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63755
 台灣白牡丹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真行(老子56)之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治國(老子57)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真行(老子56)外一章
作者: 台灣白牡丹 日期: 2014.09.19  天氣:  心情:

真行(老子56)外一章   台灣白牡丹 2014/9/19(甲午8/26)




 
老子講真行章別具意義,
所以在本章經文全部做一了解後,
我們再續一段對道行認知。
「道貴真知,德貴真行」,
而「和其光,同其塵」這一句,
正是潛行道德之方法。
 
道可說是萬善同歸的結穴。
從「和其光,同其塵」旨意中,
也可悟出「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的道理。
 
試看:
世有嗔人之長,
攻人之短的宗教團體;
史有揮動干戈,
大張殺伐的宗教戰爭,
這不但未能「和其光」,
而且更失掉宗教的意義了。
 
世有自視清高,
不同凡俗的修道士;
也有勤於提倡,
怯於實踐的清談者,
這不但不能「同於塵」,
而且自己恐怕尚且未入流呢?
 
 
簡言之:
真行中,
唯「和其光」,
方能萬善同歸,
以竟玄德;
唯「同其塵」,
才能潛移默化,
以竟玄同。
 
 
 
再說:
「道」雖說是虛無縹緲的抽象東西,
但它確有個真實不妄的真體存在,
或許在科學邏輯上找不到根據,
但在哲學推理上卻又不能否定他,
所以說,
「知者不言」的人,
並不是頭腦靈活和口舌便給者,
反之還要清除這些、擯棄這些,
假若持這些優於人的後天條件來追求道時,
有時卻會越來越遠了,
因此也說「言者不知」。
 

 
古有聞一字禪而大悟者,
而聞一字中已捉到了言中之物。
但也有窮通了三教經典,
欲從文字言語中找到門竅者,
結果不但是白費功夫,
而且不慎鑽入旁門左道中就誤其一生了。
 
 
是以,
學道要有其先天條件,
這就是根器的利鈍,
在今日說來,
就是有無向善心;
其次是後天條件,
這是能否塞兌閉門的日損其所益,
苟能這樣的配合成熟,
那麼,
遇機緣只憑一點即可透其堂奧了。
 
 
 
在末法世相上,
正有萬千法門在追求同一目標,
可是在結論上能有幾人真的與道契合呢?
 
故老子在本章上
說出「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這一句話,
正是教人在參研道德途中,
暫時歇息一下,
把到本章為止的五十幾章,
盡量印證到人生實際上去,
憑言語文字所聆悟的經義,
這會要全部翻版於智慧海中,
然後就要廢棄這些言語文字了。
否則若始終住於言語文字相上,
這與實際的行道行為是毫無補益的。
 
 
 
且看最後的八十一章上,
老子說了:
「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
辯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這幾句。
 
究此,
老子他說完了五千言之後,
不但最後再一次的教人破除言語文字相,
而且又是自己否定了自己所說的一切,
究極之,
還是將一切經旨歸結到: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的道體上去。

這也正是三教所共旨的啊!
標籤:
瀏覽次數:436    人氣指數:6836    累積鼓勵:3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真行(老子56)之四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治國(老子57)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9-27 01:39
她, 50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