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403
 weiwei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女生好朋友來不宜做的八件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吃火鍋要謹記下列守則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参各部分的功效
作者: weiwei 日期: 2008.01.21  天氣:  心情:
人參 為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宿性根雙子葉植物,素有"東北三寶"之稱。是馳名中外的名貴藥材。我國古代人參別名很多、據歷代醫書記載、有人銜、鬼蓋、地精、神草、血參、土精、玉精、黃參、黃絲、白物、海艘雛石還丹、百尺桿、金井玉蘭、孩兒參等。明清以來有人按產地賜名如:紫團參、遼參等。近代通稱東北產的為吉林人參。山林裡自然生長的稱為野山參、人工栽培的稱為園參。
    人參在我國應用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早在公元22─250年間,我國最早的《神農本草經》上,已有人參的記載。將其列為上品,認為人參"味甘微寒,主補五髒、安精神、定魂魄、正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後漢張仲景《傷寒論》收方113個,其中配伍有人參者占21方,並論述人參具有"溫補、滋潤、強壯、強精、保溫、增強視力,安定精神"等作用。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人參能治男女一切虛症,自汗眩暈、頭痛反胃,閡症、滑瀉久痢、小便頻數、淋瀝勞倦、內傷中風、中暑痺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產後諸病"。近代中醫常用人參補氣救脫,益血復脈、養心安神、生津止渴、補肺定喘健脾止瀉、托毒合瘡等。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參不僅含有人參皂甙,而且還含有脂肪、糖類、多種氨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具有滋補強壯、提高體力和腦力勞動能力,降低疲勞,提高血液中血紅素的含量、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對於治療心血管疾病,胃和肝髒疾病、糖尿病,不同類型的神經衰弱症等均有較好的療效。人參除主根作藥用外,其它部分也有很高的藥效。人參果、主補元氣、返人魂魄、龍能健脾、發痘行漿。人參葉、主治補目,浸水洗頭、令發光黑不落,醉後食之解醒。人參花、清香,善於生津又不耗氣,可代茶用。人參蘆,功能上行,又能治瀉利濃、血崩、精滑等症,尤對洩瀉日久,陽氣下陷者頗為有效。參籽、有催生作用。
    植物人參周身是寶,都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人參的參蘆、參條、參須、參花、參葉和參子,雖同生在一株上,但是其功效主治卻不盡相同。茲分述如下:
    參 蘆:參蘆是人參的根莖。我國古代大部分本身醫籍中,有人參"不去蘆令人吐"的記載,從而把參蘆作為催吐藥。《華氏中藏經》首載參蘆,並有"吐人"的記述。歷代醫家也多沿襲此說,如《本經逢源》就認為"參蘆能耗氣,專入吐劑"。因此,臨床上以參蘆救治痰涎壅塞胸膈、食積阻於胃脘等症。近年來,有一些藥品研究機構和生產單位,翻閱了上百本本草古籍,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參蘆催吐作用進行了再評價,用實驗藥理學的方法,系統地觀察了參蘆及不去蘆的全參對鴿、貓、狗、猴等實驗動物和人的致吐作用。結果表明,即使加大劑量,也未見參蘆有催吐作用。他們又運用比較藥理學方法,對參蘆、不去蘆的全參和去蘆的人參的生物活性及毒性在同等條件下進行了比較研究,觀察到三者均有相似的藥理作用,且毒性也相仿,從而說明參蘆不僅無催吐作用,還具有與人參相似的生物活性,人參不去蘆對其應有生理效應的發揮及毒性也無影響。經有關部門研究,參蘆的有效成分含量比須根、莖、葉還高,並未發現有其它特殊的不同成分。這些研究,既推翻了前人對參蘆和片面認識,又為人參的合理利用創造了理論依據。參蘆占全參的8%-15%,以往入藥前須將其除淨,削下的參蘆雖有少量作催吐藥,但大部分卻霉爛掉了。據統計,從前我國每年去除的參蘆達`15萬公斤以上。現今,參蘆隨人參一並入藥,既能節約藥材資源,又可增加經濟效益。因此,奉勸選購人參進補者,請勿固守陳規而去掉參蘆。
