
要以禮為輔佐就是說
你刑罰定得再多定得再嚴
你若是不從啟德心性
這裡下去配合教育萬民
若是大家都能夠守禮
也就是都能夠流露
我們天真無邪的本性的話
我說實在的啦國家不必定刑罰
整個社會世風絕對非常清
非常明非常和諧
大家呈現出
安和樂利的盛世景象
若光是以刑罰是沒辦法的
所以就必須以這個禮
作為刑罰的體的翅膀
作為它的翅膀就對了
以智慧來應時運來運用
自然運用哦
若是知識它是不懂得應時的
知識是隨時的
就在那裡動腦筋
就是完全為私利
完全是做好壞利害得失的選擇
智慧是順應四時
什麼叫作智慧順應四時呢
就是智慧是沒有經過
利害思考的選擇
就像四時的春夏秋冬
很自然的流露
春就是春 夏就是夏
秋就是秋 冬就是冬
絕對沒有去做反抗
沒有去做人為的反抗
就是合乎於四時的一切行為
稱為智慧
我現在將它併在一起
說以刑罰為主體
而以禮作為這個主體的翅膀
以智慧來應四時之變
以德作為我們
應行應遵循的軌道
若是這樣的話
雖然訂定的刑罰
也難免有所殺戮
可是所表現出來的
也是真正的寬厚
因為要治理一個國家
對於去侵犯別人的人
若是仁慈的話
等於就是
對老實人被侵犯的人的殘忍
所以有時候刑罰
你用另外一個角度看
它是一種寬厚的行為
何況說
有以禮作為刑罰這個主體的翅
若是我們這些百姓
大家都非常守禮
也就是守我們的本性
我相信安和樂利是一定的
受刑罰的就一定很少
何況說大家所顯現的
會好像應四時的軌道在奉行
依照這四種下去認真做
讓我們人人都能夠好像
爬一座山一樣
每個人都能夠達到
以刑為體以禮為翼
以知為時以德為循的境界
這是這一段
我將它節取出來旁邊做說明
沒有依照經文的說法
這必須跟諸位講一下
要不然有時候你們會感覺
怎麼跟我手上的南華經不同
這本來在中間怎麼會跳到後面
你想後面也是一樣
有很多這種這樣
前面接後面接不起來的現象
在大宗師這一篇裡面
很多就對了
我一樣繼續恭讀後面的經文
再來白話解釋
********
9
死生 命也
其有夜旦之常
天也
人之有所不得與
皆物之情也
彼特以天為父
而身猶愛之
而況其卓乎
人特以有君為愈乎己
7
而身猶死之
而況其真乎
泉涸 魚相與處於陸
相呴以濕 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
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沒有唸到:
夫大塊載我以形
勞我以生
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
故善吾生者
乃所以善吾死也
######
11
夫藏舟於壑
藏山於澤
謂之固矣
然而夜半有力者
負之而走
昧者不知也
藏小大有宜
猶有所遁
若夫藏天下於天下
而不得所遁
是恆物之大情也
11
特犯人之形
而猶喜之
若人之形者
萬化而未始有極也
其為樂可勝計邪
故聖人將遊於物
之所不得遁而皆存
善夭善老善始善終
人猶效之
又況萬物之所係
而一化之所待乎
*************
這一篇頭一句的經文說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很簡單這個道理
差不多在我們縱談古今裡面
最常說也最認真在說
為何這個道理在我的節目裡面
我最常在說呢
因為人生四大苦裡面
若是要獲得解脫
就要用這個道理
為我們解放解縛
其實這個道理實在是簡單得
就連三歲小孩子都要知道
問題就是說可能太過於簡單了
你們今天才會這樣
一再疏忽與馬虎
也為了你們疏忽馬虎
你們才得要繼續陷在
一般眾生衍生出主要煩慮苦惱
的四大原因之中
我在節目裡面一再強調
人生的過程生老病死
就像我們的四季春夏秋冬
這不是我自己發明的
因為宇宙的定律
本來就是依照這種構造在運行
現在南華經裡面
由莊子來說可能公信力比較夠
