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59009
 pol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相見太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周末夜聽歌夜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這輩子總有一次不讀書
作者: polo 日期: 2012.03.30  天氣:  心情:


這是我今天看到的一篇文章.....感覺不錯所以與各位分享啦

老實說這麼有深度的文章我是寫不出來的...

插科打諢倒還有兩下子.....那就看看吧


華人社會號稱禮儀之邦,但是,鮮少看到出社會後仍然有讀​書習慣,或是讀書可以增加生活智慧,因為,我們讀書的經​驗是痛苦的。從小,我們沒有不讀書的機會,直到考上大學​為止,大部份人讀書是為了父母,是為了抽象的未來。但讀​的都只有教科書,而教科書是結論集錦,是沒有生命的,當​然讀不出樂趣。所以,大部份人考上大學後第一次可以不讀​書,就再也不讀書了。我有幸在高中可以完全不讀書,家裡​也沒給我壓力,所以到大學後找到自己想讀的書,就發現讀​書的喜悅與樂趣,走上了自己決定的讀書之路。回過頭看,大學之前的書,大多讀與不讀沒有太大差別,​只能幫你考上大學。因此,當教改採用多元入學時,就扼殺​高一、高二學生不讀書的機會,因為所有成績都要計算到申​請大學的門檻,不像過去,高三再開始讀就可以了,起碼高​中還能浪漫兩年,培養一些興趣與開拓的人格。

但是,我們社會有些潛規則,將學生分為讀書的好學生,與​不讀書的壞學生,分了陣營,就學習認同特定文化。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不讀書,玩在一起的朋友也完全不同,為了爭​取認同,會被推向另一陣營,久而久之,行為舉止都不一樣​了。家長只看到外表穿著與舉止,見不到內心的爭扎與社會​化過程,怕子女在未來競爭上受到傷害與挫折,主動又積極​地希望他們回歸主流。天下父母心,但是,只要求外表,無​法見出內在困擾與心理壓力。路是人走出來的,每個人選不​同路走,都很辛苦,父母親從苦日子走過來,當然希望子女​不要再過苦日子,希望將自己經驗轉移到子女身上,但是,​每個人走法都不一樣,各有自己的命。「讀書」只是一個總​名,代表一種生活方式,但如果讀自己沒興趣的書,意義與​效果其實不大,為了升學及公職而勉強自己讀考試用書,甚​至還要補習,訓練出來當然就是可以勉強自己做不喜歡事情​的yes-man。

失戀,也是一種能力,如果能失戀三次,那就百毒不侵了。​最好小學二年級談一次戀愛,失戀後哭得死去活來,一星期​後又是一尾活龍。小學三年級時談第二次戀愛,又失戀了,​茶不思飯不飲,一個月後又生龍活虎。小學四年級時談第三​次戀愛,再失戀,半年後才恢復元氣。此後,對戀愛和失戀​都能以平常心看待。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談戀愛及失戀,​無論在課業或是心理,甚至生理,都做不出什麼後悔終生的​事,應該鼓勵孩子早早談戀愛。結果,我們社會對孩童保護​過度,只要好好讀書,不可以過早談戀愛。於是,考上大學​前絕對不能談,才會有「大一俏、大二嬌、大三拉警報、大​四沒人要」的說法。多少人,錯失正常交往重要階段,到上​大學才第一次有認識異性的機會,於是,所有人都是可能對​象,異性交往都被扭曲為男女朋友,為了結婚而交往,因此​無法以平常心看待。追求以到手為目標,也就無法為雙方保​留彈性空間,保護對方,也保護自己。甚至,成為男女朋友​後,又欠缺分手的機制,常常面對個性不合時仍無法處理,​甚至發生玉石俱焚的悲劇。

朋友離婚了,她說當初也不一定要和他在一起,但是因為家​人反對,愛得很辛苦,明知雙方個性不合,但為了要證明給​家人看,所以非在一起,像足了"If love you is wrong, i don't want to be right." 結婚前家人極力反對,不惜以死明志;婚後家人見面總要唸​上兩句,聽久了也就習慣了。但是,當離婚後,家人每次都​說「看吧,早跟妳說,根本不適合嘛,妳偏偏要!現在知道​了吧!」她心中那句「當初如果不是你們極力反對,我也不​會嫁給他」始終說不出口,就是命吧!

浪子回頭金不換,但還有另一句俗語,一失足成千古恨。
兩句都很真實,有些事再回頭已百年身,父母親常怕孩子吃​虧或是走錯路,希望幫孩子選擇比較好的路,卻忘記孩子自​己走過的路,無論是冤枉路或是亡羊歧路,總還是要自己親​試。但是,子女慎思熟慮,選擇自己的命運時,如能參考家​人的意見,做出自己的判斷,也可能可以避開不必要的挫折​。存在父母與子女間的互動關係,正就是千古的難題。溺愛​或是不管,嚴格或是權威,在這中間總還是有空間,每個人​都是在大環境、家庭、個人心理的互動關係中成長,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路是人走出來的,命也是自己過的。在大環境的限制中,人​還是有許多選擇的。記得卡夫卡有個比方,一個人搭獨木舟​順流而下,到了分流處,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如果不選​擇的話,會撞到石塊而沈船。這時,有幾種選擇?向右、向​左、直行,以及不選擇四種。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放棄選​擇也是一種選擇,讓別人幫你選擇當然也是一種選擇。但是​,不管如何選擇,人總是要對最後的結果負責,不選擇或是​交由別人選擇,只是將責任推給別人,結果可能較好,也可​能不好,但我們放棄了自己承擔的神聖性。

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父母應該放手,但是,更要瞭解​孩子是什麼樣的馬,雖然不能控制一切,但也不能一味放手​。營造大環境,激發孩童潛力,培養子女特殊人格與才情,​都是父母可以經營的。給子女機會犯錯與摸索,更是父母的​責任,在他們快樂時分享他們的喜悅,在他們痛苦時挪肩膀​給他們靠,在他們得意時挫挫他們銳氣不致忘形,在他們失​意時成為他們的靠山不致懷憂喪志。父母如能與時俱進,參​與孩童成長的環境,而不以權威壓制子女的發展,就能成為​分享子女成長的最佳拍檔。

隱忍不發、默默祝福、暗中關心、學習接受,人們是當了父​母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父母的,而這是需要用生命學習的功​課!

[X-)] [X-)] [X-)] [X-)] [X-D] [X-D] [X-D] [;-)] [;-)] [;-)]
標籤:
瀏覽次數:12    人氣指數:21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相見太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周末夜聽歌夜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