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大起大落,台灣重贏「遊艇王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順逆之間的智慧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1吋釘 為門外漢帶來1億營收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6.04.14  天氣:  心情:




1吋釘 為門外漢帶來1億營收






擺設家具可以像玩樂高積木,隨興堆疊?從事紙器業三十幾年的陳炳松,研發1吋鉚釘,扭轉傳統紙業的命運,推出樂高式家具,打進歐美日市場。


「卡嚓!卡嚓!」台中縣神岡鄉,一台台擺放在紙箱廠生產部門的機器,正吐出一個個色彩鮮豔的鉚釘。這些剛被包覆上鐵皮鉚頭的彩色塑膠小釘,尺寸最大不超過2.55公分,是業者眼中可以扣緊商機的「新五金」,能帶領傳統紙箱廠朝創意家具業轉型。

這種曾在2000年獲得發明專利的彩色小釘,被發明者、經營紙箱產業三十多年的陳炳松,稱作「DIY鉚釘」。

半路出家 獲紐倫堡發明獎
陳炳松將鉚釘應用在紙盒的複合式組合上,這項作品一問世,就在2001年得到全國發明優良獎。後來還遠征德國,拿下2002、2004年紐倫堡世界發明展銀牌與銅牌獎。

之所以頻受國內外大獎肯定,是因為陳炳松以DIY鉚釘為核心,並從樂高玩具(LEGO)隨意堆疊的方式中,發想出不同素材的排列組合,讓原本笨重的家具,也能像樂高積木一樣,被輕巧靈活地組裝。儘管寫下如此多光榮紀錄,但在家具領域裡,陳炳松其實是半路出家。

2000年發明DIY鉚釘以前,陳炳松是三十年旭利紙器廠的老闆,可說是家具產業的門外漢。現年五十五歲的他,則多了一個職稱──旭利興公司總經理,企圖以DIY鉚釘與紙板,顛覆傳統家具觀念。

傳統產業 不安於穩定獲利
平時喜歡穿著格子西裝的陳炳松,個子不高,經常掛著憨厚笑容,外型很符合紙器廠老闆的傳統形象。很少人知道,他是個英打比中打快好幾倍的國際生意人,慣常以英文e-mail,親自接洽來自歐、美、日本的生意。

事實上,1970年代台灣加工出口業正暢旺,位於木器、漆器、鞋產地的台中縣豐原市在外銷過程中,面臨大量紙箱需求。「神岡人」陳炳松沒有想太多,就在這股潮流中,以新台幣20萬元的資本額為故鄉增添了一座紙器廠,才半年就賺回資本額。

不過,點子多的陳炳松,並不安於穩定獲利的日子。

美國經驗 紙箱廠要轉型
1984年,一心想拓展事業版圖的陳炳松,孤身拎著一只皮箱遠赴美國做貿易。在美國的陳炳松沒有賺大錢,還因新台幣升值,差點撐不下去,「還好紙箱本業有家人顧,才能回來,」陳炳松苦笑說,當時在台灣按兵不動的紙箱同業,反而都大賺一筆。

不過,陳炳松的美國「學費」繳得有代價。

赴美三年,陳炳松常到美國當時最大的零售通路業者──kmart(凱瑪百貨)參觀,他看到愈來愈多 「Made in China」(中國製)的商品攻占貨物架,驚覺紙箱產業遲早轉移到成本較低的中國大陸。他開始思考紙箱廠如何突破,並擬定「紙類商品化」為轉型方向。

發明鉚釘 找到轉型核心
轉型之路並不輕鬆。

陳炳松回國後,1990年因發明防水廣告紙板,拿到生平第一個專利。當時光是防水紙板一個月就為他賺進60萬元淨利,仿冒他的廠商更是荷包滿滿。然而,環保單位後來嚴格取締亂貼的廣告招牌,防水紙板紅不久。

一直到DIY鉚釘出現,陳炳松的「紙類商品化」概念才找到發展核心。

1999年某天,陳炳松逛IKEA(宜家家居),無意中發現一件家具,居然以塑膠螺絲當扣具,他反覆端詳,覺得有趣。

「這個小扣具也許可以這樣改……,」陳炳松開始思考如何讓家具扣具更輕巧方便,半夜還會從床上跳起來畫設計圖,並不時和做塑膠射出、鐵工廠的朋友討論。在這過程中,他看到了小扣具與紙器母業結合的商機。

1999年,第一支鉚釘誕生。陳炳松把鉚釘分為兩部分,只要兩隻手指頭輕輕一壓,就能將公鉚釘與母鉚釘扣牢,徒手扳不開,但只需簡單工具就能拆解。

在加強了鉚釘的受力強度後,不同尺寸的鉚釘可以輕巧地扣住軟、硬材質。諸如紙板、皮革等軟素材可用鉚釘彼此扣合;以同樣的方式,也能將軟素材鎖緊在鋼鐵架、木頭等硬素材之上。
標籤:
瀏覽次數:30    人氣指數:610    累積鼓勵:29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大起大落,台灣重贏「遊艇王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順逆之間的智慧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