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88555
 菊水軒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需求Q & A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爛男人 VS 好男人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普賢十大願淺釋 (二)
作者: 菊水軒 日期: 2010.04.19  天氣:  心情:
稱讚如來,非稱讚表相如來,而應稱讚十方三世諸如來,亦即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十大願王淺說

在佛教教典中,華嚴經最為第一,釋迦牟尼佛初成正覺,不起菩提座,三七日中,為法身大士闡揚如來因中修萬行,果證萬德,直捷成佛的一部大經,所以名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方廣者,是如來三身之別名,大是法身,名毗盧遮那佛,方是報身,名盧舍那佛,廣是化身,號釋迦牟尼佛。三身是佛果報,果不離因,以修萬行因華,莊嚴萬德果海,故名華嚴。

華嚴著重修因,因圓果自滿,因屬菩薩,所以華嚴海會各位菩薩皆說各證如來一德,世尊默然允可,唯普賢菩薩萬行已圓,全彰如來果德,世尊微笑。

普賢菩薩對善財說:「我已略說如來功德,如海一滴,若廣說者,十方如來盡未來際,相續演說,不可窮盡,今欲入如來功德海,唯應修十大願王,即能證入。」

上次諸大德分享了「普賢十大願 - 禮敬諸佛」第一大願,今天再來跟大家分享「普賢十大願 - 稱讚如來」第二大願。

稱讚如來
述,讚者讚歎,如來所有功德我能稱說,如來功德最上無比,故我稱揚讚歎,涅槃經迦葉菩薩讚佛功德偈云:「我今欲以一法讚,所謂慈心遊世間,是慈即是真解脫,是慈即是大法聚。」

因如來慈,慈中具一切德,具十力四無所畏等功德,不同聲聞慈,慈不具德,何況人天慈,所以如來慈內含萬德,悲喜捨亦如是,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亦然。又如般若經云:「布施為法界,一切法趣布施,是趣不過。」佛功德最高無上,是以為眾稱揚,令眾學習,行者欲稱揚讚歎如來功德,非證入法界,親見親解不可。

是以先發普賢之願,從願起行,行願相資;證入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微塵性空,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例如天上群星拱北斗,地下諸水盡朝東,人間百官朝王,佛德巍巍,為眾所歸,我以甚深般若,最勝慧解,開佛知見,現量而知,然後以超過善口天女辯才,同時以微妙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以種種音聲,組成種種言辭海,或章或句,或一四句偈,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

如世尊昔日在石窟翹一足,經七日,以一偈讚歎弗沙如來,偈曰:
天上天下無如佛 十方世界亦無比
世間所有我盡見 一切無有如佛者

又如普賢菩薩在此經中稱述如來功德,最後一偈曰:
剎塵心念可數知 大海中水可飲盡
虛空可量風可繫 無能盡說佛功德

華嚴經云:
佛身遍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眾生前
隨緣赴感靡不周 而恒處此菩提座

歷代祖師作銘作論,皆讚如來功德。

如來全修是性,德滿虛空,法界無盡,我讚無盡,虛空界無盡,我讚無盡,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前念今念後念,念念讚歎,相續無間,以清淨身語意業讚歎,故無疲厭。

在這裡是屬於狹隘範圍的解釋,因為就如同前頁所言:禮敬諸佛不是光指已成就的諸佛,還有未成就的未來佛,佛與眾生皆是平等,佛即眾生、眾生即佛,故稱讚如來應是稱讚所有十方法界的三世佛(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

金剛經在『大乘正宗分第三』有云: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亦謂:
若卵生者,如大而金翅鳥,細而虱是也。
若胎生者,如大而獅象,中而人,小而貓鼠是也。
若濕生者,如魚鱉黿鼉,以至水中極細虫是也。
若化生者,如上而天人,下而地獄,中而人間米麥果實等所生之虫是也。

上四種謂欲界眾生,若有色者,色謂色身。謂初禪天至四禪天諸天人,但有色身而無男女之形,已絕情欲也,此之謂色界。

若無色界者,謂無色界諸天人也。此在四禪天之上,唯有靈識而無色身,故名無色界。

若有想者,此謂有想天諸天人也,此天人唯有想念,故自此以上,皆謂之無色界,不復有色身故也。

若無想者,此謂無想天諸天人也,在有想天之上,此天人一念寂然不動,故名無想天,若非有想非無想者,此謂非想非非想天諸天人也,此天又在無想天之上,其天人一念寂然不動,故云非有想,然不似木石而不能有想,故云非無想。此天於三界諸天為極高,其壽為極長,不止于八萬劫而已。

在這裡世尊既然說,不管是什麼樣的眾生,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故世尊是把所有眾生皆當是佛來平等對待,所以「稱讚如來」應如是做,不可因是現在的模樣,而輕視之。

換言之,也就是現在所鼓吹的【說好話】運動,稱讚不造口惡之業,亦不集結惡業之因,所以對待萬物眾生皆應平等視之,都應時常稱揚讚嘆,有好則立即加勉,使之能善因、善果日增,利人利己。
標籤:
瀏覽次數:23    人氣指數:2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需求Q & A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爛男人 VS 好男人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