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68514
 Sorcerer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個人的世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烏龜的自信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情味與規則
作者: Sorcerer 日期: 2013.10.01  天氣:  心情:
人情味

波士頓的一個華人旅行社組織旅行團到紐約和華盛頓觀光。一上車,中國人自來熟,

“老家是哪裡的?”“來美國多長時間了?”中國人沒有那麼多的隱私觀念,諸如此類的話題一打開,

大家一下就沒有了距離,如同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久別重逢,一路上熱熱鬧鬧的,一程又一程。

返程時,旅行社為了多掙一些錢,在紐約又拉了一些客人。美國人大概也知道乘坐華人旅行社的車省錢,

在紐約的中國城就上來幾個美國人。這樣一來,前面的中國人和後面的美國人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前面的中國人如同炸開的鍋,人聲鼎沸。前排的、後排的,左邊的、右邊的,聊作一團。離得遠的,說不清,

聽不見,聊得不過癮,就把頭和身子探到過道上。冷不防,偶爾瞥見後面的美國人,個個正襟危坐,互不相干,

默默地看著前面的中國人,似乎不理解素不相識的中國人為什麼能夠如此親密無間——這種景象真是一幅絕好的中美文化的對比圖,

也讓人立即明白了美國人的自由是以孤獨為代價的。

在各種各樣的聚會中,其他國家的孩子,包括日本的、韓國的孩子都規規矩矩,即使無所事事,也無聊地坐著,絕不胡喊亂跑。

相反,中國的孩子即使比較老實、乖巧的,也會在人群中穿梭來往,嬉戲打鬧。中國人到國外旅遊,一群人又說又笑,大聲喧嘩,

也被人視為“不文明”。

如果能夠從國民文化的角度整體地看待這個問題,中國人其實也很委屈,並不是某些中國人素質低下,

而是中國文化注重群體性和集體主義使然。你要想讓一群中國人不熱熱鬧鬧地說話,不大張旗鼓地嬉鬧,那簡直是不可能的。

也常有外國人說,在我們國家,人們很禮貌,很客氣,但人與人之間沒有中國人之間的那種親密,也很難像在中國一樣,

交到真正的朋友——這樣,我們就有理由了——你很難讓人們彼此那麼親密的同時,還讓外人覺得彬彬有禮。


在美國,還有一個場景因為對比鮮明,讓我很難忘記。

在波士頓的一條大街上,有一家美國超市,附近不到200米處,就是一家中國超市,專賣一些中國人及其他亞洲人愛吃、

愛用的東西。我先到那家美國超市。按照國內的慣例,我走到一個類似諮詢台的地方,問這裡是否是存包處。

說了半天,那位姑娘都沒有聽明白。最後,我拿出了自己的包,她才恍然大悟,忙說不用、不用,你拿著進去吧。

其實,她那兒是沖印膠卷的。我想,之所以費這麼大的周折,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我初來乍到,

英語程度還不足以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恐怕跟美國超市沒有存包這項服務有關,

那位姑娘根本沒有這個概念,因此便更難明白。

美國的超市每週都會推出特價商品,人們專等降價的時候,拿著店內海報,挑選自己很久以前就看好的東西。

等我挑完東西,已經付錢出來後,才發現這家的意大利通心粉比較便宜,就想折回去買。我想,

這下應該把已經買的東西存起來了吧,那位姑娘還是說不用。

就這樣,我又帶著買好的東西,拿了麵條,帶到付款台,心裡忐忑不安,唯恐說不清哪些是付過錢的,

哪些是沒有付過的。我只把通心粉放到收款台上,手裡拎著先前買的東西,眼睛盯著收銀員,隨時準備解釋。

直到交了錢,走出來,竟然沒有人問。

帶著被充分信任的感覺,我心情舒暢地離開了這家超市。

走了不到200米,我又去了那家中國超市。有了剛才的愉快經歷,我拿著東西就徑直往裡走,

不料,一個黑人保安攔住了我,用手示意我先存東西。

一下子,先前的愉悅驟然消失。

也許有中國人到了美國也一樣在超市裡拿東西,讓人不放心;也許還是中國人更了解中國人,

需要防範有人順手牽羊,使中國人即使到了美國,也還是中國式的管理思維和習慣。

超市這樣一個最生活化的場所,購物這樣一件最平常的事情,因為如此強烈的對比,讓我深深體悟了中西文化的不同。

信用和信任是相互依存的。沒有信用,便不會有信任,也不會有基於信任的政府對個人的尊重、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

讓顧客先存包,是以所有人都有偷竊嫌疑為前提的,一開始心理上還會感到不舒服,時間長了,就麻木了。

不存包,至少在形式上給了相信人們不會偷竊的信任,或者說,已經有相應的防範措施或法律準備,隨便你怎麼做,

在明確的規則下,給了個人高度的信任和自由。


上面這兩個故事貌似沒有聯繫,但其實有著深刻的內在關聯。

基督教哲學認為人有原罪,認為人性本惡,所以主張以製度與法律來約束人,並認為有了好的製度,

壞人也會做好事;沒有好的製度,好人也會做壞事。

中國人認為人性本善,通過道德教育,“人人皆可為堯舜”。

制度不管用,再嚴的製度也是由人來製定和實施的,人如果學壞了,制度與法律也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

所以中國人講究倫理教化,以便從人心這個根本上解決問題,儒學就是教人們如何做人——做一個好人的學問。
標籤:
瀏覽次數:33    人氣指數:1033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個人的世界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烏龜的自信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