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12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4《雞足山 ● 靈山一會》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6《雞足山 ● 天柱佛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5《雞足山 ● 竹林虛雲》
作者: 日期: 2015.07.12  天氣:  心情:
【旅遊日誌】• 朝聖之旅5
2015-07-12


5《雞足山 ● 竹林虛雲》


參拜祝聖寺後,它的後方就是石鐘寺
石鐘寺是雞足山上最古老的寺庵之一,始創於唐,明朝永樂、正統年間重修,歷代都有修繕。寺前的元梅、宋柏,古拙蒼勁,令人印象深刻。
石鐘寺也常呼為“睡佛寺”,因為大殿後槽原有一尊巨大的臥佛,著黃底起花袍服,頭戴珠冠,胸垂紅色念珠,紅中帶黑的臉膛,微張的嘴唇,稍蹙的濃眉,帶有藏傳密宗的風貌。 身旁植一根大拐杖,好像他雲遊疲勞後,在這裡就地稍事休息,還將繼續他那匆匆的腳步。 據說,他是西藏的一位“活佛”,跋涉千里,虔誠地來雞足朝山。 當他遊完雞足山,宿願已了,進寺在殿後檐下休息,閉上眼睛睡著了,從此長眠不醒。 後人按照他“入定”時的姿態,塑成了這尊睡佛;將他的雲遊杖,也放在身旁。此後,年年都有無數的藏民,或沿路“化緣”,或吆著馬幫,帶著藏香到雞足山朝拜睡佛。在敬香之後,藏民們拉著琴,敲著小皮鼓,搖著銅串鈴,邊歌邊舞,好似想讓睡佛聽聽家鄉的音樂,看看自己民族的舞蹈。 藏民們回家時,還要從睡佛身上摳點泥土帶回去,供在佛堂上。


石鐘寺的西面不遠隔溪相對就是萬壽庵。
萬壽庵為一處兩院平房建築,明萬曆年間創建。庵門外有照壁,大殿前有古玉蘭兩株,小齊說玉蘭花開時晶瑩如雪,芳香怡人;入夏則綠葉蔭蔽,幽然世外。
我們參禮後未做久留即轉往虛雲禪寺。
第四座參訪的寺院,虛雲禪寺,位於雞足山紫雲寺,萬壽庵之上,走路約要二三十分鐘路程,這兒也有提供搭騎馬上去,要價40元人民幣。雖然一天下來大家已經走得很累了,但看著那好幾批瘦弱的馬,實在不忍心去騎它。一伙人還是以虔敬的心情,一步一腳印朝山。
說起這間虛雲禪寺是相當漂亮的!首先映入眼簾的一塊大石頭刻著虛雲寺三字,大家在此拍攝瞭不少美麗的鏡頭。它座落在群山回環之中,寺的前方有一大片竹林,清風徐徐吹來一陣清涼,舒服極了。踏著一階又一階的階梯走上虛雲禪寺,也可參想當時虛雲老和尚的艱辛。


傳說自迦葉入定雞足山,便有禪僧結茅于此。據史料記載,僅明初至清末該寺就蘊育了67位高僧大德。明代嘉靖42年(1563),高僧儒全禪師建寺。 萬曆17年(1589),慈禧太后頒贈《大藏經》一部,並御賜住持本安禪師紫衣袈裟。 該寺從此成為雞足山108寺庵中的五大叢林之一。 萬曆三十年(1602),住持可全禪師擴建禪寺,改名大覺寺。 清光緒三十年(1904),禪宗泰斗虛雲和尚到山禮佛,講經弘法,再振雞足山佛教雄風。
近年,虛雲寺得以修復,改稱“虛雲禪寺” ,全寺匾聯均為當代著名高僧所題。寺內的宋朝古梅風骨依舊,果實累累,梅下有碑刻詩一首:〝閱盡千秋興廢事,移根古寺遠紅塵;花開不怨無人賞,雞足山中獨領春。〞現在雞足山虛雲禪寺在國際佛教界有極高聲譽,美、歐均建有虛雲禪寺分院。
寺裡也放了不少結緣的書籍,同行師兄姊也請回了介紹虛雲老和尚的事蹟典籍,藉此瞻仰古代高僧大德的開山篳旅之辛苦,節此法緣。
參拜了四間寺院,天色也漸漸晚了,大家身體雖疲倦卻心靈上充滿了法喜。陸陸續續我們走回了宿處賓館,早早休息準備迎接著第三天的朝聖行程。


標籤:
瀏覽次數:114    人氣指數:714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4《雞足山 ● 靈山一會》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6《雞足山 ● 天柱佛光》
 
給我們一個讚!