若是由顏進平在說
可能就要像我們這幾年來共修
一再強調一再叮嚀
但是效果就是不太明顯
因此在不得已之下
我就時常請釋迦牟尼佛出來說
請莊子出來說
請孔子出來說
請耶蘇
請這些歷代的聖者出來背書
這樣公信力比較有
看能不能效果比較明顯一點
依照南華經大宗師
我讀過的這一篇頭一句
死生命也
他先跟我們說
我們的生命是屬於天命
這個天字
其實是一種大自然運行的法則
也就是說生死是自然的
這樣就對了
有生本來就一定要有死
這個道理說太多次了
既然有生就有死
這種情形與我們白天晚上
這樣日夜交替不斷運行的構造
是不是都一模一樣呢
白天過完晚上來
晚上過完就白天來
與我們生生完一定會死
死完一定會生
道理是一樣的哦
既然這種那麼自然的構造
是一樣的
呈現在我們眼前
可說是日日都在為我們說這種
像日月交替的道理
若是生生完就死 死死完就生
是不是就像我們共修的時候
我向諸位報告的
眾生是永生的
因為生死生死
互相交替不斷循環
死完就生生完就死
這種道理時常在說
呈現出來的
就是一種永生的構造
若是永生的構造
這種道理你聽得下去
也可以接納
為何你沒辦法
從生死的煩慮苦惱陰影之中
解脫出去呢
這是因為你們道理有在聽
卻沒有在應用它
你若是有在應用
確確實實不要說
你能夠從生死的陰影之中
解脫出去
萬生萬物一切的人事物理
都是同一條道理
才有這句話說一里通萬里就徹
不管對事對人對物
它是不是
都像日夜互相交替變異
在延續著永恆的生命力呢
事情也是一樣這樣哦
有對與不對
對的會變成不對
不對的會變成對的
它是不斷如此在循環
對於人對於物
都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互相研究道理
那麼多年來了
其實我在這陣子
確確實實已經有那種無力感
為何會產生這種無力感呢
因為我不知道
你們聽久煩不煩啊
可是其實那麼簡單的道理
我這樣一而再再而三
又包括做各方面的舉證
就像我們最簡單現在在談的
生死或是人事物理
不外都像日月如此交替
這不簡單嗎
你只要用這個道理
你就馬上能夠獲得解脫了
你一切的煩慮苦惱
都能夠用這個道理
馬上獲得解除
那麼簡單的道理
我竟然就要與諸位
共修那麼多年
我有時候會感覺說
我好像表達能力可能比較差
要不然為什麼我一直在說
我跟諸位引導
引導的方向我敢自認為
絕對是正確的沒有偏差的
只要大家願意
願意去遵守大自然的法則
不要再與大自然做對抗
不要再掙扎
那個束縛自然就能夠解除
因為這種大自然的定律
是沒辦法去改變的
既然沒辦法去改變
你們為何要花費那麼多的心思
去做要改變大自然
錯誤的行為與工作
眾生的煩慮苦惱
其實是自己雙手自招的
天地是那麼疼愛我們這些群生
它不會賜苦
或是賜這些苦惱給你們
這些都是你們不甘願安於本份
安於現狀
都是一再想要求創新
其實道理在聽
創新就是在復古嘛
復古就等於在創新
這種互相交替那麼簡單的道理
希望大家稍稍地能夠應用一下
你若是應用下去
你才知道為何這些聖者
他們能夠無憂無慮
活得非常的祥和
活得非常的心境光明慈悲安祥
你們就要去應用
要不然只是聽聽十年八年
就像錄音機一樣
錄音機是一定不會產生智慧的
你說對不對呢
因為時間的關係
我今天與諸位共修到此
在此恭祝大家
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闔家平安
再見
.
標籤:
瀏覽次數:
73
人氣指數:
73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莊子南華經】第五十九集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子南華經】 第六十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