    參 條:植物人參根莖上的不定根,稱為參條。參條補益之力較人參為小。據《本草從新》載,參條能"生津、止渴,補氣。其性橫行手臂,指臂無力者,服之甚效"。因而,古代醫家用其治療虛弱病人的肩臂及上肢 痛、抬舉無力、手指麻木(相當於肩周炎、末梢神經炎、網球肘等病)。現今,由於參條的量很少,故臨床很少使用。
    參 須:人參的細支根及須根,狀若胡須,故有參須之稱。參須性平、味甘而苦,功同人參而力遜,因其價格低廉,故臨床上非危急病重者,不需用人參,常以參須代替。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有紅直須、白直須、紅彎須和白彎須四種。直須較彎須為好。
    (1)紅直須:為較粗的細支根,一般長10厘米以上。棕紅色,體表有縱皺紋及須根脫落痕,少數有栓皮剝脫現象。斷面棕紅色、平整、類圓形,邊緣彎曲成波狀,質地堅脆。氣香,味苦。
    (2)紅彎須:為棕紅色的細支根及須根,長短粗細不等。質脆,味苦。紅直須和紅彎須可代替紅參使用。
    (3)白直須:為較粗的支根,性狀同紅直須,惟表面黃白色,多數已無外皮,斷面呈類白色。
    (4)白彎須:多為須根,常團成餅狀。黃白色,性狀同紅彎須。白直須和白彎須可代替白參使用。
    《本草從新》在介紹參須時說:"參須,生津補血。亦橫生蘆頭上而更細者,其性與參條同,而力尤薄。要知參條、參須,不過得參之余氣,危險之證,斷難倚仗。"古代醫家用參須治療胃氣虛弱的嘔吐、呃逆,肺氣虛弱的咳嗽、咯血及氣津兩傷的口渴思飲等。現代臨床也常將其作為人參的代用品。其實,家庭選擇保健進補,參須是較為價廉實惠的,泡茶應用更為方便。
    參 葉:植物人參的葉稱為參葉。參葉在清代以前很少作為藥用。《本草從新》曾說過,參葉"大苦大寒,損氣敗血,其性與人參相反,且無用,所以從來本草內俱不載"。而書僅晚成八年的《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參葉氣清香,味苦微甘,其性補中帶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氣,降虛火,利四肢頭目,浸汁沐發,能令光黑而不落,醉後食入,解醒第一。參葉性寒,味苦而甘。功能補中清肺、生胃津、止消渴、祛暑氣,降虛火。現代臨床除了用參葉較弱的益氣作用外,主要借其生津潤燥、甘寒清熱,以治療氣陰不足的萎縮性胃炎、糖尿病、肺結核,以及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夏令用其泡茶飲用,可祛暑解渴。醉酒以後飲上一杯參葉茶,可醒腦解渴。參葉外用洗頭,能夠治療脫發。近代研究證明,人參葉含有與人參根相同的皂甙,具有抗疲勞和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等作用,故常用於治療神經衰弱、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等疾病。選擇參葉時,以葉片干燥,綠翠如生,手按之有清甜香氣者為真品。
    參 籽:植物人參的果實叫做參子。參子具有極弱的補益作用,除此之外,尚可用來"發痘行漿"。據文獻記載:"凡痘不能起發分標行漿者,藥內加參子,後日無癢塌之患。"可見參子曾作為痘科要藥,但後世已很少使用。
    參 花:植物人參的花蕾稱為參花。參花與人參的功用相似,但力量遠較人參為弱。
標籤:
瀏覽次數:69    人氣指數:1469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女生好朋友來不宜做的八件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吃火鍋要謹記下列守則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