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16681
 tomhuang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韓國歷史課本實在吹牛的過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升息風不止 全球股、債基金第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愛的多元教材教法》
作者: tomhuang 日期: 2006.07.05  天氣:  心情:
《愛的多元教材教法》:小粉圓與小蝌蚪相遇

把羅曼史當教材的鍾佩怡,選擇揭開自己的脆弱和學生分享

「愛情是一種美感經驗的展現與培養,」不管對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鍾佩怡要讓學生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異性戀,尚存在著跨性別、同性別的情感……。

《這句話,想想看》

「我覺得性這件事情並非大一點的小孩才會感覺到,小的小孩子也會從父母、媒體那兒感受到那種曖昧和模糊性,但是大人若不跟孩子討論,就沒有機會澄清他們的疑惑;建議大人可以使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引導孩子去思考性觀念、兩性平等、身體自主權等議題。」


文=陳姵蒨

如何和小朋友談性說愛?也許你會說和兒童談這議題太早了吧!但書寫《我把羅曼史變教材了》的鍾佩怡說,瑞典在幼稚園時期就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囉,現在用「年齡」來分別大、小,可是沒有直接的標準判準呢。

從老家桃園到台北求學,再依著台灣輪廓順時鐘前進,鍾佩怡行至花蓮教育大學(原名花蓮師範學院)進修;後來懷裡抱著碩士論文及實戰教案的她,踏入花蓮的小學,一點點、一點點地將多元的性別觀念種子,播入嬉遊於青山碧海的孩子心田。

為何要談虛構的羅曼史小說?

初入位於鄉村的校園,鍾佩怡首批接觸的是高年級的孩子,當導師的她,可真的是和孩子打成一片;除了因為她平易近人的身高及年紀,更主要的因素是——她心似湛藍海洋,樂意涵納學生的任何想法。

兩性平權教育,是鍾佩怡教學的重點之一,她運用青春期孩子深感好奇的羅曼史小說,與整班的學生一同解構某些羅曼史文本中,典型的性別偏見和情慾情節。

跟孩子討論羅曼史小說,免不了會受到批判和檢視,鍾佩怡曾在一場研討會上,被一位教授質疑:「既然羅曼史小說是虛構的,那我們為何要去談它?」「好問題,」鍾佩怡心想,接著回應,「一個文本是不是虛構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身為教育工作者,可以藉由羅曼史這個媒介來引發話題,從聊天中瞭解孩子在想些什麼,並把握機會傳達師長想要灌輸的想法和主題,這就是老師掌握和學生間的發言權。」

而發言權亦不限於課堂上的文本討論,師生日記、學生愛玩的傳紙條,甚至是畢業旅行,也都成為生活即學習的體驗場。

一次鍾佩怡帶著學生到台北畢業旅行,晚間在五光十色的街道中逛著晃著,學生們竟嚷著說要返回旅館,因為電視劇「流星花園」快要播出了!其實鍾佩怡覺得電視劇是很無聊的,但是學生喜歡,就陪著孩子回去準時收看囉!

「學生好不容易有機會想去瞭解什麼是『愛情』,老師可以抓住這個大好機會,跟孩子聊劇情中的愛情觀、兩性互動的疑惑。這時學生會瞭解到:喔,原來我的老師跟我一樣是個『人』。」卸去如山的權威高度,鍾佩怡以柔軟的身段貼近現在身、心理趨於早熟的孩子,一同賞析被彌封的「情愛」課題。

腦袋瓜裡的綺情泡泡

正值芳華的孩子,腦袋瓜裡總有許多一個個似泡泡般的幻夢及綺想,長時間和孩子一同相處的師長,是最有機會察覺到這些泡泡的人,當然,鍾佩怡也瞧見了。她觀察到班上總有幾個學生的夢想泡泡特別大,這當兒,做師長的不該一股腦啵、啵、啵地戳破孩子們的幻夢;試著仔細尋個縫兒,融進這些綺情異想內,和孩子談談吧。

有一天,鍾佩怡拿了本性教育的書籍,給班上一位和她無所不談的男同學翻閱,因為鍾佩怡明白,帥帥、風趣的他沒有計畫往升學的路子去走,情竇初開的少男,總三天兩頭冒出一圈圈情愛想像的氣泡。某天午休,男同學帶著書湊過來和老師聊聊,鍾佩怡緊緊抓住此時機,向他說道:「你可以喜歡女生,但是也別太花心,長大後若有很親密的女朋友,要記得避孕唷!因為情侶關係與婚姻關係所必須面對的責任是很不同的……。」

不過,有的孩子,卻不是那麼輕易地讓老師發覺到屬於青春年少該有的斑斕夢泡。鍾佩怡班上有一位成績優異的女學生,由於家庭功能不彰,導致女孩有著決絕的個性;趁著小學畢業前夕的某次單獨相處,鍾佩怡披上了女孩交付的信任斗蓬,用輕柔的話語梳理出女孩個性中的毛躁處,接著與女孩說:「戀愛是很好的事情,但是為了自己的讀書計畫,假使以後妳有了很好的男朋友,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要意氣用事而步入婚姻,打亂了原先的人生規畫。」

鍾佩怡用輕鬆的口吻,牽引必須提前面臨現實世界的孩子,進行成人式的嚴肅對話;她在這幾個孩子的跟前攤開被視為禁忌的話題,不是鼓勵孩子可以為所欲為,而是希望能在他們羽翼漸豐前,早些創造正面探討的機會。

她的教育方式深得孩子的心,即便她轉調至花蓮市區內的小學,這群上了高中的小大人們,仍是經常回來找她共赴一場又一場的知心約會。

愛情是美感的經驗,須修正衡量對錯的眼光

低年級的小小孩,也有屬於童真的幻夢泡泡,但有時候泡泡裡的景象會嚇著大人呢。某年聖誕節,小二的孩子們寫下小小的心願掛在教室中的聖誕樹,背負聖誕老公公使命的導師鍾佩怡與實習老師,在放學後一一拆開孩子的祈願,當打開班上一位秀氣小男孩的紙條時,實習老師的眼睛瞪得老大——上頭歪歪斜斜的筆跡寫著:我長大以後要跟小剛結婚。

小剛是小男孩在班上很要好的男同學,擔心小男孩是男同志的實習老師與鍾佩怡討論,是不是要跟小男孩或是家長談談呢?她與實習老師分享道:「喜歡一個人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我們不清楚孩子對『結婚』的想像是什麼,重點是他喜歡小剛,想和小剛『結婚』,並沒有不好啊!也或許將來小男孩長大了,發現喜歡男生的自己,需要在異性戀社會裡做更多的努力,而這就留待男孩成熟點再讓他去思索、面對,不必在他初嘗『喜歡』的快樂滋味時,就指責他喜歡男生是個錯誤……。」

「愛情是一種美感經驗的展現與培養,」不管對低年級還是高年級,鍾佩怡要讓學生知道世界上不是只有異性戀,尚存在著跨性別、同性別的情感,「美感經驗有各種可能,須修正衡量對錯的眼光,真正的精神是:人可能有各種的面貌;對於人的多樣風貌,我們要給予尊重及接受,你不能要求別人要跟你一樣!」
標籤:
瀏覽次數:8    人氣指數:8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韓國歷史課本實在吹牛的過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升息風不止 全球股、債基金第二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