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太以自己為中心了。有時,我會說:我不喜歡與這個人共事,因為他太固執了。可是我卻不曾回頭靜心下來想一想,當我說他固執的時候,是因為他真的固執到不能溝通的一意孤行,還是因為我也固執著我的想法和做法?而他為什麼堅持要這樣做?是不是有他的想法和看法?他的立場又是什麼?他的考量是不是必須的?這些我們是否曾設身處的為別人想過?我想,這都是我們人生還要再學習的課程吧!有一位心理學家找來兩個七歲的孩子進行一項心理測驗……
湯姆是來自一個貧窮人家的孩子,家裡有六個兄弟,安迪則是一個家境富裕的醫師獨子。
心理學家讓兩個孩子看同一幅圖畫,畫面是一隻小兔子坐在餐桌旁邊哭,兔子媽媽則板著面孔,站在一旁,於是心理學家叫他們把畫中的意思說出來。
湯姆立刻說:「小兔子為什麼哭,是因為牠沒吃飽,還想要吃東西,但是家裡已經沒有食物了,而兔媽媽也覺得很難過。」
「不是這樣的,」安迪接著說:「牠為什麼哭,還不是因為牠已經不想再吃東西了,但牠媽媽強迫牠非吃下去不可。」
默想:
處在什麼樣的環境,就習慣用什麼樣的角度看事情。所謂見仁見智,有些事情並不一定是對或錯,而是因為眼光不同,看法也就不一樣。讓我們學習以寬容的態度接納不同的人、事、物,以致能彼此尊重和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